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晖;宋一平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一种核蛋白,它可以通过结合DNA调节基因表达[1],研究表明,多数转录因子参与颅面和牙齿的发育,在胚胎发育中调节基因表达.转录因子以不同的机制结合DNA,其中一种通过同源域(homeodomain)结合DNA,在发育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这种特殊的转录因子都包含一个同源框(homeobox),它有180bp序列可以编码DNA结合同源域,称同源异型框基因(homeobox gene,Hox gene)[2].Hox基因在序列上高度相似,还有一些基因的序列与Hox基因稍有些差异,称为分支Hox基因(divergent homeobox基因,DHox基因)[3].DLX基因是DHox基因中的一个家族,近几年研究表明,它在颅面部及牙胚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肖明振;金岩;陆怀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无手术条件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大剂量二次放疗作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评估.方法对118例无手术条件但未发生转移,已经过首次放疗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第二次照射.采用单纯放疗患者18例,2GY×30天;放化疗结合76例,2GY×30天;24例化疗与分次放疗结合,2×1.5GY×20天.结果采用大剂量二次放疗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独化疗者.放疗晚期并发症包括颈部瘢痕36%,粘膜坏死19%,放射性骨坏死18%,张口受限14%.二次放疗的体积是与死亡危险度相关的唯一因素,相关度为1.75.结论对没有手术指征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大剂量放疗与化疗手段相结合是可行的.虽然后期并发症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第一次放疗相比明显增加,但平均存活时间较单独化疗病人长.
作者:陈绍维;潘剑;夏朝红;廖湘凌;付风华;温玉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制治疗口腔粘膜溃疡的膜性制剂,观察其疗效.方法以表皮生长因子(EGF)为主药制成EGF膜,通过治疗家兔口腔溃疡,观察其病理改变及愈合时间.结果 EGF膜组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EGF膜组溃疡愈合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EGF膜有明显促进家兔口腔溃疡愈合的作用.
作者:王茜;马青山;宋海燕;刘忠英;李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口腔鳞癌及一些口腔正常组织的内源性脂肪酸合成活性.方法切取口腔鳞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的癌组织、癌周组织及正常口腔组织块,剪成细块,与[U-14C]乙酸钠孵育2.5h,提取脂质,液体闪烁计数14C的掺入量.结果癌组织14C的掺入量为395cpm/mg±146cpm/mg湿组织,癌旁为22cpm/mg±10cpm/mg湿组织,口腔粘膜为176cpm/mg±64cpm/mg湿组织,骨骼肌为7cpm/mg±2cpm/mg湿组织,腮腺为94cpm/mg±18cpm/mg湿组织,脂肪为16cpm/mg±5cpm/mg湿组织,淋巴结为125cpm/mg±47cpm/mg湿组织.结论口腔鳞癌组织的内源性脂肪酸合成活性显著高于癌周及口腔其它正常组织.
作者:郭传瑸;崔念辉;俞光岩;刘鼎新;孟书聪;宋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标准型定制类牙托对于外力打击的缓冲能力.方法利用一个特殊的工作模型,将外力打击时,单个中切牙所受的力通过舌侧金属导杆传递到压力传感器上,记录数据.比较戴防护牙托和无防护时的相对值.结果获得了不同厚度牙托的缓冲率,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牙托的缓冲效果与材料厚度呈正相关,建议在高对抗性、高风险性的体育活动中,参加者应使用适宜的防护牙托以防止牙外伤的发生.
作者:马文利;葛立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Mesh头影测量分析是一种基于自然头位,通过直观的网格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1958年Morrees和Kean[1]首先提出Mesh头影测量分析法,但此时网格绘制和分析通过手工完成,非常复杂和费时,大多数临床医师不能接受.随着1975年计算机化Mesh头影测量分析的出现[2],网格分析过程变得快捷、精确,使Mesh分析法得以应用与推广,一些学者还建立了各自种族不同的均值图[3~5].
作者:欧阳晖;宋一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对6例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术后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后立即行关节局部低剂量放射疗法治疗并随访36个月以上,评价了术后放疗预防颞下颌关节强直复发的疗效.
作者:刘荣光;范建本;王颖;李学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无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ART)用于防治儿童乳牙龋损的效果和可接受性.方法采用无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完成258颗乳牙单面洞和172颗乳牙复面洞的修复治疗,一年后复查ART修复体.结果单面洞ART修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复面洞(P<0.05),成功率分别为87.8%,68.9%.ART修复一颗乳牙单面洞的平均时间为16.2分钟,一颗乳牙复面洞的平均时间为28.1分钟.7.5%的儿童修复治疗后有不适的主诉.92.2%的儿童愿意接受ART治疗.结论 ART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技术,可以在口腔医师的指导下,由经过培训的基层口腔保健人员进行操作完成.
作者:丁笑乙;荣文笙;卞金有;段玉茹;卢艳新;宋彩虹;李静;胡万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治疗,将牙周袋内含有大量内毒素的病变牙骨质刮除,使新附着产生.方法用根面平整术和龈上洁治术治疗牙周炎,并追踪观察一年.结果龈上洁治术(对照组)有效率为43%,根面平整术(治疗组)有效率为79%.结论根面平整术在牙周基础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蕖蔓;刘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寻求测试恒河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16只恒河猴68次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测试,比较口内进针法及口外进针法,找出记录感觉动作电位稳定的测试方法.结果其中3只恒河猴用同心针电极口内进针法记录到的感觉动作电位稳定性和重复性差,且操作困难.16只恒河猴采用口外进针法均可得到清晰、稳定的感觉动作电位.结论采用同心针电极口外测试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朝晖;王晓霞;谢秋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93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侵入上颌窦的颌骨囊肿32例.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大限度地保留上颌窦功能,我们采用在术中先进行临床分类,然后再定手术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国宏;王永海;赵春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髁状突颈部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5年来72例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疗法16例,开口度改善100%,咬合关系改善93.8%;保守疗法48例,开口度改善76.9%,咬合关系改善94.8%.结论手术疗法适用于骨折段移位显著伴严重功能障碍的陈旧性骨折患者,配合术后开口训练可获得理想效果.保守疗法适用于骨折段移位不明显和儿童髁状突颈部骨折,可有效纠正1个月内骨折患者各种类型的咬合紊乱.
作者:张志光;许跃;何一青;郑有华;曾融生;任材年;陈光晔;潘朝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在90年代初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嵌体、贴面先得到了研究,其关键在于缩短了口腔修复体的制作周期.光学模型技术省略了传统的取印模过程及印模材料,计算机控制的切磨系统代替了整个技工制作过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材料[1].我科引进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CEREC Ⅱ系统设备,经临床应用制作瓷全冠15例,效果较好.
作者:高平;周晖;张连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甲壳胺对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作用.方法实验组用甲壳胺进行小型猪牙盖髓实验,对照组用氢氧化钙,盖髓后2周、4周、13周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术后2周,在穿髓孔下方可见修复性牙本质团块形成,团块周围有类成牙本质细胞围绕,在牙髓和盖髓材料之间无坏死层.术后4周,修复性牙本质呈桥形.术后13周,有完整、致密的牙本质桥形成.结论用甲壳胺盖髓,能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刘晓勇;李玉晶;赵宝荣;葛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牙槽骨吸收与糖尿病高血脂症的关系.方法通过直接测量颌骨曲面全景片上釉牙骨质交界处与牙槽骨间的距离,评价全口余留牙牙槽骨丧失量.52例老年人分糖尿病组14例,非糖尿病高血脂症组22例,血糖血脂均正常对照组16例.将前两组分别与对照组的测量值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糖尿病组牙槽骨丧失量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加速牙槽骨吸收的原因与系统糖代谢异常有关.高血脂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不支持高血脂与牙槽骨吸收有关.
作者:曹经一;周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病人及血糖的控制对唾液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8例2-型糖尿病及无糖尿病患者31例,在空腹下测定静止唾液总流率及咀嚼白蜡动态唾液总流率,并测定他们的唾液免疫球蛋白,所有患者都进行口干问卷回答.结果静态总流率:血糖非控制组为0.226±0.185ml/min,血糖控制组为0.457±0.209ml/min,正常对照组为0.535±0.218ml/min,动态唾液总流率:血糖非控制组为0.785±0.325ml/min,血糖控制组为0.122±0.443ml/min,正常对照组为0.133±0.564ml/min.糖尿病组的唾液总蛋白IgA,IgG,Ig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关口干问卷的回答,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其血糖控制的水平可能与唾液分泌功能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郝京梅;杨宗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自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向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演变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阐明口腔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上皮、48例异常增生上皮和42例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数和凋亡数.结果异常增生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随着增生程度的加重,伴随着细胞增殖能力逐级增强,细胞凋亡数无明显提高(P>0.05).鳞癌组织中,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增殖数明显增多,凋亡数逐级减少.结论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速度增加跟不上增殖速度,导致向鳞癌转变.癌细胞增殖不断加强,凋亡不断下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鳞癌的发展.
作者:关为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特征性指标的亲子间相似性,初步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遗传特征,并分析其对临床矫治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t检验,比较61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与100例正常人的颅面结构,找出特征性指标,分析特征性指标与非特征性指标亲子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①104个测量项目中有43项的正常与错有显著性差异,且在颅面部不同部位中,这些指标的比例不同,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占50%以上的部位主要为下颌骨(53%),牙槽部(57%)及上下颌间关系(100%);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12个判别函数,回代后错判率为8.54%;③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特征性指标其亲子间相似性较非特征性指标强.结论①本组安氏Ⅱ类1分类错主要由下颌骨、牙槽部及上下颌间关系的畸形造成;②安氏Ⅱ类1分类错可能并不是简单地由几种不协调的颅面结构随机组装而成,而很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整体遗传的;③上颌牙齿(包括切牙和磨牙)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一个关键.
作者:姜若萍;傅民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SYNERGY复合树脂和银汞合金充填Ⅱ类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两种材料分别充填Ⅱ类洞,随访两年对牙齿敏感、边缘密合度、面或邻面形态及修复体折裂等方面作出评价.结果两种材料充填后面或邻面形态无显著性差异,而边缘密合度、修复体折裂、牙齿敏感等方面两治疗组间差异显著,前者优于后者.结论 SYNERGY复合树脂的综合性能优于银汞合金,可作为银汞合金的替代材料.
作者:陈阵;吴丽更;吴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山羊下颌骨牵拉后的新骨形成情况.方法将8只山羊下颌骨单侧皮质骨切开后,每日2次,每天牵拉1mm,共8天,后继续以牵开器固定,行组织学、放射学观察.结果牵拉术后下颌骨成骨明显,牵拉后2周,X线示骨间隙内新生骨已基本连接骨缺损,4周时骨化明显.组织学见大量新骨形成,随稳固期延长而渐成熟,部分形成板层骨.结论山羊为一良好的下颌牵张模型动物,新骨形成以膜内成骨为主.
作者:邵祯;刘彦普;刘宝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