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月梅;曹枫林
目的 通过测定前列腺体积(PV)、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IPP)、膀胱尿道角(BUA),探讨其在预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BPH)发生急性尿潴留(AUR)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40例BPH患者,按照有无发生过AUR,分为AUR组(A组)和无AUR组(B组),其中A组22例,B组18例,采用磁共振(MRI)测定PV、IPP、BU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PV及I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UA值为(49.3±11.3)°,B组BUA值为(31.3±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UA≥45°时,有88.9%的患者可发生AUR.结论 BUA是预测BPH患者发生AUR的重要指标之一,经MRI测量的BUA是评估BPH患者发生AUR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战立龙;夏庆华;金讯波;熊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致残率高,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较大的影响,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多为40%~50%[1],发病高峰在卒中后4周左右,主要表现为脑卒中后自我评价低下、悲观、意志力减退、主动性降低,甚至有自杀倾向或行为,这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甚至增加疾病的死亡率[2-3].
作者:邢月梅;曹枫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HBV P基因区核苷(酸)类似物相关10个位点的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NA治疗并发生病毒学突破或不充分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基因区10个位点(rtI169T、rtV173L、rtL180M、rtA181V/T、rtT184G、rtA194T、rtS202I、rtM204V/I、rtN236T、M205V)进行检测.结果 拉米夫定(LAM)耐药48例,4个耐药位点呈8种模式,以rtM204为主;阿德福韦酯(ADV)10例,2个耐药位点呈4种模式,以rtA181为主;替比夫定(LdT)4例,2个耐药位点呈2种模式,均存在rtM204I;恩替卡韦(ETV)6例,7个耐药位点呈4种模式,以rtT184多见.结论 应用NA可筛选出HBVP基因区的相关耐药变异,建议病毒突破患者检测耐药并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孙海平;王磊;杨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蒜素与两性霉素B体外联合应用对白色念珠茵茵丝形成的抑制作用,并检测联合应用时细胞毒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两类药物联合抗白色念珠茵的作用,采用FICI法对联用结果进行评价.用10%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诱导茵丝形成,检测大蒜素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对白色念珠茵芽管率和茵丝形成的影响.通过对细胞形态的观察及MTT法检测联合用药后对人宫颈上皮细胞H8毒性的变化.结果 两种药物联用对白色念珠茵表现为协同作用,大蒜素能够加强两性霉素B抑制茵丝形成的能力,联合用药后能够显著降低对H8细胞的毒性.结论 大蒜素能够提高两性霉素B抗白色念珠茵的作用,是临床上减少两性霉素B用量,减轻其副作用的佳选择.
作者:王晓燕;齐眉;李玉瑭;孙允东;张晓丽;刘娟;程轶喆;于晗;周亚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术(CCABG)中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与大隐静脉(SV)桥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CABG治疗的89例患者按RCA狭窄程度(<75%、75%~95%、>95%)分为3组,A组15例、B组53例、C组21例,常规用SV与RCA吻合,吻合完毕,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用即时超声血流探测仪直接测量并记录SV桥血流波形、平均流量、搏动指数(PI)及平均动脉压,进行SV血流量的对比研究.结果 C组SV桥平均血流量(43.8±19.1)mL/min,显著高于A组(26.3±12.8)mL/min和B组(35.6±17.0)mL/min(P<0.01);B组SV桥平均血流量大于A组(P<0.01);C组PI值(1.72±0.81)小于其他两组(P<0.01),B组PI值小于A组[(2.9±0.98)vs(3.8±1.4),P<0.05];3组间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BG中,RCA狭窄程度越高,SV桥血流量越大,PI值越小.
作者:杨列铭;马黎明;武广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腺衍生因子(PANDER)水平,分析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探讨PANDER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3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23例健康体检者(NC组)行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比较两组血糖、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T2DM组PANDER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空腹血清PANDER水平高于Nc组(P<0.01);T2DM组血清PANDER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抵抗无相关性(P>0.05).结论 PANDER可能是一个新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参与了2型糖尿痛的发生发展.
作者:庄峰;管庆波;高聆;于春晓;田利民;王静;范右飞;杜栋栋;赵家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苔藓植物联苄类化合物地钱素M的抗肿瘤活性,并初探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地钱素M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DU145及PC-3)和人正常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hTERT-RPE1)的增殖影响;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地钱素M对PC-3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检测PC-3细胞核的变化.结果 地钱素M可抑制K562、HepG2、MCF-7、LNCaP、DU145、PC-3细胞的增殖,其对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而对hTERT-RPE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BrdU结果显示,地钱素M能够降低BrdU在PC-3细胞中的掺入;流式细胞术示,地钱素M将PC-3细胞阻滞在GO-G1期,且出现明显的subG1峰,并伴随周期相关蛋白的变化;DAPI示,细胞核发生凋亡的特征性变化.结论 地钱素M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并引起PC-3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许爱辉;潘喆;蒋汉明;孔峰;胡志敏;苑辉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克隆人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基因的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中,并在细胞内检测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PDCD4表达调控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DCD4启动子,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裁体pGL4-Basic中,测序所扩增的DNA序列,并将构建的pGL4-PDCD4-P1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内参照pRL-TK用脂质体法瞬时共转染OVCAR3,SKOV3细胞系,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确定其启动子活性.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PDCD4启动子序列正确,pGL4-PDCD4-P1转染OVCAR3细胞(高表达内源性PDCD4)24h后,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其启动子相对活性约为pGL4-Basic空载体的67倍;而pGL4-PDCD4-P1转染低表达内源性PDCD4的SKOV3细胞后相对活性约为15倍.结论 成功构建PDCD4启动子的克隆及人PDCD4启动子报告基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凤鸣;张霞;宋兴国;姜杨;张利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196(TNFR Ⅱ196)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情况.方法 检索已发表有关RA和TNFR Ⅱ196基因位点多态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9篇文献入选,共纳入2140例RA患者(RA组)和1297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综合分析显示RA与TNFR Ⅱ196位点等位基因及TG、GG基因型不存在关联,OR值、95%CI和P值分别为1.11,(0.91,1.34),P=0.32;1.38,(0.97,1.98),P=0.07;1.09,(0.93,1.27),P=0.31.家族性RA与TNFR Ⅱ196位点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存在关联,OR值、95%CI和P值分别为1.43,(1.11,1.86),P=0.006;2.68,(1.39,5.17),P=0.003;家族性RA与TNFR Ⅱ196TG基因型不存在关联,OR=1.00,95%CI(0.71,1.39),P=0.98.散发性RA与TNFR Ⅱ196位点等位基因及GG、TG基因型不存在关联,OR值、95%CI和P值分别为1.13,(0.89,1.44),P=0.32;1.44,(0.75,2.76),P=0.27;1.03,(0.76,1.39),P=0.86.结论 Meta分析显示TNFR Ⅱ19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RA患者不具有关联,TNFR Ⅱ196位点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可能与家族性RA患者存在关联,与散发性RA无相关性.
作者:葛勇鹏;杨清锐;张源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驱动蛋白分子Kif18A的各功能域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方法 构建驱动蛋白分子Kif18A野生型及各功能域(马达区、杆状区、尾区和马达区含部分杆状区)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法验证各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对细胞进行微管蛋白和DNA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的具体亚细胞定位.结果 有丝分裂间期,Kif18A蛋白分子的马达区绿色荧光沿微管分布,尾区在细胞核和微管上均有分布,杆状区则散在分布在胞质中;有丝分裂末期,Kif18A的马达区仍沿微管分布,而马达区含部分杆状区主要集中在中体部位.结论 Kif18A蛋白分子的马达区和尾区与微管共定位;尾区含核定位序列;马达区和杆状区共同作用才能使该蛋白在有丝分裂末期定位于中体.
作者:王东秋;高杰;田明忠;朱长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饮食、运动和罗格列酮干预对肥胖大鼠心脏间质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喂养组,后者在第8周时选取体质量超出正常对照组平均体质量20%者为肥胖大鼠,再分为肥胖对照组、单纯饮食干预组、饮食加运动干预组和饮食加罗格列酮组.实验第16周时测量心脏结构,检测血脂、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心肌胶原含量及PAI-1基因的表达.结果 高脂饮食性肥胖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PAI-1血清水平和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单纯饮食干预组心室肥厚减轻,PAI-1mRNA表达下降(P<0.01).运动干预组大鼠PAI-1表达明显降低(P<0.01),但左心室肥厚程度加剧.罗格列酮组胶原含量、PAI-1血清和心肌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且心脏结构明显改善.结论 高脂饮食性肥胖大鼠心肌间质重构可能与PAI-1表达增强有关.调整饮食、有氧运动和罗格列酮干预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心肌重构.
作者:李倩;孙书珍;汪翼;李燕;陈瑶;牛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沉默KIF4A基因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检索针对KIF4A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shRNA表达质粒,转染人卵巢癌细胞SKOV3,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低表达KIF4A的SKOV3胞株.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shRNA对KIF4A蛋白分子的敲除效率.并通过细胞迁移实验评价低表达KIF4A对SKOV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成功筛选出稳定低表达KIF4A的细胞株,选择干扰效率较高的细胞株进行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显示,低表达KIF4A的细胞株的迁移率较阴性对照组增长近3倍(P<0.05).结论 KIF4A低表达,可增强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迁移能力.
作者:高杰;王东秋;田明忠;朱长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XCR4和MMP-9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同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患者40例(复发时间为术后3个月~1年)与3年以上未复发者30例的癌组织中CXCR4和MMP-9表达水平,应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及临床病理因素与结直肠癌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 早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呈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30/40)和43.3%(13/30),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癌组织中MMP-9呈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26/40)和40.0%(12/30),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P=0.004,β为1.957,OR值为7.079)、肠壁浸润深度(P=0.047,β为0.889,OR值为2.434)和CXCR4表达(P=0.008,β为1.855,OR值为6.391)是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肿瘤部位和CXCR4表达是影响术后早期复发重要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P=0.026,β为-2.440,OR值为0.087)是早期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CXCR4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燕来;李增军;郑燕;徐忠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5~2007年我科共收治VSD患者90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86例,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心电图、心脏超声、术中心脏造影、选择封堵器械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VSD患者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分布2~34岁(平均8.9岁).87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3例为嵴内型,1例为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瘘,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成功86例,技术成功率为95.6%.VSD右室面大直径为1.5~8.8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4~18mm.17例采用AGA Amplatzer封堵器,13例采用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52例采用国产同心圆型封堵器,2例采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并发症30例,包括: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BB)7例,CRBBB并LABB1例,1例术中出现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术后出现交替性CRBBB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6例.均为一过性,随访1周~3个月消失.残余分流3例,其中1例合并机械性溶血,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主动脉瓣少量返流2例,三尖瓣返流3例,均为少量~中量返流,未行特殊处理.结论 经导管封堵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传导阻滞是VSD介入治疗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治疗关键,对心内传导系统远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评价.
作者:赵立健;韩波;张建军;庄建新;靳有鹏;王玉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增殖和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6(CEACAM6)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米非司酮(空白对照、1×10-7、1×10-6、1×10-5、5×10-5mol/L)干预卵巢癌细胞系SKOV3 24、48、72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SKOV3的抑制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干预下CEACAM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10-7mol/L和1×10-6mol/L米非司酮对SKOV3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5×10-5mol/L米非司酮显著抑制SKOV3的生长(P<0.01),并降调SKOV3细胞中CEACAM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可明显抑制SKOV3的体外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EACAM6的表达有关.
作者:孙颖;郑晓静;李明江;赵兴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在喉乳头状瘤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喉乳头状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9000二步法)检测Stathmin蛋白在60例喉乳头状瘤和15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图像的平均光密度(MOD),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Stathmin蛋白与喉乳头状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Stathm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88.33%,明显高于其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型、是否复发、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tathm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人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黄方;朱金枝;黄建强;吴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宽恕干预对低宽恕个体的愤怒水平及愤怒控制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际侵犯动机问卷得出225名被试的宽恕水平,从宽恕水平低于其平均数1个标准差以下的被试者中随机抽取26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人.通过让被试回忆近发生的愤怒事件以激活其愤怒情绪,以心率和Speilberger的状态怒分别记录被试愤怒时的生理唤醒和主观体验水平,以Speilberger的愤怒控制问卷测量被试的愤怒控制能力.本研究以利益查找和共情技术为宽恕干预措施,探讨宽恕干预对愤怒体验水平及愤怒控制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第1次回忆愤怒事件时记录的心率均显著高于身体放松时的;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6);干预后实验组的状态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8);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愤怒控制无统计学差异(P=0.075).结论 这种利益查找及共情的宽恕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大学生的愤怒水平,但其对愤怒控制能力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翠;张红静;江景华;吴希庆;张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抗小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MIF)单克隆抗体(McAb)对其进行放射性碘标记,为进一步研究MIF在炎症、肿瘤核素显像中的意义奠定基础.方法 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IPTG)诱导pEQ30-mMIF/M15工程茵表达重组mMIF蛋白;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特异性鉴定,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MMI)鉴定生物学活性.采用二氯二苯基甘脲(Iodogen)法,用Na125 I标记抗mMIF单克隆抗体.结果 成功建立3株稳定高效价分泌抗mMIF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G2D7,5G2C7,5G2E3.经Western blotting、ELISA和MMI鉴定证明抗mMIF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和生物学活性;125 I-抗mMIF单克隆抗体的标记率为90.40%,放射化学纯度98.36%,放射性比活度为21.48MBq/μg.结论 成功制备抗栅单克隆抗体和放射性碘标记抗mMIF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MIF相关性疾病和利用MIF进行临床肿瘤及炎症放射免疫显像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宋静;张超;梁婷;陈富强;侯桂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超声造影对氩氦刀治疗VX2兔肝脏肿瘤近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两组实验兔行氩氦刀冷冻治疗,其中荷瘤兔冷冻治疗组(A组)30只,正常肝冷冻对照组(B组)10只,分别于术前、术后1 d、1周、2周采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六氟化硫以及造影软件造影多普勒序列(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CPS)进行实验,观察疗效.结果 ①A组76.7%(23/30)和B组100%(10/10)的消融区,超声造影显示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判断肿瘤完全灭活;②A组23.3%(7/30)的消融区.超声造影显示局部有早期增强,提示肿瘤残存;③消融区边缘充血水肿带造影表现为动脉期环状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信号与肝实质相似;消融区边缘残留灶的造影与肿瘤病灶治疗前的造影表现一致.结论 超声造影是肝脏肿瘤氩氦刀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风琴;李荔;李嫚;康永军;秦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