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费菜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GC-MS比较

陈克克;强毅

关键词:费菜,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根, 茎, 叶, 果实
摘要:目的:研究和比较费菜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费菜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直接酯化法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4种脂溶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载气为高纯度氦气,进口温度250℃,流速1.24 mL·min-;电离方式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50℃,溶剂延时3.5 min,m/z 40 ~ 600.结果:从费菜的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中分别鉴定出26,37,37,20种脂溶性成分,4个部位中共有的脂溶性成分有12种,单独存在的成分分别有6,6,9,2种.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费菜的主要脂溶性成分,其在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59%,52.57%,37.04%和80.06%,4个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1.17∶1,1.38∶1,0.85∶1和4.56∶1,费菜的4个部位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但脂肪酸的构成比例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文提取、鉴定并比较了费菜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为费菜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芩苷研究现状及其镁盐研究前景

    中药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药用历史悠久,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热咳嗽,急性痢疾,肝火头痛等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黄芩苷为黄芩中有效成分之一,其具有抗菌消炎,镇静降压,保肝利胆等多种药理作用.镁作为人体必须常量元素之一,对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检索万方、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查阅近年来黄芩苷和镁的药理作用及其制剂的相关文章.发现黄芩苷除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作用外,在治疗肝炎、哮喘方面作用显著,并且具有抗肿瘤,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活性作用,能促进体外胚胎发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同时镁对先兆性流产、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损伤亦有保护作用.但有关黄芩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其水溶性差,绝对生物利用度低.为提高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人员开发了很多新型给药系统.而本课题组转换研究思路,前期研究已经证实黄芩苷在黄芩中的原本存在形式为黄芩苷镁盐.为探讨黄芩苷镁盐可能存在的药理作用及其制剂开发的可行性,本文对黄芩苷和镁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作一简要概括.对黄芩苷镁盐的药理研究和制剂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黄芩苷镁盐的研究提供参考,为黄芩苷镁盐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金鹏;许海舰;徐宝欣;刘翠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UPLC同时测定补肾强身片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同时测定补肾强身片中原儿茶酸、绿原酸、金丝桃苷、特女贞苷、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以Agilent SB-C18色谱柱(4.6 mm×100 mm,2.7 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5 mL· 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0,325,360,224,270 nm.结果:6个成分的检测范围分别为原儿茶酸0.78~201.00 mg·L-1(r =0.999 9),绿原酸0.79~202.60 mg·L-1(r =0.9997),金丝桃苷0.93~238.39 mg·L-1(r =0.9999),特女贞苷0.66 ~169.62 mg·L-1(r =0.999 9),朝藿定C 0.81 ~206.85 mg·L-1(r =0.999 9),淫羊藿苷0.74 ~ 190.85 mg·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6% (RSD 1.0%),99.6% (RSD 1.5%),99.7% (RSD 1.5%),97.2% (RSD 0.8%),95.5% (RSD 0.4%),96.3% (RSD 0.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补肾强身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秀莲;宋粉云;李华;陈宇轩;周颖仪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香茅醇微乳凝胶的制备及体外抗菌试验

    目的:优选香茅醇微乳凝胶的处方及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研究.方法:以微乳区域面积百分比为指标,使用伪三元相图法优化香茅醇微乳的处方;以微乳凝胶的外观、黏稠度、延展性、油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香茅醇微乳凝胶的处方工艺.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考察香茅醇微乳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通过时间-杀菌效率试验考察香茅醇微乳凝胶及香茅醇微乳的杀菌效率.结果:香茅醇微乳凝胶的佳处方是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乙醇-香茅醇-卡波姆-980-甘油-水(0.518∶1.037∶0.667∶0.8∶5∶91.978).香茅醇微乳为淡蓝色透明均一液体,平均粒径54.9 nm,Zeta电位-10.22 mV.香茅醇微乳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BC均为1.667 g·L-1;时间-杀菌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香茅醇微乳凝胶及香茅醇微乳在2h对受试菌种的杀菌率达100%.结论:优选的香茅醇微乳凝胶处方工艺稳定可行,该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杀伤作用,且起效快.

    作者:姜丰;王益;严俊丽;江滟;周雪;沈祥春;陶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ApoE-/-小鼠Toll样受体4及其下游主要元件的影响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对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的Toll样受体4(TLR4)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讨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0只,以10只C57BL/6J小鼠设空白组.除空白组正常饮食饮水外,每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空白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与0.9% NaC1溶液灌胃,阿托伐他汀组及加为补阳还五汤组每日以相应药物灌胃.第9周后采用生化检测方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观察,并测量斑块所占管腔面积之比.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TLR4及MyD88,TRAF-6,NF-κB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血脂水平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补阳还五汤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均能降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TC,TG,HDL-C,LDL-C水平,同时升高HDL-C水平(P<0.01);镜下观察加昧补阳还五汤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均能较模型组斑块有所减少,主动脉血管细胞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小鼠的主动脉斑块在血管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P<0.01).mRNA与蛋白水平上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补阳还五汤与阿托伐他汀组均能有效降低TLR4及MyD88,TRAF-6,NF-κB mRNA与蛋白的表达(P <0.05,P<0.01).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对于AS的发生发展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主要元件有关.

    作者:朱博冉;吴佳菲;薛文达;陶伟伟;尚卫兵;张海楼;翟意;吴颢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国家标准样品长期稳定性与加速稳定性的比较

    目的:探索天然产物标准样品的长期稳定性和加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标准样品的有效期确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方法:在研制5个国家标准样品(肉桂醛、樱花素、长梗冬青苷、水苏糖和β-谷甾醇)的过程中,将置于0~8℃条件下的样品,分别于第0,1,2,3,6,9,12,18,24个月测定各标准样品的纯度,进行长期稳定性检验.将置于温度(40±2)℃和相对湿度(75±5)%条件下的样品,分别于第0,1,2,3,6个月时测定各标准样品的纯度,进行加速稳定性检验.结果: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长期稳定性检验和加速稳定性检验的稳定性均良好,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天然产物标准样品24个月的有效期可通过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检验进行预判.

    作者:马玉翠;吴翠;王尉;王淳;杜宁;吴晓毅;李春;巢志茂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八正散加减对痔瘘术后湿热下注型尿潴留患者排尿时间及自行排尿能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八正散加减对痔瘘术后湿热下注型尿潴留患者排尿时间及自行排尿能力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6例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两组均予听流水声诱导、心理疏导和膀胱区按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溴新斯的明口服,研究组予八正散加减.检测尿动力学,评价膀胱功能和中医主要症状评分,记录排尿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尿动力学参数大尿流量(Q-max),大尿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升高(P<0.01),大尿意膀胱容量(VMCC),残余尿量(PVR)降低(P<0.01),逼尿肌受损、膀胱低顺应性和膀胱感觉缺失发生率降低(P<0.05),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和倦怠乏力症状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Q-max,Pdet-Q-max升高(P<0.01),VMCC,PVR降低(P<0.01),逼尿肌受损、膀胱低顺应性和膀胱感觉缺失发生率降低(P<0.05),自行排尿、完全通畅排尿、排便、进食时间缩短(P<0.01),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和倦怠乏力症状评分降低(P<0.01),总有效率升高(P<0.05).结论:八正散加减可促进膀胱尿液排出,减少残余尿量,缩短自行排尿时间,提高自主排尿能力的恢复,有效治疗痔瘘术后湿热下注型尿潴留.

    作者:陈爱霞;王欣;吴春晓;江雪;王梅青;周颖;刘占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费菜不同部位脂溶性成分的GC-MS比较

    目的:研究和比较费菜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费菜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直接酯化法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4种脂溶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载气为高纯度氦气,进口温度250℃,流速1.24 mL·min-;电离方式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50℃,溶剂延时3.5 min,m/z 40 ~ 600.结果:从费菜的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中分别鉴定出26,37,37,20种脂溶性成分,4个部位中共有的脂溶性成分有12种,单独存在的成分分别有6,6,9,2种.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费菜的主要脂溶性成分,其在根、茎、叶和果实4个部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59%,52.57%,37.04%和80.06%,4个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分别为1.17∶1,1.38∶1,0.85∶1和4.56∶1,费菜的4个部位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但脂肪酸的构成比例有一定差异.结论:该文提取、鉴定并比较了费菜4个部位的脂溶性成分,为费菜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克克;强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哈蟆油蛋白对骨质疏松预防及ALP,Osteocalcin,Runx-2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哈蟆油蛋白(ROP)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并探讨其对骨生长相关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去势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ROP高、中、低剂量组(0.15,0.075,0.037 5 g·kg-1);利用X射线技术测量股骨和腰椎骨密度(BMD);利用骨骼强度仪检测股骨的大载荷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骨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股骨、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P <0.05,P<0.0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Osteocalcin,Runx-2基因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ROP高、中剂量组腰椎BMD均有显著增加(P<0.01),ROP高剂量组ALP,Osteocalcin,Runx-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ROP能显著提高大鼠BMD和大载荷量;ROP可能通过上调ALP,Osteocalcin,Runx-2基因的mRNA表达,促进成骨分化,调节骨代谢平衡,从而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

    作者:李晓华;陈锡俊;李娜;石晓征;韩冬;黄晓巍;曲晓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HPLC同时测定加味香薷口服液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加味香薷口服液(葛根、香薷、厚朴、陈皮、蚕沙、白扁豆)中葛根素、麝香草酚、香荆芥酚、和厚朴酚、橙皮苷、大豆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1%冰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7 nm,柱温30℃.结果:葛根素、麝香草酚、香荆芥酚、和厚朴酚、橙皮苷、大豆苷分别在0.384 ~4.80 μg(r =0.999 3),0.048~0.60 μg(r =0.999 7),0.015 6 ~0.195 μg(r =0.999 8),0.018 2 ~0.227 5 μg(r =0.999 2),0.226 ~2.825 μg(r=0.999 6),0.228 ~2.850μg(r =0.999 5)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是葛根素97.98%,RSD 2.1%,麝香草酚98.88%,RSD 1.8%,香荆芥酚98.10%,RSD 2.1%,和厚朴酚100.12%,RSD 1.5%,橙皮苷100.40%,RSD 2.6%,大豆苷96.70%,RSD 1.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加味香薷口服液中葛根素、麝香草酚、香荆芥酚、和厚朴酚、橙皮苷、大豆苷含量的同时测定.

    作者:李柯;卢茂芳;陈丹;侯茜;李若存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阔叶黄檀三萜类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对黄檀属植物中阔叶黄檀(Dalbergia latifolia)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将阔叶黄檀心材50.0 kg,粉碎,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h,合并滤液,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浸膏.浸膏经水分散,通过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制备得到上述4个萃取部位.然后分别采用硅胶,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C18色谱柱(ODS)及大孔吸附树脂等色谱分离技术对各个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理化分析、波谱分析及质谱分析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阔叶黄檀中分离鉴定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3-O-α-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yl pomolic acid(1),β-sitostenone (2),β-sitosterol(3),豆甾醇(4),β-香树脂酸乙酸酯(5),β-香树脂醇-3-棕榈酸酯(6),3-乙酰齐墩果酸(7).结论:化合物1,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上述研究成果为进一步阐明阔叶黄檀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该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荣华;王定清;林帅;张普照;邵峰;陈兰英;黄慧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基于UPLC-ESI-Orbitrap-MS技术对金钗石斛生物碱的分析

    目的:通过UPLC-ESI-Orbitrap-MS技术对金钗石斛生物碱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Thermo Q 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色谱联用系统分析,以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1 mm×150 mm,1.9 μm)为固定相,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 ~2 min,5%B,2~ 15 min,5% ~ 95%B,15 ~ 17 min,95% B),流速0.3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方式,在正离子模式下,以full scan/targeted-ddMS2 扫描模式检测,研究金钗石斛生物碱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通过与对照品比对、结合参考文献,分析多级质谱数据,根据化学成分的质谱碎片,推测色谱峰对应的化学结构,共归属8种倍半萜类金钗石斛生物碱,分别是石斛碱(dendrobine),mubironine B,石斛氨碱(dendramine),石斛醚碱(dendroxine),石斛酮碱(nobilonine),6-羟基金石斛碱(6-hydroxynobiline),N-异戊烯基石斛碱(N-isopentenyldendrobinium),N-异戊烯基-6-羟基石斛碱(N-isopentenyl-6-hydroxydendroxinium).结论:建立了金钗石斛倍半萜类生物碱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为金钗石斛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何芋岐;鲁艳柳;李利生;聂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自噬参与氢溴酸樟柳碱对缺氧状态下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氢溴酸樟柳碱对缺氧状态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rats pheochromocytoma cells,PC12)自噬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氢溴酸樟柳碱对缺氧损伤神经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氯化钴(CoC12)处理PC12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丁基苯酞),氢溴酸樟柳碱高、中、低浓度组(100,50,25 μmol·L-1).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单丹磺酰尸胺荧光染色(MDC)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自噬小体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等蛋白的表达.结果:氢溴酸樟柳碱干预后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细胞形态恢复较好.MDC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下自噬小体的数量增多,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显著提升.结论:自噬在缺氧状态下对细胞有保护作用,氢溴酸樟柳碱通过诱导低氧状态细胞自噬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陈丹丹;彭成;李梦婷;于思;万峰;谢晓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发酵虫草菌粉类产品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随着冬虫夏草资源的日益稀缺,从中分离提取的药用菌株经人工液体深层发酵加工得到的菌粉,即发酵虫草菌粉,已逐渐成为其替代品.现代药理学证明,发酵虫草菌粉与冬虫夏草有效成分类似,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目前,市场上发酵虫草菌粉类产品众多,主要有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心肝宝胶囊、至灵胶囊、宁心宝胶囊五大品种.其中,仅金水宝胶囊和百令胶囊被收载入2015年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相对较为全面,而其他产品的质量标准则较为粗放.对于发酵虫草菌粉类产品,目前尚无统一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的方法.因此,完善并统一发酵虫草菌粉类产品的质量标准是提升其产品质量标准及保证其产品安全、优质、高效的关键.文章全面综述了发酵虫草菌粉类产品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发酵虫草菌粉类产品质量标准的不足,提出了建立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新模式以综合评价其质量方法的建议,旨在为发酵虫草菌粉类产品的质量标准提升及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吴瑶;陈丽华;金晨;管咏梅;杨明;朱卫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七白颗粒对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患者抗氧化作用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七白颗粒对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患者抗氧化作用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26例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七白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氢醌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8周皮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安全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异常.结论:七白颗粒治疗对女性黄褐斑气滞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性激素水平和生存质量,抗氧化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患者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对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梁伟;李怀军;阎新佳;李洁;张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黄芪多糖的脱蛋白工艺考察

    目的:优选黄芪多糖的脱蛋白工艺,提高黄芪多糖的纯度,为该有效部位的后续药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芪多糖,以黄芪多糖的含量和蛋白质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酶解时间、酶底比、酶解液pH和酶解温度对黄芪多糖脱蛋白工艺的影响,利用酶-Sevage法除蛋白.结果:佳脱蛋白工艺为酶底比2.0%,pH 5.0,50℃水浴酶解24 h;在该工艺条件下,蛋白脱除率87.80%,黄芪多糖质量分数83.47%.结论:优选的脱蛋白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酶-Sevage法可显著提高黄芪多糖的纯度.

    作者:胡媛媛;吕瑞红;纪永升;褚意新;杜志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三黄膏治疗局部软组织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黄膏外敷治疗体表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软组织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三黄膏大剂量组、三黄膏小剂量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感染部位局部肿胀、红斑、疼痛、硬结、温度、脓疱或溃疡的好转情况,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天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变化.结果:三黄膏大剂量组病程(6.93±2.74)d,小剂量组(7.75±2.93)d,对照(鱼石脂软膏)组(8.77±2.82)d,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三黄膏外敷明显缩短了病程(P<0.05);三黄膏使患者一般状况综合评分明显下降(P<0.05),能促进局部肿块消散,红肿消退,减轻疼痛,降低局部温度,促进脓疱及溃疡愈合;治疗后第1,3天,三黄膏大、小剂量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ALT,AST,BUN,Cr)恢复正常的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7天,各检验结果均基本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黄膏对体表软组织感染具有确切治疗作用,可缩短病程,临床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潘海邦;吴国泰;易剑锋;王波;董小鹏;易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檗木蹄口腔溃疡药膜的研制与药效学分析

    目的:以大叶小檗根和木蹄层孔菌子实体为原料,根据中药配伍理论,采用制剂学方法研制了小檗木蹄口腔溃疡药膜.方法:以成型性、外观、柔软度、韧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选择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炼蜜用量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小檗木蹄口腔溃疡药膜的配方.通过建立大鼠口腔溃疡动物模型进行了该膜剂的药效学研究,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小檗木蹄口腔溃疡药膜高、中、低剂量组.阳性组用蜂胶口腔膜给药,每只每次1片,1d内分2次给药.小檗木蹄口腔溃疡膜高剂量组1d内分4次给药(4片).小檗木蹄口腔溃疡膜中剂量组1d内分2次给药(2片).小檗木蹄口腔溃疡膜低剂量组每天1次给药(1片),均连续给药7d.结果:膜剂佳配方为大叶小檗提取物浸膏-木蹄层孔菌提取物浸膏-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炼蜜-水(8∶4∶10∶2∶3∶20∶500),此配方下,该药膜的各评价指标的评分为成型性23.6分,外观23.8分,柔软度22.5分,韧性23.3分.该膜剂对于治疗大鼠口腔溃疡效果明显,愈合率很高.结论:制得的小檗木蹄口腔溃疡药膜具有抑菌消炎、促进愈合的作用,治疗口腔溃疡效果明显.

    作者:王雅蕾;郭鹏杰;王铁涵;丁娇丽;李丹尧;包海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在哮喘缓解期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于每年贴敷结束时行肺功能检查,每3个月随访1次并记录患者每次急性发作时的症状、体征及每年急性发作次数.结果:随访治疗过程中,两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8%,对照组有效率为75.2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贴敷后第2年,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占预计值%(FEV1%),呼气峰流速(PEF)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PEF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贴敷第3年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PEF均较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贴敷后第3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21例患者出现皮肤水泡,予以局部处理后水泡吸收,未影响下次穴位贴敷,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结论:冬病夏治三伏贴可以明显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时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提高治愈率,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明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洋;张罗丹;尚芳;程洋洋;温利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后Olig-2和OX-42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丹参注射液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少突胶质细胞(Olig-2)和Ⅲ型补体受体(OX-42)系转录因子-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SPF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治疗组、丹参加雷帕霉素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n=10).采用Allen's法建立SCI模型(正常组除外)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1),1次/d;丹参治疗组: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1 mL·kg-1),1次/d;丹参加雷帕霉素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丹参注射液(含雷帕霉素3 mg·kg-1),1次/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尾静脉推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 mg·kg-1),1次/d.伤后1,3,7,14 d时采用联合行为评分法(CBS)评价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后14 d处死动物,采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内Olig-2和OX-42的表达.结果:至伤后14 d时,与模型组、丹参加雷帕霉素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大鼠CB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lig-2表达(免疫阳性细胞数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而OX-42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Olig-2表达升高,而OX-42表达降低(P<0.05);与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比较,丹参加雷帕霉素组大鼠Olig-2表达降低,而OX-42表达升高(P<0.05);上述指标在丹参治疗组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通过升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以调节Olig-2和OX-42的表达,从而表明其参与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可能与通过参与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刘杨;高玉亭;苗宇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安宫牛黄丸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安宫牛黄丸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对10批安宫牛黄丸样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通过相似度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安宫牛黄丸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0批样品相似度均>0.9,标定了25个色谱峰为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较指认了其中10个色谱峰.通过PCA发现不同年份样品存在微小差异,进一步采用OPLS-DA发现了影响不同年份样品产生差异的14种成分,包括盐酸巴马汀、黄芩素、表小檗碱、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连碱、汉黄芩素等.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更好地评价安宫牛黄丸的质量,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彤;黄萌萌;陈家进;陈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