学术投稿

对埋伏牙定位手术及正确治疗的临床研究

孟蓉

关键词:埋伏牙定位, 手术进路, 正确治疗, 治疗技巧, 临床, 运用, 选择, 位差, 全景, 创伤
摘要:埋伏牙临床多见,过去由于埋伏牙定位差,临床手术进路选择不易,创伤大.CT定位的运用及全景X线片为埋伏牙成功治疗提供有利的条件.本文探讨埋伏牙治疗技巧及埋伏牙牵拉到位的注意事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期唇腭裂的术前正畸治疗

    作者对婴儿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了术前正畸治疗,与不进行术前正畸治疗的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唇腭部裂隙的变化,观察术前正畸对婴儿唇腭裂治疗的作用.

    作者:刘文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上颌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正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矫正严重骨性反(牙合)的疗效,为临床矫正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应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对32例(平均年龄11.8岁)替牙期儿童的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经过5~8个月(平均6.5个月)的牵引,所有患者矫治效果良好,SNA,ANB,1~1,IMPA,覆盖改善显著.结论对于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采用夜间前方牵引配合白天Ⅲ类颌间牵引,实现了对上颌实施24小时持续前牵,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段银钟;杨振华;冷军;郑虹;王海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局部注射地塞米松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

    笔者用局部注射地塞米松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肿胀与张口受限,经过160例临床观察,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童兴旺;金中华;叶学武;黄继标;王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02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监护拔牙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在监护拔牙过程中并发症的变化及处理.方法1022例陈旧性心梗患者拔牙的全过程,均在心电图、血压和临床表现的监护下进行.术前、术中根据心率、血压等情况给予相关的用药,记录术前、麻醉中、术中和术后的观察结果.结果1015例完成手术,其中283例术中出现需要处置的心肌缺血或缺血加重、血压升高及心率失常等改变,7例因并发症停止拔牙治疗.结论在术前对症用药、严密监护条件下,可安全地完成OMI患者的牙拔除治疗.

    作者:翟新利;丁蓓;周冬梅;郭传瑸;肖先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葡萄糖定量分析根管微渗漏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用定量测定葡萄糖的方法检测根管微渗漏的模型.方法选取40颗直根管的上前牙,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侧向加压充填组,用牙胶和根管封闭剂AHplus侧向加压充填;另一组为对照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10例,于第1、2、4、7、10、15、20、25、30天检测从冠方向根尖方漏出的葡萄糖浓度,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结果阳性对照组于第1天即检测出较高浓度的葡萄糖漏出,阴性对照组始终未检测出葡萄糖的漏出,试验组的葡萄糖漏出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结论此模型方法简单易行,灵敏、准确,具有临床相关性和可行性.

    作者:徐琼;樊明文;范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周围神经火器伤

    周围神经火器伤是一种在战争中很常见的神经损伤,由于其神经损伤范围广泛,伤口均有严重污染,易导致伤口感染,因此该类损伤的研究一直都被人们关注.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作者:王彦亮;赖西南;周树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颞颌关节真性强直涤纶布植入假关节成形术

    颞颌关节真性强真在口腔颌面外科中比较少见,但治疗方法很多,疗效都不十分确切.无论何种类型的颞颌关节强直,术后复发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复发率约10%~55%.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涤纶布植入颞颌关节真性强直假关节成形术共完成了24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永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种植体天然牙联合冠桥修复的临床研究

    种植义齿的发展扩大了固定修复的适应证,使以前无法采用固定修复或固定修复效果欠佳的患者,以及不愿接受活动修复的患者可以通过种植一个或多个种植体而得到舒适、美观、稳定性好的种植固定义齿修复.

    作者:李雅娟;陈树国;孟令强;沈文静;仇亚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全口义齿患者咀嚼功能与人工牙硬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的人工牙修复对全口义齿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颌关系正常、无口颌系统疾病的无牙颌受试者,为每位受试者制作三副全口义齿,测定每副义齿的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结果戴不同人工牙的全口义齿患者的咀嚼效率和大咬合力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同种义齿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全口义齿患者咀嚼功能与人工牙的硬度无密切关系,而受其年龄、性别、口颌系统健康状况及义齿支持组织条件等因素影响.

    作者:姚月玲;王晓波;马桂芳;孙延;钟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应用T.P技术的临床体会

    T.P-Edge差动直丝弓矫正技术是正畸学家P.C.Kesling发明的,它将Edgewise直丝弓技术和Begg细丝弓技术的优点巧妙地结合起来[1].本文通过对临床矫治病例的分析总结,探讨T.P矫正技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王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正畸治疗前PCR检测HBV对治疗护理的临床意义

    随着正畸学科的迅速发展,固定矫治技术日益完善,而固定矫治技术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临床操作时间长,一些附件的粘接、弓丝的弯制等均在患者口腔中直接进行,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病菌等直接污染医生的手及器械.

    作者:王海雪;周慧霞;吴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面型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面型对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用120例经方丝弓矫治器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按面型分为高角型、正常型、低角型三个组,每组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配对测量正畸治疗前后牙根等级,将牙根各等级改变的频数量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面型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牙根等级分布改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之间组间差异的表现各不相同.高角型病例牙根吸收轻,而低角型病例易出现重度牙根吸收.三组病例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正畸治疗中不同面型对牙根吸收程度有显著的影响,是影响牙根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李长霞;李春雷;王大为;张志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改良的胸大肌皮瓣制备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胸大肌皮瓣的制备方法.方法①根据胸大肌皮瓣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设计皮岛,使得皮岛的血供更为安全可靠;②采用胸大肌内侧入路法,使得对血管蒂的定位更加快速和安全;③保留了胸大肌外侧的大部分肌纤维,使得胸大肌的功能得以部分保留;④肌皮瓣的血管蒂不携带肌肉,使其成为真正的岛状瓣,既延长了血管蒂又防止了血管蒂在锁骨表面的受压;⑤必要时血管蒂自锁骨后方通过,进一步延长了血管蒂.结果采用该改良法共完成胸大肌皮瓣移植12例,其中11例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1例用于胸壁缺损修复.所有肌皮瓣的制备时间均小于40min,出血量小于20ml.术后全部肌皮瓣均获得均100%成活.结论改良的胸大肌皮瓣制备方法提高了肌皮瓣血供的可靠性,并使得制备更加快速、简便,同时该技术还延长了肌皮瓣的血管蒂,使得肌皮瓣的应用更加灵活和有效.

    作者:毛驰;俞光岩;彭歆;竺涵光;张志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铸造桩核全冠修复残根残冠58例

    笔者2001年~2002年对58颗残根残冠牙采用铸造桩核全冠修复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怀海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计算机辅助外科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外科(Computer Aided Surgery,CAS)应运而生,它的发展基本经历了研究开发、试用改进、临床应用三个阶段.

    作者:徐立群;张陈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颞肌筋膜瓣即刻修复上颌骨缺损

    目的通过对颞肌筋膜瓣即刻修复上颌骨缺损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效果.方法本文总结了22例上颌骨切除后用颞肌筋膜瓣即刻修复的临床经验.其中采用单纯颞肌筋膜瓣修复16例,采用颞肌筋膜瓣-喙突复合移植者6例.结果22例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出现明显炎症,语言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合并有眶底、眶下缘骨质缺损用喙突-颞肌筋膜瓣修复者,未出现眼球内陷,视力正常.面中1/3形态基本正常,未出现明显畸形,但有3例出现轻度睑外翻.结论颞肌筋膜瓣即刻修复上颌骨安全可靠,功能和形态恢复良好;颞肌筋膜瓣-喙突复合移植者可以避免和减少因眶底缺损而引起的眼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祖兵;胡图强;东耀峻;王秀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平阳霉素治疗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笔者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囊腔内注射治疗甲状舌管囊肿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桂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绿色荧光蛋白在口腔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本世纪九十年代发现的绿色荧光蛋白[1](Green Fluoresent Protein,GFP)是一种新型的分子生物研究工具.

    作者:王衣祥;马泽云;李盛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TGF-β1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转的关系.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性TGF-β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后细胞增殖能力和NO合成的影响.结果.相同浓度的TGF-β1对两细胞系作用不同;TGF-β1可促进GNM细胞3H-TdR掺入率,同时GNM细胞中NO含量明显下调;而TGF-β1可抑制TSCCa细胞的增殖,TGF-β1作用于TSCCa细胞后NO含量开始上升,并与TGF-β1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GF-β1可能通过调节NO的含量在不同转化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作者:金晓明;李雅馨;李金荣;李宁毅;贾暮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乳癌根治术后15年面部皮下转移1例

    乳腺癌较早发生淋巴转移,晚期才出现血行转移,通常转移到肺、骨、肝,很少转移到颌面部,而在根治术后15年出现面部皮下转移灶则更为少见.近日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丽梅;梅丽静;王书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