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同星;李萌盟;岳淑霞;高华;郭永锋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大剂量纳洛酮, 脑出血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20例。以在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应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者为研究组,未应用纳洛酮治疗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大剂量纳洛酮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与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学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与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学作用。方法将300例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A、B、C组各100例。 A组给予重组血小板生成素治疗,B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C组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白介素-10(IL-10)、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IL-10、CTLA-4和TGF-β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L-10、CTLA-4和TGF-β1水平均有上升,且A、C组上升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A组血清IL-10、CTLA-4和TGF-β1水平虽然均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和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均可改善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功能。

    作者:杨建荣;王海玲;高秀丽;方平昌;卢丽燕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胶囊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益心舒胶囊治疗。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米氮平联合益心舒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红霞;冯艳光;高翠芳;魏晓娜;赵翠青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和C组各80例。 A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 B组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 C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第1、3、6个月,3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A组波动幅度大于B、C组( P<0.05)。治疗后3组VEGF水平升高,hs-CRP水平降低,且A组波动幅度大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水平,促进患者新生血管形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胶囊,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晓娟;陈欢;孙丽娟;齐磊;杨春磊;白小亮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该院住院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用药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法对2013年7月-2014年6月住院患者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的100例患者病历,分析用药是否合理。结果2013年7月-2013年12月以及2014年1月-2014年6月期间用药金额大的均是血必净注射液,DDDs排序第一的分别是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和苦碟子注射液。100份病例中有4例为不合理用药,其中2例超说明书适应证范围,2例无指征使用,不良反应以皮疹瘙痒居多。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用量数字此消彼长,大部分药物同步性较好,但仍有少数患者为超说明书使用和不合理的配伍,产生的不良反应大多是变态反应。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广泛使用,但是仍然需要临床医师和药师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加强监督,密切注意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真正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李晓敏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介入溶栓术治疗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 BNP、Hcy及 PPARγ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术治疗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BNP、Hcy及PPAR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均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其中发病3h以内进行治疗的100例为试验组,发病3~6h内进行治疗的10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BNP、Hcy及PPARγ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BNP、Hcy及PPAR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血清BNP、Hcy及PPAR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性的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发病3h内介入溶栓术治疗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BNP、Hcy及PPARγ水平。

    作者:朱峰;刘晨溪;姬中庆;刘强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对孕妇血压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对孕妇血压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6例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取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取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压及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研究组血压下降率为9.7%(10/103)低于对照组的29.1%(3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分别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娠并高血压剖宫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均较手术前高,但小剂量罗哌卡因使血压下降更低。

    作者:侯宏伟;郑和艳;冯玉梅;张爽;马娇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1例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物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永久性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情况者[1]。为了解我院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或避免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发挥临床药学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现将我院2013~2014年收集上报的11例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作者:熊鹏辉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低磷血症9例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29岁。因“腹泻8h,全身乏力1h”来我院急诊。患者于8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不适,腹泻6次黄色稀水样便,量中等。发热T 39.3℃。外院予左氧氟沙星、泮托拉唑、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输液退热后出现全身大汗淋漓,四肢麻木、胸闷呼吸困难,当地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后转来我院。既往体健。 T 38.3℃,来院后查血常规WBC 8.5×109/L,N 0.788。血生化示:血磷0.08mmol/L,血钾2.93mmol/L,血镁0.57mmol/L,予奈替米星抗炎,核黄素磷酸钠、生理盐水氯化钾等补磷补钾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血电解质血磷0.36 mmol/L,血钾4.68mmol/L,血镁0.63mmol/L,后自动离院。

    作者:戴建英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9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及固定疗效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固定治疗的优良率为86.73%高于对照组的8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切口双钢板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改良双切口双钢板在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时间方面均优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春明;董泽凯;王冬梅;武卫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M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M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治疗前2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降低,血浆白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MN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文岗;王映林;尹保奇;李庆华;包红梅;王兆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阿奇霉素较长疗程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较长疗程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2例MP患儿进行较长疗程的阿奇霉素治疗,疗程为7d,检测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 CRP)和人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水平,并评价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阿奇霉素治疗,显效74例(72.55%),有效24例(23.53%),无效4例(3.92%),总有效率为96.08%。10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后CRP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计出现不良反应11例(10.78%),其中胃肠道反应5例、局部疼痛感3例,皮疹3例,不良反应较为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CRP和人免疫球蛋白可作为肺炎支原体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的有效指标,阿奇霉素较长疗程治疗MP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郭军荣;王明方;高阁欣;张春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新活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和每分输血量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新活素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改善了患者的心衰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鲁奇;许浩军;翟旭鹏;汪娜;刁彦辉;张继伟;赵迎新;王永红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0例行TURP治疗后膀胱痉挛的患者中,存在术前不稳定性膀胱20例(50.0%),存在术前低顺应性膀胱11例(27.5%),在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中未发现膀胱功能异常9例(22.5%)。术后24h内出现首次膀胱痉挛21例(52.5%),术后48h内出现首次膀胱痉挛11例(27.5%),术后72h内出现首次膀胱痉挛8例(20.0%)。患者膀胱痉挛发作时予强痛定100mg肌内注射和654-210mg肌内注射,膀胱痉挛疼痛缓解后予消炎痛栓100 mg直肠给药,每天2次,预防膀胱痉挛发作,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术前膀胱功能异常、术中对膀胱的损伤及止血不彻底、术后导尿管水囊对膀胱颈的牵拉刺激及导尿管堵塞等均是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

    作者:林英立;李艳丽;戚景光;梁杰;杨宁;吴刚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针对性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对性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老年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部CT和MRI检查,确诊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及时的针对性治疗,包括降压治疗、降糖治疗、降脂治疗、改善脑循环治疗等。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能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增平;白冰;贾立川;张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不同时间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手术距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即手术距发病时间<4d的为A组(132例),手术距发病时间4~14d的为B组(126例),手术距发病时间14~30d的为C组(72例),分别于发病时和发病后40d时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血清Cys-C、Caspase3、MMP-9水平。结果 A、B、C 3组刚发病时均具有较高的血清Cys-C、Caspase3、MMP-9水平,且3组间相差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发病后40d时3组血清Cys-C、Caspase3、MMP-9水平均较发病时显著性的降低( P<0.05);发病后40d时A组和B组血清Cys-C、Caspase3、MMP-9水平显著性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在手术距发病时间<4d和手术距发病时间4~14d时间段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优于手术距发病14~30d的血管内介入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生;张国欣;刘雅丽;赵湘萍;徐翔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健脾化瘀方联合介入手术治疗肝癌肝移植复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联合介入手术用于肝癌肝移植复发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4例肝癌肝移植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均行介入治疗,试验组另辅以健脾化瘀方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存活率及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2.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联合介入手术治疗肝癌肝移植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可靠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涛;陈超;张红玉;王艳平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臭氧辅治霉菌性阴道炎对患者血清 IL-8、IL-10及 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臭氧辅治霉菌性阴道炎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12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达克宁栓和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IL-8、IL-10及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8、IL-10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辅治霉菌性阴道炎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8、IL-10及TNF-α水平,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许艳玲;赵春梅;刘海会;曹炳航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2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眼底检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FFA)、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确认的RVO继发性黄斑水肿21例21只眼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1、12周的佳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 NCT )、FFA表现以及OCT所测量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结果21只眼中治疗后1周视力对比术前提高两行以上的有20只眼(95.2%)。治疗后12周视力仍提高两行以上的有19只眼(90.5%),其中为CRVO的1只眼出现了视力回退。 CMT治疗前OCT测量的平均厚度为(562.34±137.8)μm,治疗后第1、12周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75.32±77.3)μm、(189.23±43.5)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1、12周N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只眼中治疗后未出现眼压明显升高的情况。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雷珠单抗治疗RVO继发性黄斑水肿能有效提高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并且无明显眼压升高等并发症。但部分病例可能会出现视力回退,需要重复注射,因此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及长期随访。

    作者:陈玮;赵晓春;郭颖;刘进清;叶基森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瑞舒伐他汀防治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预防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2例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睡前服用。治疗后随访2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外周血管病变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的应用可明显预防初诊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艳敏;李喜涛;刘新宝;何娜;牛亚敏;杨娅娟 刊期: 2015年第28期

  • 薄芝糖肽注射液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常见的有赤芝、紫芝、薄树芝等。薄芝糖肽注射液是由GC1菌株经液体发酵培养法制得的灵芝属薄树芝干燥菌丝体粉末中提取制得的灭菌水溶液[1],其组分为多糖和多肽。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薄芝糖肽可促进免疫细胞中DNA的合成及细胞增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加速免疫应答过程,促进自然杀伤细胞( NKC)、LAK 细胞、Tc 细胞和白介素2( IL-2)、白介素3(IL-3)、干扰素的产生,加强和扩大免疫监视及免疫增强作用[2]。薄芝糖肽因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调节心血管系统活性、护肝解毒、镇静、降血糖等方面的作用,临床用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萎缩性肌强直,前庭功能障碍、高血压等引起的眩晕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癫痫、失眠症;亦常用于抗肿瘤、肝炎的辅助治疗[3,4]。

    作者:郝晓菁;赵喜荣 刊期: 2015年第2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