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伟;王纪文
目的 探讨正、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HSFb)增殖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获取HHSFb,行细胞免疫化学鉴定.构建靶向VEGF基因pcDNA3.1(+)/hVEGF165(正义组)、pcDNA3.1(一)/hVEGF165(反义组)和空质粒pcDNA3.1(+)(空载体组)转染人成纤维细胞,以及未行转染处理的人成纤维细胞(对照组),共设为4组.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转染细胞克隆.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显示VEGF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上清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MTT测定细胞体外生长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正、反义VEGF基因表达载体.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和空载体相比,正义组VEGF mRNA表达增强,蛋白表达增强;反义组VEGF mRNA表达明显减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MTT结果显示,转染前后细胞体外生长速度基本一致.结论 正义VEGF基因重组质粒对HHSFb内源性VEGF的表迭有促进作用,反义VEGF基因重组质粒可有效抑制HHSFb内源性VEGF的表达.
作者:刘健;王法刚;曹永倩;徐倩;徐荣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α1亚单位基因(SCN1A)的关联.方法 收集34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并提取其DNA,采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对热性惊厥患儿的sCN1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34例热性惊厥患儿中单纯性热性惊厥29例,复杂性热性惊厥5例,所有患儿均进行SCN1A基因检测,均未发现SCN1A基因外显子缺失或重复.结论 SCN1A基因外显子的缺失或重复可能不是热性惊厥的潜在病因.
作者:张洪伟;王纪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和AsPC-1增殖、凋亡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和FCM法分别检测EP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单独及联合作用(EP组,E组;5-FU组,F组;联合组,EF组)对PANC-1和AsPC-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通过Real Time-PCR(RT-PCR)观察各用药组对PANC-1和AsPC-1细胞HMGBl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各用药组细胞增殖活性及HMGBl 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凋亡率逐渐增高.E0.5225F10、E1.0450F20、E20900F40、E3.1350F80组的胰腺癌细胞抑制率均比相应E组高(P<0.05),EF组的胰腺癌细胞凋亡率均比相应E组高(P<0.05),E3.1350F80、E41800F160组均比相应E组的胰腺癌细胞HMGB1 mRNA表达水平高(P<0.05).结论 EP可能通过对HMGBl表达的影响,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胰腺癌作用,但是其具体机制及在体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梁旭阳;程宝泉;贾俊英;王旭;任洪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人血浆尿嘧啶核苷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进行胞磷胆碱钠健康志愿者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24例健康志愿者口服胞磷胆碱片或胶囊600mg,以阿莫西林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嘧啶核苷经时血浓度,DAS软件计算尿嘧啶核苷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尿嘧啶核苷回归方程为y=2.10x+0.57(r=0.9928),方法低检测限为0.05μg/mL,回收率95.57%~102.09%,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血浆尿嘧啶核苷药后3.5 h达峰值,约为3.0μg/mL,然后逐渐降低,约8 h至基础值.AUC0-t、AUC0~∞和Cmax90%置信区间分别为85.3%~97.5%、85.3%~102.9%和89.5%~102.1%.结论 所建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人血浆嘧啶核苷测定.胞磷胆碱钠片和胶囊符合生物等效的假设,为生物等效制剂.
作者:曹明亮;陈克广;刘晓燕;王本杰;魏春敏;袁桂艳;郭瑞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探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与血中单核细胞趋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别进行冠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应用IVUS分别观察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性质,同时测量冠脉病变部位及其参考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及斑块负荷(PB%),并计算斑块的偏心指数(EI)及血管的重构指数(RI).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相关性分析ⅣUS检测指标与单核细胞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IVUS检测显示,UAP组主要为脂质性斑块,约占50%(46/92),而SAP组主要为纤维性斑块,约占55%(46/83),脂质斑块仅占17%(14/83).与SAP组比较,UAP组斑块负荷和血管重构指数显著增高(P均<0.01).与SAP组的斑块相比较,UAP组的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P<0.05),不稳定斑块呈明显的正性重构,约占68%(27/40),而稳定斑块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约占75%(30/40).UAP组单核细胞趋化活性明显增强,单核细胞移动数量明显多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VUS测值PB与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γ=0.52,P<0.01).结论 IVUS能够准确地识别AS易损斑块.单核细胞趋化活性反映了粥样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齐天军;陈文强;姜翠玲;杨天豪;翟梅青;李大庆;由倍安;李继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弱阳离子交换型(WCX)纳米磁珠联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筛选潜在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CX纳米磁珠联合SELDI-TOF-MS对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28例正常人血清标本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用Biomark Wizard软件分析差异蛋白峰,并在Swiss蛋白数据库中搜索鉴定差异蛋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质荷比(m/z)2000-20000范围内,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筛选出与正常人血清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11个(P<0.05),其中6个高表达:m/z分别为4 175、5 315、7 970、8 047、15 930、16074;5个低表达:m/z分别为4 592、4675、7 019、9188、9 358.m/z为7 970的差异蛋白与子宫珠蛋白(UG)相符.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11个差异蛋白对子宫内膜癌有中等诊断价值,灵敏度为70.5%~96.4%,特异度为89.3%~100%.结论 WCX纳米磁珠联合SELDI-TOF-MS能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的差异表达蛋白,其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
作者:栾力;管尚慧;杨圣思;程欢欢;王娜娜;董召刚;程玉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济南市售常见淡水鱼和海水鱼中铅(Pb)、镉(Cd)、砷(As)的含量,并进行污染状况评价.方法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Pb、Cd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不同鱼类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淡水鱼与海水鱼的Pb、Cd、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54 8、0.013 5、0.1093μg/g,Pb、Cd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海水鱼中鲈鱼、鲅鱼、黄花鱼As的两种指数均大于或接近1,带鱼和鲳鱼在1.883 6~3.181 0之间.结论 所采集鱼类Pb、Cd污染未超标,但As污染较严重.
作者:汪晓静;刁飞燕;张静;郭冬梅;崔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H2O2作用于大鼠胰岛瘤细胞INS-1细胞构建凋亡模型,通过Transwell装置实现INS-1细胞与BMSCs共培养.实验分为4组:单独INS-1细胞培养组(A组);INS-1+H2O2处理组(B组);BMSC+INS-1 Transwell共培养组(C组);BMSC+INS-1+H2O2Transwell共培养组(D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H2O2显著降低INS-1细胞存活率,引起INS-1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通过Tran-swell与BMSCs共培养后,由H2O2诱导的INS-1凋亡细胞比例下降,与单独H2O2刺激组相比,细胞凋亡率下降了约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通过Transwell共培养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MSCs旁分泌作用有关,为进一步利用BMSCs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孙慧环;刘福强;龚蕾;肖芳;侯新国;孙宇;宋君;陈丽;王旭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新型多孔多肽聚乳酸乙醇酸/羟基磷灰石(RGD-PLGA/HA)支架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 采用贴壁法对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体外矿化诱导培养,扩增后与实验A组(RGD-PLGA/HA)、实验B组(PLGA/HA)分别进行体外复合培养,并通过定性及定量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黏附能力、增殖活力,验证细胞材料复合体的成骨活性.结果 兔BMSCs在每组材料的表面均能生长,经体外诱导后在支架材料的表面形成钙结节,实验A组细胞的黏附及增殖能力均强于实验B组.结论 兔BMSCs与新型多孔RGD-PLGA/HA支架材料有良好的相客性.
作者:张士杰;陈飞;蒋欣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即c-Met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c-Met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肠癌组(80例)、大肠腺瘤组(60例)及大肠正常黏膜组(40例)3组组织中c-Met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Met蛋白和以CDl05为标记的MVD的表达,评价c-Met和MVD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c-Met在71.3%(57/80)的大肠癌组织和31.7%(19/60)的大肠腺瘤组织和17.5%(7/40)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大肠癌组织中c-Met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大肠腺瘤组织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P<0.01).c-Met和MVD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c-Met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0346,P<0.05),c-Met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VD值高于c-Met表达阴性者(P<0.01).大肠癌伴肝转移者c-Met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P<0.01).结论 c-Met在大肠癌的侵袭与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Met和MVD的表达有助于大肠癌预后的判断.
作者:姜英俊;孔心涓;张可爽;胡三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上皮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中β-连环素(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结肠腺瘤样息肉病(APC)蛋白的表达,研究其在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探讨Wnt信号通路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49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1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及16例卵巢良性上皮肿瘤组织中的β-catenin、E-cadherin和AF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β-catenin、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79.59%、67.35%)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30%、20%)和卵巢良性上皮肿瘤(25%、0%).β-catenin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5 8,P<0.05).而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APC的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上皮肿瘤(P<0.05),而与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β-catenin的表达与APC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0429,P>0.05).结论 β-catenin、E-cadherin、APC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传统的Wnt信号通路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魏德娥;仲文玉;魏树珍;马轶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60例肺腺癌标本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ZH2和CTGF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EZH2和CTGF表达与肺腺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CTGF的表达相反,EZH2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肺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在低分化肺腺癌标本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5),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高于早期肺癌(P<0.05).EZH2和CTGF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吸烟有关(P<0.05).结论 EZH2和CTGF可能分别作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参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吕怡静;任敏;王博;葛汝青;张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40~55岁,体质量45~80kg.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30例.S组吸入8%的七氟烷,氧气流量为6L/min,采用肺活量吸入法诱导,P组静脉推注异丙酚2mg/kg诱导.两组患者入睡后,均给予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4μg/kg,行气管插管.S组吸入2%~3%七氟烷维持麻醉,P组微量泵泵注异丙酚4~8mg/(kg·h)维持麻醉,间断静注芬太尼.用TOF-WarchSX进行全程肌松监测.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患者入睡时间、清醒时间、维库溴铵起效时间、作用时间、维库溴铵的平均用量、诱导期和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P组入睡时间、维库溴铵作用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1).S组清醒时间、维库溴铵起效时间明显快于P组(P<0.01),维库溴铵平均用量少于P组(P<0.01).插管前即刻S组心率下降明显(P<0.05),P组平均动脉压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术中、术毕心率、平均动脉压均维持稳定.两组诱导时均无呛咳、屏气、喉痉挛、呼吸抑制,拔管时均无恶心、呕吐、躁动,均能正确回答问题,无任何不适.结论 七氟烷能增强维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减少维库溴铵用量.
作者:吴慧;张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DCM)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DCM组(n=21)和DCM+瑞舒伐他汀组(n=21).DCM组和DCM+瑞舒伐他汀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CM大鼠模型,DCM+瑞舒伐他汀组大鼠每天以瑞舒伐他汀20mg/kg灌胃,20周后评价各组的体质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胆固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观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短轴缩短率(FS)及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及三尖瓣瓣膜返流情况、二尖瓣口E波大速度、A波大速度、E/A的比值、E波减速时间(EDT')、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主动脉血流大速度(APV)等改变.结果 ①注射STZ 1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和DCM+瑞舒伐他汀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空腹胰岛素、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P<0.01,P<0.05);实验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和DCM+瑞舒伐他汀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均<0.01),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DCM组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1);②超声心动图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和DCM+瑞舒伐他汀组大鼠实验末LVIDd值及LVIDs值明显增加(P均<0.01),二尖瓣和三尖瓣瓣膜返流发生率显著增加(P均<0.05),E/A比值及LVEF 降低(P均<0.01);DCM+瑞舒伐他汀组大鼠LVIDd值及LVIDs值较DCM组减小(P均<0.05),房室瓣瓣膜返流发生率减少(P均<0.05),E./A比值及EF升高(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DCM大鼠的心功能和心肌重构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姜晓莉;安丰双;宋辉;安贵鹏;董哲;刘晓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EGF和c-my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15例正常肝组织中EGF和c-myc的表达.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EGF和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0.01);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c-myc在肝癌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组织分化、大小及转移有关(P<0.05);Edmondson Ⅱ和Ⅲ级肝癌组织EGF、c-my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dmondson Ⅰ级(均P<0.05);EGF与c-myc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r=0.391,P<0.01).结论 EGF通过上调c-myc表达共同促进肝癌发生.
作者:相玉芬;王文奇;田虎;王义国;闫明先;刘长虹;李双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Bf)活制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上皮细胞(IECs)TLR2、TLR4、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Bf组.模型组和Bf组大鼠建立TNBS诱导的UC模型.造模成功后,Bf组予双歧杆菌活茵制刺灌服,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3周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一般情况的变化,分离、提取IECs中的总RNA,RT-PCR法检测TLR2、TLR4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NF-κB表达.结果 ①Bf组症状、组织损害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②模型组TLR2、TLR4、NF-κB表达显著高于Bf组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UC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TLR2、TLR4及NF-κB基因高表达,Bf组表达明显降低,推测Bf可通过抑制大鼠肠黏膜细胞TLR2、TLR4、NF-κB的表达而缓解肠道的炎症反应.
作者:王志强;于振海;袁方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人PDLIM4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pGL3-promoter,检测其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据Genebank中人PDLIM4基因启动子序列分别设计上下游引物,扩增其启动子片段,并插入到pGL3-Basic报告基因载体,分别得到含有3kb和1.2kb的PDLIM4基因启动子的两个报告基因质粒pGL3-PD-LIM4-3kb和pGL3-PDLIM4-1.2kb.序列为1.2kb的启动子利用Erase-a-base试剂盒,经外切酶Ⅲ从5'端逐步酶切得到5个含不同长度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载体:pGL3-PDLIM4-1.2D1、pGL3-PDLIM4-1.2D2、pGL3-PDLIM4-1.2D3、pGL3-PDLIM4-1.2D4、pGL3-PDLIM4-1.2D5.将构建的报告基因载体分别瞬时转染以下细胞株:Heh、MDA-MB231、KB、PC-3、LNCaP,检测其荧光素酶表达活性.结果 所构建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其片段长度及序列均正确.转染结果显示,长片段的3kb和1.2kb启动子序列在所测试的细胞株中均有表达,但在人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PC-3细胞株、人激素依赖前列腺癌LINCaP细胞株中表达较低.而不同长度的启动子报告基因质粒转染PC-3、LNCaP的结果显示,pGL3-PDLIM4-1.2kb表达活性强,pGL3-PDLIM4-970bp表达活性弱.结论 成功构建了7个分别含有不同长度的PDLIM4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其在不同的肿瘤细胞株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在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较低.
作者:蒋慧慧;胡志敏;李先哲;席广民;蒋汉明;苑辉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将核主成分分析(KPCA)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核主成分logistic(KPCA-based 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复杂疾病基因定位的非线性关联分析.方法 针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的关联分析,对候选基因区域内的单核苷酸多肽性(SNPs)进行核主成分分析,以核主成分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GAW16类风湿关节炎数据中PTPN22和RNF186两个基因区域进行分析,以验证KPCA-based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 对PTPN22和RNF186两个基因区域的分析结果显示,KPCA-based logistic回归模型既能够检测出单点检验所能发现的区域(PTPN22),也能检测出单点检验所不能发现的区域(RNF186).结论 KPCA-based 1ogistic回归模型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关联分析方法,能够发现更多的易感区域.
作者:高青松;薛付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101例肺结核患者、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0PD)、85例健康人血清中SP-D的水平并测定血清结核抗体,沉降法检测血沉,电阻法测定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芒图试验法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抗酸染色检测痰中结核茵数量.结果 肺结核患者血清中SP-D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低于C0PD患者(P<0.05);ROC曲线显示肺结核患者血清SP-D的Cutoff值为0.26,在肺结核病诊断中敏感性为72.30%,特异性91.00%,诊断准确率为80.65%;PPD试验及结核抗体与血清SP-D具有相关性(x2分别为8.44、17.08,P均<0.01).结论 血清SP-D与肺结核疾病具有重要的相关性,有望成为肺结核诊断的一种辅助检测指标.
作者:徐勇;胡华;迟晶宇;杨燕;鞠云飞;侯宝青;李学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奈达铂治疗对卡铂及紫杉醇耐药的复发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对卡铂及紫杉醇耐药的复发晚期上皮性卵巢癌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第1天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每21天重复;B组第1天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奈达铂80mg/m2,每21天重复;直到疾病恶化为止.结果 两组均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A组4例、B组11例,稳定A组15例、B组11例,病情恶化A组6例、B组3例,总有效率A组16.0%、B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7,P=0.031).中位肿瘤恶化时间A组2.4个月,B组3.6个月(P=0.046).中位生存期A组6.0个月,B组7.5个月(Log-rank,P=0.048).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结论 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奈达铂治疗对卡铂及紫杉醇耐药的复发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均有效,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总有效率、中位肿瘤恶化时间及中位生存期均明显好于培美曲塞单药,骨髓抑制较明显,但可以耐受.
作者:康马飞;卜庆;刘瑛;骆梅青;廖漓漓;涂江江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