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效果观察

卢姗红

关键词:注射室,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纠纷, 护理差错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方法选取2015年5-6月于门诊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接受治疗的患者310例为对照组,另选2015年9-10月门诊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接受治疗的患者320例为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视在注射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及时改进,能降低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溶血原因分析及药学监护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原因,为临床药师对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参与3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 G-6-PD缺乏性溶血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对患者的溶血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临床药师将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结果糖尿病合并 G-6-PD 缺乏症患者的溶血反应很可能与高血糖状态和血塞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相关。结论对糖尿病合并 G-6-PD 缺乏症的患者,临床药师尤其应注意可引起溶血的药物因素,为此类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用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陈璐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老年体检人群骨密度检查结果与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骨密度(BMD)检查结果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患者1596例,运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开展 BMD测试操作。就不同性别、年龄及是否饮酒、吸烟、运动和日照情况在BMD值方面予以观察比较,并对存在 BMD异常者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中老年女性 BMD值低于男性(P <0.05);伴随中老年年龄的增长,其 BMD值则存在随之下降状况,趋于60~69岁中老年人下降为明显,不同年龄的中老年人的BMD值差异显著(P <0.05);对于存在饮酒、吸烟、运动少及日照<1h/ d者,其 BMD值则存在显著减低状况(P <0.05)。结论中老年人在性别、年龄及生活习惯方面可对其 BMD值造成影响,伴随其年龄的不断增长,定期对 BMD实施复查,及时、准确发现骨质异常,且对其开展相应干预举措,可达到减少骨质疏松(OP)发生几率,并可降低骨折发生率及致残率。

    作者:许巧玲;潘雅英;林东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焦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运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付玉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阶段式带教在烧伤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阶段式带教在烧伤科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烧伤科实习护生50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50名护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实施5步阶梯式带教方式统一带教,对照组采取传统跟班制带教方法。均带教1个月,实习结束对比2组理论、操作成绩及综合成绩,并比较2组对带教方法的兴趣度及带教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实习护生对带教方法的兴趣度及带教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阶段式带教可使烧伤科护生更好地理解护理服务及责任制内涵,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钰梅;李玉琴;陈恒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致死、致残性疾病[1],并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风险更高[2]。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种可累及机体多处血管床的慢性系统性炎性病变。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密切相关[3]。在中国,33%~5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导致的[4-5],并且颈动脉粥样硬化也已经被确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6]。

    作者:沈艳昌;殷旭华;魏芳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碱性磷酸酶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血浆碱性磷酸酶(ALP)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测定65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 ALP水平,分析心肌梗死后48~60个月患者生存率与患者入院血浆 AL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随访48~60个月,患者病死率为30.77%(20/6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 ALP≤74U/ L 患者比较,ALP >74U/ L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Cox回归分析显示,肌钙蛋白 I 峰值、年龄、性别、入院血浆肌酐水平、心电图 ST段抬高和血红蛋白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血浆 ALP 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男性 ALP >74U/ L患者(30例)的生存率低于 ALP≤74U/ L 患者(10例)(P <0.05),女性患者不明显(P>0.05)。结论 ALP水平可作为预测糖尿病男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生存率的指标。

    作者:曹艳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实习护生在晨间护理中的质量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在晨间护理中的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的晨间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福州某三甲医院实习护生100例和内科病房住院患者2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实习护生在晨间护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护生临床实习的晨间护理质量。结论在整个实习期间要加强实习护生对晨间护理的认识,转变专业思想,在晨间护理中安排高年资的护士给予床边指导及理论强化,使实习护生主动、规范的对住院患者进行晨间护理,以提高晨间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

    作者:王昌会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从疑似胆囊癌到胆囊腺肌症的治验报告

    患者,男,42岁。于2015年4月因发热、肝区疼痛,无纳差、黄疸、消瘦等伴随症状,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完善相关检查,腹部CT显示胆囊体部及底部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见强化明显,提示“胆囊癌?”。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诊,行腹部增强 CT 亦为“胆囊癌?”,因胆囊周围水肿、粘连明显,故外科暂不考虑手术治疗。而后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就诊,患者以发热、胁肋疼痛为主症,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结合四诊,当属中医学“胁痛”病范畴,辨证为肝郁气滞证,中医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止痛,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药物:茵陈、炒白术、砂仁、陈皮各10g,竹叶柴胡、生白芍、枳壳、茯苓、生晒参、建曲、防风各20g,石斛、鸡内金、白花蛇舌草各30g。服药方法:智能免煎制剂,每天3次,每次1格,温开水100ml 冲服。此后长期坚持中药治疗,坚持守方守法,随症加减,顺应四时。2015年10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复查腹部增强 CT提示胆囊体部及底部壁增厚,增强扫描见中度强化,胆囊窝周围脂肪层清晰;诊断为胆囊体部及底部壁增厚,考虑胆囊癌可能,其他待排。CT片提示肿块较之前明显缩小,故继续坚持中药治疗。2016年2月于华西医院复查全腹部增强CT 示胆囊壁增厚,与胃窦部胃壁粘连,系胆囊炎可能性大。于2016年3月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术后送病检示慢性胆囊炎伴腺肌症。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病情痊愈。

    作者:谭小芳;姚德蛟;周凌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高龄尿毒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诱导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诱导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能大程度的减少诱导期并发症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梦滢;蓝月;蔡艳菊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将10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根治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进行5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平均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低于对照组的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大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45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颅内出血但无急诊手术指征)的颅内压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临床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及时复查 CT发现出血增加进行急诊手术17例;出血无增加给予保守治疗27例;出血未增加但水肿加重明显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例。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根据监测数据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在何时需复查头颅 CT、何时手术、脱水药物如何使用等问题上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患者得到了及时、准确的治疗,恢复良好。

    作者:马建;和华元;张玉龙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然分娩的产妇128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U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孕栓1粒直肠内置入。比较2组孕妇用药前后血压、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2组产妇用药前后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短于/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可使第三产程缩短,增加子宫的收缩,对产后出血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梅蓉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RR)及心率( HR);对比2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插管脱落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 2)、血氧饱和度(SaO 2)及 p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RR及H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通气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再插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改善患者血气水平,缩短通气、ICU治疗和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和再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德锋;聂晓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头部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头部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膜瘤的手术方式及影像学检查,随访1年,观察脑膜瘤患者术后症状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及生活质量。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患者均存活,术后随访1年,患者恢复情况均良好。术后脑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 <0.05)。结论头部脑膜瘤以局部结构侵袭性为主,具有更为典型的脑膜尾征,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点,手术切除对各级脑膜瘤患者均有较好疗效,术后及随访1年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脑膜瘤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张承军;陈小艳;付煜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38岁,因发现右肾占位病变1d 于2016年5月17日入院。查体:T 36.5℃,P 70次/ min,R 18次/ min,BP 142/82mmHg(1mmHg =0.133kPa)。患者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史。PET/ CT检查,发现右肾上极占位病变,大小约3.6cm ×3.7cm。给予泌尿外科护理常规、三级护理、普食;给予抗炎、止痛、活血等对症处理。5月20日遵医嘱予以参麦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60滴/ min,30min 后患者突然出现头晕、胸闷,立即予以停药,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5mg +氯化钠注射液100ml缓慢静脉滴注,30min后症状缓解。

    作者:魏菊华;孔飞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免疫学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CD +3、重组人干扰素-γ(IFN-g)水平及 IFN-g/ IL-4比值升高,IL-4水平降低,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兰竹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儿均给予腹泻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儿腹泻、呕吐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泻改善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促进腹泻患儿的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美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奥沙利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含奥沙利铂方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8例肝癌患者进行含奥沙利铂方案的 TACE治疗,每例完成2~3次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8例中完全缓解(CR)8例(11.8%),部分缓解(PR)55例(80.9%),稳定(SD)2例(2.9%),进展(PD)3例(4.4%),总有效率为92.6%(63/68)。甲胎蛋白下降幅度为86.7%(52/60)。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结论含奥沙利铂方案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较好,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海涛;解皓;李新宇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ICU护士的物理性职业危害与防护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工作是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繁重劳动, ICU护士随时处于抢救的应急状态、争分夺秒的快节奏工作状态,体力巨大消耗等,在高强度、高压力、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下,护士面临着物理性职业危害尤为突出,给其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现就 ICU护士的物理性职业危害与防护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董翠霞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经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餐后2h 血糖值(2hPG)变化,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SCr、HbA1c、UAER 及2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中医滋肾固精凉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简良聪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