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唐涛;臧巧真;龙凯花;王春柳;李晔

关键词:丹皮酚, 壳聚糖, 纳米粒, 表征, 体外释药,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
摘要: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为丹皮酚的新型纳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G-PLGA为载体材料,壳聚糖为表面修饰剂,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以pH7.4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载药纳米粒经壳聚糖修饰后,Zeta电位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且更加稳定,粒径略有增加.制备出的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96.6±3.2) nm,(30.61±0.34)mY,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10.87%和79.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药纳米粒24 h的累计释放率62.4%.结论:按优选的处方成功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该制剂的体外性质良好且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绞股蓝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绞股蓝药材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ZORBAX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进样量10μL.结果:芦丁在2.535 ~ 10.14μg线性良好(R2=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 1.2%;槲皮素在0.018 1 ~0.144 8 μg线性良好(R2 =0.999 3),平均回收率98.40%,RSD 1.7%.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绞股蓝药材2种有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可为绞股蓝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彭亮;李诒光;陈杰;饶毅;季巧遇;魏惠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川芎种质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川芎质量及镉含量与其种质的相关性,为选育川芎新品种、解决川芎镉含量超标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四川省内6份不同种质的川芎苓种,测定其镉含量并进行多点评比大田实验,对不同种质对应川芎药材的生物产量、成分含量(浸出物、挥发油、阿魏酸)及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测定,结合不同苓种对应药材质量,分析川芎质量及镉含量与其种质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种质的川芎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以Z-6号(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川芎苓种对应的川芎药材质量相对较好,其次为Z-1号(敖平镇坝苓子)和Z-2号(崇州市九龙沟)对应的川芎药材,Z-5号(彭州市小鱼洞镇)苓种所产川芎药材质量相对较差.6份不同种质中镉质量分数0.31 ~2.10 mg·kg-1,与其对应药材中镉质量分数(0.23~0.59 mg·kg-1)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 =0.585,P =0.223).结论:不同种质对应栽培川芎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种质对川芎药材中重金属镉含量影响不大,但川芎中镉含量受到地域因素影响较为明显.

    作者:任敏;李敏;陈辉;刘德军;魏恒;殷莉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培土止泻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观察培土止泻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有效性以及对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和水通道蛋白-8(AQP-8)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10例IBS-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口服治疗,3次/d,2粒/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培土止泻汤内服,1剂/d,2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评分;采用IBS生活质量问卷(IBS-QOL)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GRP和AQP-8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1.8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胀、腹痛、腹泻和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态、情绪状况、饮食影响、睡眠状况、日常运动、精力改变、日常社交和工作影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GP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QP-8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土止泻汤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胃虚弱证IBS-D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血清CGRP水平和升高AQP-8水平.

    作者:张庆东;袁泉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脉隆注射液对曲妥珠单抗和蒽环类药物序贯化疗乳腺癌患者致心脏毒性气虚血瘀证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蒽环类药物、曲妥珠单抗序贯治疗乳腺癌患者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曲妥珠单抗和蒽环类药物序贯治疗,吡柔比星60 mg·m-2;表阿霉素60 mg·m-2;曲妥珠单抗在蒽环类药物结束后开始下一疗程,首次剂量为8 mg· kg-1,此后6 mg· kg-1治疗;1周期/3周,共6周期,1次/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于化疗前1d开始给予,2支/次,7次/周期,化疗结束后继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和心型游离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化疗结束时和化疗后1周,治疗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血清cTnⅠ,H-FABP,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清TNF-α,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脉隆注射液针对蒽环类药物、曲妥珠单抗序贯治疗乳腺癌致心脏毒性,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肌损伤,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清IL-6,TNF-α水平.

    作者:姚铁柱;徐志宏;马景涛;张宁;高威;张守德;郭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市售二至丸水蜜丸和配方颗粒的体外溶出度比较

    目的:考察二至丸水蜜丸和配方颗粒中5种药效活性成分的溶出情况,比较这些成分在2种剂型中的体外溶出特点.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采用第二法桨法,转速75 r·min-1,测试不同溶出介质(水,30%乙醇,0.1 mol·L-1盐酸和pH 4.5,6.8的磷酸盐缓冲液).利用UPLC测定2种剂型中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女贞苷、木犀草素和齐墩果酸5种药效成分的体外溶出度,比较2种制剂的溶出行为.结果:在各个溶出介质中,二至丸2种不同制剂中各活性成分的溶出行为差别很大,配方颗粒中红景天苷、特女贞苷、女贞苷在各个介质里都能快速溶出且溶出量高(>85%);而水蜜丸中木犀草素和齐墩果酸只能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溶出很少的量(<30%).从差异因子和相似因子分析,2种制剂中相同成分的溶出曲线无相似性.结论:和水蜜丸相比,配方颗粒中活性成分的累积溶出量更高,且在同一种溶出介质中,能溶出更多的药效成分.说明在体外溶出方面,配方颗粒这种新型的中药形式具有更大的优势.建立的溶出度方法可以应用于二至丸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金秀丽;谭乐俊;王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蠲痹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及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和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RA患者共12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0例;两组均依据《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给予非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片(10 mg/次,1次/周),来氟米特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蠲痹汤加减内服(1剂/d,早晚煎煮口服)和外洗(药渣熏洗病变部位2次/d,30 min/次)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两组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和TIMP-1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 (P <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患者中医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RF,CRP,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用药基础上,蠲痹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ESR,RF,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下调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水平而上调TIMP-1水平是其可能机制.

    作者:王蓉辉;陈运春;王伟丽;邱胜卫;叶青;林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一支箭HPLC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中药一支箭3种基源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Waters Xbridget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3%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 μL,用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一支箭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5批一支箭中药材归为3类,确定14个主要共有峰,在亲缘关系上狭叶瓶尔小草和瓶尔小草较近,离尖头瓶尔小草较远,利用4个对照品瓶尔小草醇,3-0-甲基槲皮素,瓶尔小草醇4'-O-β-D-葡萄糖苷和3-0-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糖糖苷的相对含量作为化学分类学标签可区分3个种.结论:一支箭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其基源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作者:胡文超;孟庆艳;万传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冬虫夏草中虫草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Ophiacordyceps sinensis,CS)是一种有至少五百年应用历史的传统名贵药物.虫草多糖(O.sinensis polysaccharides,CSP)作为CS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CSP的组成十分复杂,其单一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分析鉴定,对于研究CSP及CS复杂的药理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关于CSP尤其是其单一组分的分离及药理机制研究发展较快,发现CSP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及血脂等药理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归纳了其近期主要的药理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开发潜力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胡贤达;周菲;黄雪;岳颖;黄福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参蒌双心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参蒌双心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合心爽组、丹蒌片组及参蒌双心丸0.35,0.7,1.4,2.8 g·kg-1组,各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穿线后即刻经给药,稳定10 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5 min,再灌注180 min的方法进行造模,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造模后,观察心肌梗死范围,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及血清中CK,CK-MB和LDH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参蒌双心丸0.7 g·kg-1组,其余各组心肌梗死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参蒌双心丸2.8 g·kg-1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血清CK,LDH,CK-MB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参蒌双心丸可通过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心肌酶水平,发挥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盈颖;郭浩;王阶;高嘉良;孙建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延胡索中生物碱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RP-HPLC同步测定延胡索中11种生物碱成分的方法,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Kromasil Eternit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1 mol·L-1乙酸铵溶液(每1L溶液中加冰乙酸0.5mL)(B)梯度洗脱(0~50 min,20% ~55% A;50 ~55 min,55% ~65% A;55 ~60 min,65%A),流速1.0 mL· 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10μL.结果:11种待测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精密度试验RSD0.1%~2.0%,稳定性试验RSD0.2%~2.1%,重复性试验RSD 1.7% ~4.1%,平均加样回收率98.2% ~ 100.8% (RSD 1.6% ~ 3.5%),均符合中药质量分析要求.结论:建立的RP-HPLC灵敏、简便、可靠,可用于延胡索药材中多种生物碱成分的同步测定.

    作者:杨敏;李春;冯伟红;张永欣;林丽美;陈安家;杨立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磷脂组成对马钱子总生物碱隐形脂质体静脉注射后马钱子碱组织分布的影响

    目的:考察磷脂组成对马钱子总生物碱隐形脂质体静脉注射后马钱子碱在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和隐形脂质体技术制备马钱子总生物碱脂质体,除去游离药物后,利用HPLC测定马钱子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01mol·L-1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液(24∶ 76),检测波长264 nm.比较马钱子总生物碱溶液和不同磷脂组成马钱子总生物碱隐形脂质体静脉注射给药后马钱子碱的组织分布情况.结果:不同磷脂组成脂质体中马钱子碱占总生物碱的质量分数在26%~31%.与大豆磷脂隐形脂质体相比,马钱子总生物碱复合磷脂隐形脂质体静脉注射给药5 min后在血液和小肠中的浓度分别增加了2.35,1.34倍;而氢化大豆磷脂隐形脂质体在血液中的浓度极显著增加,给药后5 min的浓度增加了8.52倍,并且在脾、肺、心等组织中的浓度也明显增加,在小肠中浓度显著下降.结论:磷脂组成对马钱子总生物碱隐形脂质体的体内分布有显著影响.

    作者:瞿叶清;陈军;侯婷;董洁;蔡宝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宣肺平喘方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宣肺平喘方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55只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7.5 mg·kg-1·d-1)、宣肺平喘方低、高剂量组(16.72,66.88 g·kg-1·d-1),每组11只.除正常组用生理盐水注射及气道雾化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OVA致敏及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各干预组于哮喘激发后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连续15 d,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的肺组织损伤均有减轻,IL-4,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TGF-β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血液中Th17细胞水平低于模型组,Treg细胞水平高于模型组.宣肺平喘方低、高剂量组在降低IL-4,TNF-α水平,升高TGF-β水平方面与泼尼松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降低血液Th17细胞比例,升高血液Treg细胞比例方面优于泼尼松组.结论:宣肺平喘方对哮喘小鼠的肺组织黏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h17细胞水平,上调Treg细胞水平,恢复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使得血清中炎症因子IL-4,TNF-α的含量降低,抑炎因子TGF-β的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张业清;苏克雷;庞中化;蔡雪婷;朱佳;朱启勇;黄雅菊;胡春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1个铁皮石斛杂交家系鲜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目的:为了对铁皮石斛主栽品种森山1号和11个杂交家系鲜花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鉴定香气成分组成,比较不同家系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同时也能够为进一步完善铁皮石斛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铁皮石斛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将检测到的不同家系铁皮石斛花成分组成及含量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亲缘关系的远近.结果:铁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主要以萜类、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为主,各类型成分在不同品种及家系中的分布存在着一定差异.聚类分析结果基于亲缘关系较近的家系在性状及挥发性成分组成上都较为接近,11个家系铁皮石斛按亲缘关系被分为3类.结论:固相微萃取技术在保证充分检测物质含量的基础上,将挥发性物质的流失降低到小,简便精准.同时利用铁皮石斛鲜花挥发性成分组成和亲缘关系聚类可为铁皮石斛杂交选育及品系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吕素华;徐萌;张新凤;刘京晶;斯金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考察

    目的:优化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为该部位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石榴叶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根据Box-Behnken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石榴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DPPH和·OH的清除能力考察石榴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石榴叶总黄酮佳超声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9.8%,料液比1∶16.3,超声功率221W,提取时间33.45 min;石榴叶总黄酮提取率0.433%,与理论值偏差很小.当样品质量浓度为0.6 ~1.0g·L-1时,对DPPH和·OH清除率较高,与维生素C接近.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率高,石榴叶总黄酮抗氧化性能较强,为该部位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郑丹丹;王京龙;王占一;于定荣;张立华;王玉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益气养阴方对cDDP诱导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线粒体途径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对顺铂(cDDP)诱导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GC)凋亡线粒体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cDDP诱导建立GC细胞凋亡模型,用低、中、高剂量(10.5,21,31.5 g·kg-1)益气养阴方含药血清干预,另设空白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和钙离子(Ca2+)荧光强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GC凋亡率显著增加,MMP下降,Ca2+荧光强度升高,细胞死亡的B淋巴细胞瘤-2基因抑制剂(Bad),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B淋巴细胞瘤-2(Bcl-2) mRNA则显著下降;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中、高剂量组MMP显著升高,Ca2+浓度下降,Bad,Caspase-3,Caspase-9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上调;PI3K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抑制cDDP诱导的GC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上调抗凋亡因子Bcl-2,抑制下游促凋亡因子Bad,Caspase-9,Caspase-3等表达;稳定MMP,减少Ca2+内流等有关.

    作者:洪艳丽;谈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扶肾降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TGF-β1,HGF,Col Ⅰ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扶肾降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生化指标,肾组织形态及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Ⅰ型胶原(Col Ⅰ)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的基础上,延长造模至12周,使其自然发展成肾间质纤维化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肾降浊方中药组、贝那普利西药组,分别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测定24 h蛋白尿,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切片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切片中TGF-β1,HGF,Col Ⅰ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对大鼠血清BUN,SCr,24 h蛋白尿定量的检测和肾组织形态的观察,模型组较正常组有明显的肾间质损伤(P<0.01),中药组和贝纳普利组损伤程度均减轻(P<0.01);第12周末,造模各组肾小管间质TGF-β1和Col Ⅰ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扶肾降浊方组及贝纳普利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模型组HGF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P<0.01),扶肾降浊方组及贝纳普利组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扶肾降浊方可抑制TGF-β1和Col Ⅰ蛋白表达,促进HGF蛋白的升高,对肾间质纤维化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晓露;李春雨;苏玮莲;李国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考察

    目的:制备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纳米粒,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为丹皮酚的新型纳米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PEG-PLGA为载体材料,壳聚糖为表面修饰剂,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表征.以pH7.4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载药纳米粒经壳聚糖修饰后,Zeta电位由负电荷转为正电荷且更加稳定,粒径略有增加.制备出的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96.6±3.2) nm,(30.61±0.34)mY,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10.87%和79.37%.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药纳米粒24 h的累计释放率62.4%.结论:按优选的处方成功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丹皮酚PEG-PLGA纳米粒,该制剂的体外性质良好且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作者:唐涛;臧巧真;龙凯花;王春柳;李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文本挖掘糖尿病肾病临床试验中医诊疗特点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临床试验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收集DN中医临床试验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Cytoscape软件对结果可视化,分析DN临床试验中医诊疗特点.结果:DN临床试验中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浮肿,常见病机为络脉瘀阻、伤阴耗气、血行不畅,常见证候为气阴两虚证、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补阳还五汤、真武汤,常用中药为黄芪、丹参、地黄.结论:DN病机特点以脉络瘀阻、气阴两虚为主,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温阳滋阴补肾为主.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可以从DN临床试验文献中探索中医诊疗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及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文静;戈娜;郭维加;孙惠力;易铁钢;李顺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现代文献研究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用药规律

    目的:通过分析现代文献以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至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文献研究数据库,对所用药物的使用频次、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2篇,涉及药物95味,使用频次1 050次,以收涩药、补阳药、补气药为主,累积频率62.2%;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累积频率90.7%,温热类药物累积频率为55.9%;药味以甘、辛、酸涩为主,累积频率79.4%;归经以肾、脾为主,累积频率45.8%.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当从虚寒论治,治疗大法以温肾健脾、固涩止遗为主,以温热类、甘辛酸涩类药物为主,选用归经以肾、脾为主的药物.

    作者:王豪;王素梅;万梦婷;郝宏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肾康丸联合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肾康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itic syndrome,RNS)气虚血瘀夹湿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夹湿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30例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肾康丸治疗)30例,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凝血/纤溶指标[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中医证候.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 Upr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TC,Alb,TG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C,Al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g,APTT,D-D,TT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FG,D-D,APT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康丸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显著减少24 hUpr,升高Alb,改善中医证候、高凝状态,降低血脂,明显减少和缓解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成杰;魏连波;鲁路;陈杰彬;吕佩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