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GF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和PAI-1的影响

姜晓宇;袁伟杰

关键词:肾小球系膜细胞,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纤维连接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5、10 ng/ml的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12、24、48 h,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FN水平,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PAI-1的活性;以0、5、10 ng/ml的PDGF-BB刺激大鼠系膜细胞24 h和10 ng/ml PDGF-BB分别作用0、12、24、48h,RT-PCR方法检测系膜细胞PAI-1mRNA的表达.结果:PDGF-BB在10 ng/ml以内随浓度增加可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mRNA和FN表达,在48 h内其表达呈时间依赖性.而PAI-1活性在24 h时表达高,以后逐渐下降.结论:PDGF-BB可上调FN和PAI-1及其mRNA表达,提示PDGF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并抑制其降解而导致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我们以往的研究显示[1,2],载脂蛋白E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血脂水平,并且对其血脂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不同.胆固醇转运蛋白(CETP)是一种亲水性糖蛋白,分子量74kD,参与血脂代谢并与动脉硬化发生有关.文献报道[3-7],CETP内含子1 Taq Ⅰ B与内含子8 MSP Ⅰ位点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正常人群与冠心病患者CETP的活性及HDLC、ApoA1的水平.我们通过检测血液透析患者血脂及CETP内含子1Taq Ⅰ B、内含子8 MSP Ⅰ位点基因多态性,探讨CETP基因多态性对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玉新;刘岱;张爱国;李清芹;邹和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正常人胚肺HELF、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转染RARβ表达载体的A549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目的:观察人肺腺癌细胞A549、正常人胚肺HELF、转染RARβ表达载体的A549细胞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差异.方法: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A549、HELF、RARβ-A549细胞的总蛋白,银染显色,应用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549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1154±86)个,HELF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1338±79)个,RARβ-A549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987±64)个,不同胶间蛋白质点的位置偏差在IEF为(2.97±0.34)mm,在SDS-PAGE方向为(2.73±0.45)mm,差异表达分析发现,A549细胞和HELF细胞双向电泳分离图谱有893个蛋白质点匹配;A549中有329个点未被匹配,HELF细胞中有445个点未被匹配.A549和RARβ-A549进行匹配,有634个点相互匹配,A549有520个点未被匹配,RARβ-A549有205个点未被匹配.方差分析结果:F=15.488,P<0.05.A549组与HELF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组与RARβ-A549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肺腺癌细胞A549、正常人胚肺HELF、转染RARβ表达载体的A549细胞中存在差异蛋白.

    作者:李尊岭;于雪艳;胡国强;刘师莲;田克立;胡晓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生精细胞的体外培养

    目的:在体外培养中,观察精原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形态变化规律.方法:用胶原酶、透明质酸酶和胰蛋白酶分次消化法制取睾丸组织的细胞悬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富集生精细胞,贴壁培养后观察生精细胞的存活、分裂和形态变化,并行Annexin Ⅴ-FITC/PI染色,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睾丸组织细胞悬液中的体细胞在培养中较早贴壁,胞质形成多个突起;精原细胞贴壁较迟,贴壁后呈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以链状或团块状位于体细胞层之上,细胞分裂不完全,相互间以细胞间桥相连.Annexin Ⅴ-FITC/PI染色显示,培养第2天时精原细胞已出现凋亡,但数量极少,后逐渐增多.结论:在本实验所提供的体外培养条件下,精原细胞能够存活并发生贴壁、分裂、分化等行为,但同时也有细胞凋亡.

    作者:张晓丽;高英茂;赵舒武;邴鲁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半边莲生物碱对内皮素诱导损伤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的影响

    目的:研究半边莲生物碱对内皮素诱导损伤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提取半边莲生物碱,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结果:内皮素组PAI-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含量在数值上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半边莲生物碱各组PAI-1含量均低于内皮素组(P<0.01),与内皮素B受体拮抗剂BQ788作用相似.半边莲生物碱低剂量组t-PA含量高于内皮素组(P<0.01),高、中剂量组t-PA含量虽然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皮素能够使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AI-1增加,半边莲生物碱通过抑制该效应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范秀珍;王婧婧;任冬梅;肖颖;陈融;李莉;胡维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曲安奈德与丹参联合应用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与丹参联合应用对兔耳增生型瘢痕的作用.方法:建立兔耳外伤性皮肤早期瘢痕模型,随机将实验兔分为A组(联合组),B组(曲安奈德组),C组(丹参组),D组(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和丹参混合液(2:1)、曲安奈德、丹参、生理盐水.每10 d注射1次,共3次.治疗后30 d在瘢痕处取材,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及生化指标.结果:与D组相比A组、B组瘢痕变平、变软,色泽变浅,瘢痕增生指数及胶原纤维面密度均降低.C组颜色成深红色,仍呈山丘样隆起,但有减小趋势.结论:曲安奈德与丹参联合应用对增生性瘢痕有显著疗效,同时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张帆;魏奉才;蔡景龙;王克涛;谈万业;晋国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肝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脏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效应及肝恶性肿瘤对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3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A组5只,分别在8个剂量水平(剂量范围:0.02~0.16 ml/kg)团注超声造影剂以寻找理想的造影剂量;B组8只,分别经耳缘静脉对其荷VX2瘤前、后团注超声造影剂,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以及荷瘤前、后肝实质造影增强效应.结果:①在0.02~0.10 ml/kg范围内,造影剂剂量与门静脉峰值信号强度呈直线相关关系(r=0.89);在0.02~0.12 ml/kg范围内,造影剂剂量与肝实质峰值信号强度呈直线相关关系(r=0.92).0.10 ml/kg是兔理想的造影剂量;②与边缘部位肝实质相比,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峰值强度较强,渡越时间较长.除左肝造影剂渡越时间外,肝脏中心部位与边缘部位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荷瘤前相比,荷瘤后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峰值强度较强,渡越时间较短,但其变化轻微,荷瘤前、后肝实质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不同;②灰阶超声造影不能完全反映肝脏恶性肿瘤对其周围肝实质血流动力学影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示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杰;李传福;马祥兴;董宝玮;于晓玲;王兴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可溶性E-C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可溶性上皮性钙粘附素(sE-C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7例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及11例正常人尿中sE-CD的水平,对比各组间指标并结合肿瘤生物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sE-CD水平高于正常人和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尿中sE-CD水平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分级呈正相关,与肿瘤大小及个数无关;复发患者尿中sE-CD水平高于初发患者.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中sE-CD水平升高,与膀胱肿瘤的生物学性质有密切关系,对于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估计肿瘤的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史本康;于胜强;朱耀丰;王海新;张克勤;刘玉强;徐祗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药颤复宁血清对6-羟基多巴诱导的PC12 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颤复宁血清对6-羟基多巴(6-OHDA)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中药血清,加到经6-OHDA处理的PC12细胞培养液中,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图像分析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阳性凋亡细胞数.结果:颤复宁中药血清能有效地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对6-OHDA诱导的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与6-OHDA损伤组比较,颤复宁血清组TH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增高(P<0.01),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药颤复宁血清对PC12细胞具有直接的神经营养作用,能提高细胞存活率,且对6-OHDA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孟海伟;刘树伟;许继平;冯蕾;胡坚莉;侯中煜;程葆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兔下颌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对兔下颌牵张成骨的作用.方法:建立兔下颌双侧牵张成骨动物模型,于下颌右侧骨断端间植入含有rhBMP-2的可吸收胶原海绵(absorbable collagen sponge,ACS),左侧单纯应用ACS作为对照.分别于固定期第3、5周末处死动物,取标本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应用rhBMP-2侧新骨形成的速度以及骨小梁的密度均高于对照.结论:局部应用rhBMP-2能够提高牵张区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对下颌牵张成骨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张东;刘少华;孙善珍;魏奉才;李国菊;王秀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窄波UVB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白癜风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精神、心理及社会行为的慢性皮肤病,以特发性色素脱失为特征,无明显的年龄、性别及种族差异,因病因未明,至今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

    作者:王克玉;李春阳;郭淑兰;焦健;王玉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自分泌一氧化氮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肝癌细胞Bel-7402自分泌的一氧化氮对其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L-精氨酸(L-Arg)及内毒素(LPS)联合L-Arg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在细胞中的表达,TUNEL法观察N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低浓度L-Arg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抑制细胞增殖.LPS使iNOS表达增强,协同L-Arg抑制细胞增殖.高浓度NO促进细胞凋亡.结论:低浓度NO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NO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尹晓燕;姜军梅;朱菊人;许洪伟;张春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成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PDGF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和PAI-1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5、10 ng/ml的PDGF-BB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12、24、48 h,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FN水平,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PAI-1的活性;以0、5、10 ng/ml的PDGF-BB刺激大鼠系膜细胞24 h和10 ng/ml PDGF-BB分别作用0、12、24、48h,RT-PCR方法检测系膜细胞PAI-1mRNA的表达.结果:PDGF-BB在10 ng/ml以内随浓度增加可促进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mRNA和FN表达,在48 h内其表达呈时间依赖性.而PAI-1活性在24 h时表达高,以后逐渐下降.结论:PDGF-BB可上调FN和PAI-1及其mRNA表达,提示PDGF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并抑制其降解而导致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作者:姜晓宇;袁伟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早期应用激活素A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预防作用

    目的:研究外源性激活素A(activin A,ACT A)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HIBD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治疗组-Ⅰ、Ⅱ、Ⅲ(分别腹腔注射高、中、低剂量ACT A).缺氧缺血(HI)后,治疗组即刻腹腔注射ACT A,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HI结束后不同时间点(0、2、6、24、48h)分批采集标本,观察ACT A对HIBD模型鼠脑重的增长、左右脑重量差值、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观察ACT A对HIBD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各时间点,各治疗组脑组织淤血及水肿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脑重增加值及左右脑重差值的均值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1.21±0.07 vs 1.29±0.11,P<0.05;0.059±0.036 vs 0.092±0.063,P<0.01);光镜及电镜下组织细胞结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治疗组脑组织细胞凋亡均值明显低于模型组(4.87±0.13 vs 7.46±0.12,P<0.05);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的均值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各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ACT A具有抑制新生大鼠HIBD后脑组织水肿及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损伤的作用.

    作者:安丽;孙若鹏;刘怡平;马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早期液体复苏对烧伤大鼠淋巴液TNF-α、IL-6、 IL-8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烫伤大鼠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烧伤早期补液组(A组)、烧伤延迟补液组(B组)和对照组(C组).在A组和B组动物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利用倒置显微镜及录像系统观察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伤后6、24、48 h的运动变化,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经乳糜池插管收集淋巴液,计算淋巴液流速,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淋巴液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A、B组淋巴管收缩频率降低,淋巴液流速升高.镜下见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扩张.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升高.A、B两组收缩频率、淋巴液流速、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严重烫伤休克期大鼠淋巴管扩张,运动减少,但淋巴液流速升高,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升高.早期补液能够改善淋巴循环,降低淋巴液中TNF-α、IL-6、IL-8水平.

    作者:肖虎;王德昌;冷向峰;冯永强;霍然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联合应用NGF和GM1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96只,分为对照组、NGF组、GM1组和NGF+GM1组,将大鼠坐骨神经造成5 mm的缺损,术中将远近神经断端纳入硅胶管内局部滴加药物、术后于大鼠损伤侧小腿肌注药物.术后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评定及传导速度(NCV)检测;电镜下观察再生坐骨神经纤维数量和髓鞘厚度的变化.结果:术后4、6周时,NGF组和GM1组SFI、NCV及再生坐骨神经纤维数量及髓鞘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NGF+GM1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NGF组和GM1组(P均<0.01);而在术后8周时,NGF+GM1组、NGF组、GM1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①GM1能够介导NGF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并且效果优于单用NGF,GM1;②与单用NGF或GM1相比,NGF+GM1能更早期的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发挥再生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邢毅;李振中;黄飞;王怀经;高薇;李永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靶向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研究

    目的:探讨靶向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GCS反义寡核苷酸(GCS ASODN)转染人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AdrR,RTPCR检测细胞GCS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GCS蛋白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凋亡.Caspase-3活性测定法检测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GCS ASODN转染人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AdrR后,GCS和MDR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7,GCS蛋白和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33%,GCS和MDR1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染后细胞周期改变不明显,但细胞凋亡增加为13.7±4.1,Caspase-3活性升高为0.072 5±0.0003,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靶向GCS通过直接抑制GCS活性,并间接下调MDR1mRNA和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3活性,诱导耐药细胞凋亡增加,有效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

    作者:孙妍琳;周庚寅;赵胜梅;牟坤;张翠娟;张晓芳;相磊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植物雌激素对Alzheimer's病模型大鼠认知障碍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β-淀粉样蛋白毒性片段Aβ25~35所致神经损伤大鼠学习记忆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双侧海马定向注射Aβ25~35制备Alzheimer's病模型,大豆异黄酮高、低剂量灌胃,苯甲酸雌二醇肌注作为对照,以Morris水迷宫法测试.结果: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经大豆异黄酮治疗后,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象限距离百分比增加,穿过平台次数增加,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大豆异黄酮能增强AD模型大鼠认知能力,初步显示有抗痴呆的药理作用.

    作者:毕建忠;曹立军;许顺良;王世军;周庆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D-环丝氨酸对大鼠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D-环丝氨酸对空间工作记忆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将32只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阿托品损伤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D-环丝氨酸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后,训练动物学习水迷宫中延缓的位置非匹配作业,以大鼠选择游泳时的选择正确率及逃避潜伏期为评判标准.结果:阿托品损伤组大鼠的选择正确率显著降低(P<0.01),而逃避潜伏期无改变(P>0.05);D-环丝氨酸治疗组大鼠在作业的初3天,选择正确率明显提高(P<0.01),但自第4天起效果不明显(P>0.05);整个过程中逃避潜伏期无改变(P>0.05).结论:D-环丝氨酸对空间工作记忆损伤大鼠有短期治疗作用,长期用药后效果不明显.

    作者:王越;刘跃;黄飞;邢毅;李振中;邢子英;王怀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应用RT-PCR检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中p53mRNA的表达

    目的:初步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p53mRNA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行新辅助化疗的Ⅲ期NSCLC患者,应用RT-PCR法分别检测肿瘤与同肺叶正常组织p53mRNA的表达,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①肿瘤组织中p53mRNA表达阳性17例(56.7%),正常组织中3例(10%),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9个月.肿瘤组织中p53mRNA阳性者中位生存时间13.1个月,阴性者32.0个月,二者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Ⅲ期NSCLC患者正常组织中p53mRNA呈低表达,肿瘤组织中则呈高表达.p53mRNA表达可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作者:赵东波;陈景寒;彭忠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