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布硒啉对肝性脑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荣琳;邵丽华;郗德凤;王淑娥;王希峰;汪心婷;马立宪

关键词:依布硒啉, 肝性脑病, 3-硝基酪氨酸
摘要:目的 探讨依布硒啉对肝性脑病(HE)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Ⅰ),HE模型组(Ⅱ),依布硒啉处理组(Ⅲ)和溶剂对照组(Ⅳ).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建立Ⅱ期HE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依布硒啉和二甲基亚砜(DMSO)灌胃1周.检测各组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Ⅲ组大鼠HE症状较Ⅱ组和Ⅳ组进展缓慢;Ⅲ组与Ⅱ组、Ⅳ组比较各血清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布硒啉对TAA诱导的HE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缓HE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依布硒啉能够清除体内过氧亚硝酸阴离子且阻止酪氨酸硝基化有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左右利手人脑铁含量差异的磁共振成像研究初探

    目的 利用3.0T磁共振磁教感加权成像(SWI)校正相位图像相位值,探讨左右利手人脑铁含量的差异.方法 左利手组健康成年志愿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32.5岁;年龄与性别相匹配右利手组健康成年人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33.4岁;30岁以上健康成年志愿者36例,女17例,男19例,平均56.4岁,接受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在校正相位图上测量双侧额叶、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红核和黑质的校正相位值.30岁以上健康成年人各脑区的平均校正相位值与文献报道的脑铁含量参考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验证资料的可靠性.左右利手组间两侧半球对应脑结构区平均校正相位值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各脑区的平均校正相位值与脑铁含量参考值闻呈负相关性(r=-0.924,P=0.003).各利手组所测相应脑区平均校正相位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不同利手人之间脑铁含量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刘玉波;王光彬;王强修;耿明宾;王丽娟;胡建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清热滋阴活血复方对大鼠糖尿病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外周血IL-1β的影响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清热滋阴活血中药复方对大鼠糖尿病矛周炎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10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糖尿病牙周炎生理盐水纽(B组)和中药治疗组(C组),B组与c组建立糖尿痛牙周炎模型后,C组灌胃等效剂量的金银花、北沙参、川芎复方水煎剂,A组与B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个月后,麻醉下方块截取包括实验区磨牙的双侧上颌骨.HE染色后,选择包括牙龈结缔组织及上皮组织的视野计数浸润的炎细胞,测量实验牙近中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腹腔总静脉抽取静脉血,制备血清后用ELISA方法检测IL-1β的含量,应用SPSS10.0软件包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与C组牙龈组织的浸润炎细胞数目、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较A纽均有增高,且B组高于C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外周血IL-1β的含量较A组与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滋阴活血复方对糖尿病牙周炎有治疗作用.

    作者:李雪;林志勇;赵芬;赵民;季梅;于桂娜;牟文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大蒜素与两性霉素B体外联合应用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大蒜素与两性霉素B体外联合应用对白色念珠茵茵丝形成的抑制作用,并检测联合应用时细胞毒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两类药物联合抗白色念珠茵的作用,采用FICI法对联用结果进行评价.用10%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诱导茵丝形成,检测大蒜素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对白色念珠茵芽管率和茵丝形成的影响.通过对细胞形态的观察及MTT法检测联合用药后对人宫颈上皮细胞H8毒性的变化.结果 两种药物联用对白色念珠茵表现为协同作用,大蒜素能够加强两性霉素B抑制茵丝形成的能力,联合用药后能够显著降低对H8细胞的毒性.结论 大蒜素能够提高两性霉素B抗白色念珠茵的作用,是临床上减少两性霉素B用量,减轻其副作用的佳选择.

    作者:王晓燕;齐眉;李玉瑭;孙允东;张晓丽;刘娟;程轶喆;于晗;周亚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导管介入治疗90例室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5~2007年我科共收治VSD患者90例,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86例,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心电图、心脏超声、术中心脏造影、选择封堵器械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VSD患者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分布2~34岁(平均8.9岁).87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3例为嵴内型,1例为VSD外科修补术后残余瘘,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成功86例,技术成功率为95.6%.VSD右室面大直径为1.5~8.8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4~18mm.17例采用AGA Amplatzer封堵器,13例采用国产小腰大边封堵器,52例采用国产同心圆型封堵器,2例采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并发症30例,包括: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2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BB)7例,CRBBB并LABB1例,1例术中出现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术后出现交替性CRBBB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加速性交界性自主心律6例.均为一过性,随访1周~3个月消失.残余分流3例,其中1例合并机械性溶血,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主动脉瓣少量返流2例,三尖瓣返流3例,均为少量~中量返流,未行特殊处理.结论 经导管封堵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传导阻滞是VSD介入治疗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治疗关键,对心内传导系统远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评价.

    作者:赵立健;韩波;张建军;庄建新;靳有鹏;王玉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唐山市社区中青年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进食高蛋白、高脂肪和高嘌呤食物增多,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也随之增多.为了解唐山市社区中青年人群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情况,我们对唐山市15个社区3 800名中青年进行了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芝;周玉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大隐静脉桥平均血流量及搏动指数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术(CCABG)中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与大隐静脉(SV)桥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CABG治疗的89例患者按RCA狭窄程度(<75%、75%~95%、>95%)分为3组,A组15例、B组53例、C组21例,常规用SV与RCA吻合,吻合完毕,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用即时超声血流探测仪直接测量并记录SV桥血流波形、平均流量、搏动指数(PI)及平均动脉压,进行SV血流量的对比研究.结果 C组SV桥平均血流量(43.8±19.1)mL/min,显著高于A组(26.3±12.8)mL/min和B组(35.6±17.0)mL/min(P<0.01);B组SV桥平均血流量大于A组(P<0.01);C组PI值(1.72±0.81)小于其他两组(P<0.01),B组PI值小于A组[(2.9±0.98)vs(3.8±1.4),P<0.05];3组间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BG中,RCA狭窄程度越高,SV桥血流量越大,PI值越小.

    作者:杨列铭;马黎明;武广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8F-FDG PET/CT评价纵隔淋巴结老年性非特异性高摄取的价值

    目的 通过对纵隔淋巴结18F-FDG PET/CT表现的对比分析,探讨纵隔淋巴结老年性非特异性高摄取的PET/CT特点及其与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10例病例,其中老年性非特异性高摄取组55例(组1),转移组53例(组2),两组并存者2例.盲法测量PET/CT图像上高摄取淋巴结的SUVmax和SUVmean、CT图像上淋巴结的长、短径和CT值(平均值和大值).结果 两组数据的SUV max[(3.98±1.48)mm和(7.41±3.69)mm]、SUV mean[(3.37±1.16)mm和(5.88±2.64)mm]、长径[(10.32±3.01)mm和(16.0±5.97)mm]、短径[(7.48±2.29)mm和(11.95±4.78)mm]、平均CT值[(64.16±21.73)Hu和(33.84±8.80)Hu]和大CT值[(111.02±149.41)Hu和(67.93±32.4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的SUV值及长短径均小于组2,而前者CT值大于后者.结论 纵隔淋巴结老年性非特异性高摄取的特点为:多对称分布,SUV值多<5,CT值多>50Hu.SUV值及CT值对于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CT值增高对其与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所致的淋巴结转移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作者:凌春香;黄召勤;芮军;刘庆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血糖控静不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肝肾功及尿酸(UA),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随访1年后,94例完成观察.二甲双胍组血肌酐(Cr)、UA及肾小球率过滤(GF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素氮(BUN)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下降(P<0.05),无酸中毒发生,在不同的GFR水平下,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GFR无显著变化;治疗1年后二甲双胍组BUN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功、CR、GFR及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若无严重肝肾功损害,二甲双胍可安全有效降低血糖,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由于随访时间只有1年,长期应用能否引起肾功能的下降尚需继续随诊观察.

    作者:王霞;李莉;孙瑞霞;高燕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IL-17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h17细胞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子痫前期组,3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IL-17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IL-17、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子痫前期组胎盘IL-17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子痫前期组外周血血清IL-17、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1);子痫前期组外周血中IL-17与IL-6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 IL-17和Th17细胞介导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其过程可能与IL-6和TNF-α的参与有关.

    作者:田美荣;马玉燕;王磊一;范月莲;刘振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驱动蛋白分子Kif18A各功能域细胞定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驱动蛋白分子Kif18A的各功能域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方法 构建驱动蛋白分子Kif18A野生型及各功能域(马达区、杆状区、尾区和马达区含部分杆状区)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法验证各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对细胞进行微管蛋白和DNA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的具体亚细胞定位.结果 有丝分裂间期,Kif18A蛋白分子的马达区绿色荧光沿微管分布,尾区在细胞核和微管上均有分布,杆状区则散在分布在胞质中;有丝分裂末期,Kif18A的马达区仍沿微管分布,而马达区含部分杆状区主要集中在中体部位.结论 Kif18A蛋白分子的马达区和尾区与微管共定位;尾区含核定位序列;马达区和杆状区共同作用才能使该蛋白在有丝分裂末期定位于中体.

    作者:王东秋;高杰;田明忠;朱长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腹部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腹部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的MRI表现.方法 利用MRI平扫和动态增强MRI,对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腹部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7例进行检查,观察病变位置、大小、边缘、形态、信号特点、强化类型,并绘制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 7例中浸润性生长6例,膨胀性生长1例.MRI信号不均匀,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以略高信号为主,各序列均可见肿瘤内存在低信号区域,肿瘤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持续上升形态.结论 MRI检查显示腹部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杨辉;杨晨明;于德新;李传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褪黑素对抑制过氧化氢诱导大鼠白内障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褪黑素(MLT)对过氧化氢诱导大鼠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取出发育正常的Wistar大鼠晶状体,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过氧化氢(H2O2)处理组,C组为在B组的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的MLT,使MLT终浓度分别为10(C1组)、30(C2组)、50(C3组)、100(C4组)、200(C5组)μmol/L.体外培养24 h后,观察各组晶状体的混浊程度,采用Image-Pro Plus(IPP)6.0软件分析晶状体下黑色条带的平均光密度值;酶标仪测定各组晶状体组织的蛋白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 裂隙灯下观察可见,各组晶状体混浊程度不同,C组晶状体平均光密度值高于B组(P<0.05),即C组晶状体透明性高于B组.C组晶状体组织中的GSH、T-AOC、SOD及CAT含量高于B组(P<0.05),而MDA含量低于B组(P<0.05).结论 褪黑素可提高氧化损伤晶状体的抗氧化能力,有效抑制体外过氧化氢诱导大鼠白内障的形成.

    作者:郭媛媛;蔡可丽;蒋欣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宽恕干预对大学生愤怒水平及愤怒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宽恕干预对低宽恕个体的愤怒水平及愤怒控制的影响.方法 根据人际侵犯动机问卷得出225名被试的宽恕水平,从宽恕水平低于其平均数1个标准差以下的被试者中随机抽取26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人.通过让被试回忆近发生的愤怒事件以激活其愤怒情绪,以心率和Speilberger的状态怒分别记录被试愤怒时的生理唤醒和主观体验水平,以Speilberger的愤怒控制问卷测量被试的愤怒控制能力.本研究以利益查找和共情技术为宽恕干预措施,探讨宽恕干预对愤怒体验水平及愤怒控制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第1次回忆愤怒事件时记录的心率均显著高于身体放松时的;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6);干预后实验组的状态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8);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愤怒控制无统计学差异(P=0.075).结论 这种利益查找及共情的宽恕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大学生的愤怒水平,但其对愤怒控制能力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翠;张红静;江景华;吴希庆;张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依布硒啉对肝性脑病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依布硒啉对肝性脑病(HE)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Ⅰ),HE模型组(Ⅱ),依布硒啉处理组(Ⅲ)和溶剂对照组(Ⅳ).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建立Ⅱ期HE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依布硒啉和二甲基亚砜(DMSO)灌胃1周.检测各组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Ⅲ组大鼠HE症状较Ⅱ组和Ⅳ组进展缓慢;Ⅲ组与Ⅱ组、Ⅳ组比较各血清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布硒啉对TAA诱导的HE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缓HE的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依布硒啉能够清除体内过氧亚硝酸阴离子且阻止酪氨酸硝基化有关.

    作者:荣琳;邵丽华;郗德凤;王淑娥;王希峰;汪心婷;马立宪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与喉乳头状瘤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检测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在喉乳头状瘤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喉乳头状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V-9000二步法)检测Stathmin蛋白在60例喉乳头状瘤和15例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图像的平均光密度(MOD),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Stathmin蛋白与喉乳头状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Stathm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88.33%,明显高于其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型、是否复发、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tathmin蛋白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人喉乳头状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黄方;朱金枝;黄建强;吴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196位点多态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196(TNFR Ⅱ196)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情况.方法 检索已发表有关RA和TNFR Ⅱ196基因位点多态性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9篇文献入选,共纳入2140例RA患者(RA组)和1297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综合分析显示RA与TNFR Ⅱ196位点等位基因及TG、GG基因型不存在关联,OR值、95%CI和P值分别为1.11,(0.91,1.34),P=0.32;1.38,(0.97,1.98),P=0.07;1.09,(0.93,1.27),P=0.31.家族性RA与TNFR Ⅱ196位点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存在关联,OR值、95%CI和P值分别为1.43,(1.11,1.86),P=0.006;2.68,(1.39,5.17),P=0.003;家族性RA与TNFR Ⅱ196TG基因型不存在关联,OR=1.00,95%CI(0.71,1.39),P=0.98.散发性RA与TNFR Ⅱ196位点等位基因及GG、TG基因型不存在关联,OR值、95%CI和P值分别为1.13,(0.89,1.44),P=0.32;1.44,(0.75,2.76),P=0.27;1.03,(0.76,1.39),P=0.86.结论 Meta分析显示TNFR Ⅱ196基因位点多态性与RA患者不具有关联,TNFR Ⅱ196位点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可能与家族性RA患者存在关联,与散发性RA无相关性.

    作者:葛勇鹏;杨清锐;张源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增殖和CEACAM6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增殖和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6(CEACAM6)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米非司酮(空白对照、1×10-7、1×10-6、1×10-5、5×10-5mol/L)干预卵巢癌细胞系SKOV3 24、48、72 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SKOV3的抑制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干预下CEACAM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10-7mol/L和1×10-6mol/L米非司酮对SKOV3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5×10-5mol/L米非司酮显著抑制SKOV3的生长(P<0.01),并降调SKOV3细胞中CEACAM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可明显抑制SKOV3的体外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EACAM6的表达有关.

    作者:孙颖;郑晓静;李明江;赵兴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魟鱼软骨多糖眼用纳米乳的质量评价

    目的 建立魟鱼软骨多糖眼用纳米乳的质量评价方法及纳米乳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制备魟鱼软骨多糖纳米乳,观测纳米乳的栽药量、外观形状、pH值、粒径等指标,采用硫酸-咔唑法测定纳米乳中多糖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29.0 nm.结果 纳米乳平均粒径为51 mm,澄清度、稳定性良好,无眼刺激性.在8.024~40.120mg/L浓度,A=0.0129c+0.008,r=0.999 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92%;纳米乳载药量为50.03g/L.结论 魟鱼软骨多糖眼用纳米乳制剂质量稳定,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关于眼用制剂的标准;硫酸-咔唑法测定多糖含量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控制纳米乳制剂质量.

    作者:曹见敏;张蕾;郭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CO2对卵巢癌移植瘤生物学行为及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模拟的二氧化碳(CO2)气腹环境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CO2气腹环境作用后该移植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暴露于12mmHgCO2环境下分别持续1 h(a组)、3 h(b组),对照组(c组)细胞放入CO2培养箱中常规培养.将裸鼠配对后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对),分别于各组裸鼠左侧肩胛部皮下接种上述对应a-c组细胞悬液.明显成瘤后3 d,将每组的10对裸鼠再随机分为:A1、B1、C1,组(用药组),腹腔注射顺铂(DDP)5 mg/kg,0.5 mL,每周1次,共3周;A2、B2、C2组(非用药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每周1次,共3周.停药后次日脱臼处死全部裸鼠,测量肿瘤的体积和体质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黏附分子CD44v6和抑癌基因nm23-H1在各组移植瘤中的表达.结果 ①CO2气体处理组的皮下移植瘤增殖速度快于对照组(P<0.01),CO2作用3 h组快于1 h组(P<0.01);②CO2处理组的移植瘤对DDP的敏感性较对照组降低(P<0.01);③各组间肿瘤组织的CD44v6和nm23-H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CO2气体对SKOV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增殖有促进作用;②CO2环境作用后,移植瘤对DDP的敏感性下降;③CO2气体对肿瘤转移影响不大.

    作者:王靖;张爱荣;张建;刘建猛;尹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ANDER水平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腺衍生因子(PANDER)水平,分析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探讨PANDER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3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和23例健康体检者(NC组)行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比较两组血糖、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T2DM组PANDER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空腹血清PANDER水平高于Nc组(P<0.01);T2DM组血清PANDER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抵抗无相关性(P>0.05).结论 PANDER可能是一个新的血清炎症标志物,参与了2型糖尿痛的发生发展.

    作者:庄峰;管庆波;高聆;于春晓;田利民;王静;范右飞;杜栋栋;赵家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