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YP2 C19超快代谢型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例

程林;苗苗;刘俊

关键词:CYP2C19, 蛛网膜下腔出血, 氯吡格雷, 基因多态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药物不良反应
摘要:患者,男,34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前区不适,为剑突后堵塞感,伴胸闷,全身大汗及肩背部酸胀,伴恶心、呕吐不适,呕吐为胃内容物,胸痛持续不缓解,于2017年5月25日入院.患者否认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史,否认食物、药物及其他过敏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分析与临床把控对策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情况及相应的临床把控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救治的患儿60例,对所有患儿自身多重耐药菌造成的感染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制订针对性临床把控对策.结果 60例患儿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11例,检出率为18.33%(11/60);其中大肠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球菌3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株,其他耐药菌1株.11株耐药菌标本中包含血标本2株,尿标本3株,痰标本4株,其他标本2株.结论 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儿可由多种因素感染多重耐药菌,其主要因不合理使用药物和滥用抗生素等造成,因此需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并加强抗生素的使用标准,可明显减轻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作者:胡伟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卡孕栓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卡孕栓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剖宫产日期奇偶性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1,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孕栓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术后恢复中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患者产后大出血的风险,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月春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结局

    目的 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颅内出血的早产儿46例作为出血组,另选择身体健康的早产儿46例作为健康组,分析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出血组阴道分娩、胎儿窘迫、低体质量、机械通气、酸中毒、胎龄<32周、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比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体质量、机械通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及胎膜早破是导致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引发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因素有很多,为保证母婴的健康与安全,应加强健康宣教,并根据颅内出血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以大限度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

    作者:朱亚君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心脑血管疾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应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15例,根据阿司匹林依从性标准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依从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 115例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依从性好65例(56.52%),依从性差50例(43.48%);单因素分析10个指标具有差异(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依从性因素:阿司匹林认识不足(OR=4.60,95%CI:1.52~18.30)、阿司匹林不良反应(OR=4.13,95%CI:1.40~19.28)、经济收入低(OR=3.70,95%CI:1.82~20.17)、医患关系一般(OR=3.08,95%CI:1.45~18.29).结论 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复杂,应当实施有针对性措施提升阿司匹林服药依从性.

    作者:陈雪峰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在医院医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110例,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5例.甲组采用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乙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满意度、切口愈合、复发及疼痛情况.结果 甲组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为98.18%高于乙组的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28).甲组切口愈合率高于乙组,复发率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3级及2级疼痛率均低于乙组,1级、0级疼痛率均高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联合抗生素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切口愈合率,降低复发率,并明显改善疼痛.

    作者:陈璐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性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老年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联合组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支气管哮喘具有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特点,采用联合用药对症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哮喘及咳嗽症状.

    作者:迮艳华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产程异常与新生儿安危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产程异常与新生儿安危的关系.方法 选择医院单胎产妇140例,其中产程异常产妇70例为试验组,产程正常产妇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新生儿结局.结果 2组产妇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的胎方位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异常与新生儿的安危具有密切关系,其中主要表现为产妇的胎方位及分娩方式,所以需要对产妇的第一产程进行正确的指导处理,以避免第二产程出现延长.

    作者:黎锋华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医院门诊药房实施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管理,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实施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管理的24663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2017年1月-2017年6月实施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常规管理的2308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门诊药房服务差错率及患者对门诊药房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门诊药房服务差错率为2.18%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门诊药房服务总满意度为99.93%高于对照组的9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管理可有效降低门诊药房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

    作者:王璐玮;陈家晟;陈瑶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对中药的认识与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患者对中药的认识与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医院使用中药患者161例,对其发放自拟中药认识、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指导患者填写问卷后回收,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整理调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对慢性疾病、轻微疾病置之不理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选择医生决定率高于女性,对中药选择率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对中药疾病治疗效果的认可率和对中药不良反应小认可率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对慢性疾病、轻微疾病中药选择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越大,选择中药治疗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对中药的认识有较大的差异,且使用情况也有所不同.

    作者:陈蕾;曾晓红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1日-2017年1月5日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效果较好,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宇红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致不良反应1例

    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为临床常用注射液,但说明书相关项目却描述相当简单,尤其是对本品的不良反应更无相关描述,而实际上,关于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屡见不鲜,这为临床用药带来重大隐患.

    作者:张正午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71例分析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71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总结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 71例患者中男39例(54.93%),女32例(45.07%);≥60岁占50.70%,患者多在用药7 d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前五位药物为顺铂、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环磷酰胺;不良反应累及系统较多的是皮肤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结论 老年、联合用药、使用顺铂、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等药物的肿瘤患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临床使用中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作者:李山河;戴秀娟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闭合性腹部外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医院诊治的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56例,均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56例患者经治疗后存活53例,死亡3例.治疗后食欲减退、疼痛、呼吸困难、健康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于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的伤势比较严重,应在第一时间掌握、了解其手术指征,给予有效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海峰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临床药师参与门诊窗口药学咨询服务的分析及未来展望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窗口药学咨询工作,总结咨询规律,为患者提供更为细致周到的用药指导服务,全面提升门诊患者用药安全性,充分彰显临床药师的地位.方法 综合分析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69例记录完整的用药咨询记录.结果 咨询对象老年人居首位,其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咨询数量逐年提升,咨询问题不断多元化;咨询内容以药学专业问题居多,药品供应问题和用法用量问题占比逐年下降;药学专业问题中心血管循环系统用药、抗感染用药和精神疾病用药居前三位.结论 用药咨询窗口是为患者提供专业药学服务的重要岗位.随着患者对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重视度的提高,临床药师应逐渐走向门诊化,为患者提供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保障.

    作者:竺泉峰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48例报告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我县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我县ADR报告信息系统2012-2017年上报的148例严重ADR报告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怀疑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在148例严重ADR中,男女比例为0.97:1;以50岁以上年龄患者的发生率高(78例,52.70%),其次是9岁以下的儿童(26例,17.57%);引发严重ADR的药物品种主要是抗菌药物(52例,35.14%)、中药制剂(46例,31.08%);静脉给药方式严重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发生率(66.89%vs 29.73%);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反应(53例,25.24%),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2例,20.00%).结论 严重ADR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涉及全身各系统、器官,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朱建祥;梁小銮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PDCA循环管理在病案回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PDCA循环管理对某医院不能及时回收病案现状给予改进和优化,同时与有效沟通相结合,达到病案回收率提高的目的.方法 收集某二级医院2017年度(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及2018年度(采用PDCA循环管理后)病案回收的信息记录.参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4.23条款,比较4个季度患者出院后2d、3d、7d病案回收数量和回收率,分析4个科室(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外科)出院7d病案未回收情况.结果 2017年1~4季度出院2 d、3 d、7 d回收率低于2018年1~4季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科室2018年上半年比2017年上半年7 d未回收病案数量减少263份,减少了52.7%;下半年减少415份,减少了74.0%.结论 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病案回收管理中作用显著,病案回收率明显提高.

    作者:彭艳涛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18 F-FDG PET/CT显像在棕色脂肪组织和乳腺癌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目的 观察18 F-FDG PET/CT显像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和乳腺癌之间关系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6年5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乳腺癌组,对照组选取同期入院的非乳腺癌的癌症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于同日、同温下行18 F-FDG PET/CT检查.观察未绝经、绝经患者的活性BAT发生情况.观察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有活性BAT发生率,棕色脂肪分布,比较组间不同部位有活性棕色脂肪组织SUVmax值差异.结果 未绝经及绝经患者中,乳腺癌组及对照组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绝经患者,乳腺癌组BAT摄取18F-FDG阳性率为42.1%高于对照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绝经患者,乳腺癌组及对照组BAT摄取18 F-FDG阳性率为分别为9.7%、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乳腺癌组及对照组,BAT摄取18 F-FDG阳性率分别为22.0%(11/50),6.0%(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6,P=0.021),BAT摄取18F-FDG阳性者发生乳腺癌风险增加(OR=4.4,P=0.03),95%CI(1.2,16.9).乳腺癌组及对照组摄取18F-FDG BAT部位及SUVmax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是检测患者激活BAT的有效手段,激活BAT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性激素水平对乳腺癌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作者:周硕;林美福;陈文新;陈国宝;曹登敏;陈彩龙;李君霞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病房康复延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根据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病房康复延伸训练.比较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试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优良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房康复延伸训练不但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还为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延续性康复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家庭的负担及社会的压力.

    作者:陈姗;高燕玲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在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且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6例,利用掷骰子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给予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比较2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Alb、Hb及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b及Hb水平均升高,BUN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5,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行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俊标;彭庆利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76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8例,治疗组患者实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前列腺治疗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切除腺体数量等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和3个月随访工作后,2组患者IPSS评分、Qmax、PVR及QO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手术中均未发生包膜穿孔、稀释性低血钠和膀胱黏膜损伤等并发症,手术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4%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56,P<0.05).结论 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实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前列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武军;陈仙;龙向阳;张涛;汪翼;罗志刚 刊期: 2019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