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下颌骨牵张骨形成实验

邵祯;刘彦普;刘宝林

关键词:牵张骨形成, 膜内成骨, 下颌骨
摘要:目的观察山羊下颌骨牵拉后的新骨形成情况.方法将8只山羊下颌骨单侧皮质骨切开后,每日2次,每天牵拉1mm,共8天,后继续以牵开器固定,行组织学、放射学观察.结果牵拉术后下颌骨成骨明显,牵拉后2周,X线示骨间隙内新生骨已基本连接骨缺损,4周时骨化明显.组织学见大量新骨形成,随稳固期延长而渐成熟,部分形成板层骨.结论山羊为一良好的下颌牵张模型动物,新骨形成以膜内成骨为主.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机用镍钛锉去除根管旧充填物能力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0.04锥度的镍钛锉去除根管旧充填物的能力.方法将30颗单根管前牙分成A、B、C三组,每组10颗.用K型锉行根管颈备、牙胶尖+氧化锌侧压法充填.放置30天后用不同的方法去除根管旧充填物:A组为K型锉+氯仿组;B组为镍钛锉+氯仿组;C组为单纯应用镍钛锉组.记录操作时间、氯仿用量.将牙根纵劈,立体镜下观察牙根整体及其不同水平的残留物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根管整体的残留物量,C组少于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7),其余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操作时间,B、C两组均少于A组(P<0.05),B、C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氯仿用量少于A组(P<0.05).结论同K型锉相比,机用镍钛锉去除根管旧充填物更为完善且操作时间显著减少.

    作者:赵宝红;张成飞;林琼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AD/CAM瓷全冠的临床应用

    在90年代初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嵌体、贴面先得到了研究,其关键在于缩短了口腔修复体的制作周期.光学模型技术省略了传统的取印模过程及印模材料,计算机控制的切磨系统代替了整个技工制作过程,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材料[1].我科引进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CEREC Ⅱ系统设备,经临床应用制作瓷全冠15例,效果较好.

    作者:高平;周晖;张连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前牙烤瓷牙修复中的穿髓问题及处理

    烤瓷牙是目前较理想的修复体.但是,牙体预备中的穿髓现象难免发生,现就我们近3年来对20~30岁年轻恒前牙100颗中的意外穿髓情况进行总结.

    作者:马永刚;王永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计算机Mesh图形头影测量分析在正畸领域的应用-Ⅰ系统的研制

    目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Mesh图形法头影测量分析.方法根据Mesh图形法的原理应用大型数据库开发工具Powerbuilder 6.5编写软件.结果开发成功计算机Mesh图形头影测量系统.结论该系统具有个体分析和大样本统计功能,能应用于正颌外科和正畸科颅颌面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设计.

    作者:宋一平;覃福慈;邝海;蒙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遗传特征初探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特征性指标的亲子间相似性,初步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遗传特征,并分析其对临床矫治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t检验,比较61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与100例正常人的颅面结构,找出特征性指标,分析特征性指标与非特征性指标亲子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①104个测量项目中有43项的正常与错有显著性差异,且在颅面部不同部位中,这些指标的比例不同,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占50%以上的部位主要为下颌骨(53%),牙槽部(57%)及上下颌间关系(100%);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12个判别函数,回代后错判率为8.54%;③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特征性指标其亲子间相似性较非特征性指标强.结论①本组安氏Ⅱ类1分类错主要由下颌骨、牙槽部及上下颌间关系的畸形造成;②安氏Ⅱ类1分类错可能并不是简单地由几种不协调的颅面结构随机组装而成,而很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整体遗传的;③上颌牙齿(包括切牙和磨牙)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一个关键.

    作者:姜若萍;傅民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原位观察

    目的研究自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向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演变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阐明口腔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粘膜上皮、48例异常增生上皮和42例鳞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数和凋亡数.结果异常增生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但随着增生程度的加重,伴随着细胞增殖能力逐级增强,细胞凋亡数无明显提高(P>0.05).鳞癌组织中,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增殖数明显增多,凋亡数逐级减少.结论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速度增加跟不上增殖速度,导致向鳞癌转变.癌细胞增殖不断加强,凋亡不断下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鳞癌的发展.

    作者:关为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口腔恶性肿瘤的二次放疗

    目的对无手术条件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大剂量二次放疗作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评估.方法对118例无手术条件但未发生转移,已经过首次放疗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第二次照射.采用单纯放疗患者18例,2GY×30天;放化疗结合76例,2GY×30天;24例化疗与分次放疗结合,2×1.5GY×20天.结果采用大剂量二次放疗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独化疗者.放疗晚期并发症包括颈部瘢痕36%,粘膜坏死19%,放射性骨坏死18%,张口受限14%.二次放疗的体积是与死亡危险度相关的唯一因素,相关度为1.75.结论对没有手术指征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大剂量放疗与化疗手段相结合是可行的.虽然后期并发症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第一次放疗相比明显增加,但平均存活时间较单独化疗病人长.

    作者:陈绍维;潘剑;夏朝红;廖湘凌;付风华;温玉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牙体牙髓治疗用材料的生物学评价

    随着近年来牙科材料的迅速发展,不断有新型材料和器械问世.虽然它们与机体组织的接触有限,但所含成分也存在是否有毒副作用的问题.复合树脂含有高活性的化学成分,甚至可引起牙髓反应,而一些老材料,如银汞合金含有汞,也使人们在重新考虑它们的毒性问题.今天,牙髓治疗已非常普及,所用的治疗药物和材料都要放入根管内与机体组织接触,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牙科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并开始关注如何对其进行安全性的评价.

    作者:岳林;王嘉德;高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Mesh头影测量分析

    Mesh头影测量分析是一种基于自然头位,通过直观的网格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1958年Morrees和Kean[1]首先提出Mesh头影测量分析法,但此时网格绘制和分析通过手工完成,非常复杂和费时,大多数临床医师不能接受.随着1975年计算机化Mesh头影测量分析的出现[2],网格分析过程变得快捷、精确,使Mesh分析法得以应用与推广,一些学者还建立了各自种族不同的均值图[3~5].

    作者:欧阳晖;宋一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不同组织中的端粒限制性片断长度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长度与高等真核细胞生物中正常体细胞增殖能力间的关系.方法以不同年龄的正常腮腺组织及正常皮肤表皮组织做标本,利用Southern杂交方法测定每份标本的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然后比较同一组织不同年龄的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一年龄不同组织的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是不同的.皮肤表皮的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平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变短;腮腺组织的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平均值未随年龄增长而变短.结论端粒缩短是细胞复制性衰老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组织中,由端粒缩短引起的细胞复制性衰老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作者:胡晓文;欧阳喈;孙宏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恒河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测试方法研究

    目的寻求测试恒河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16只恒河猴68次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测试,比较口内进针法及口外进针法,找出记录感觉动作电位稳定的测试方法.结果其中3只恒河猴用同心针电极口内进针法记录到的感觉动作电位稳定性和重复性差,且操作困难.16只恒河猴采用口外进针法均可得到清晰、稳定的感觉动作电位.结论采用同心针电极口外测试猴下牙槽神经感觉传导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朝晖;王晓霞;谢秋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口腔颌面部转移瘤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转移瘤的发病率及原发灶和转移灶情况.方法回顾总结华西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46年间收治的14例口腔颌面部转移瘤病例.结果口腔颌面部转移瘤占所有该部恶性肿瘤(6813例)的2.05‰.转移灶多数位于颌面骨(9/14).原发部位有肺、肝脏和上消化道、前列腺等.病理类型以上皮性肿瘤为主(12/14),尤以腺癌多见(7/12).结论口腔颌面部转移瘤的发病率和原发灶的构成与具高转移倾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构成比有关.转移灶部位以颌骨多见.

    作者:华成舸;温玉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Vitapex诱导年轻恒牙牙根形成的临床应用

    笔者采用Vitapex诱导牙髓感染或坏死的年轻恒牙,使之牙根继续发育直至完成,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宏;平雅坤;李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无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修复乳牙一年后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无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ART)用于防治儿童乳牙龋损的效果和可接受性.方法采用无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完成258颗乳牙单面洞和172颗乳牙复面洞的修复治疗,一年后复查ART修复体.结果单面洞ART修复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复面洞(P<0.05),成功率分别为87.8%,68.9%.ART修复一颗乳牙单面洞的平均时间为16.2分钟,一颗乳牙复面洞的平均时间为28.1分钟.7.5%的儿童修复治疗后有不适的主诉.92.2%的儿童愿意接受ART治疗.结论 ART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技术,可以在口腔医师的指导下,由经过培训的基层口腔保健人员进行操作完成.

    作者:丁笑乙;荣文笙;卞金有;段玉茹;卢艳新;宋彩虹;李静;胡万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口腔鳞癌内源性脂肪酸合成活性测定

    目的了解口腔鳞癌及一些口腔正常组织的内源性脂肪酸合成活性.方法切取口腔鳞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的癌组织、癌周组织及正常口腔组织块,剪成细块,与[U-14C]乙酸钠孵育2.5h,提取脂质,液体闪烁计数14C的掺入量.结果癌组织14C的掺入量为395cpm/mg±146cpm/mg湿组织,癌旁为22cpm/mg±10cpm/mg湿组织,口腔粘膜为176cpm/mg±64cpm/mg湿组织,骨骼肌为7cpm/mg±2cpm/mg湿组织,腮腺为94cpm/mg±18cpm/mg湿组织,脂肪为16cpm/mg±5cpm/mg湿组织,淋巴结为125cpm/mg±47cpm/mg湿组织.结论口腔鳞癌组织的内源性脂肪酸合成活性显著高于癌周及口腔其它正常组织.

    作者:郭传瑸;崔念辉;俞光岩;刘鼎新;孟书聪;宋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DLX基因在牙胚发育中的作用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一种核蛋白,它可以通过结合DNA调节基因表达[1],研究表明,多数转录因子参与颅面和牙齿的发育,在胚胎发育中调节基因表达.转录因子以不同的机制结合DNA,其中一种通过同源域(homeodomain)结合DNA,在发育调节中起关键作用,这种特殊的转录因子都包含一个同源框(homeobox),它有180bp序列可以编码DNA结合同源域,称同源异型框基因(homeobox gene,Hox gene)[2].Hox基因在序列上高度相似,还有一些基因的序列与Hox基因稍有些差异,称为分支Hox基因(divergent homeobox基因,DHox基因)[3].DLX基因是DHox基因中的一个家族,近几年研究表明,它在颅面部及牙胚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肖明振;金岩;陆怀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牙体元素成分的分析

    目的探讨乳光牙本质牙体元素成分与正常牙的差异.方法选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9000),对患者和对照组所有10个标本进行化学元素检测.结果患者组Fe、Zn、M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种元素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a/P比值患者组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结果较好地解释了患者根管闭锁、龋坏率低等临床现象,为寻求满意的临床修复方法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李长福;高山;刘萍;王晨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根充术后超充牙胶吸收时间的临床观察

    本文对1986年6月以来128颗根管超充后牙胶吸收时间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玉贤;李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SYNERGY复合树脂与银汞合金充填Ⅱ类洞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SYNERGY复合树脂和银汞合金充填Ⅱ类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两种材料分别充填Ⅱ类洞,随访两年对牙齿敏感、边缘密合度、面或邻面形态及修复体折裂等方面作出评价.结果两种材料充填后面或邻面形态无显著性差异,而边缘密合度、修复体折裂、牙齿敏感等方面两治疗组间差异显著,前者优于后者.结论 SYNERGY复合树脂的综合性能优于银汞合金,可作为银汞合金的替代材料.

    作者:陈阵;吴丽更;吴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扫描电镜观察漂白剂对牙釉质和牙本质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漂白剂治疗牙釉质、牙本质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分别用30%过氧化氢①组,16%过氧化脲②组,11%过氧化脲③组对离体牙牙釉质及牙本质进行6天治疗,SEM下观察.结果①组牙釉质脱矿明显,牙本质因脱矿见有胶原纤维网架显露.②组釉质因脱矿晶体微细结构不清晰,牙本质内见有局灶性钙化减低灶.③组釉柱排列整齐无脱矿,牙本质内有局灶性钙化减低区.结论高浓度过氧化氢可使牙釉质及牙本质表层脱矿部分结构遭到破坏,提示临床应用低浓度漂白剂安全有效.

    作者:王春兰;董亚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