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树国;鲍月琴;邓辉;高学军
目的观察链霉素局部注射于板机点和神经分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口服药物治疗仍处于发作期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行链霉素板机点及周围支注射.结果板机点注射早期疗效优于周围支.结论链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髓鞘和轴索,抑制产生异位冲动,板机点注射作用于神经末梢,浓度高,针对性强,疗效更好.
作者:周昌龙;郑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35岁,3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腭部有一小疙瘩,无痛,生长缓慢无破溃出血现象,到医院诊断为7|腭根瘘管,经反复治疗无效来我院.原始病历见:7|局麻下开髓封砷失活剂,两日后去冠髓进行根管治疗.3个根管均扩通,髓腔反复封甲酚甲醛棉球多次.
作者:王小芳;谷无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机械张力对人成骨细胞TGF-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Flexercell细胞拉伸力学装置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进行6%、12%和24%的拉伸应变加载实验,用RT-PCR反应检测细胞受力后TGF-β mRNA的表达.结果 6%和12%的拉伸率能显著促进MG-63细胞TGF-β的表达,但24%的拉伸率作用对细胞TGF-β基因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恰当大小的机械张力可以增加成骨细胞TGF-β的表达,过大的应力刺激可能没有这种效应.
作者:邹淑娟;胡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在下颌骨的表现.方法选择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正常者的曲面断层片各50例,采用下颌骨形态分级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与牙槽骨骨小梁、下颌管管壁和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吸收之间明显相关,与牙槽骨高度无相关性.结论全身骨质疏松患者,其下颌也有相应表现.
作者:刘文元;徐小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寻求对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畸形更有效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3例替牙早期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患者,用保持咬合型Bionator矫治器治疗,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SNB、S-Go、S-Go/N-Me、Cm-Sn-UL和上唇倾角、下唇倾角及颏唇沟角等测量值明显大于治疗前(P<0.01),而Y轴角、ANB、S-Ar-Go、SN-MP、U6-PP及L6-M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N-PP、N-Me、U1-PP及L1-MP等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保持咬合型Bionator矫治器在改变上下颌位置关系的同时,通过牙合垫对后牙槽的压低作用,以控制垂直向生长,使下颌前旋,面型得以改善.
作者:姚霜;刘晓君;杨霜;张琼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于1999年~2000年分三次对200例正在戒毒的患者进行了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章和平;何群;林凯烨;蒋纯蓉;陈作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我们根据埋伏牙的方向及埋伏牙的深度对牵引方法进行了改进,采取根据埋伏牙牙轴方向进行逆向牵引的方式,临床结果显示矫治过程中支抗稳固,牙就位准确,疗程缩短,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刘凤真;王俊荣;张荣和;张晓明;林宝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对1999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102颗牙分别用超声法和手用器械预备根管法进行根管治疗比较,超声法比手用器械法预备根管法取得了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国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牙周病患者牙周常规非手术治疗后,牙周状况及糖代谢的改变.方法选择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25例,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牙周状况(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后,牙周探诊出血、探诊深度明显减轻.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后4周、8周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降至9.01±0.85%和8.84±1.5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轻中度牙周炎组治疗后4周糖化血红蛋白略有下降,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控制短期内使糖代谢水平得到一定改善,但远期影响尚不肯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阮世红;武剑;熊静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腔科白大衣性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的发病情况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00年6月口腔科门诊拔牙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统计WCH的发病率;并运用心理调整、降压仪及生物反馈技术降压、药物方法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口腔科WCH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48.3%,高于一般平均水平.28%的WCH患者心理调整治疗有效;51.7%的WCH患者加用降压仪以及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有效;12.1%的WCH患者心理调整、降压仪及生物反馈技术、药物三者联用有效.总计91.8%的患者经治疗后顺利拔除患牙.结论口腔科WCH发病率较高,应用心理调整、降压仪及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周永海;胡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三种常用氟素制剂对离体乳牙牙釉质抗酸性的影响.方法 40个离体乳前牙,随机分为4组,开窗,酸蚀.1、2、3组分别涂布10%(NH4)2MoO2F4溶液、38%Ag(NH3)2F溶液、APF-LaCl3溶液联用3min,第4组涂去离子水3min.将经上述处理的牙齿标本分别浸泡于8ml0.1mol/L乳酸中,开始记时,于1、3、6、12、24、48、72、144h各取出1ml液体,检测其Ca2+浓度的A值.计算各处理组各时间点釉质钙溶出总量,统计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3种氟素制剂处理组牙釉质脱矿总量显著降低,其中APF-LaCl3溶液联用处理组低,10%(NH4)2MoO2F4溶液与38%Ag(NH3)2F溶液处理组牙釉质脱矿总量无差别.结论 3种氟素制剂均可有效地抑制牙釉质脱矿,其中APF-LaCl3溶液联用作用强,10%(NH4)2MoO2F4溶液与38%Ag(NH3)2F溶液抑制牙釉质脱矿作用的能力相当.
作者:吴礼安;杨富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粘液腺囊肿是口腔软组织常见病之一,笔者采用囊腔内注射碘制剂,从而达到治疗愈病变的目的.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院门诊患者162例,囊肿位于下唇的131例,舌尖部26例,颊部3例.年龄在6~65岁,男女之比约1.3:1.在162例患者中,单发的106例,多发的66例.术后复发就诊的有58例,囊肿大的约20mm×15mm×5mm.
作者:李彦秋;王正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自1995年以来,我科共制作金属烤瓷修复体1000余件,对850例1190件修复体随访1~5年,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850例中男381例,女469例,年龄17岁~72岁.制作修复体1190件,共涉及1560个牙位.前牙980颗;尖牙248颗;双尖牙196颗;磨牙136颗.其中单冠占64.71%,联冠占11.76%,固定桥占23.53%.
作者:王领弟;陈树国;李雅娟;陈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Pirogoff三角是指颌下三角内的由舌下神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和二腹肌后腹(或中间腱)共同围成,以舌骨舌肌为底的一个小的三角区.据Homze统计,Pirogoff三角的出现率为58.2%,当舌下神经低于二腹肌中间腱上缘时,该三角即不存在[1].Pirogoff三角一直是舌动脉结扎常选择的部位,鉴于它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本文就该三角的解剖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路彤彤;赵怡芳;张文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AG)植入后龈沟液量和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判断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方法用翻瓣术加BAG移植治疗13处牙周骨下袋,用单纯翻瓣术治疗7处骨下袋.测定术前及术后1、2、3、4、6、8、10、12周的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量及GCF中弹性蛋白酶(elastase,EA)水平.结果两组GCF量的变化相似,术后1周GCF量明显升高,术后3周至术前水平,6周左右达低值.BAG组的BCF-EA水平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翻瓣组GCF-EA水平在术后1个月内明显低于术前,随后有逐渐回升趋势.术后12周时,BAG组的GCF-EA水平明显低于翻瓣组(P<0.05).结论 BAG可能有助于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
作者:韩劼;孟焕新;徐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血管患者在拔牙过程中血压和心电变化情况及耐受力.方法随机抽取被内科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的门诊拔牙患者,近1个月来病情控制稳定,即实施拔牙术,并继续对拔牙全过程进行监护,重点观察拔牙前、局麻后、拔牙中及拔牙后的血压及心电情况和其它不良反应.结果本组11362例血压明显升高者1291例,占11.36%,心率明显加快者403例,占3.55%,心律失常及加剧者2388例,占21.02%,其它不良反应262例,占2.31%,无1例发生意外.结论病情控制稳定的心血管病患者可接受安全拔牙.
作者:杜咏梅;郑金曙;杜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碧蓝麻是由法国碧兰公司开发的新型麻醉剂[1],自1998年引进到中国后应用于口腔临床,我们在牙髓治疗中,比较了碧蓝麻与利多卡因的药效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隋强;刘宇;林松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也常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严重时可引起,张口受限,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285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即刻肌注地塞米松、止血敏,临床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邱宏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根尖肉芽肿组织中的免疫反应机理.方法对28例根尖肉芽肿组织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下细胞形态学的观察.结果根据光镜下细胞成分及电镜下细胞形态超微结构的改变,提示根尖肉芽肿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参与,并提出根尖肉芽肿的纤维化是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终结局.结论本文有助于阐明免疫反应因素在根尖肉芽肿所起的作用和发病机理,为临床应用抗菌、免疫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冯利;冯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远处转移的作用及其对转移灶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ACC-M裸鼠肺转移模型观察紫杉醇体内抗转移效果,原位杂交法检测转移灶肿瘤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二者之间转移率(90%和40%)及瘤结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凋亡指数分别为6.03±3.36与25.47±4.78,二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诱导凋亡可能是其抗ACC-M裸鼠肺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浩;俞光岩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