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作用机制初探

潘琳;宋扬;王真

关键词:乌梅丸,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IL-1β, IL-6, TNF-α, NF-κB, PPAR-γ
摘要: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 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6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大鼠肠道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 mRNA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而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而SASP组及乌梅丸各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肠道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因子和调升NF-κB与PPAR-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424例骨科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244例和对照组180例。试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满意度99.6%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缓和日趋紧张的护患关系,对医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清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ICU危重症患者呼吸系统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时而发生呼吸衰竭时,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或者代替患者自主呼吸[1]。近年来,随着床旁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ICU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操作越来越简便,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但气管切开术手术操作本身存在出血、气管切口感染、气管狭窄等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对气管切开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气管切开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需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判断[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施行早期气管切开,然而与许多相关研究的终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对气管切开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刘天瑜;常伟伟;刘彩云;王健;王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腭咽成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腭咽成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腭咽成形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照组未采用超前镇痛,比较2组患者客观指标情况(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用量、住院时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4、8、12、24h 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腭咽成形术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临床疗效较佳,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又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武倩;张亚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2013年5月31日-2013年7月10日院前AMI患者40例,快速到达现场的迅速评估,完善院前必要的检查及处理,包括采取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观察心电图有无ST-T改变,并询问病史,测量血压、呼吸,建立静脉通路等有效措施,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以稳定其情绪,在心电监护下遵医嘱给药治疗。对危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对AMI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院内CCU进一步治疗。结果成功救治患者39例,死亡1例。结论快速、有效、正确的救治,恰当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

    作者:胡东;尹宝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法与血清肺炎支原体被动凝集法在临床中不同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临床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培养组和被动凝集组各38例。分别于2组患者病程5d内及病程7d后取快速培养组患者的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取被动凝集组患者的血清做被动凝集,观察并比较不同检测时间内2组患者阳性率。结果病程5d内快速培养组患者阳性率44.74%高于被动凝集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d或被动凝集组阳性率97.37%高于快速培养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检测时间,快速培养法与被动凝集法对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时间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下肢骨折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05例将其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特殊的健康需求行长期有目的的沟通;对照组给予常规一般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试验组的依从率为90.9%(50/55)明显高于对照组56.0%(28/50),试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为94.5%(52/55)高于对照组的62.0%(3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沟通技巧主要是针对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文化素养等进行全面的评价,找出每个患者的沟通重点,分别制定适合个体需要的方案,让患者积极参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潘阳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非诺贝特辅治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辅治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 B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胰腺炎治疗, 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 TG)、血淀粉酶( AMY)以及血钙( Ca)水平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TG、AM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A组患者的TG、AMY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血液中Ca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的特点,治疗高脂血压胰腺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吴玉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脐带脱垂抢救成功1例

    患者,32岁,孕4产1,因孕足月第2胎,无腹痛于2012年2月24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1年5月12日,预产期2012年2月19日。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9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5/90mm Hg,心肺无异常。产科情况:宫高43cm,腹围114cm,胎位ROA,胎心140次/min。阴道检查:阴道畅,宫颈软,颈管未消失容一指,先露头,浮。 B型超声示:双顶径9.6cm,头围33.6cm,股骨长径7.5cm。根据宫高×腹围+200,结合B型超声估计胎儿体质量4900g。入院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考虑到曾于2006年12月顺娩一4400g男婴,拒绝剖宫产,要求阴道分娩。患者宫缩规律于2月27日18∶00宫口开大6cm,头浮,胎心162次/min,宫缩持续30s,间歇2min,持续胎儿监护下,用注射器针头给予高位小孔人工破膜,羊水色黄、清,破膜手指保持在阴道内等待下一次宫缩时,18∶02一次宫缩,把原来破膜的小口冲开了,随即脐带脱到了医师手中,即刻嘱咐产妇取膝胸卧位,上推胎头,吸氧,用手在宫颈及胎头间硬撑开一缝隙,缓解脐带受压,胎心于18∶05降到了57次/min,于18∶09得到缓解,持续在130~143次/min。紧急在局麻下取臀高位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于18∶28娩一男婴,体质量4500g,Apger评分10-10-10,术后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术后7d母子痊愈出院。

    作者:孔玲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曲马多联合昂丹司琼预防剖宫产麻醉后寒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曲马多联合昂丹司琼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后寒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麻醉开始前,观察组A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观察组B缓慢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昂丹司琼4m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ml。观察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4h内产妇寒颤、恶心呕吐、眩晕、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产妇寒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观察组B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眩晕、呼吸抑制等,且术中低血压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联合昂丹司琼能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后的寒颤反应,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侯杰;王淑伟;罗美怡;邱弛宇;李景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请作者在写论文时使用参考文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LTPs或许是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疗法

    来自约克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LTPs)对来自病人组织样本中的细胞进行作用,研究者表示,LTPs或许是一种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疗法,而且其相比当前的放疗和光动力疗法要更加有效。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肝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肝细胞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分泌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作者:杨少伟;曹连芬;徐春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针对性护理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无1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且住院时间(11.7±1.5)d低于对照组(17.3±2.1)d,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他汀类药物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54例,其中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45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209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患者E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和30d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敬兰;赵华伟;薛世虎;李华;职晶晶;贾建敏;韩会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

    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鼻腔鼻窦罕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应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我科2012年5月收治1例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向阳;吴春妍;莫志峰;杨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穴位按摩联合椎管内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椎管内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180例,将其分为A、B、C 3组。 A组于产程潜伏期应用穴位按摩进行镇痛,进入活跃期后实施椎管内麻醉;B组仅于活跃期给予椎管内麻醉。观察3组患者潜伏期和活跃期VAS评分、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以及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用时。结果 A组潜伏期V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A组和B组活跃期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产妇各产程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进行穴位按摩联合活跃期椎管内麻醉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且未影响母婴生命安全及产程。

    作者:王宝红;孙金梅;李红梅;姚赛男;赵娜;陈涛;郭艳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医在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前予控制血糖,术后给予胰岛素及降糖药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另给予中药辩证分型论治。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辨证分型论治联合西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糖尿病可显著缩短渗液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延昭;杨春兴;张守娟;刘秀莲;任丽梅;韩志宏;贾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日本研究发现肥胖蛋白质会成为引发糖尿病的导火索

    日本研究人员新研究发现,肥胖后脂肪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会成为引发糖尿病的导火索,抑制这种蛋白质的功能后,能够缓解糖尿病的症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基于齐多夫定服用者不良反应占比及临床处置表达

    目的:评价齐多夫定( AZT)高效抗反转氯酶治疗( ART),艾滋病毒携带者/艾滋患者( HIV/AIDS)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总结152例患者经齐多夫定口服后出现不良反应并导致换药的时间、症状体征、占比及处置措施。结果除皮肤色素沉着者外,其他不良反应早出现时间在2周内,晚为16周,其中骨髓抑制31例(20.40%),恶心呕吐4例(2.63%),头痛4例(2.63%),面部色素沉着3例(1.97%),持续纳差2例(1.32%)。结论 AZT作为HIV/AIDS抗病毒治疗基本药物,其治疗作用和效果确切,但其不良反应在服药人群体中的较高发生率,需引起医学工作者重视,减轻或防止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危害,增强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周玉川;蒲美君;蒋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护理健康教育对内科病患者140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内科病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该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40例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对其随访1年继续进行护理健康教育,比较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行为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内科疾病患者的吸烟率及饮酒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遵医嘱服药、进行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以及情绪等方面较健康教育实施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可促使患者自主戒烟戒酒,有效维护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识,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