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在曲面体层片上的影像特点

张万林;吴运堂

关键词:骨-牙, 曲面体层, 多生牙
摘要:目的分析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在曲面体层片上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8例,在曲面体层片上观察牙、颌骨及颧弓等发育情况.对7例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①牙发育异常:乳牙滞留(14/18)、恒牙迟萌(16/18)、牙发育畸形(11/18)、多生牙及阻生牙(各18/18)、含牙囊肿形成(5/18)及继生多生牙(4/7);②颌面骨发育异常:牙槽骨致密(9/18)、骨小梁粗糙(18/18)、升支前后缘呈平行(14/18)、喙突尖小(12/18)及颧弓下弯畸形(18/18).结论①建议用骨-牙发育异常综合征命名较妥;②只需一张曲面体层片即可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③因本病进行正畸治疗应定期曲面体层片随访,以便早发现继生多生牙,早处理.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碧蓝麻与利多卡因在牙髓治疗中的药效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碧蓝麻是由法国碧兰公司开发的新型麻醉剂[1],自1998年引进到中国后应用于口腔临床,我们在牙髓治疗中,比较了碧蓝麻与利多卡因的药效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隋强;刘宇;林松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平面导板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牙深覆(牙合)

    作者采用平面导板(简称平导)配合Edgewise矫治技术,矫治前牙深覆牙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任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变黑普里沃菌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成人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目的了解变黑普里沃菌(P.n)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成人牙周炎(AP)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是否存在基因型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引物多聚酶链扩增法(APPCR)用引物OPA-03和OPA-13对来自21例AP的47株P.n作基因型分析.结果同一患者口内有1~3种基因型,以1种和2种为主;同一患者病变部位(P)与正常部位(H)有1~2种基因型,以1种为主;未发现与牙周正常状态相关的特定基因型P.n.结论变黑普里沃菌是口腔的正常菌群.

    作者:吴波;章锦才;黄萍;张蕴惠;王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种氟素制剂对离体乳牙牙釉质抗酸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三种常用氟素制剂对离体乳牙牙釉质抗酸性的影响.方法 40个离体乳前牙,随机分为4组,开窗,酸蚀.1、2、3组分别涂布10%(NH4)2MoO2F4溶液、38%Ag(NH3)2F溶液、APF-LaCl3溶液联用3min,第4组涂去离子水3min.将经上述处理的牙齿标本分别浸泡于8ml0.1mol/L乳酸中,开始记时,于1、3、6、12、24、48、72、144h各取出1ml液体,检测其Ca2+浓度的A值.计算各处理组各时间点釉质钙溶出总量,统计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3种氟素制剂处理组牙釉质脱矿总量显著降低,其中APF-LaCl3溶液联用处理组低,10%(NH4)2MoO2F4溶液与38%Ag(NH3)2F溶液处理组牙釉质脱矿总量无差别.结论 3种氟素制剂均可有效地抑制牙釉质脱矿,其中APF-LaCl3溶液联用作用强,10%(NH4)2MoO2F4溶液与38%Ag(NH3)2F溶液抑制牙釉质脱矿作用的能力相当.

    作者:吴礼安;杨富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目的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选择患者23例,正常对照22例,分别测量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全血比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患病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孙鹏;朱力军;张建强;闫颖;张皖清;刘军;贾密;赵鸿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生物活性玻璃植入前后龈沟液量及弹性蛋白酶水平的研究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AG)植入后龈沟液量和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判断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方法用翻瓣术加BAG移植治疗13处牙周骨下袋,用单纯翻瓣术治疗7处骨下袋.测定术前及术后1、2、3、4、6、8、10、12周的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量及GCF中弹性蛋白酶(elastase,EA)水平.结果两组GCF量的变化相似,术后1周GCF量明显升高,术后3周至术前水平,6周左右达低值.BAG组的BCF-EA水平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翻瓣组GCF-EA水平在术后1个月内明显低于术前,随后有逐渐回升趋势.术后12周时,BAG组的GCF-EA水平明显低于翻瓣组(P<0.05).结论 BAG可能有助于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

    作者:韩劼;孟焕新;徐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厦门市吸毒人员龋病、牙周炎患病情况调查

    笔者于1999年~2000年分三次对200例正在戒毒的患者进行了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章和平;何群;林凯烨;蒋纯蓉;陈作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涎腺肌上皮瘤中纤维形成的组织学及电镜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研究涎腺肌上皮瘤细胞之间及粘液样区域中纤维的形成机制及纤维的类型.方法采用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组织学特殊染色方法及鞣酸-电镜组织化学技术观察4例涎腺肌上皮瘤.结果组织学染色表明,在肌上皮瘤细胞之间及粘液样区域内分布有红染的胶原纤维(苦味酸-酸性品红法)和呈深蓝黑色的弹性纤维(间苯二酚品红法).鞣酸电镜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肌上皮瘤细胞周围分布有数量不等的胶原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团块.在肌上皮瘤细胞的胞浆内,可见两种类型的高尔基复合体来源的分泌囊泡.一种着色深黑,电子密度均匀,内含致密的前弹性蛋白分子;另一种着色浅灰,电子密度不均匀,内含微丝状结构的前胶原蛋白分子.肌上皮瘤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将这些物质释放到细胞外,形成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结论肌上皮瘤细胞具有合成前胶原蛋白及前弹性蛋白的能力,构成肿瘤细胞外及粘液样区域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作者:王洁;赵玉珍;唐全勇;李向印;焦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MDC半导体激光在一次根充治疗中的应用

    由于临床上要求一次根充疗法患者的增加,有关一次疗法的研究也不断完善.多数研究证明,一次疗法的远期疗效与常规疗法无显著性差异.而一次根充疗法出现短期局部反应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笔者从1999年至2001年,采用半导体激光根尖区照射的方法对152例 286颗采用一次根充疗法的患牙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贾智;林青;苑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数值化评分方法在预测下颌骨骨折术后合并症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形成一个数值化评估骨折的得分系统,以研究接受骨折治疗患者的得分情况与外科手术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8例下颌骨骨折接受小夹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下颌骨骨折损伤评分方法对每处骨折进行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骨折的得分值分布范围较广,但呈正态分布,合并症发生率随骨折严重性即骨折损伤评分值增大而增加.结论此下颌骨骨折数值化评分系统可以为预测骨折严重性程度及术后合并症发生率较高的高危人群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估方法.

    作者:胡晓文;张红玲;欧阳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部手术乳糜瘘的处理和预防

    目的探讨颈部手术乳糜瘘发生之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67例中40例采用单纯局部压迫;21例局部压迫加持续负压引流;6例缝扎.4例乳糜胸,1例胸腔穿刺,3例开胸结扎胸导管.结果单纯压迫的40例中,5例失败,后经手术治愈.局部压迫加持续负压引流21例,3例失败,经手术治愈.手术缝扎6例,均Ⅰ期愈合.结论少量乳糜瘘行局部压迫即可.日引流量500ml左右经保守治疗5天无效者,手术缝扎.乳糜瘘保守治疗2~3天无效者,应开胸结扎胸导管.

    作者:戴玉姣;吴雨雷;梁冬梅;李丽贞;张丁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颌骨骨质丧失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X线分析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在下颌骨的表现.方法选择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正常者的曲面断层片各50例,采用下颌骨形态分级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与牙槽骨骨小梁、下颌管管壁和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吸收之间明显相关,与牙槽骨高度无相关性.结论全身骨质疏松患者,其下颌也有相应表现.

    作者:刘文元;徐小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在曲面体层片上的影像特点

    目的分析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在曲面体层片上的特征性表现.方法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18例,在曲面体层片上观察牙、颌骨及颧弓等发育情况.对7例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①牙发育异常:乳牙滞留(14/18)、恒牙迟萌(16/18)、牙发育畸形(11/18)、多生牙及阻生牙(各18/18)、含牙囊肿形成(5/18)及继生多生牙(4/7);②颌面骨发育异常:牙槽骨致密(9/18)、骨小梁粗糙(18/18)、升支前后缘呈平行(14/18)、喙突尖小(12/18)及颧弓下弯畸形(18/18).结论①建议用骨-牙发育异常综合征命名较妥;②只需一张曲面体层片即可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③因本病进行正畸治疗应定期曲面体层片随访,以便早发现继生多生牙,早处理.

    作者:张万林;吴运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拔下颌阻生齿需追加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术1例

    患者,男,34岁,因左下颌智齿好发冠周炎,要求拔除该牙.|8为近中低位阻生,冠周牙龈无红肿,第二磨牙远中无龋坏.左颊部无红肿,左颌下淋巴结未触及.拔牙经过:左翼下颌皱壁处1%碘酊消毒,给予2%利多卡因5ml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术及颊前庭区局部麻醉术.当患者舌尖及左下唇出现麻木感后,进行拔牙.用双面凿去近中冠阻力,在近中颊部支点处插入挺子,用力时,患者顿感疼痛难忍,不予配合.考虑到颊神经可被上牙槽后神经的分支所代替,于是追加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术,稍后,在近中颊部支点处再用力,患者无疼痛症状,顺利拔除|8.

    作者:汪莉;洪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口腔药冰在腭裂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检测口腔药冰在腭裂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腭裂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口冰,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50例作对照组.结果腭裂术后应用口冰,98%的患儿症状改善,饮食增加;而对照组仅40%症状逐渐改善.结论应用口腔药冰是改善腭裂术后症状的好方法.

    作者:樊功为;赵保东;肖文林;杨学财;李宁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碘制剂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

    粘液腺囊肿是口腔软组织常见病之一,笔者采用囊腔内注射碘制剂,从而达到治疗愈病变的目的.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院门诊患者162例,囊肿位于下唇的131例,舌尖部26例,颊部3例.年龄在6~65岁,男女之比约1.3:1.在162例患者中,单发的106例,多发的66例.术后复发就诊的有58例,囊肿大的约20mm×15mm×5mm.

    作者:李彦秋;王正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先天性舌系带过短畸形一家系报告

    先证者:男,36岁,发卷舌音障碍,舌系带附丽向舌尖部明显前移,卷舌受限.染色体检查中未发现异常.调查该家系三代9人,患者4例(患者畸形程度相近),其中男2例,女2例.

    作者:曹国绩;崔晶莹;刘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口腔粘膜尖锐湿疣误诊为牙根尖瘘1例

    患者,男,35岁,3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腭部有一小疙瘩,无痛,生长缓慢无破溃出血现象,到医院诊断为7|腭根瘘管,经反复治疗无效来我院.原始病历见:7|局麻下开髓封砷失活剂,两日后去冠髓进行根管治疗.3个根管均扩通,髓腔反复封甲酚甲醛棉球多次.

    作者:王小芳;谷无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色念珠菌与中老年人义齿性口炎的的临床探讨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义齿性口炎与白色念珠菌有密切关系,在义齿上白色念珠菌的检测率也相当高.为了探讨义齿上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及控制义齿上的白色念珠菌对治疗义齿性口炎的有效性,笔者对1998年至今来我院就诊的40例义齿性口炎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林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Bionator矫治器治疗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的头影测量研究

    目的寻求对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畸形更有效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3例替牙早期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患者,用保持咬合型Bionator矫治器治疗,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SNB、S-Go、S-Go/N-Me、Cm-Sn-UL和上唇倾角、下唇倾角及颏唇沟角等测量值明显大于治疗前(P<0.01),而Y轴角、ANB、S-Ar-Go、SN-MP、U6-PP及L6-M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N-PP、N-Me、U1-PP及L1-MP等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保持咬合型Bionator矫治器在改变上下颌位置关系的同时,通过牙合垫对后牙槽的压低作用,以控制垂直向生长,使下颌前旋,面型得以改善.

    作者:姚霜;刘晓君;杨霜;张琼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