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娜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内分泌科2014年1~10月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治疗组予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率和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糖控制例数53例(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7例(67.27%),治疗后治疗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18.18%),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14.5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可显著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血糖相关指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谢小英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心肺复苏成功病例3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常温组各16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处理,在此基础上亚低温组予亚低温治疗,常温组予冰帽局部降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顺应性情况。结果亚低温组PO2、PCO2水平优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亚低温组动态顺应性升高,气道峰压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动态顺应性、气道峰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亚低温组患者肺功能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抑制肺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起保护作用。
作者:王军辉;李超;赵星;张圣;赵麦良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儿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注射液,观察组另予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12%,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住院天数亦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蓉;孙姜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4年11月-2014年11月于医院就诊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髓内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不愈合率、延迟愈合率、畸形愈合率、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龚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肌酐,24h尿蛋白、血尿素氮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肌酐、24h尿蛋白、尿素氮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美玲;罗颖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地分析方法,对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中的光学异构体进行控制。方法采用手性色谱柱(以α1-酸性糖蛋白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 pH 6.2)(9:91)为流动相;流速为0.9ml/min;检测波长为302nm。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异构体之间分离度为5.2;线性回归方程为:Y=50.91X-0.52, 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6%。经验证确定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并对研制样品中光学异构体含量有效的进行了控制。结果分离度测试溶液色谱图中,2种方法左旋奥美拉唑与右旋奥美拉唑的分离度均>2.5,但方法一柱效不佳,峰型较差;方法二柱效、峰型均比较好。结论手性色谱柱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和重现性良好,能够对研制样品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的光学异构体含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作者:赵琛;陈蓓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为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了解与分析医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提高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0月份门诊抗菌药物处方600张,并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不合理处方共计89张,不合格率为14.8%。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抗菌药物的遴选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欠合理性等。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医院仍需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通过处方点评等干预措施,使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
作者:周建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根据1份新闻稿显示,FDA已授予Can-Fite生物制药公司的CF102快速审定资格,这是治疗肝细胞癌的一种潜在药物。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手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时应用通心络胶囊的近期保护作用和后期影响。方法选取医院AMI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在手术前连续服用通心络每次3粒,每天3次,1周左右再置入支架;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实施急诊支架置入术。观察术中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功能、术后校正心肌梗死溶栓式试验血流分级帧数( CTFC)等。在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其病情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无复流6例(12.0%),对照组15例(3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周试验组LVEF为53.8%,对照组为48.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T-proB-NP为(1218±135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7±1498)pg/ml(P<0.05);试验组手术后CTFC为(26.8±8.1)帧,对照组为(29.8±7.4)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AMI支架术中的无复流现象效果不明显,但有利于冠状动脉向前血流,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平安;梅永现;胡建军;乔丽静;李月敏 刊期: 2015年第29期
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大公害,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均需要建立健全救治组织,特别在处理对生命有威胁或成批伤员时,无组织、无计划的治疗常导致灾难性后果[1]。急诊科作为一线科室,除院前急救外,成为创伤救治的第二个环节,创伤急救的黄金时间在急诊室,急诊室期间的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丽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声带息肉为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为声带良性肿瘤中常见者,多见于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者。按1977山田康之的方法可分为三类[2]:Ⅰ型:声带小结;Ⅱ型:局限性声带息肉;Ⅲ型为弥漫性声带息肉病。我院1998-2003年间,利用喉内镜显像系统,在局麻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9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全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与活跃期对母婴的影响。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1月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80例,根据开始分娩镇痛的时机分为潜伏期(宫口扩张0.5~3.0cm)组( L组,n=40)和活跃期(宫口扩张>3.0cm)组(A组,n=40)。同时随机选取不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40例为对照组(C组)。A组和L组均以L2~3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以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5ml为试验剂量,随后注入上述药物10ml,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药物同上,采用PCA模式,PCA量6ml,间隔时间30min。于镇痛前即刻( C组于宫口扩张3cm时)、镇痛开始后5、10、15、30min、宫口扩张7~8cm及10cm时行VAS评分,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测定下肢肌力。镇痛前取静脉血样,胎儿娩出即刻取母体静脉血样及脐带血样,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脐带血浆罗哌卡因浓度。记录镇痛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药物用量、胎儿娩出后1、5min时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L组和A组镇痛开始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胎儿娩出即刻母体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第一产程时间缩短,催产素使用率升高,剖宫产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A组镇痛时间缩短(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脐带血浆皮质醇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与活跃期均能降低剖宫产几率,在其程度上无差异,且不延长产程,对新生儿同样安全。
作者:陈日亮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该中心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管理方式,试验组给予社区个案管理干预。比较2组生活方式规范程度、血糖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行为规范程度、血糖改善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个案管理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提高患者的行为规范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袁琳 刊期: 2015年第29期
有机磷属有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目前在大多数地区普遍生产和常用,产生烟碱样、毒蕈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可经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迅速吸收,病死率极高。我院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紧急抢救,合理使用解毒药,复能剂及对症护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卓倩 刊期: 2015年第29期
患者,男,64岁。因胃胀,口唇疱疹,加重2周,于2015年2月7日来我院门诊就医。患者有反复口腔溃疡病史10余年,每复发时疼痛流涎,痛苦异常。刻下:自觉胃脘部胀满不舒,呃逆频作,食少纳呆,食后嗳气频频,气味酸腐;观其口面部,口唇四周、舌尖、下齿龈、两颊黏膜处均有散在绿豆大小白色脓点分布,周围红肿;患者诉昨夜间泄下酸臭2次,肛门灼热;双下肢水肿2周,夜尿多,查尿常规:尿蛋白、潜血均(-)。时感倦怠乏力,嗜睡;舌红苔薄,脉沉细。处方:炙甘草15g,黄芩10g,黄连10g,干姜10g,清半夏10g,党参15g,大枣5枚,茯苓10g,制黑顺片10g,砂仁6g,益智仁15g。4剂,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2015年2月14日,患者复诊。自诉胃脘胀满不舒大大减轻,食欲大增,偶有嗳气;泄下止;口唇、下齿龈、两颊黏膜处白色脓点基本全部消失;双下肢水肿消退。观其舌脉:见舌红苔薄,脉沉细。虑其寒热互结,虚实夹杂之病机仍在,遂稍易其方,将黄连增至15g,制黑顺片减至6g,去益智仁、干姜,加清胃止呕之竹茹10g,余药不变。又予3剂治疗,以观后效。2月17日,患者复诊。诸症皆除,纳可,寐安。舌红苔薄白,脉浮缓。按原方延服2剂。后随诊2周,无复发。
作者:高卉;王耀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肺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2003年肺癌的发病率(120万/年)和病死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的首位,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迅速上升[1]。我国肺癌在癌症死因构成中已超过20%[2]。2005年与2000年比较,我国肺癌的发病患者数增加了11.6万,死亡人数增加了10.1万。
作者:王美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表阿霉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西他赛,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73%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和多西他赛联合使用较单独服用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患者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兆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介入治疗+常规双抗、抗凝、调脂治疗及冠心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酶谱指标和氧化损伤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肌钙蛋白(cTnT)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 C 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还原型谷光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有助于在介入治疗后保护心肌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理想的处理方式。
作者:吴家宽;王琪;厉其昀;李晓明;刘艳军;侯义勇 刊期: 2015年第29期
多巴胺( DA)作为一种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经中脑腹侧被盖核区投射到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伏隔核、杏仁核、中脑、下丘脑、延髓等部位的多巴胺受体( DAR),主要参与情感思维、运动功能以及认知活动,也参与突触可塑性的调控。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的 DAR 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中的重要一员,根据其药理学和生化特性不同,可以分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两大类,其中前者包括D1和D5受体2种亚型,后者受体包括D2、D3和D43种亚型。近几年研究发现DAR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AD)关系密切,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AD的重要靶点,然而,DAR的各个亚型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文就DAR各个亚型的分布、信号传导及其与 AD 的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孙宝娟;何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性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后水及唾液也难以咽下。食管狭窄或梗阻是食管癌的常见并发症,根据疾病的性质分为良性和恶性狭窄或梗阻两类。晚期食管癌易引发穿孔,食管穿孔后果严重,临床多为姑息性支持疗法,1991年Song等[1、2]首次报道食管支架的应用以来,食管支架置入成为成功解除晚期食管癌梗阻的有效方法[3~5]。我科对3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并通过围术期的观察与精心护理,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伟伟;潘晓琳;朱伟;刘雪梅;陈丽艳 刊期: 201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