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乐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周小兵;翁莹;吴娜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妇乐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妇乐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乐片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彻底清除病灶,不良反应小,不易产生抗药性,服用方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肥胖伴黑棘皮症儿童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伴黑棘皮症( AN)儿童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 IR)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单纯性肥胖伴AN儿童25例(肥胖伴AN组)、单纯性肥胖儿童22例(单纯性肥胖组)及健康儿童20例(对照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水平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0.5h血糖(0.5h-PG)、0.5h胰岛素(0.5h-INS)水平。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为评价IR的指标,以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 IR-EIS)为评价早期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指标,分析AN与血清SAA、BMI和HOMA-IR及IR-EIS的关系。结果肥胖伴AN组和单纯性肥胖组BMI、W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肥胖伴AN组BMI、WC又均高于单纯性肥胖组( P<0.05)。肥胖伴AN组和单纯性肥胖组FINS、负荷后0.5h-INS、HO-MA-IR、IR-EIS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肥胖伴AN组较对单纯性肥胖组亦均明显升高(P<0.05);而3组间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伴AN组0.5h-PG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单纯肥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伴AN组和单纯性肥胖组InSAA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伴AN组高于单纯性肥胖组(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nSAA与BMI(r=0.271,P=0.003)、FINS(r=0.222,P=0.014)、0.5h-INS(r=0.206,P=0.020)及IR-EIS(r=0.245,P=0.006)呈正相关。结论 AN儿童SAA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早期分泌缺陷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刘建凤;白伟;边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脑梗死患者超敏 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纤维蛋白原( FG )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28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hs-CRP、FG含量并比较研究组中不同梗死面程及不同病情患者血清hs-CRP、FG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hs-CRP、FG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着hs-CRP和FG含量的上升,其梗死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患者hs-CRP和FG水平越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hs-CRP和FG进行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梗死面积及其病情发展程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夏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ICU危重症患者呼吸系统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时而发生呼吸衰竭时,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或者代替患者自主呼吸[1]。近年来,随着床旁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ICU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操作越来越简便,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但气管切开术手术操作本身存在出血、气管切口感染、气管狭窄等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对气管切开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气管切开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需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判断[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施行早期气管切开,然而与许多相关研究的终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对气管切开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刘天瑜;常伟伟;刘彩云;王健;王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LTPs或许是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疗法

    来自约克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LTPs)对来自病人组织样本中的细胞进行作用,研究者表示,LTPs或许是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疗法,而且其相比当前的放疗和光动力疗法要更加有效。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请作者在写论文时使用参考文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基于终板 Modic改变选择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腰椎终板Modic改变选择手术方案治疗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Modic改变的类型选择手术方案。其中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者30例给予开窗髓核摘除术,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者20例给予后路椎间融合术,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终板Modic改变选择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腰部疼痛、恢复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卫;谭祯孝;武可;韩世波;张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作用机制初探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 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 mRNA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SASP组及乌梅丸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因子和调升NF-κB与PPAR-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潘琳;宋扬;王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我院儿童用药情况分析与管理探讨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本文从现状入手,分析各种因素对儿童用药的影响,并根据实情制定对儿童用药有效的管理措施。

    作者:徐欣昌;田晓云;吴晓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的应用

    目的:观察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使用弹力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绷带对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加压止血。比较2组舒适度、手掌肿胀程度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结果观察组在舒适度、手掌肿胀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术后再次包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明显优于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

    作者:刘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左卡尼汀辅治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辅助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左卡尼汀,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前后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1%高于对照组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NT-proBNP水平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药物联合左卡尼汀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楼蓉;吴解敏;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检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 ALB)及非结合胆红素( UCB)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87例,对患儿血清ALB、UCB及血清总胆红素( TS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比可知重度黄疸患儿ALB显著低于中度黄疸患儿,TSB及UCB显著高于中度黄疸患儿(P<0.05)。除梗阻性黄疸患儿与其他原因黄疸患儿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外,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及其他原因黄疸患儿其他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B及UCB检测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为治疗方案的确定及预后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董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止咳解痉;对照组给予万托林(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78%( 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哮喘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万托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张会英;邢博;王晋荣;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24例骨科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244例和对照组180例。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满意度99.6%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缓和日趋紧张的护患关系,对医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清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近年来收治的窒息新生儿86例(窒息组),将其与80例正常新生儿(健康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结果窒息组母体合并症、酗酒等比例大于对照组( P<0.05);窒息组新生儿脐带异常如缠绕、打结、过短、过长、脱垂或附着异常等明显大于健康组新生儿(P<0.05);窒息组患儿羊水过少、产程异常、胎位异常等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28例轻度窒息及45例中度窒息患儿经积极治疗后均抢救成功;13例重度窒息患儿经积极治疗后抢救成功10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6.5%。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采取有效干预,强化孕期及产时监护,提高完善接产技术有助于预防新生儿性窒息。

    作者:沈忱;徐秀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针对性护理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且住院时间(11.7±1.5)d低于对照组(17.3±2.1)d,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合理用药分析并典型案例点评

    目的:分析处方点评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该院每月门诊处方100张,共计1200张,临床药师对处方逐一进行审查,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的部分典型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处方122张,占总抽查处方数的10.17%,不合理处方类型主要包括临床诊断不明确、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溶媒选择或合用不合理、无指征使用抗生素、药物配伍不当等。结论医院用药基本合理,但仍有小部分处方用药不合理,需大力改进;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金有;李金芩;袁曙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依托咪酯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人无痛胃镜诊治中的应用

    老年患者是指65岁以上的患者,其生理储备功能普遍减退,调节和适应能力减低。在这个群体中,疾病种类多,患病率高,应用药物广泛。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下降或衰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较差,增加了麻醉期的危险性。为了提高麻醉安全性,避免麻醉并发症,同时为了麻醉过程平稳,增强麻醉效应,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应根据老年人特点,作出全面正确评估。老年人对麻醉药物比较敏感,以小量达到预期效果是重要的,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需要麻醉的非住院患者,早期苏醒、时间空间的恢复及精神活动功能的恢复,都应越早越好。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有实效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探索更安全有效、苏醒迅速、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和药物。我科选择依托咪酯乳剂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与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香梅;孙卧林;张亚美;董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脐带入口异常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脐带入口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行产前超声检查的652例孕妇中诊断为脐带入口异常的孕妇40例,分析孕妇脐带入口异常情况和围产儿的结局。结果诊断为边缘性胎盘脐带入口35例(87.5%),插入部位位于胎盘边缘处,插入部位与胎盘边缘的距离为1.4~1.9(1.6±0.25) cm,其中低置胎盘4例;产前超声检查2例胎盘内低回声区域,产后胎盘检查,胎盘绒毛间隙表现为局灶性的出血。帆状胎盘脐带入口5例,胎儿脐带插入到胎盘表面前属于多个分支,其中3例合并有低置胎盘和胎盘多发的低回声区,产后胎盘的病理检查2例为胎盘绒毛组织纤维素样变性和梗死,形成绒毛膜板血栓1例;40例胎盘脐带入口异常围生儿中,择期行剖宫产的14例(35.00%),急诊剖宫产5例(12.50%),顺产21例(52.50%)。结论产前超声诊断用于胎盘脐带入口异常孕妇的检测及诊断中,不但能及时发现孕妇胎盘的异常,有助于对孕妇的治疗,而且能为孕妇的生产方式提供良好的建议,确保胎儿的成活率,极具临床价值。

    作者:张昆玉;张芬;罗静;缪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穴位按摩联合椎管内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椎管内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80例,将其分为A、B、C 3组。 A组于产程潜伏期应用穴位按摩进行镇痛,进入活跃期后实施椎管内麻醉;B组仅于活跃期给予椎管内麻醉。观察3组患者潜伏期和活跃期VAS评分、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以及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用时。结果 A组潜伏期V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A组和B组活跃期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产妇各产程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进行穴位按摩联合活跃期椎管内麻醉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且未影响母婴生命安全及产程。

    作者:王宝红;孙金梅;李红梅;姚赛男;赵娜;陈涛;郭艳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坏疽性脓皮病1例

    坏疽性脓皮病( PG)临床少见,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多归类为免疫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以各种溃疡为特点的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临床易误诊。治疗无特异性,强调个体化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辅以一般对症支持治疗。近年多见某些特殊治疗包括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高压氧治疗等对本病治疗有效,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作者:苗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