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丽;赵荣华
目的 观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行Miles手术治疗,观察组实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O.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与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均有一定效果,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效果更好,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润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消渴丸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于201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和消渴丸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指标变化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消渴丸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中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林凡源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妇科门诊中成药不合格处方的常见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妇科门诊开具的6 754份中成药处方,分析其中的不合格处方及其原因.结果 不合格中成药处方125例(1.85%),其中重复用药64例,占抽查总数的0.95%,药物配伍不当35例,占抽查总数的0.52%,诊断与用药不符26例,占抽查总数的0.38%,其中重复用药在不合格中成药处方中发生率高为51.20% (64/125).结论 妇科门诊中常见的不合格中成药处方包括药物配伍不当、诊断与用药不符以及重复用药3种,其中重复用药为常见,临床中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管理,提高医师的专业素养,确保中成药处方对症合理.
作者:邓碧松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研究血清/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3(SGK3)过表达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GK3的表达;使用重组质粒pEGFPN1-SGK3转染鼻咽癌5-8F细胞,免疫印迹法鉴定转染细胞的SGK3表达情况;克隆形成实验观察SGK3过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侵袭实验观察SGK3过表达对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 SGK3在鼻咽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过表达SGK3后细胞增殖和侵袭均增强(P<0.05).结论 SGK3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SGK3过表达可促进鼻咽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作者:杨丽;黄远见;石大志;艾文彬;罗琴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其对肾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红细胞、尿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参数,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尿红细胞、尿蛋白指标较治疗均下降,且观察组尿红细胞、尿蛋白指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指标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但2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56.41% (P <0.01).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预防肾脏损伤,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冯德香;李娜;孔德海;鞠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治疗晚期肿瘤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肿瘤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200万IU、观察组给予300万IU rmhTNF胸腔灌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 (P <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2组精神好转、食欲增加、体力增加、体质量增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改善、KPS评分提高方面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0万IU rmhTNF胸腔灌注治疗晚期肿瘤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优于200万IU,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未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何兴端;王娴;卢思乡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和对照组(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每组3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近期疗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中位进展时间与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化疗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在晚期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奥沙利铂化疗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较高.
作者:冯婉婷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金莲花口服液配合头孢拉定胶囊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牙周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组.2组均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头孢拉定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金莲花口服液配合头孢拉定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8.33%、90.00%,高于对照组的21.67%、58.33%(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36.67% (P <0.01).结论 金莲花口服液配合头孢拉定胶囊能显著提高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月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急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2组救治及溶栓期间均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干预,比较2组溶栓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冠脉总再通率为82.1%,高于对照组的50.0% (P <0.05);观察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的82.1% (P<0.01);2组治疗后4周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患者用药后血管再通率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刘萍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患儿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布地奈德混悬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睡前加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评估2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评分与CRP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咳嗽评分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为(6.14±2.54)d,短于对照组的(11.02±3.34) d(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5%,高于对照组的75.34% (P <0.01).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的疗效确切,患儿症状改善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益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检测EB病毒核抗原-2(EBNA2)在恶性淋巴瘤标本中的表达,分析EBNA2在EB病毒(EBV)相关淋巴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淋巴瘤组织蜡块50例和癌旁正常组织蜡块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BNA2的表达情况.结果 EBNA2在50例恶性淋巴瘤标本中的表达率为40.0% (20/50),EBNA2在20例癌旁正常组织蜡块的表达率为0(0/50).EBNA2在恶性淋巴瘤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NA2在恶性淋巴瘤标本中的表达上调,EBNA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与淋巴瘤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
作者:路素丽;王明;胡亚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干预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h,2组SAS、SDS评分较术前24h均下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12、24、48 h视觉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 围手术期干预能有效改善鼻内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小琼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康复机器手对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因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4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予以康复机器手+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3.91% (P <0.05);治疗后,2组MBI、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MBI、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予以康复机器手+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阮秋香;朱海颖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氯地平治疗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劳力性心绞痛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对照组予常规心绞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地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包括临床疗效、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或缩短,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或缩短更为明显(P<0.05).结论 氯地平治疗劳力性心绞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祥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抗凝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纤溶指标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5.8% (P<0.01);治疗后,观察组PT、APTT、TT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FBG、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对AECOPD患者加用抗凝治疗可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继而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肺功能,对控制病情有重要价值,且治疗安全可靠.
作者:许韶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尿液与血液指标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尿液检验,观察组采用血液检验.观察2组患者临床检测准确率、检测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临床检测准确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 (P <0.05);观察组检测时间为(15.26±2.05) min,短于对照组的(19.58±1.26) min(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结论 血液检验用于糖尿病诊断,相较尿液检验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检测效率,患者更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海玲;于淑平;施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三联疗法联合中药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养胃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 (P <0.05);观察组胃痛胃胀、反酸暖气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联疗法联合中药养胃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所需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新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比较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实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耗时、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并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术后下床活动用时、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5.56% (P <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 (P <0.05).结论 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较传统疝修补术更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
作者:陈惠群;毛维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对辛伐他汀与氨氯地平相互作用致肌酸激酶升高患者1例的药学服务,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辛伐他汀联用氨氯地平致肌酸激酶升高患者1例的诊治过程,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 在临床药师积极配合下,临床医师逐步明确患者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有效规避了用药风险.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可以促进临床安全、规范用药.
作者:杨晓娟;边原;李刚;文爱东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予西药晕可平颗粒治疗,观察组予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症状及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及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个月后随访显示观察组症状及功能评分仍较对照组高(P<0.01).讨论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效果确切,利于患者症状缓解,病情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正保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