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海;胡军
为了提高根尖切除术的疗效,笔者在治疗过程中用HA填塞根切术的骨腔和传统血液充盈法关闭骨腔进行对比,3年来共治疗36例40颗患牙,除对照组有1例术后未能控制感染,1例术后半年复发外,余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秦宗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部手术乳糜瘘发生之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67例中40例采用单纯局部压迫;21例局部压迫加持续负压引流;6例缝扎.4例乳糜胸,1例胸腔穿刺,3例开胸结扎胸导管.结果单纯压迫的40例中,5例失败,后经手术治愈.局部压迫加持续负压引流21例,3例失败,经手术治愈.手术缝扎6例,均Ⅰ期愈合.结论少量乳糜瘘行局部压迫即可.日引流量500ml左右经保守治疗5天无效者,手术缝扎.乳糜瘘保守治疗2~3天无效者,应开胸结扎胸导管.
作者:戴玉姣;吴雨雷;梁冬梅;李丽贞;张丁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SM)可防止平阳霉素(BLM)化疗后肺纤维化的发生.方法对67例头颈部鳞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平阳霉素化疗的同时,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防止肺部并发症出现.结果其中54例并一年随访,拍片检查,无肺纤维化症状、体征,拍片可见两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规整.结论应用丹参注射液是预防肺间质纤维化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茹慧;徐洋;刘文书;刘敬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35岁,3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腭部有一小疙瘩,无痛,生长缓慢无破溃出血现象,到医院诊断为7|腭根瘘管,经反复治疗无效来我院.原始病历见:7|局麻下开髓封砷失活剂,两日后去冠髓进行根管治疗.3个根管均扩通,髓腔反复封甲酚甲醛棉球多次.
作者:王小芳;谷无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三种常用氟素制剂对离体乳牙牙釉质抗酸性的影响.方法 40个离体乳前牙,随机分为4组,开窗,酸蚀.1、2、3组分别涂布10%(NH4)2MoO2F4溶液、38%Ag(NH3)2F溶液、APF-LaCl3溶液联用3min,第4组涂去离子水3min.将经上述处理的牙齿标本分别浸泡于8ml0.1mol/L乳酸中,开始记时,于1、3、6、12、24、48、72、144h各取出1ml液体,检测其Ca2+浓度的A值.计算各处理组各时间点釉质钙溶出总量,统计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3种氟素制剂处理组牙釉质脱矿总量显著降低,其中APF-LaCl3溶液联用处理组低,10%(NH4)2MoO2F4溶液与38%Ag(NH3)2F溶液处理组牙釉质脱矿总量无差别.结论 3种氟素制剂均可有效地抑制牙釉质脱矿,其中APF-LaCl3溶液联用作用强,10%(NH4)2MoO2F4溶液与38%Ag(NH3)2F溶液抑制牙釉质脱矿作用的能力相当.
作者:吴礼安;杨富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于1999年~2000年分三次对200例正在戒毒的患者进行了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章和平;何群;林凯烨;蒋纯蓉;陈作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心血管患者在拔牙过程中血压和心电变化情况及耐受力.方法随机抽取被内科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的门诊拔牙患者,近1个月来病情控制稳定,即实施拔牙术,并继续对拔牙全过程进行监护,重点观察拔牙前、局麻后、拔牙中及拔牙后的血压及心电情况和其它不良反应.结果本组11362例血压明显升高者1291例,占11.36%,心率明显加快者403例,占3.55%,心律失常及加剧者2388例,占21.02%,其它不良反应262例,占2.31%,无1例发生意外.结论病情控制稳定的心血管病患者可接受安全拔牙.
作者:杜咏梅;郑金曙;杜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链霉素局部注射于板机点和神经分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口服药物治疗仍处于发作期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行链霉素板机点及周围支注射.结果板机点注射早期疗效优于周围支.结论链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髓鞘和轴索,抑制产生异位冲动,板机点注射作用于神经末梢,浓度高,针对性强,疗效更好.
作者:周昌龙;郑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Ⅰ类和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分别进行了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与Ⅰ类错牙合相比,在线距方面,Ⅱ类错牙合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在角度方面,Ⅱ类错牙合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在比率方面,Ⅱ类错牙合的后面高/前面高较小,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Ⅰ类错牙合和Ⅱ类错牙合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作者:白玉兴;郭宏铭;周立新;王邦康;刘风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粘液腺囊肿是口腔软组织常见病之一,笔者采用囊腔内注射碘制剂,从而达到治疗愈病变的目的.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院门诊患者162例,囊肿位于下唇的131例,舌尖部26例,颊部3例.年龄在6~65岁,男女之比约1.3:1.在162例患者中,单发的106例,多发的66例.术后复发就诊的有58例,囊肿大的约20mm×15mm×5mm.
作者:李彦秋;王正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可吸收性海藻酸钙膜引导骨再生过程中哈弗氏管的再建及意义.方法在家兔双侧下颌角前切迹处形成骨缺损,实验侧骨缺损上覆盖海藻酸钙膜,对照侧覆盖胶元膜,分别在术后1、2、4、6、8周时取出下颌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TGF-β与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海藻酸钙膜4周~6周吸收,胶元膜6周~8周吸收;前者异物巨噬细胞反应程度轻,后者反应程度重;术后6周内实验组哈弗氏管比对照侧出现早而多;前者大体观骨缺损愈合表面平整,后者表面突起;术后4周内实验侧TGF-β与VEGF阳性明显强于对照侧.结论海藻酸钙膜比胶元膜效果更好,哈弗氏系统再建和成骨作用均更快,且不影响骨再生修复.
作者:何虹;黄剑奇;顾耕华;胡济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Pirogoff三角是指颌下三角内的由舌下神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和二腹肌后腹(或中间腱)共同围成,以舌骨舌肌为底的一个小的三角区.据Homze统计,Pirogoff三角的出现率为58.2%,当舌下神经低于二腹肌中间腱上缘时,该三角即不存在[1].Pirogoff三角一直是舌动脉结扎常选择的部位,鉴于它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本文就该三角的解剖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路彤彤;赵怡芳;张文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在曲面体层片上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8例,在曲面体层片上观察牙、颌骨及颧弓等发育情况.对7例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①牙发育异常:乳牙滞留(14/18)、恒牙迟萌(16/18)、牙发育畸形(11/18)、多生牙及阻生牙(各18/18)、含牙囊肿形成(5/18)及继生多生牙(4/7);②颌面骨发育异常:牙槽骨致密(9/18)、骨小梁粗糙(18/18)、升支前后缘呈平行(14/18)、喙突尖小(12/18)及颧弓下弯畸形(18/18).结论①建议用骨-牙发育异常综合征命名较妥;②只需一张曲面体层片即可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③因本病进行正畸治疗应定期曲面体层片随访,以便早发现继生多生牙,早处理.
作者:张万林;吴运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吸烟状况与龈下牙周致病微生物的百分比.方法 1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吸烟状况分为:①重度吸烟组>10支/天(n=32);②轻度吸烟组≤10支/天(n=18);③戒烟者组(n=24);④非吸烟组(n=38).观察者口内每个象限,选取探诊深的1或2个位点, 纸捻法取龈下菌斑,厌氧培养;并测量该位点的探诊深度(Probe Depth, 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f probe,BOP).结果①取样位点临床指标的均值为PD:6.3mm、AL:6.5mm及BOP:89%,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组间菌落形成单位和龈下微生物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anas gingivalis,P.g)、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 和微消化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P.m)的百分比均无差异.③方差分析显示仅轻度吸烟组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的百分比略高于其它组(P<0.04).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相似的位点,吸烟组、戒烟组和非吸烟组的龈下牙周致病微生物百分比(B.f除外)无显著差异.
作者:徐莉;B.G.Loos;A.J.van Winkelhoff;U.van der Velden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先证者:男,36岁,发卷舌音障碍,舌系带附丽向舌尖部明显前移,卷舌受限.染色体检查中未发现异常.调查该家系三代9人,患者4例(患者畸形程度相近),其中男2例,女2例.
作者:曹国绩;崔晶莹;刘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远处转移的作用及其对转移灶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ACC-M裸鼠肺转移模型观察紫杉醇体内抗转移效果,原位杂交法检测转移灶肿瘤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二者之间转移率(90%和40%)及瘤结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凋亡指数分别为6.03±3.36与25.47±4.78,二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诱导凋亡可能是其抗ACC-M裸鼠肺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浩;俞光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指单位骨体积的平均骨矿物质含量.长期以来,口腔临床医师依靠肉眼观察X线片来估计骨密度的高低,是相当粗糙的,更不能作出定量的分析判断.自1969年Ando[1]首次描述了将牙科X线片转换成数字模式(Digital format)的技术以来,数字化影像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为准确测量骨密度的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近年来,基于数字化牙片的骨密度测量技术(Digital imaging technique)在国外已广泛地应用于口腔医学的研究领域.
作者:许世梃;石四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所谓牙列(dentition)是指牙的牙根处于上下颌骨的牙槽窝内,其牙冠在口腔内连续排列成近似抛物线的弓形,故也称为牙弓(dental arch).牙列是颌面部硬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在6岁以前,即幼儿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颌骨的三维都有增加,而牙列与颌骨的生长发育是协调一致的,本文着重对乳牙列期牙弓的生长发育变化及对恒牙列形成的影响加以综述.
作者:邓清;石四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口腔药冰在腭裂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腭裂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口冰,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50例作对照组.结果腭裂术后应用口冰,98%的患儿症状改善,饮食增加;而对照组仅40%症状逐渐改善.结论应用口腔药冰是改善腭裂术后症状的好方法.
作者:樊功为;赵保东;肖文林;杨学财;李宁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根管的形态结构,为牙疾病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采用透明标本法对460颗下颌磨牙的根管系统进行研究.结果①下颌第1磨牙三根出现率为15.5%,下颌第2、3磨牙融合根的出现率分别为20.5%和63.3%.②在下颌磨牙分离根的根管类型中,第1磨牙近中根多为Ⅳ类根管、第2磨牙近中根多为Ⅲ类根管,第3磨牙近中根多为Ⅰ类根管,而下颌磨牙远中根绝大多数为Ⅰ类根管.③在融合根中,均出现一定数量的C形根管和多口、多孔类根管.结论下颌磨牙牙根变异多,融合牙根比分离根有更复杂的根管系统.
作者:唐道鹤;谢华;周磊;廖进民;欧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