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厦门市吸毒人员龋病、牙周炎患病情况调查

章和平;何群;林凯烨;蒋纯蓉;陈作良

关键词:厦门市, 吸毒人员, 龋病, 牙周炎, 流行病学调查, 口腔疾病, 戒毒, 患者
摘要:笔者于1999年~2000年分三次对200例正在戒毒的患者进行了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总结如下.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氟素制剂对离体乳牙牙釉质抗酸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三种常用氟素制剂对离体乳牙牙釉质抗酸性的影响.方法 40个离体乳前牙,随机分为4组,开窗,酸蚀.1、2、3组分别涂布10%(NH4)2MoO2F4溶液、38%Ag(NH3)2F溶液、APF-LaCl3溶液联用3min,第4组涂去离子水3min.将经上述处理的牙齿标本分别浸泡于8ml0.1mol/L乳酸中,开始记时,于1、3、6、12、24、48、72、144h各取出1ml液体,检测其Ca2+浓度的A值.计算各处理组各时间点釉质钙溶出总量,统计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3种氟素制剂处理组牙釉质脱矿总量显著降低,其中APF-LaCl3溶液联用处理组低,10%(NH4)2MoO2F4溶液与38%Ag(NH3)2F溶液处理组牙釉质脱矿总量无差别.结论 3种氟素制剂均可有效地抑制牙釉质脱矿,其中APF-LaCl3溶液联用作用强,10%(NH4)2MoO2F4溶液与38%Ag(NH3)2F溶液抑制牙釉质脱矿作用的能力相当.

    作者:吴礼安;杨富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根切术后用羟基磷灰石填塞骨腔与传统血盈法的疗效比较

    为了提高根尖切除术的疗效,笔者在治疗过程中用HA填塞根切术的骨腔和传统血液充盈法关闭骨腔进行对比,3年来共治疗36例40颗患牙,除对照组有1例术后未能控制感染,1例术后半年复发外,余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秦宗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目的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选择患者23例,正常对照22例,分别测量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全血比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患病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孙鹏;朱力军;张建强;闫颖;张皖清;刘军;贾密;赵鸿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Pirogoff三角:解剖及临床意义

    Pirogoff三角是指颌下三角内的由舌下神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和二腹肌后腹(或中间腱)共同围成,以舌骨舌肌为底的一个小的三角区.据Homze统计,Pirogoff三角的出现率为58.2%,当舌下神经低于二腹肌中间腱上缘时,该三角即不存在[1].Pirogoff三角一直是舌动脉结扎常选择的部位,鉴于它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本文就该三角的解剖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路彤彤;赵怡芳;张文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Ⅱ类与Ⅰ类错牙合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与比较研究

    目的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Ⅰ类和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分别进行了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与Ⅰ类错牙合相比,在线距方面,Ⅱ类错牙合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在角度方面,Ⅱ类错牙合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在比率方面,Ⅱ类错牙合的后面高/前面高较小,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Ⅰ类错牙合和Ⅱ类错牙合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作者:白玉兴;郭宏铭;周立新;王邦康;刘风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氟涂料预防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氟涂料对釉质脱矿进程的抑制效果.方法研究分两组,实验组釉质表面覆盖氟涂料,对照组釉质表面暴露.经短期人工龋后,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托槽周围釉质脱矿病损的分布并测量病损体部深度.结果对照组全部样本均出现较明显的釉质脱矿,病损体部的平均深度为48.8±15.1微米,实验组中只有少数样本出现孤立的脱矿病损,其余样本没有发生明显的脱矿.结论氟涂料对短期釉质脱矿的抑制作用较明显,可以成为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预防手段之一.

    作者:胡炜;傅民魁;王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多生牙与正常牙的组织形态学对比

    目的观察多生牙与正常牙组织学结构异同.方法选择32颗多生牙,在光镜下观察其切片及磨片的组织学结构并与正常牙对照.结果切片观察多生牙见较多的球间牙本质,与成年牙比较钙化球不明显,牙髓组织与正常牙髓基本一致;磨片见釉质生长线、釉板常不明显,透光性低,童氏粒层无或少.未见典型细胞性牙骨质.结论多生牙组织学形态基本正常,但钙化程度低.

    作者:杨彩红;葛立宏;高岩;庞淑珍;武登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口腔科白大衣性高血压及其处理

    目的探讨口腔科白大衣性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的发病情况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00年6月口腔科门诊拔牙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统计WCH的发病率;并运用心理调整、降压仪及生物反馈技术降压、药物方法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口腔科WCH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48.3%,高于一般平均水平.28%的WCH患者心理调整治疗有效;51.7%的WCH患者加用降压仪以及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有效;12.1%的WCH患者心理调整、降压仪及生物反馈技术、药物三者联用有效.总计91.8%的患者经治疗后顺利拔除患牙.结论口腔科WCH发病率较高,应用心理调整、降压仪及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周永海;胡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上、下牙槽神经麻醉区域异位1例

    患者,女,37岁.因右上后牙龋坏多年反复肿痛,于2000年11月9日前来本科要求拔除患牙.患者全身无其他不适症状,8|残冠、探(-)、叩(±)、略向颊侧错位,牙周无明显充血.普鲁卡因皮试阴性.抽取2%普鲁卡因注射液4ml,常规消毒后于7|远中颊侧根部口腔前庭粘膜皱折处,向上、内、后方向进针约2cm深度,针尖有碰及上颌结节之感觉,回抽无血即注射麻药约3ml,同时再于右侧腭大孔注射麻药约1ml.约五分钟后检查:8|腭侧牙龈已无痛感,颊侧牙龈分离时尚有痛感,认为患者将触觉误为痛觉,即用牙挺试之,痛不能忍受,并诉上牙不麻,但感到右下唇部及舌尖部有麻木肿大之感觉.疑为患者叙述不清,再观察约3分钟,仍为上述症状.考虑为对普鲁卡因的敏感性差异而另取2%利多卡因稀释液4ml,以上述同样方法注射行右上牙槽神经阻滞麻醉.5分钟后再次拔牙仍有痛感,同侧舌尖及下唇麻木肿大之感觉,再观察5min,仍为上述同样感觉,牙挺挺之不能忍受.

    作者:朱勇海;朱国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190件金属烤瓷修复体临床分析

    自1995年以来,我科共制作金属烤瓷修复体1000余件,对850例1190件修复体随访1~5年,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850例中男381例,女469例,年龄17岁~72岁.制作修复体1190件,共涉及1560个牙位.前牙980颗;尖牙248颗;双尖牙196颗;磨牙136颗.其中单冠占64.71%,联冠占11.76%,固定桥占23.53%.

    作者:王领弟;陈树国;李雅娟;陈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Bionator矫治器治疗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的头影测量研究

    目的寻求对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畸形更有效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3例替牙早期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患者,用保持咬合型Bionator矫治器治疗,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SNB、S-Go、S-Go/N-Me、Cm-Sn-UL和上唇倾角、下唇倾角及颏唇沟角等测量值明显大于治疗前(P<0.01),而Y轴角、ANB、S-Ar-Go、SN-MP、U6-PP及L6-M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N-PP、N-Me、U1-PP及L1-MP等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保持咬合型Bionator矫治器在改变上下颌位置关系的同时,通过牙合垫对后牙槽的压低作用,以控制垂直向生长,使下颌前旋,面型得以改善.

    作者:姚霜;刘晓君;杨霜;张琼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色念珠菌与中老年人义齿性口炎的的临床探讨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义齿性口炎与白色念珠菌有密切关系,在义齿上白色念珠菌的检测率也相当高.为了探讨义齿上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及控制义齿上的白色念珠菌对治疗义齿性口炎的有效性,笔者对1998年至今来我院就诊的40例义齿性口炎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林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形态学比较

    目的了解根管的形态结构,为牙疾病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采用透明标本法对460颗下颌磨牙的根管系统进行研究.结果①下颌第1磨牙三根出现率为15.5%,下颌第2、3磨牙融合根的出现率分别为20.5%和63.3%.②在下颌磨牙分离根的根管类型中,第1磨牙近中根多为Ⅳ类根管、第2磨牙近中根多为Ⅲ类根管,第3磨牙近中根多为Ⅰ类根管,而下颌磨牙远中根绝大多数为Ⅰ类根管.③在融合根中,均出现一定数量的C形根管和多口、多孔类根管.结论下颌磨牙牙根变异多,融合牙根比分离根有更复杂的根管系统.

    作者:唐道鹤;谢华;周磊;廖进民;欧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数字化牙片的骨密度测量技术及应用现状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指单位骨体积的平均骨矿物质含量.长期以来,口腔临床医师依靠肉眼观察X线片来估计骨密度的高低,是相当粗糙的,更不能作出定量的分析判断.自1969年Ando[1]首次描述了将牙科X线片转换成数字模式(Digital format)的技术以来,数字化影像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为准确测量骨密度的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近年来,基于数字化牙片的骨密度测量技术(Digital imaging technique)在国外已广泛地应用于口腔医学的研究领域.

    作者:许世梃;石四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超声预备根管效果的临床评价

    本文对1999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102颗牙分别用超声法和手用器械预备根管法进行根管治疗比较,超声法比手用器械法预备根管法取得了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国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牙周治疗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影响

    目的研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牙周病患者牙周常规非手术治疗后,牙周状况及糖代谢的改变.方法选择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25例,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牙周状况(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后,牙周探诊出血、探诊深度明显减轻.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后4周、8周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降至9.01±0.85%和8.84±1.5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轻中度牙周炎组治疗后4周糖化血红蛋白略有下降,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控制短期内使糖代谢水平得到一定改善,但远期影响尚不肯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阮世红;武剑;熊静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止平阳霉素化疗后所致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SM)可防止平阳霉素(BLM)化疗后肺纤维化的发生.方法对67例头颈部鳞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平阳霉素化疗的同时,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防止肺部并发症出现.结果其中54例并一年随访,拍片检查,无肺纤维化症状、体征,拍片可见两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规整.结论应用丹参注射液是预防肺间质纤维化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茹慧;徐洋;刘文书;刘敬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颌骨骨质丧失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X线分析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在下颌骨的表现.方法选择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正常者的曲面断层片各50例,采用下颌骨形态分级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与牙槽骨骨小梁、下颌管管壁和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吸收之间明显相关,与牙槽骨高度无相关性.结论全身骨质疏松患者,其下颌也有相应表现.

    作者:刘文元;徐小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变黑普里沃菌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成人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分布

    目的了解变黑普里沃菌(P.n)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成人牙周炎(AP)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是否存在基因型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引物多聚酶链扩增法(APPCR)用引物OPA-03和OPA-13对来自21例AP的47株P.n作基因型分析.结果同一患者口内有1~3种基因型,以1种和2种为主;同一患者病变部位(P)与正常部位(H)有1~2种基因型,以1种为主;未发现与牙周正常状态相关的特定基因型P.n.结论变黑普里沃菌是口腔的正常菌群.

    作者:吴波;章锦才;黄萍;张蕴惠;王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托槽竖槽内竖突在颌间牵引固定中的应用

    常规方法直接将牵引圈挂在托槽上,或弯制多Loop曲及水平曲放在两牙之间,作为牵引钩,前者牵引圈易脱落,应用后者,患者口内异物感大,不易清洁口腔卫生,牵引力稍大会导致弓丝整体唇侧扭转,弓丝易变形,牙齿承受扭力较大,甚至个别牙伸长.槽内竖突是将竖突放在托槽的竖槽中,应用槽内竖突进行颌间牵引固定,固位牢固,能承受较大的牵引力,口内异物感小,弓丝不损伤软组织粘膜,竖突有结扎丝直接固定在托槽竖槽中,不会发生扭转变形.

    作者:王俊祥;袁东辉;王丽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