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创伤程度对大鼠骨锌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杨莽;姚隆浩;王国民;徐兵;杨文君;陈阳;张彩霞;陈德敏

关键词:锌, 创伤, 骨锌含量
摘要:目的通过对两组不同创伤程度大鼠骨锌含量的测定,来分析影响骨锌含量变化的有关因素.方法选用28只Wistar大鼠,首先形成两组不同程度的创伤模型,即骨折组(包括软组织创伤)和未骨折组(只有软组织创伤),分别测定其术前及术后1,3,7天下颌骨和颅骨中的骨锌含量.结果创伤后两组下颌骨中锌含量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颅骨中锌含量在术后1天稍有下降,随后也迅速升高,并超过术前(P<0.05),但下颌骨中锌含量升高幅度超过颅骨.两组各时期骨锌含量升高均以骨折组明显.结论创伤可引起骨锌含量的升高,其升高幅度与创伤程度和距创伤区距离有关.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引导洞形骨缺损再生模型中的哈弗氏管

    目的观察可吸收性海藻酸钙膜引导骨再生过程中哈弗氏管的再建及意义.方法在家兔双侧下颌角前切迹处形成骨缺损,实验侧骨缺损上覆盖海藻酸钙膜,对照侧覆盖胶元膜,分别在术后1、2、4、6、8周时取出下颌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TGF-β与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海藻酸钙膜4周~6周吸收,胶元膜6周~8周吸收;前者异物巨噬细胞反应程度轻,后者反应程度重;术后6周内实验组哈弗氏管比对照侧出现早而多;前者大体观骨缺损愈合表面平整,后者表面突起;术后4周内实验侧TGF-β与VEGF阳性明显强于对照侧.结论海藻酸钙膜比胶元膜效果更好,哈弗氏系统再建和成骨作用均更快,且不影响骨再生修复.

    作者:何虹;黄剑奇;顾耕华;胡济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颌骨骨质丧失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X线分析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在下颌骨的表现.方法选择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正常者的曲面断层片各50例,采用下颌骨形态分级进行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与牙槽骨骨小梁、下颌管管壁和下颌骨下缘骨皮质吸收之间明显相关,与牙槽骨高度无相关性.结论全身骨质疏松患者,其下颌也有相应表现.

    作者:刘文元;徐小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碧蓝麻与利多卡因在牙髓治疗中的药效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碧蓝麻是由法国碧兰公司开发的新型麻醉剂[1],自1998年引进到中国后应用于口腔临床,我们在牙髓治疗中,比较了碧蓝麻与利多卡因的药效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作者:隋强;刘宇;林松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微生物与吸烟状况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吸烟状况与龈下牙周致病微生物的百分比.方法 1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吸烟状况分为:①重度吸烟组>10支/天(n=32);②轻度吸烟组≤10支/天(n=18);③戒烟者组(n=24);④非吸烟组(n=38).观察者口内每个象限,选取探诊深的1或2个位点, 纸捻法取龈下菌斑,厌氧培养;并测量该位点的探诊深度(Probe Depth, 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f probe,BOP).结果①取样位点临床指标的均值为PD:6.3mm、AL:6.5mm及BOP:89%,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组间菌落形成单位和龈下微生物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anas gingivalis,P.g)、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 和微消化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P.m)的百分比均无差异.③方差分析显示仅轻度吸烟组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的百分比略高于其它组(P<0.04).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相似的位点,吸烟组、戒烟组和非吸烟组的龈下牙周致病微生物百分比(B.f除外)无显著差异.

    作者:徐莉;B.G.Loos;A.J.van Winkelhoff;U.van der Velden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氟涂料预防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氟涂料对釉质脱矿进程的抑制效果.方法研究分两组,实验组釉质表面覆盖氟涂料,对照组釉质表面暴露.经短期人工龋后,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托槽周围釉质脱矿病损的分布并测量病损体部深度.结果对照组全部样本均出现较明显的釉质脱矿,病损体部的平均深度为48.8±15.1微米,实验组中只有少数样本出现孤立的脱矿病损,其余样本没有发生明显的脱矿.结论氟涂料对短期釉质脱矿的抑制作用较明显,可以成为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的预防手段之一.

    作者:胡炜;傅民魁;王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种充填材料治疗牙颈部龋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用玻璃离子粘固粉(Fuji Ⅸ)、银汞合金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颈部龋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234颗患牙分别用以上三种材料充填治疗,经1年观察并参考USPHS临床直接评定标准评价各组疗效.结果玻璃离子粘固粉、光固化复合树脂和银汞合金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38%、75%和34.29%.结论 Fuji Ⅸ的玻璃离子粘固粉,在治疗牙颈部龋时,与其它两种材料相比对牙髓无刺激,粘结性强,治疗成功率高.

    作者:赵忠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先天性舌系带过短畸形一家系报告

    先证者:男,36岁,发卷舌音障碍,舌系带附丽向舌尖部明显前移,卷舌受限.染色体检查中未发现异常.调查该家系三代9人,患者4例(患者畸形程度相近),其中男2例,女2例.

    作者:曹国绩;崔晶莹;刘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制卡波姆基质抗生素缓释凝胶治疗冠周炎

    我科1997年~2000年间用自制抗生素缓释凝胶对80例急性局限型智齿冠周炎进行治疗,疗效明显.1.卡波姆基质抗生素缓释凝胶的处方:甲硝唑0.5g、盐酸林可霉素0.6g、卡波姆9743.0g、甘油5g、乙醇20ml,水加至100ml.载体为1.5cm~2cm无菌棉线.

    作者:杨向红;梁希月;杨永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1362例心血管患者监护拔牙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心血管患者在拔牙过程中血压和心电变化情况及耐受力.方法随机抽取被内科确诊为高血压、心脏病的门诊拔牙患者,近1个月来病情控制稳定,即实施拔牙术,并继续对拔牙全过程进行监护,重点观察拔牙前、局麻后、拔牙中及拔牙后的血压及心电情况和其它不良反应.结果本组11362例血压明显升高者1291例,占11.36%,心率明显加快者403例,占3.55%,心律失常及加剧者2388例,占21.02%,其它不良反应262例,占2.31%,无1例发生意外.结论病情控制稳定的心血管病患者可接受安全拔牙.

    作者:杜咏梅;郑金曙;杜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Ⅱ类与Ⅰ类错牙合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与比较研究

    目的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Ⅰ类和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分别进行了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与Ⅰ类错牙合相比,在线距方面,Ⅱ类错牙合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在角度方面,Ⅱ类错牙合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在比率方面,Ⅱ类错牙合的后面高/前面高较小,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Ⅰ类错牙合和Ⅱ类错牙合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作者:白玉兴;郭宏铭;周立新;王邦康;刘风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涎腺肌上皮瘤中纤维形成的组织学及电镜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研究涎腺肌上皮瘤细胞之间及粘液样区域中纤维的形成机制及纤维的类型.方法采用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的组织学特殊染色方法及鞣酸-电镜组织化学技术观察4例涎腺肌上皮瘤.结果组织学染色表明,在肌上皮瘤细胞之间及粘液样区域内分布有红染的胶原纤维(苦味酸-酸性品红法)和呈深蓝黑色的弹性纤维(间苯二酚品红法).鞣酸电镜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在肌上皮瘤细胞周围分布有数量不等的胶原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团块.在肌上皮瘤细胞的胞浆内,可见两种类型的高尔基复合体来源的分泌囊泡.一种着色深黑,电子密度均匀,内含致密的前弹性蛋白分子;另一种着色浅灰,电子密度不均匀,内含微丝状结构的前胶原蛋白分子.肌上皮瘤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将这些物质释放到细胞外,形成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结论肌上皮瘤细胞具有合成前胶原蛋白及前弹性蛋白的能力,构成肿瘤细胞外及粘液样区域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作者:王洁;赵玉珍;唐全勇;李向印;焦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口腔扁平苔藓与肝病关系的调查

    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与肝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6例肝病患者进行口腔粘膜检查.对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进行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和肝功能检测,并对20例患者血样进行丙型肝炎病毒RNA的PCR检测.结果 106例肝病患者未发现口腔扁平苔藓体征.6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7例,未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肝功能正常.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丙型肝炎病毒RNA片段PCR检测,未发现阳性.结论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发展与肝炎病毒感染和肝功能异常没有直接关系.

    作者:张文萍;陈瑞扬;程瑞芳;边学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形态学比较

    目的了解根管的形态结构,为牙疾病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采用透明标本法对460颗下颌磨牙的根管系统进行研究.结果①下颌第1磨牙三根出现率为15.5%,下颌第2、3磨牙融合根的出现率分别为20.5%和63.3%.②在下颌磨牙分离根的根管类型中,第1磨牙近中根多为Ⅳ类根管、第2磨牙近中根多为Ⅲ类根管,第3磨牙近中根多为Ⅰ类根管,而下颌磨牙远中根绝大多数为Ⅰ类根管.③在融合根中,均出现一定数量的C形根管和多口、多孔类根管.结论下颌磨牙牙根变异多,融合牙根比分离根有更复杂的根管系统.

    作者:唐道鹤;谢华;周磊;廖进民;欧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肌注地塞米松、止血敏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出后肿胀出血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也常有不同程度的肿胀,严重时可引起,张口受限,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285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即刻肌注地塞米松、止血敏,临床效果较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邱宏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托槽竖槽内竖突在颌间牵引固定中的应用

    常规方法直接将牵引圈挂在托槽上,或弯制多Loop曲及水平曲放在两牙之间,作为牵引钩,前者牵引圈易脱落,应用后者,患者口内异物感大,不易清洁口腔卫生,牵引力稍大会导致弓丝整体唇侧扭转,弓丝易变形,牙齿承受扭力较大,甚至个别牙伸长.槽内竖突是将竖突放在托槽的竖槽中,应用槽内竖突进行颌间牵引固定,固位牢固,能承受较大的牵引力,口内异物感小,弓丝不损伤软组织粘膜,竖突有结扎丝直接固定在托槽竖槽中,不会发生扭转变形.

    作者:王俊祥;袁东辉;王丽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超声预备根管效果的临床评价

    本文对1999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68例102颗牙分别用超声法和手用器械预备根管法进行根管治疗比较,超声法比手用器械法预备根管法取得了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黄国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种不同垫衬材料在制作漂白牙塑料软托盘中的应用

    笔者自1995年采用自凝塑料和石膏作为垫衬材料,代替光固化树脂制作漂白牙塑料软托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贾占利;刘鸿梅;蒋琪伟;刘洪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白色念珠菌与中老年人义齿性口炎的的临床探讨

    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义齿性口炎与白色念珠菌有密切关系,在义齿上白色念珠菌的检测率也相当高.为了探讨义齿上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及控制义齿上的白色念珠菌对治疗义齿性口炎的有效性,笔者对1998年至今来我院就诊的40例义齿性口炎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林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口腔科白大衣性高血压及其处理

    目的探讨口腔科白大衣性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的发病情况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00年6月口腔科门诊拔牙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统计WCH的发病率;并运用心理调整、降压仪及生物反馈技术降压、药物方法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口腔科WCH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48.3%,高于一般平均水平.28%的WCH患者心理调整治疗有效;51.7%的WCH患者加用降压仪以及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有效;12.1%的WCH患者心理调整、降压仪及生物反馈技术、药物三者联用有效.总计91.8%的患者经治疗后顺利拔除患牙.结论口腔科WCH发病率较高,应用心理调整、降压仪及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周永海;胡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190件金属烤瓷修复体临床分析

    自1995年以来,我科共制作金属烤瓷修复体1000余件,对850例1190件修复体随访1~5年,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850例中男381例,女469例,年龄17岁~72岁.制作修复体1190件,共涉及1560个牙位.前牙980颗;尖牙248颗;双尖牙196颗;磨牙136颗.其中单冠占64.71%,联冠占11.76%,固定桥占23.53%.

    作者:王领弟;陈树国;李雅娟;陈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