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朱力军;张建强;闫颖;张皖清;刘军;贾密;赵鸿雁
为了提高根尖切除术的疗效,笔者在治疗过程中用HA填塞根切术的骨腔和传统血液充盈法关闭骨腔进行对比,3年来共治疗36例40颗患牙,除对照组有1例术后未能控制感染,1例术后半年复发外,余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秦宗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可吸收性海藻酸钙膜引导骨再生过程中哈弗氏管的再建及意义.方法在家兔双侧下颌角前切迹处形成骨缺损,实验侧骨缺损上覆盖海藻酸钙膜,对照侧覆盖胶元膜,分别在术后1、2、4、6、8周时取出下颌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TGF-β与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海藻酸钙膜4周~6周吸收,胶元膜6周~8周吸收;前者异物巨噬细胞反应程度轻,后者反应程度重;术后6周内实验组哈弗氏管比对照侧出现早而多;前者大体观骨缺损愈合表面平整,后者表面突起;术后4周内实验侧TGF-β与VEGF阳性明显强于对照侧.结论海藻酸钙膜比胶元膜效果更好,哈弗氏系统再建和成骨作用均更快,且不影响骨再生修复.
作者:何虹;黄剑奇;顾耕华;胡济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涎腺肌上皮瘤细胞之间及粘液样区域中纤维的形成机制及纤维的类型.方法采用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组织学特殊染色方法及鞣酸-电镜组织化学技术观察4例涎腺肌上皮瘤.结果组织学染色表明,在肌上皮瘤细胞之间及粘液样区域内分布有红染的胶原纤维(苦味酸-酸性品红法)和呈深蓝黑色的弹性纤维(间苯二酚品红法).鞣酸电镜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肌上皮瘤细胞周围分布有数量不等的胶原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团块.在肌上皮瘤细胞的胞浆内,可见两种类型的高尔基复合体来源的分泌囊泡.一种着色深黑,电子密度均匀,内含致密的前弹性蛋白分子;另一种着色浅灰,电子密度不均匀,内含微丝状结构的前胶原蛋白分子.肌上皮瘤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将这些物质释放到细胞外,形成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结论肌上皮瘤细胞具有合成前胶原蛋白及前弹性蛋白的能力,构成肿瘤细胞外及粘液样区域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作者:王洁;赵玉珍;唐全勇;李向印;焦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Ⅰ类和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分别进行了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与Ⅰ类错牙合相比,在线距方面,Ⅱ类错牙合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在角度方面,Ⅱ类错牙合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在比率方面,Ⅱ类错牙合的后面高/前面高较小,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Ⅰ类错牙合和Ⅱ类错牙合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作者:白玉兴;郭宏铭;周立新;王邦康;刘风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吸烟状况与龈下牙周致病微生物的百分比.方法 1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吸烟状况分为:①重度吸烟组>10支/天(n=32);②轻度吸烟组≤10支/天(n=18);③戒烟者组(n=24);④非吸烟组(n=38).观察者口内每个象限,选取探诊深的1或2个位点, 纸捻法取龈下菌斑,厌氧培养;并测量该位点的探诊深度(Probe Depth, 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f probe,BOP).结果①取样位点临床指标的均值为PD:6.3mm、AL:6.5mm及BOP:89%,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组间菌落形成单位和龈下微生物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anas gingivalis,P.g)、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 和微消化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P.m)的百分比均无差异.③方差分析显示仅轻度吸烟组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的百分比略高于其它组(P<0.04).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相似的位点,吸烟组、戒烟组和非吸烟组的龈下牙周致病微生物百分比(B.f除外)无显著差异.
作者:徐莉;B.G.Loos;A.J.van Winkelhoff;U.van der Velden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在下颌骨的表现.方法选择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正常者的曲面断层片各50例,采用下颌骨形态分级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与牙槽骨骨小梁、下颌管管壁和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吸收之间明显相关,与牙槽骨高度无相关性.结论全身骨质疏松患者,其下颌也有相应表现.
作者:刘文元;徐小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于1999年~2000年分三次对200例正在戒毒的患者进行了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章和平;何群;林凯烨;蒋纯蓉;陈作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部手术乳糜瘘发生之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67例中40例采用单纯局部压迫;21例局部压迫加持续负压引流;6例缝扎.4例乳糜胸,1例胸腔穿刺,3例开胸结扎胸导管.结果单纯压迫的40例中,5例失败,后经手术治愈.局部压迫加持续负压引流21例,3例失败,经手术治愈.手术缝扎6例,均Ⅰ期愈合.结论少量乳糜瘘行局部压迫即可.日引流量500ml左右经保守治疗5天无效者,手术缝扎.乳糜瘘保守治疗2~3天无效者,应开胸结扎胸导管.
作者:戴玉姣;吴雨雷;梁冬梅;李丽贞;张丁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科1997年~2000年间用自制抗生素缓释凝胶对80例急性局限型智齿冠周炎进行治疗,疗效明显.1.卡波姆基质抗生素缓释凝胶的处方:甲硝唑0.5g、盐酸林可霉素0.6g、卡波姆9743.0g、甘油5g、乙醇20ml,水加至100ml.载体为1.5cm~2cm无菌棉线.
作者:杨向红;梁希月;杨永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多生牙与正常牙组织学结构异同.方法选择32颗多生牙,在光镜下观察其切片及磨片的组织学结构并与正常牙对照.结果切片观察多生牙见较多的球间牙本质,与成年牙比较钙化球不明显,牙髓组织与正常牙髓基本一致;磨片见釉质生长线、釉板常不明显,透光性低,童氏粒层无或少.未见典型细胞性牙骨质.结论多生牙组织学形态基本正常,但钙化程度低.
作者:杨彩红;葛立宏;高岩;庞淑珍;武登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自1995年以来,我科共制作金属烤瓷修复体1000余件,对850例1190件修复体随访1~5年,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850例中男381例,女469例,年龄17岁~72岁.制作修复体1190件,共涉及1560个牙位.前牙980颗;尖牙248颗;双尖牙196颗;磨牙136颗.其中单冠占64.71%,联冠占11.76%,固定桥占23.53%.
作者:王领弟;陈树国;李雅娟;陈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口腔药冰在腭裂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腭裂患者术后第一天开始应用口冰,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50例作对照组.结果腭裂术后应用口冰,98%的患儿症状改善,饮食增加;而对照组仅40%症状逐渐改善.结论应用口腔药冰是改善腭裂术后症状的好方法.
作者:樊功为;赵保东;肖文林;杨学财;李宁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选择患者23例,正常对照22例,分别测量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全血比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患病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孙鹏;朱力军;张建强;闫颖;张皖清;刘军;贾密;赵鸿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对29例少年儿童TMJD患者的主观症状、体征、牙合及咬合进行分析,认为在少年儿童时期及时纠正不良的牙合关系,矫治错牙合畸形可以有效阻止TMJD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汪松;段银钟;王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观察新生牛牙龈组织中是否含有具成骨细胞表型特征的细胞.方法采用体外组织块法培养新生牛牙龈组织来源的细胞,根据加矿化液与否分为两组,并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及体外矿化实验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牙龈结缔组织来源细胞在条件培养基中体外培养14天后,骨桥蛋白、骨涎蛋白、骨粘结素及骨钙素等与矿化相关的非胶原蛋白表达阳性;碱性磷酸酶表达亦呈阳性;而且有散在矿化小结节形成.结论新生牛牙龈结缔组织中的一些细胞在一定培养环境中可沿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具有成骨细胞的特性.
作者:侯建霞;曹采方;孟焕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所谓牙列(dentition)是指牙的牙根处于上下颌骨的牙槽窝内,其牙冠在口腔内连续排列成近似抛物线的弓形,故也称为牙弓(dental arch).牙列是颌面部硬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在6岁以前,即幼儿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颌骨的三维都有增加,而牙列与颌骨的生长发育是协调一致的,本文着重对乳牙列期牙弓的生长发育变化及对恒牙列形成的影响加以综述.
作者:邓清;石四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SM)可防止平阳霉素(BLM)化疗后肺纤维化的发生.方法对67例头颈部鳞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平阳霉素化疗的同时,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可防止肺部并发症出现.结果其中54例并一年随访,拍片检查,无肺纤维化症状、体征,拍片可见两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规整.结论应用丹参注射液是预防肺间质纤维化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茹慧;徐洋;刘文书;刘敬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变黑普里沃菌(P.n)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成人牙周炎(AP)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是否存在基因型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引物多聚酶链扩增法(APPCR)用引物OPA-03和OPA-13对来自21例AP的47株P.n作基因型分析.结果同一患者口内有1~3种基因型,以1种和2种为主;同一患者病变部位(P)与正常部位(H)有1~2种基因型,以1种为主;未发现与牙周正常状态相关的特定基因型P.n.结论变黑普里沃菌是口腔的正常菌群.
作者:吴波;章锦才;黄萍;张蕴惠;王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指单位骨体积的平均骨矿物质含量.长期以来,口腔临床医师依靠肉眼观察X线片来估计骨密度的高低,是相当粗糙的,更不能作出定量的分析判断.自1969年Ando[1]首次描述了将牙科X线片转换成数字模式(Digital format)的技术以来,数字化影像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为准确测量骨密度的变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近年来,基于数字化牙片的骨密度测量技术(Digital imaging technique)在国外已广泛地应用于口腔医学的研究领域.
作者:许世梃;石四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远处转移的作用及其对转移灶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ACC-M裸鼠肺转移模型观察紫杉醇体内抗转移效果,原位杂交法检测转移灶肿瘤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二者之间转移率(90%和40%)及瘤结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凋亡指数分别为6.03±3.36与25.47±4.78,二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诱导凋亡可能是其抗ACC-M裸鼠肺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浩;俞光岩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