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索他洛尔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不齐疗效及改善QTd作用比较

李剑

关键词:心律不齐, QTd, 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低剂量索他洛尔与普罗帕酮治疗心律不齐疗效及改善QTd作用.方法 选取门诊收治的高血压引起的心律不齐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予低剂量索他洛尔治疗,观察2组疗效以及QTd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QTd、QTdc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值更明显(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索他洛尔治疗心律不齐的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低浓度罗哌卡因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3组药物分别为:A组为0.19%罗哌卡因60 ml加生理盐水1 ml;B组0.19%罗哌卡因60 ml加右美托咪定50μg,C组0.25%罗哌卡因60 ml加生理盐水1 ml.术毕3组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T1、T2、T3、T4、T5时间点对疼痛程度进行静息VAS评分;观察记录分析舒芬太尼使用剂量(V)、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T)、PCIA有效按压次数(D1)、PCIA实际按压次数(D2).结果 用药后T1、T2、T3、T4、T5各时间点,B、C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患者舒芬太尼使用剂量、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实际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临床上下腹部术后镇痛,镇痛效果良好,可降低局麻中毒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齐振兵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火针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痉挛后足内翻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火针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痉挛后足内翻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均予脑卒中常规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以火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火针疗法配合综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胫前肌痉挛引起的足内翻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明祥;罗文红;林盼;王梅英;谢丹;罗梦辉;栾英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UAER、β2-MG、BUN及Cr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发红,血管疼痛4例,呕吐、腹胀3例,头晕1例;观察组患者出现过敏症,经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均好转或消失.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够显著改善肾功能,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飞;刘玉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阿加曲班用于床旁血液滤过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用于肾衰竭患者床旁血液滤过(BHF)抗凝的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肾衰竭患者行BHF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使用阿加曲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5次后,比较2组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水平(Hb);比较2组滤器跨膜压,滤器残余血量,滤器使用寿命;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次及第5次后,2组APTT水平开始升高,而Hb、PLT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滤器使用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抗凝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出血倾向,且2组患者均全部存活.结论 阿加曲班在BH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起到与低分子肝素钠类似效果,且稳定性要强于低分子肝素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靖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医院肿瘤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全身化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辅助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KP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2%,高于对照组的62.79%(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低于对照组的30.23%(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化疗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克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的效果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丙泊酚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观察并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同T0时段比较,其他时段2组患者NTI指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T1-T3时段的MAP、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均低于对照组,NTI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8%,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麻醉的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江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骨质疏松疼痛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对骨质疏松腰背疼痛的老年患者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医院近期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患者77例,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A组38例、B组39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措施,比较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视觉模拟(VAS)评分评定骨质疏松疼痛护理的效果.结果 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及VA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善,且B组VAS评分低于A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P均<0.01).结论 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患者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农村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农村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和出院准备度量表(中文版)调查农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29例.结果 认为自己已做好出院准备的患者115例,占89.15%,感知的出院准备度平均得分为(6.17±1.63)分,得分低的条目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结论 农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准备度明显低于其他疾病及武汉、成都等大城市的患者,尤其是病情观察、社区卫生服务、出院后治疗计划追踪完成等方面了解不够.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患者学会病情观察、主动完成治疗计划指导.

    作者:陆宁愿;曾萍;谢雪莲;贺吉秋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病变中的检出率分析

    目的 分析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病变中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观察组)以及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2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比较2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87.00%、斑块检出率为83.00%,均高于对照组的8.75%、11.25%(P<0.01);2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动脉分叉处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国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小剂量肾上腺素在院前急救中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抢救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小剂量肾上腺素在院前急救中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抢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院前急救过程中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素的29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另选取接受院前急救过程中未应用肾上腺素的29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抢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维持30 min后评估疗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肾上腺素在院前急救中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抢救,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忠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药物诱导的肝损伤(DIL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病例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13例和无肝损伤组87例.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两重分析,确定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肝损伤发生率为13%.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大,HBsAg阳性、高血压、高血糖,有饮酒、吸烟习惯,身体质量指数超标及患者未使用保肝药物.结论 临床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倾向于DILI,而年龄大、高血压、糖尿病、HBsAg阳性,有饮酒、吸烟的习惯,及身体质量指数超标,不服用保肝药是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都必须高度重视,同时加强个性化的预防.

    作者:周宇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我院骨瓜提取物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骨瓜提取物临床用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腰腿疼痛、骨折创伤修复,是新鲜或冷冻的猪四肢骨和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干燥成熟种子的提取物,含多种骨代谢的活性肽类,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代谢形成,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治骨质疏松作用,以及抗炎、镇痛作用. 说明书指出其不良反应较少发生,可能出现发热或皮疹. 但在临床工作中收集到该药物一些其他新的药物不良反应. 现对我院近4年( 2014-2017年)骨瓜提取物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代晶;沈冬梅;沈娟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小剂量肝素密闭循环在无肝素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小剂量肝素密闭循环对无肝素透析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6年1~6月收治的无肝素透析患者列入对照组(15例),将2016年7~12月收治的无肝素透析患者列入观察组(18例),比较2组滤器凝血情况、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情况、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无凝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Ⅰ、Ⅱ、Ⅲ级凝血发生情况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出血事件;观察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5%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危险患者采用小剂量肝素密闭循环,提高了无肝素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未出现出血事件.

    作者:蒲锐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PSVT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进行常规处理,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律转复时间.结果 经药物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P<0.01);观察组心律转复时间为(35.18±1.64)min,短于对照组的(41.34±19.71)min(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PSVT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亭;王翠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的结肠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术后均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阻滞后1 h、4 h、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腹横肌筋膜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后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繁培;李晓玲;李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抗帕金森病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采用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价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采集血液比较2组患者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RA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LPO).结果 2组患者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RAP、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LP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红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行宫颈癌根治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手术结束前给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全麻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72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0~65岁,体质量45~6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组(S组)、地佐辛组(D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术中以丙泊酚4~6 mg·kg-1·h-1,瑞芬太尼0.3μg·kg-1·min-1维持麻醉深度,静脉间断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4 mg/kg维持肌松.在手术结束前30 min,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2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入PACU后行PCIA镇痛方案:舒芬太尼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浓度1.5μg/ml,持续输注速率2 ml/h,PCIA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各组手术时间、瑞芬太尼输注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术后1h、6h舒芬太尼用量,并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3组手术时间、瑞芬太尼输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呼吸抑制、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或P<0.05),C、D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C组比较,S组及D组术后1 h、6 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1).与S组比较,D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地佐辛可减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诱导的术后痛觉过敏,且其不良反应较舒芬太尼少.

    作者:王兰兰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辅治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辅治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临床确诊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天麻钩藤饮与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总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观察组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与用药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19.51%(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与补阳还五汤联合辅治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用药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福观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生脉饮对心力衰竭患者培哚普利耐受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脉饮对心力衰竭患者培哚普利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住院治疗的急性失代偿慢性心衰患者78例,分为生脉饮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予对症处理及培哚普利治疗,生脉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生脉饮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血压、血肌酐(Cr)、脑钠肽(BNP)、培哚普利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间MBP、Cr、K+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生脉饮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培哚普利使用剂量高于对照组(P<0.01);生脉饮组因咳嗽停药2例(5.0%),低于对照组的8例(21.1%)(P<0.05).结论 生脉饮可显著增加慢性心衰患者对培哚普利的耐受性,利于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荣生;游大勇;唐刚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收的足月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每组40例.3组产妇进入产房分别应用2.5μg、5μg、8μg的舒芬太尼与0.125%罗哌卡因1.5 ml复合麻醉,比较3组第1产程时间、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PCEA用药量、运动阻滞评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3组第1产程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镇痛起效时间均短于甲、乙2组,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甲、乙2组(P<0.01);3组PCEA药量与运动阻滞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甲乙2组(P<0.05).结论 2.5μg、5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的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波;杨代和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