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王剑英;路娜;秦卫芳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固定方法, 留置针脱出, 留置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较好的固定方法。方法将入选的长期住院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均用相同方法穿刺,静脉滴注结束进行封管,观察组采用改进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观察2组患者留置针、脱出血管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针脱出患者的比例小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固定方法可大限度避免留置针的脱出,延长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疾控中心专家艾滋病正变成一种慢性病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进一步解读了《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的新特点。报告披露,截至2011年9月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为78万人。其中报告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针对性护理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且住院时间(11.7±1.5)d低于对照组(17.3±2.1)d,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解痉平喘及抗感染等综合基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适量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经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接受地塞米松与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特布他林与布地奈德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

    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鼻腔鼻窦罕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我科2012年5月收治1例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向阳;吴春妍;莫志峰;杨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异位妊娠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腹痛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操作,与开腹手术相比较,在功能保留以及微创方面,腹腔镜手术有着较大的优势。

    作者:丁洪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伤86例

    我国是世界结核病大国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重,结核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亦有上升趋势。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有效的治疗肺结核的途径,却又具有不同程度致肝功能损伤,用药时间越长肝功能损伤越严重[1]。有文献报道称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为12.6%[2],因此,肝损伤在抗结核用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3]。为此,现对我院收治的8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核药对肝损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口腔科医师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师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108例患者予以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根据是否感染乙型肝炎分成感染组26例和未感染组82例,分析对比2组患者治疗中器械消毒灭菌、空气质量及易感人群等指标。结果108例患者检测到HBsAg阳性者26例,阳性率24.1%,治疗过程检测到器械细菌数、空气中含量、易感人员在组内所占比例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空气、器械污染、废物处理不合理、易感人群均导致口腔科发生交叉感染,治疗时予以合理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作者:于艳芬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合理用药分析并典型案例点评

    目的:分析处方点评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该院每月门诊处方100张,共计1200张,临床药师对处方逐一进行审查,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的部分典型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处方122张,占总抽查处方数的10.17%,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包括临床诊断不明确、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溶媒选择或合用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生素、药物配伍不当等。结论医院用药基本合理,但仍有小部分处方用药不合理,需大力改进;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金有;李金芩;袁曙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脏破裂抢救1例

    患者,男,28岁。因车祸致头、胸部疼痛流血,伴有胸闷、肢体乏力,于2013年5月24日15∶21急诊送入我院心胸外科。患者感呼吸急促、CT 检查示:“心包积液”。查体:血压60/44mm Hg,脉搏130次/min,呼吸35次/min。前胸壁皮肤擦伤,胸骨中、下端压痛明显。呼吸35次/min,呼吸音增粗,心率不齐,心音低沉,心率130次/min。四肢多处皮肤擦伤,少量渗血。左面部可见一处4cm伤口。入院诊断:创伤性休克,闭合性胸外伤:心脏破裂出血、心包积血、心包压塞、心肌挫伤、肺挫伤胸骨骨折、闭合性腹外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入科后积极抗休克提升血压。急诊行心脏破裂修补、心包内积血清楚、心包切开引流、胸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发现心包腔内积血约350ml,血凝块约30g,左心耳根部破裂约0.3cm ×0.3cm,有血液喷出,立即行心耳钳钳闭,修补及双10号丝线进行心耳结扎止血,胸骨第5肋处骨折,从骨折处横断,撑开检查心脏探见右心房右心耳根部破裂0.8cm ×0.3cm,活动出血、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部分心肌挫伤淤血,双10号丝线结扎右语、短句、长句、交谈等转变,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3]。心耳,修补破裂处止血,冲洗心包腔,仔细观查检查未见活动出血,心脏搏动可,血压回升逐步稳定在(96~110)/50mm Hg,多巴胺减少用量。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并康复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无不适。

    作者:许向华;许威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抑郁症和2型糖尿病或与痴呆症的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近日,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抑郁症和2型糖尿病或许都和痴呆症的风险增加直接相关,而该风险在那些被诊断既是抑郁症又是糖尿病的患者中尤其高。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JAMA Psychiatry上。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乳腺增生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兴隆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女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 E2)、孕酮( P)及黄体生成素( LH)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P及LH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血清E2、P及LH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可显著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建国;司瑞红;孟凡民;张海平;何芳;姜继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基于齐多夫定服用者不良反应占比及临床处置表达

    目的:评价齐多夫定( AZT)高效抗反转氯酶治疗( ART),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患者( HIV/AIDS)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总结152例患者经齐多夫定口服后出现不良反应并导致换药的时间、症状体征、占比及处置措施。结果除皮肤色素沉着者外,其他不良反应早出现时间在2周内,晚为16周,其中骨髓抑制31例(20.40%),恶心呕吐4例(2.63%),头痛4例(2.63%),面部色素沉着3例(1.97%),持续纳差2例(1.32%)。结论 AZT作为HIV/AIDS抗病毒治疗基本药物,其治疗作用和效果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在服药人群体中的较高发生率,需引起医学工作者重视,减轻或防止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增强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周玉川;蒲美君;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左甲状腺素长期辅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伴低 T3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长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伴低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综合征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甲状腺素片。治疗后观察患者甲功五项、心脏超声指标及心功能分级和6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促甲状腺素(TS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甲状腺中毒表现。治疗组治疗后的LVDd、E/A、LVEF、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试验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病心衰伴低T3综合征患者经甲状腺素治疗,对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未发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钟志英;马战清;陈图刚;谭维羚;孙国锋;周宇昕;赵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MRI在急性脊髓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在急性脊髓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2例经MRI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被确诊为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病变部位的脊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患者T1 WI信号低,T2 WI信号高;所有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其中病变部位未出现强化现象16例,出现斑片状强化现象3例,有细条状强化现象3例。结论临床诊断以及鉴别急性脊髓炎时应根据患者的MRI结果并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进行。

    作者:贾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脐带脱垂抢救成功1例

    患者,32岁,孕4产1,因孕足月第2胎,无腹痛于2012年2月24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1年5月12日,预产期2012年2月19日。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9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5/90mm Hg,心肺无异常。产科情况:宫高43cm,腹围114cm,胎位ROA,胎心140次/min。阴道检查:阴道畅,宫颈软,颈管未消失容一指,先露头,浮。 B型超声示:双顶径9.6cm,头围33.6cm,股骨长径7.5cm。根据宫高×腹围+200,结合B型超声估计胎儿体质量4900g。入院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考虑到曾于2006年12月顺娩一4400g男婴,拒绝剖宫产,要求阴道分娩。患者宫缩规律于2月27日18∶00宫口开大6cm,头浮,胎心162次/min,宫缩持续30s,间歇2min,持续胎儿监护下,用注射器针头给予高位小孔人工破膜,羊水色黄、清,破膜手指保持在阴道内等待下一次宫缩时,18∶02一次宫缩,把原来破膜的小口冲开了,随即脐带脱到了医师手中,即刻嘱咐产妇取膝胸卧位,上推胎头,吸氧,用手在宫颈及胎头间硬撑开一缝隙,缓解脐带受压,胎心于18∶05降到了57次/min,于18∶09得到缓解,持续在130~143次/min。紧急在局麻下取臀高位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于18∶28娩一男婴,体质量4500g,Apger评分10-10-10,术后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术后7d母子痊愈出院。

    作者:孔玲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请作者在写论文时使用参考文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右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伴无名动脉损伤致失血性休克1例

    甲状腺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甲状腺的血供十分丰富,主要由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供应。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分支之间,分支与咽喉部、气管、食管的动脉分支都有广泛的吻合支相互沟通,在手术时虽将甲状腺上下动脉全部结扎,也多不会发生甲状腺残留部分的缺血[1]。因此在术中很容易导致血管损伤、撕裂,由于局部术野范围小,血管网丰富,探查止血需一定时间,此段时间极易造成失血性休克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2014年2月20日我院手术室在全麻下给一患者行右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中伴无名动脉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护理紧急配合手术抢救致患者转危为安,度过手术台上危险期,后转至ICU监护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手术抢救护理配合与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潘爱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处方常见问题点评

    为了提高医师中药处方质量,规范医师的临床用药,我院药剂科每月随机抽取三天的中药处方进行点评。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要求,发现有些中药处方存在一些问题,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逐步规范中药处方,现就有关内容探析如下。

    作者:肖权衡;徐艳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曲马多联合昂丹司琼预防剖宫产麻醉后寒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曲马多联合昂丹司琼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寒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麻醉开始前,观察组A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观察组B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昂丹司琼4m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ml。观察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4h内产妇寒颤、恶心呕吐、眩晕、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产妇寒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观察组B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眩晕、呼吸抑制等,且术中低血压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昂丹司琼能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后的寒颤反应,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侯杰;王淑伟;罗美怡;邱弛宇;李景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12年综合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2012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检测耐药性,使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4906份临床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581株,检出率32.23%(1581/4906);革兰阴性菌占71.03%(1123/1581);革兰阳性菌占21.88%(346/1581);真菌占7.08%(112/1581)。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17.71%,280/158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55%,230/1581)和大肠埃希菌(12.27%,194/158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72.50%(58/8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10.71%(3/28)。结论高度重视细菌耐药情况,结合细菌谱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刘玉岭;汪玉龙;宋文;史广鸿;田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