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预防

崔新霞;赵云芳;王静

关键词:双硫仑样反应, 安全用药, 预防措施
摘要:双硫仑样反应是指患者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及其他某些药物后,饮酒或含乙醇的药物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面红、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精神恍惚、血压下降、心跳加快、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1]。常见的易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有头孢哌酮、头孢美唑、拉氧头孢、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呋喃唑酮、酮康唑等。近年来,随着头孢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对本症足够的认识,对患者责任心不强,宣教不到位,且患者自我药疗行为增多,双硫仑样反应的出现日渐增多,因此加强安全用药,减少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尤为重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39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70例与对照组169例,2组患者均在适宜时间给予克罗米芬口服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左归饮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7.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弥补了单纯应用西医治疗疗效慢且不显著的缺点,促进了卵泡的发育,有效提高了受孕率,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贾若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手术体位改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改进甲状腺手术体位,以减轻或避免术中因体位致患者肌肉、骨骼的过度牵拉,从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将9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体位,试验组实施体位干预并采用改良后手术体位。结果试验组术中躁动率、术后肩背酸痛率分别为6.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改良甲状腺手术体位舒适度优于传统体位。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临床药师参与肺炎伴发药物性皮疹治疗1例

    患者,女,73岁,以“咳嗽、咯痰4d,加重伴胸闷1d”入院。患者入院时胸部 X 线片示双肺下野支气管感染征象;血 WBC 9.59×109/ L,N 78.6%,PLT 101×109/ L;CRP 25mg/ L;心电图未见异常。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活动自如,T 36.8℃,R 18次/ min,P 70次/ min,BP 140/75mm H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作者:王晓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待产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200例,所有产妇均拟阴道分娩,依照产妇是否要求分娩镇痛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予笑气吸入,对照组不予笑气吸入。比较2组分娩状况。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总有效率88.0%。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胎吸率、产钳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和胎儿窘迫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琴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HPLC 法测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目的:探讨 HPLC 法测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hermo-C18柱(250×4.6mm,5μm),甲醇—水(13∶8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 min,检测波长为196nm。结果苦杏仁苷在0.1118~1.677μg 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苦杏仁苷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 为0.424(n =6)。结论 HPLC 法测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中苦杏仁苷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自拟健胃消髒方联合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健胃消髒方联合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5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28例和对照组127例。2组均给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健胃消髒方治疗。观察2组肝区疼痛缓解率、肿瘤体积缩小情况和患者1、2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肝区疼痛缓解率及1年、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健胃消髒方联合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缩小肿瘤体积、缓解肝区疼痛,延长患者生存期,是治疗原发性肝癌较理想的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望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Wip1和 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Wip1和 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方法检测6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鳞癌34例,腺癌31例;高分化15例,中分化30例,低分化20例),按临床 TNM分期(Ⅰ﹢Ⅱ期41例,Ⅲ﹢Ⅳ期24例),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40例,无淋巴结转移25例)和20倒正常肺组织做为对照组,测定2组肺组织中 Wip1/ 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Wip1 mRNA 在非小细胞肺癌以及正常肺组织中都有表达,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Wip1和 P53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之间,Wip1和 P53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非小细胞肺癌是否伴随淋巴结转移之间 Wip1和 P53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Wip1和 P5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5)。结论 Wip1和 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较高,能成为确定肿瘤恶性程度的分子生物学参考指标。

    作者:周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医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 SBP、DBP 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P ﹤0.05)。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联合应用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可有效控制病情,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艳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早期游泳对巨大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

    目的:观察巨大儿在婴儿期进行游泳训练对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随访调查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临床资料齐全且家属自愿接受监测的的巨大儿186例,其中研究组95例,出生48h 接受早期游泳训练;对照组91例,仅进行一般护理及儿童保健;于6个月、12个月时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行为测试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巨大儿在6个月时在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P ﹤0.05),语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2个月时组间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及社交行为评分方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语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进行游泳训练对巨大儿神经心理发育有促进作用,是一项对巨大儿综合发展有利的现代保健项目。

    作者:沈丽娟;赵芳;赵志英;梁红梅;高丽霞;刘俊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琥乙红霉素片与环丙沙星片同服引发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

    患者,男,42岁,汉族,既往体健,无肾病史。于2013年11月10日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自服琥乙红霉素片、环丙沙星片(具体剂量不详)后,出现头晕、尿量明显减少、周身轻度浮肿,以眼睑较为明显、食欲不振。故3d 后来市医院就诊,门诊查尿蛋白(PRO)(﹢﹢﹢),嘱住院治疗,但患者拒绝接受住院治疗。门诊予以口服药物:吲哚美辛肠溶片50mg、复合维生素 B250mg、双氢克尿噻片50mg,每天3次,治疗后,尿量略有增加,1周后自觉全身浮肿加重,以眼睑及双下肢为甚。故再次来院就诊,查尿 PRO(﹢﹢﹢﹢),以“药源性肾炎”收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 36℃,P 64次/ min,R 20次/ min,BP 130/70mm Hg。神志清,精神差,颜面部轻度浮肿,双肺呼吸音粗,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肿大,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化验尿 PRO(﹢﹢﹢﹢),尿素氮(BUN)16.8mmol/ L。既往有“磺胺类药”过敏史。住院治疗: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00mg ﹢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每天1次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 ﹢10%葡萄糖注射液20ml,每天1次静脉推注,口服双氢克尿噻片50mg,维生素 C片0.2g,马来酸氟苯那敏(扑尔敏片)8mg,醋酸泼尼松片10mg,多潘立酮(吗丁啉片)10mg,每天3次。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病情逐日好转,住院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无头晕及全身肿胀感,眼睑及双下肢浮肿减退,尿量正常,于2013年11月27日好转出院,出院后2周,因上述症状重新出现而到上级医院就诊。

    作者:袁胜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心理护理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理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问卷调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伊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心肌梗死后乳头肌坏死致二尖瓣关闭不全护理体会

    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危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心肌梗死后,乳头肌常因缺血发生收缩无力或断裂等坏死表现,导致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尖区常伴有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极易诱发心力衰竭。临床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方式置换受损的心脏瓣膜,以恢复患者的心脏瓣膜功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风险,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术后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与手术的成败密切相关[1]。我院对近3年来收治的心肌梗死后乳头肌坏死导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手术置换术,通过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琼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013年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013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采取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医院门诊使用的12种第二类精神药品,绝大多数药品 DUI 值均≤1.0。结论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段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联合宫外孕杀胚方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39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0例和对照组169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宫外孕杀胚方,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3%高于对照组的78.11%(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外孕杀胚方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岳桂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的疗效以及对心肌梗死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肌梗死伴抑郁障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2周为1个疗程。2组均给予解释安慰等心理治疗。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心功能状态优于对照组,抑郁状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黛力新对心肌梗死后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有一定疗效,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唐平;刘道喜;王少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泻便病原菌的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腹泻患者122例,对比不同菌属的检出率。结果122例腹泻患者中致病菌32例(26.23%):其中志贺菌属15例(46.88%),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2例(37.50%),沙门菌1例(3.13%),其他菌株4例(12.50%)。志贺菌属检出率高于其他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除对致病菌进行检测外,还需对条件致病菌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多方面给予综合治疗,从而有助于指导腹泻的防治工作,并提高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作者:孟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烧伤患者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病情较重,当烧伤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行切痂植皮术,本手术一方面可以促使创面的修复,另一方面可减少烧伤后坏死组织和毒素的吸收,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切痂植皮术是治疗大面积及深度烧伤的首选方法[1]。而良好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患者手术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近年来,笔者在手术室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进行了良好的手术配合,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娜娜;李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妊娠合并贫血患者50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贫血患者的贫血程度、贫血类型,以及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为临床医学治疗妊娠期贫血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本组患者的贫血类型和贫血程度。结果50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中,均为轻度贫血;缺铁性贫血480例(96.0%),巨幼红细胞贫血10例(2.0%),其他类型(再障贫血、血小板减少等)10例(2.0%)。在本组500例妊娠合并贫血患者中,以缺铁性贫血为常见,其次是巨幼红细胞贫血。本组500例妊娠合并轻度贫血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妊娠期合并贫血多为轻度贫血,以缺铁性贫血为常见,经过有效地治疗和对孕妇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及时补充铁剂,进而降低贫血的发生率。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食管镜检查术的整体护理体会

    电子食管镜检查是目前临床消化道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之一。但由于是侵入性操作,即便是无痛性检查,大多数检查者仍对食管镜安全性程度、消毒效果有所顾虑,对检查过程中的痛苦有畏惧感,有些患者因畏惧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而延误诊治[1]。2013年,我区被卫计委确定为淮河流域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点。2014年3~4月份我区慢病科对某镇1293人进行了早查、早诊、早治免费食管镜检查。在检查中对被检者进行了食管镜检查术整体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燕萍;邱明;方娟;孙凯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措施

    目的:探讨长期静脉输液患者的血管保护方法。方法由专业的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组成3人小组,采用血管保护方法,从输液部位,针头的选择,如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后固定,拔针时血管的保护,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对血管的护理,发现外渗时如何处理等方面总结经验。对临床广泛使用的静脉留置针技术,总结经验,采取护理措施,防止回血、堵管,渗漏、静脉炎的发生,来提高留置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协作做好静脉保护。结果由静脉输液治疗小组为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其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成功明显提高,发生静脉炎例数明显减少。结论采用设立责任意识较强的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更重视对血管的保护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的远期治疗提供保障。

    作者:杨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