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栋;李伟;李茂龙;薛路;高利涛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中的疗效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81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压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的降压降血脂疗效以及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SBP、DBP、TC、TG、LDL-C 以及内皮素值、反应性充血值分别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 ﹤0.05),而 HDL-C 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王彦君;张超群;毛宇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姑息治疗对老年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疲乏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癌及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姑息治疗联合常规抗癌治疗。使用简化版多维疲乏症状量表以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疲乏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疲乏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姑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老年肿瘤患者的疲乏程度,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殷学惠;易爱玲;徐国全 刊期: 2015年第26期
脑出血病因复杂,高血压是其常见的原因之一。凝血功能异常往往增加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动脉狭窄出现的几率不断升高,常规抗栓药物也普遍增多,临床常用抗血栓药物多为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抗凝药物有低分子肝素钠等,此类药物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缺血性疾病的发生,但长期应用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笔者对1例老年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联合抗凝药物抗栓治疗致其脑出血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刘腾;王敏;韩强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对减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除去失访的13例患者,其余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克霉唑阴道片1枚,阴道用药,观察组同时予中药煎液阴道外用灌洗。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9.6%,对照组总有效率7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内复发11例,复发率25.6%;对照组随访6个月复发28例,复发率71.8%,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中医外洗能显著降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后的复发率,但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海燕;周艳;党慧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医院是服务机构,医院的服务宗旨就是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医院投诉,是指患者及家属在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对医院或医院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而得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的行为[1]。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加上医务人员的服务和医疗机构本身存在缺陷等原因,虽作为医务人员已尽大努力去救治患者和给予患者精心护理,但医院投诉事件却常无法避免。笔者就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202起投诉事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美琴;李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依据其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提高用药水平。方法以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呈报的12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年龄以及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临床具体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患者低于男性患者。静脉给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抗菌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药品的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应用水平。
作者:张武标;王晓珉;邵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由药师对医院2014年1~6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的审核结果和干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审核的静脉用药医嘱中,反复出现的不合理医嘱26例。主要包括:溶媒选择不当、用法用量不当、配伍禁忌、给药途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结论通过药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的审核与干预,及时纠正临床静脉用药问题,有效减少或避免临床不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杨兰;李春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的开展,使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残存视力得以保存或部分恢复,术中往往将硅油或气体注入眼内,为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要求患者采取持续面向下俯卧强迫体位,利用硅油、气体的表面张力及上浮力顶压视网膜,使视网膜复位,同时减少白内障、角膜变性、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患者采取一种体位,且持续时间长,无论是对其生理、心理都带来极大的消耗[1]。作者分析了44例玻璃体切割联合腔内填充术后不舒适的表现及原因,制定并评价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兰;刘卫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0月住院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6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于出生后6h内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无放弃治疗病例,无病死病例。治疗后2组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肌张力上肢、肌张力下肢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大运动DQ 值、精细运动 DQ 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适应性 DQ 值、语言 DQ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满意,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邱彦彩;王朋蕊 刊期: 2015年第26期
高校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务必德育为先。药剂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贯穿始终,全面提高药学专业的学生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药学专业人才。
作者:彭翔;刘映;曹轩;唐国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丙戊酸钠(VPA;商品名:德巴金)于1976年被应用于临床,因其疗效肯定,近年来被用于临床首选广谱抗癫痫及预防用药,其在颅脑损伤后预防癫痫、癫痫外科、颅脑手术后和控制癫痫发作中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胰腺炎、血小板减少等[1、2]。首例丙戊酸钠致高氨血症及丙戊酸钠脑病由 Coulter 等[3]于1980年首先报道,发生于1例儿童癫痫患者。近日我科偶然出现1例丙戊酸钠致高氨血症并出现亚急性意识障碍。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林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了解该所抗组胺药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医院再2011-2014年门诊药房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用药金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组胺药销售金额及消耗 DDDs 占全所用药比例逐年上升,第三代抗组胺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闵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过去的冰毒成瘾研究显示,对药物的渴望是由联想记忆激发的,要想彻底从上瘾中恢复,人们常常需要同上瘾记忆做殊死搏斗。而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名为“Blebbistatin”的新药,动物实验表明,注射一次该药物,动物就能立刻消除与服用冰毒有关的记忆,而其他记忆则毫发无伤。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脑瘫患儿非肌松气管插管条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选择性外周神经部分切断术的痉挛性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Ⅰ组(异丙酚3mg/ kg ﹢瑞芬太尼3μg/ kg)、Ⅱ组(异丙酚3mg/ kg ﹢瑞芬太尼4μg/ kg)、Ⅲ组(异丙酚4mg/ kg ﹢瑞芬太尼3μg/ kg)及Ⅳ组(异丙酚4mg/ kg﹢瑞芬太尼4μg/ kg)各20例。经开放的上肢静脉依序缓慢静脉推注相应剂量的异丙酚(20s)和瑞芬太尼(60s),于瑞芬太尼注射后60s 用 Macintosh 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条件的满意度。结果4组均一次插管成功。Ⅰ组插管满意8例(40.0%)显著低于其他3组,Ⅳ组插管满意20例(100.0%)明显较其他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组插管满意15例(75.0%)与Ⅲ组16例(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儿插管前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Ⅰ组插管后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插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3组插管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未使用肌松药条件下,3mg/ kg 异丙酚复合4μg/ kg 瑞芬太尼和4mg/ kg 异丙酚复合3~4μg/ kg 瑞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前后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且可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作者:林艳君;杨占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评价 CRUSADE 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风险进行评估的准确性及高出血风险患者应用 PPIs 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于医院心内科并急诊病房住院的 ACS 病例572例,按照 CRUSADE 评分对这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将其中的高危出血组随机分为 PPIs 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服用双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1年,随访观察期间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主要、次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RUSADE 评分高危组相较于低中危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而高危出血风险组加用 PPIs 的后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主要及次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虽有所增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USADE 评分系统对于 ACS 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风险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对高出血风险患者加用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无显著增加。
作者:赵新闻;綦素霞;王松梅;孔光明;司君利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患者,男,20岁,主因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上后牙疼痛肿胀,自服抗炎药物症状有所减轻,未行治疗。半月后无诱因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同时伴右侧牙龈增生、肿胀、出血。再次口服抗炎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近1个月来局部肿物增长速度加快,伴牙齿松动,牙龈出血,影响进食,故来我院就诊。检查: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右侧面部肿胀,眶下区轻度膨隆,张口度3.5cm,右上后牙区牙龈隆起,表面凹凸不平,无糜烂溃疡,外观呈紫褐色,质地中等偏硬,触痛(﹢),易出血,范围约4cm ×2.5cm ×2cm,波及上颌结节处,右侧硬腭隆起,右上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松动(﹢),部分牙冠牙合面被增生的牙龈覆盖。颌面部及颈部浅表淋巴结未能触及。CT 扫描示右侧上颌窦充满软组织密度块影,外侧壁可见压迫性骨吸收,上后牙槽骨部分吸收,牙龈区可见软组织块影,肿块边界欠清,大小约3.5cm ×2.5cm。血常规正常,凝血检查正常,腹部 B 型超声,头颅 CT 及胸部 X 线检查未见异常。病理检查:诊断为粒细胞肉瘤。转院治疗。
作者:房倩华;黄洁 刊期: 2015年第26期
8月13日发表在《Blood》的相关研究称,研究者用3种不同的治疗顺序评估了依鲁替尼联合奥法木单抗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纳入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或里克特转化的患者,这些患者先前经≥2次治疗失败。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小儿服用铁剂对铁缺乏的治疗效果及对改善血铅水平的临床作用。方法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就诊的120例小儿铁缺乏患儿进行临床研究,依据是否贫血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非贫血患儿,对照组为贫血患儿,2组患者均接受铁剂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血铅水平。结果经治疗,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铁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血铅水平得到显著降低,治疗组患儿的血铅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服用铁剂可有效降低铁缺乏患儿的血铅水平,提高铁水平,改善患儿身体水平。
作者:张会娟;鲁玉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调查医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4年6、9月份住出院手术病历非手术病历12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频次、用药天数、围手术前抗感染给药时机、联合用药使用抗生素进行审核分析。结果围手术预防病历均使用了抗菌药,手术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3.33%(56/60),非手术病历的使用率为63.33%(38/60),用药的起点高,时间长。结论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保证合理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徐敏;陈瑞云;陈翠花;王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患者,男,38岁,因“外伤脾脏切除术后2d,意识障碍1d”入院。既往肝炎病史不详,否认神经及精神病史。患者于2012年5月16日中午饮酒后与其父亲争执,父亲失手致其脾脏破裂,于当日下午3时在当地医院急诊行脾脏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发现患者肝脏表面不光滑,质硬,术中取肝脏活检,病理诊断:肝硬化。术后予以护肝、抗感染、止血等治疗。17日中午12时突然出现出现双手震颤、烦躁不安、语言含糊、大汗、幻觉,考虑诊断“肝性脑病”,予以吸氧、门冬氨酸鸟氨酸抗肝昏迷及甘露醇脱水等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17日下午急诊转院至我院,急诊科以“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收住我科。入院后体格检查:神志恍惚,体温36.7℃,脉搏76次/ min,呼吸21次/ min,血压131/78mm Hg,慢性肝病面容,可见肝掌及蜘蛛痣,皮肤及巩膜无黄染,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扑翼样震颤阴性。入院后检查肝功能:ALT 67U/ L,AST 104U/L,TBIL 16.6μmol/ L,DBIL 7.6μmol/ L,ALB 32.8g/ L,GLB 36.3g/ L,ALP 320U/ L,GGT 156U/ L。血生化:钾3.9mmol/ L,钠133mmol/ L,氯96mmol/ L,钙2.1mmol/ L,肌酐75μmol/ L,血氨57μmol/ L,血糖5.7mmol/ L。血常规:白细胞3.8×109/ L,红细胞4.1×1012/ L,血小板计数95×109/ L,中性粒细胞63%,HBsAb(﹢)、anti-HCV(-)。肝脏彩超:(1)肝边不光整,肝质不均,门静脉1.4cm,考虑肝硬化。(2)脾脏缺失。脑电图:正常。向患者家属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有长期大量饮酒史(饮酒20年,500~800g/ d)术前及手术当日仍在饮酒。结合病史及检查,考虑酒精戒断综合征可能性大,予以吸氧、安定等治疗,患者于18日上午神志完全恢复正常,但双手仍细震颤,对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清。
作者:谢迎春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