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兴;郭宏铭;周立新;王邦康;刘风德
目的研究复发性口腔溃疡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选择患者23例,正常对照22例,分别测量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全血比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患病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生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孙鹏;朱力军;张建强;闫颖;张皖清;刘军;贾密;赵鸿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用玻璃离子粘固粉(Fuji Ⅸ)、银汞合金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颈部龋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234颗患牙分别用以上三种材料充填治疗,经1年观察并参考USPHS临床直接评定标准评价各组疗效.结果玻璃离子粘固粉、光固化复合树脂和银汞合金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38%、75%和34.29%.结论 Fuji Ⅸ的玻璃离子粘固粉,在治疗牙颈部龋时,与其它两种材料相比对牙髓无刺激,粘结性强,治疗成功率高.
作者:赵忠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变黑普里沃菌(P.n)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成人牙周炎(AP)病变部位与正常部位是否存在基因型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引物多聚酶链扩增法(APPCR)用引物OPA-03和OPA-13对来自21例AP的47株P.n作基因型分析.结果同一患者口内有1~3种基因型,以1种和2种为主;同一患者病变部位(P)与正常部位(H)有1~2种基因型,以1种为主;未发现与牙周正常状态相关的特定基因型P.n.结论变黑普里沃菌是口腔的正常菌群.
作者:吴波;章锦才;黄萍;张蕴惠;王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对29例少年儿童TMJD患者的主观症状、体征、牙合及咬合进行分析,认为在少年儿童时期及时纠正不良的牙合关系,矫治错牙合畸形可以有效阻止TMJD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汪松;段银钟;王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AG)植入后龈沟液量和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判断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方法用翻瓣术加BAG移植治疗13处牙周骨下袋,用单纯翻瓣术治疗7处骨下袋.测定术前及术后1、2、3、4、6、8、10、12周的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量及GCF中弹性蛋白酶(elastase,EA)水平.结果两组GCF量的变化相似,术后1周GCF量明显升高,术后3周至术前水平,6周左右达低值.BAG组的BCF-EA水平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翻瓣组GCF-EA水平在术后1个月内明显低于术前,随后有逐渐回升趋势.术后12周时,BAG组的GCF-EA水平明显低于翻瓣组(P<0.05).结论 BAG可能有助于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
作者:韩劼;孟焕新;徐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远处转移的作用及其对转移灶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ACC-M裸鼠肺转移模型观察紫杉醇体内抗转移效果,原位杂交法检测转移灶肿瘤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二者之间转移率(90%和40%)及瘤结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凋亡指数分别为6.03±3.36与25.47±4.78,二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紫杉醇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诱导凋亡可能是其抗ACC-M裸鼠肺转移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浩;俞光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碧蓝麻是由法国碧兰公司开发的新型麻醉剂[1],自1998年引进到中国后应用于口腔临床,我们在牙髓治疗中,比较了碧蓝麻与利多卡因的药效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隋强;刘宇;林松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所谓牙列(dentition)是指牙的牙根处于上下颌骨的牙槽窝内,其牙冠在口腔内连续排列成近似抛物线的弓形,故也称为牙弓(dental arch).牙列是颌面部硬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在6岁以前,即幼儿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颌骨的三维都有增加,而牙列与颌骨的生长发育是协调一致的,本文着重对乳牙列期牙弓的生长发育变化及对恒牙列形成的影响加以综述.
作者:邓清;石四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提高根尖切除术的疗效,笔者在治疗过程中用HA填塞根切术的骨腔和传统血液充盈法关闭骨腔进行对比,3年来共治疗36例40颗患牙,除对照组有1例术后未能控制感染,1例术后半年复发外,余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秦宗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部手术乳糜瘘发生之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67例中40例采用单纯局部压迫;21例局部压迫加持续负压引流;6例缝扎.4例乳糜胸,1例胸腔穿刺,3例开胸结扎胸导管.结果单纯压迫的40例中,5例失败,后经手术治愈.局部压迫加持续负压引流21例,3例失败,经手术治愈.手术缝扎6例,均Ⅰ期愈合.结论少量乳糜瘘行局部压迫即可.日引流量500ml左右经保守治疗5天无效者,手术缝扎.乳糜瘘保守治疗2~3天无效者,应开胸结扎胸导管.
作者:戴玉姣;吴雨雷;梁冬梅;李丽贞;张丁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由于临床上要求一次根充疗法患者的增加,有关一次疗法的研究也不断完善.多数研究证明,一次疗法的远期疗效与常规疗法无显著性差异.而一次根充疗法出现短期局部反应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笔者从1999年至2001年,采用半导体激光根尖区照射的方法对152例 286颗采用一次根充疗法的患牙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贾智;林青;苑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自1995年采用自凝塑料和石膏作为垫衬材料,代替光固化树脂制作漂白牙塑料软托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贾占利;刘鸿梅;蒋琪伟;刘洪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于1999年~2000年分三次对200例正在戒毒的患者进行了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章和平;何群;林凯烨;蒋纯蓉;陈作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男,35岁,3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腭部有一小疙瘩,无痛,生长缓慢无破溃出血现象,到医院诊断为7|腭根瘘管,经反复治疗无效来我院.原始病历见:7|局麻下开髓封砷失活剂,两日后去冠髓进行根管治疗.3个根管均扩通,髓腔反复封甲酚甲醛棉球多次.
作者:王小芳;谷无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三种常用氟素制剂对离体乳牙牙釉质抗酸性的影响.方法 40个离体乳前牙,随机分为4组,开窗,酸蚀.1、2、3组分别涂布10%(NH4)2MoO2F4溶液、38%Ag(NH3)2F溶液、APF-LaCl3溶液联用3min,第4组涂去离子水3min.将经上述处理的牙齿标本分别浸泡于8ml0.1mol/L乳酸中,开始记时,于1、3、6、12、24、48、72、144h各取出1ml液体,检测其Ca2+浓度的A值.计算各处理组各时间点釉质钙溶出总量,统计分析.结果同对照组相比,3种氟素制剂处理组牙釉质脱矿总量显著降低,其中APF-LaCl3溶液联用处理组低,10%(NH4)2MoO2F4溶液与38%Ag(NH3)2F溶液处理组牙釉质脱矿总量无差别.结论 3种氟素制剂均可有效地抑制牙釉质脱矿,其中APF-LaCl3溶液联用作用强,10%(NH4)2MoO2F4溶液与38%Ag(NH3)2F溶液抑制牙釉质脱矿作用的能力相当.
作者:吴礼安;杨富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Pirogoff三角是指颌下三角内的由舌下神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和二腹肌后腹(或中间腱)共同围成,以舌骨舌肌为底的一个小的三角区.据Homze统计,Pirogoff三角的出现率为58.2%,当舌下神经低于二腹肌中间腱上缘时,该三角即不存在[1].Pirogoff三角一直是舌动脉结扎常选择的部位,鉴于它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本文就该三角的解剖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路彤彤;赵怡芳;张文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Ⅰ类和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分别进行了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与Ⅰ类错牙合相比,在线距方面,Ⅱ类错牙合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在角度方面,Ⅱ类错牙合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在比率方面,Ⅱ类错牙合的后面高/前面高较小,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Ⅰ类错牙合和Ⅱ类错牙合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作者:白玉兴;郭宏铭;周立新;王邦康;刘风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采用平面导板(简称平导)配合Edgewise矫治技术,矫治前牙深覆牙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任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机械张力对人成骨细胞TGF-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Flexercell细胞拉伸力学装置对人成骨样细胞MG-63进行6%、12%和24%的拉伸应变加载实验,用RT-PCR反应检测细胞受力后TGF-β mRNA的表达.结果 6%和12%的拉伸率能显著促进MG-63细胞TGF-β的表达,但24%的拉伸率作用对细胞TGF-β基因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恰当大小的机械张力可以增加成骨细胞TGF-β的表达,过大的应力刺激可能没有这种效应.
作者:邹淑娟;胡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两组不同创伤程度大鼠骨锌含量的测定,来分析影响骨锌含量变化的有关因素.方法选用28只Wistar大鼠,首先形成两组不同程度的创伤模型,即骨折组(包括软组织创伤)和未骨折组(只有软组织创伤),分别测定其术前及术后1,3,7天下颌骨和颅骨中的骨锌含量.结果创伤后两组下颌骨中锌含量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颅骨中锌含量在术后1天稍有下降,随后也迅速升高,并超过术前(P<0.05),但下颌骨中锌含量升高幅度超过颅骨.两组各时期骨锌含量升高均以骨折组明显.结论创伤可引起骨锌含量的升高,其升高幅度与创伤程度和距创伤区距离有关.
作者:杨莽;姚隆浩;王国民;徐兵;杨文君;陈阳;张彩霞;陈德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