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应用

王晶;王洁;孙开华;于世凤

关键词:涎腺上皮性肿瘤, 蛋白多糖, 钌红示踪
摘要:目的采用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对涎腺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瘤进行研究以示踪肿瘤中蛋白多糖的形成和分布.方法新鲜标本分切后固定于2.5%戊二醛中24小时,其中含0.2%的钌红;0.1M二甲胂酸钠缓冲液冲洗过夜;1%OsO4后固定1小时;丙酮逐级脱水;Epon812包埋.在半薄切片上定位,超薄切片用Opton109型电镜观察.结果在多形性腺瘤和肌上皮瘤中,粘液样区域内充满了蛋白多糖,这种蛋白多糖是由NMCs分泌产生的.腺样囊性癌的NMCs也分泌产生蛋白多糖,该瘤中筛状结构形成是由于NMCs分泌蛋白多糖所致,这种分泌功能的出现是肌上皮细胞向肿瘤性细胞转变的一个标志.结论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方法可检涎腺肿瘤中蛋白多糖形成和分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前牙压入力分布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对差动技术中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所产生的力学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时,各个牙齿在弓丝作用下的垂直向受力大小.方法采用国内外先进的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起国人普通型牙弓的上下颌标准弓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真实地模拟临床,即在每个牙齿的确切位置上加载弓丝入槽后槽沟对弓丝的确切约束,求得各个牙齿在弓丝作用下的垂直向的瞬时受力情况.结果上下颌的研究都发现差动技术打开咬合时(双尖牙不入槽),首先在尖牙上产生较大的压力(约117g),大于其它简化的实验模拟和数学模型计算研究所得出的前牙压入力,从而更充分地解释了差动技术打开咬合的有效性,从而也说明差动技术在打开咬合时体现的另一差动性:先压低尖牙,再压低切牙.另外,研究还通过对于三种不同临床情况下弓丝产生的力系统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利用磨牙支抗曲打开咬合时,双尖牙是否入槽对于矫治力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双尖牙不入槽显著地加大了弓丝对前牙的压入力的同时也显著地减少了弓丝对磨牙的伸长力.结论矫治装置上小小的变化都会给整个矫治力系统带来很大的影响.

    作者:张晓芸;杨维国;许天民;林久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上颌恒磨牙根管系统形态学比较

    目的研究牙根管系统的形态结构,为牙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透明标本法对460 个上颌磨牙的根管系统进行研究,并加以比较.结果 (1)上颌第1磨牙全为分离根,无融合根, 18%的上颌第2磨牙和71.7%的上颌第3磨牙为融合根.牙序越后,融合根越多.(2)在分离根的上颌磨牙中, 近中颊根(MBR)多为Ⅳ类及Ⅰ类根管;而远中颊根(DBR)和腭根(PR)基本上为Ⅰ类根管.(3)上颌第2磨牙融合根比其分离根有更多的多口、多孔类根管(P<0.01).结论上颌磨牙分离根的根管系统有其规律性而融合根的根管系统则较复杂.

    作者:唐道鹤;谢华;周磊;廖进民;欧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齿科聚合物基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目的研究纳米SiO2-x对高强玻璃纤维/EAM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纳米粒子SiO2-x、高强玻璃纤维(S-GF)作为增强材料,以齿科丙烯酸树脂(EAM树脂)、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基体,制备了聚合物基纤维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预浸料及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纳米SiO2加入后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当纳米SiO2-x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55.6%(为1702.4Mpa).结论纳米SiO2-x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均得以提高.

    作者:张文云;施长溪;陈吉华;赵信义;贾安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掌跖角化综合征附:1例临床报告

    掌跖角化综合征(Papillon-Lefevre Syndrome),也被称为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此综合征首先由Papillon和Lefevre在1924年报告,发病率每百万人1~3人.

    作者:俞畅;葛立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北京儿童口腔健康教育临床评估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估方法.方法选择8~9岁儿童共844名,试验组407名,对照组437名,采用Rustogi Modification of the Navy plaque index菌斑指数记数法、口腔卫生知识问卷测试法,对所有参加者在试验前后予以测试.结果试验组平均菌斑指数在试验前后差值为2.35,对照组为0.61,t检验P<0.0001.二组在问卷测试中,也有显著性差异,多数主要的问答中实验组正确率明显增加,经卡方检验P<0.01.结论问卷及菌斑测试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是提高学校儿童口腔卫生知识水平,改进口腔卫生状况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辉;郑树国;M.E.Butler;A.R.Volpe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鼠牙龈组织表达护骨因子和护骨因子配体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牙龈组织是否表达护骨因子(Osteoprotegerin,OPG)和护骨因子配体(Osteoprotegerin Ligand,OPGL),为进一步探讨二者在牙龈组织中表达的生理及病理意义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成年大鼠牙龈组织总RNA,应用特异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目的片段,并将其插入pGEM-T载体,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表明扩增出的二个目的片段DNA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即为护骨因子和护骨因子配体.护骨因子在大鼠牙龈组织表达水平较高,而护骨因子配体表达水平较低.结论大鼠牙龈组织表达护骨因子和护骨因子配体,二者表达的相对水平对维持牙槽骨局部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平衡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子杰;金军华;张铁梅;栾文民;于世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纤维连接蛋白与钙磷复合涂层的初步研究(一)复合涂层的制备

    目的探讨商用纯钛表面纤维连结蛋白与钙磷复合涂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纤维连结蛋白、钙磷共沉积的方法,对商用纯钛表面进行复合涂层的表面改性.结果扫描电镜显示,单纯钙磷涂层和复合涂层的纯钛表面均见有晶体形成,但晶体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EDX显示晶体的主要成份为钙磷,Ca/P=1.50.结论本研究表明通过纤维连结蛋白与钙磷复合涂层对纯钛的表面改性具有可行性.

    作者:程祥荣;周彬;蒋滔;邓炜;王贻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阻生齿高速钻切割拔除法的临床评价

    阻生齿在临床上颇为多见,但传统的凿骨拔除法,用时间长,损伤大,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自1995年以来对阻生齿的拔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战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上颌神经诱发三叉神经皮层电位的研究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的分支上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与三叉神经其他分支皮层诱发电位的差异.方法通过刺激10名健康成人的眶下神经,收集刺激对侧的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结果①刺激发生20ms左右出现P1,其后N1~N5等9个波峰依次出现;②P3、N3、P4潜伏期稳定,N3~N4振幅高且图形规律;③上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与下颌神经皮层诱发电位无明显差异.结论上颌神经TSEP中高峰电位出现于110ms的N3P4波,波幅>10μV,其潜伏期相对稳定,形成上颌神经TSEP的特点,早期的P1~N2波幅较低,但可以因周围神经的改变而有较大的变化;正常上颌神经的TSEP各波潜伏期、图形特点、峰峰电位差与下颌神经TSEP差异不明显.根据图形特点、参数可以作为临床三叉神经上颌支功能状态和病理改变的判定指标.

    作者:王雨生;高山;刘文;卢建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扩弓联合前牵引治疗不同年龄段的上颌发育不足

    目的探讨青春生长迸发期及前、后期三个不同矫治时机对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上颌发育不足的男性患者,扩弓联合前方牵引6个月,术前术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39例患者的上颌骨移位均有显著性变化:SNA增大1.87±1.76,A点前移2.61±1.07mm,其中9岁~11岁年龄组的变化量大.结论对于上颌发育不足的治疗,在青春生长迸发期前期比青春生长迸发期及后期效果显著.

    作者:彭文波;王光护;廖少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幼儿白塞综合征1例

    白塞综合征是以口腔、眼和生殖器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非特异性的皮肤过敏损害.笔者曾诊治1例2岁女性幼儿,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敏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应用

    目的采用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对涎腺多形性腺瘤、肌上皮瘤、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瘤进行研究以示踪肿瘤中蛋白多糖的形成和分布.方法新鲜标本分切后固定于2.5%戊二醛中24小时,其中含0.2%的钌红;0.1M二甲胂酸钠缓冲液冲洗过夜;1%OsO4后固定1小时;丙酮逐级脱水;Epon812包埋.在半薄切片上定位,超薄切片用Opton109型电镜观察.结果在多形性腺瘤和肌上皮瘤中,粘液样区域内充满了蛋白多糖,这种蛋白多糖是由NMCs分泌产生的.腺样囊性癌的NMCs也分泌产生蛋白多糖,该瘤中筛状结构形成是由于NMCs分泌蛋白多糖所致,这种分泌功能的出现是肌上皮细胞向肿瘤性细胞转变的一个标志.结论钌红电镜组织化学技术方法可检涎腺肿瘤中蛋白多糖形成和分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作者:王晶;王洁;孙开华;于世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牙膏氟含量对学龄前儿童氟摄入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使用3种不同氟含量含氟牙膏后24小时尿氟排泄的变化,观察含氟牙膏氟含量及年龄对3个年龄组学龄前儿童氟化物摄入水平的影响,推测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较为安全的氟含量.方法采用离子选择性氟电极测定使用不同氟含量含氟牙膏后24小时尿氟排泄量,以使用含氟牙膏前尿氟排泄量作为自身对照.结果含氟牙膏氟含量及年龄对学龄前儿童24小时尿氟排泄有显著影响.结论学龄前儿童刷牙时因误咽部分含氟牙膏引起机体氟化物摄入水平的变化,含氟牙膏氟含量等于或超过1000μg/g时,可致每日总摄氟量超过产生氟牙症的域值,因此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要选用低氟含量牙膏,使用500μg/g含氟牙膏较为安全.

    作者:周静;冯希平;束陈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联螺簧缩弓式口外弓在临床中的应用

    方丝弓技术中,通常采用先拉尖牙到位关闭拔牙间隙,然后应用泪滴曲关闭剩余间隙.一般情况下拉尖牙到位需要三个多月,泪滴曲收前牙区间隙又需要三个多月,增加了治疗的时间.应用双联螺簧缩弓式口外弓能减少一半的治疗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王俊祥;王丽芬;邱云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MD患者咀嚼肌肌电与颞颌关节病症及咬合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颅颌功能紊乱(CMD)患者咀嚼肌功能紊乱与TMJ病症及咬合的关系.方法根据TMJ X线片检查,将患者分为TMJ轻症组和TMJ重症组;根据临床咬合检查将患者分为咬合正常组和5类咬合异常组;记录双侧颞肌、嚼肌和二腹肌前腹在下颌姿势位及大紧咬时的肌电活动,并与TMJ病症及咬合进行对照.结果 94.44%的患者肌电图异常,以MM和TP功能紊乱较多见;MM肌电异常的人数以及TP姿势位高电位、ICP紧咬低电位人数,重症组显著多于轻症组;不同咬合情况,其肌电图表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咀嚼肌功能紊乱贯穿于CMD的各个阶段,随着TMJ病症的加重,咀嚼肌功能紊乱亦会加重;咀嚼肌功能紊乱与咬合异常有关,不同异常咬合情况,其肌电异常表现特征亦不同.

    作者:陈永进;王惠芸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变形链球菌AgⅠ/Ⅱ蛋白编码可变区(Ⅴ+)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S.mutans血清型f、s.mutnas血清型c)表面蛋白编码Ⅴ+基因重组质粒pCVc、pCVf和重组表达质粒pSRVc、pSRVf.方法用PCR方法从sr基因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pCR2.1连接,再将Ⅴ+区基因片段转移到高效表达质粒pET21a(+),酶切电泳检测.结果 PCR扩增产物为1.16kb的DNA带,测序结果与sr基因序列Ⅴ+区一致.酶切电泳证实Ⅴ+区基因片段整合到pET21a(+)的适当部位,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RVc、pSRVf.结论本试验成功地构建了携带Ⅴ+基因片段的表达质粒pSRVc、pSRVf.

    作者:甘晓榕;Michel-Angelo Sciotti;Joelle A.Ogier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综合性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5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GQOLE-74)及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性心理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心理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心理状态、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唐柳云;马梁红;刘念邦;骆桂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膜及复合生物材料钛修复即刻种植体骨缺损

    目的膜技术修复即刻种植体的骨缺损.方法采用钛膜及骨形成蛋白(BMP)磷酸三钙生物陶瓷(TPC)填入即刻种植体骨缺损内,并用钛钉固定牙槽骨上.经六个月时间二次手术取出,容许骨组织在定向生长达到骨修复.结果研究发现骨缺损面积大的术后龈瓣切口处易感染、移位、不易固定出现退缩.膜与材料及牙槽骨根面间隙的保持稳定对骨缺损的修复非常重要.结论根据临床应用,今后可改制成网状钛膜使龈组织与牙槽骨有点状接触,对愈合更为有效.

    作者:岑光涛;齐峰;张彤轩;张炜;平燕;马林;靳元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牙源性病损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B和OKC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75例AB(原发31例,复发37例,恶变7例),35例OKC及9例口腔正常粘膜.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AB(12例原发,8例复发),12例OKC中的bcl-2mRNA.结果 88%(66/75)AB,74.2%(26/35)OKC,44.4%(4/9)正常口腔粘膜有bcl-2蛋白表达,三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同样在原发组AB77.4%(24/31),复发组AB94.5%(35/37),恶性组AB100%(7/7).bcl-2阳性率及阳性强度随着组织学分级变化而增加,组间统计(P<0.05).在20例AB及12例OKC中bcl-2 mRNA表达趋势与bcl-2蛋白的表达是相一致的(P<0.01).bcl-2阳性表达与AB不同组织学分型,病损发生部位,肿瘤生长方式(单房与多房)无关(P>0.05).bcl-2在病变中表达的特征为AB的外周层细胞为强表达,星网状层有阳性表达,随着细胞增殖分化呈实性片状时bcl-2表达增强,角化退变样细胞,颗粒性变细胞表达缺失.OKC中多在基底层细胞中表达.结论①bcl-2在AB及OKC的发生、发展及细胞分化与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②bcl-2与AB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与肿瘤病理分型、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单囊或多囊)无关.③bcl-2在不同组织及良、恶性AB中所表达的方式及强度有差异.

    作者:钟鸣;王洁;王兆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闩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青霉素G-K对脑干组织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目的检测鼠三叉神经痛时脑干组织中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干组织中5-HT含量.结果实验组脑干组织中5-H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三叉神经痛时,脑干组织中5-HT含量明显降低.

    作者:樊英显;刘红娟;孙宏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