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伟;潘晓琳;朱伟;刘雪梅;陈丽艳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30例和恩替卡韦组30例;2组均常规护肝治疗。干扰素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恩替卡韦组另予恩替卡韦,观察治疗30周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恩替卡韦组的ALT复常率(53.3%)、TBIL 复常率(33.3%)和 HBV-DNA 转阴率(36.7%)明显高于干扰素组的 ALT 复常率(46.7%)、TBIL复常率(30.0%)和HBV-DNA转阴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扰素组(43.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恩替卡韦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明显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作者:朱小荣;于锋;王坚 刊期: 2015年第29期
多巴胺( DA)作为一种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经中脑腹侧被盖核区投射到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伏隔核、杏仁核、中脑、下丘脑、延髓等部位的多巴胺受体( DAR),主要参与情感思维、运动功能以及认知活动,也参与突触可塑性的调控。广泛分布于各个脑区的 DAR 属于 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中的重要一员,根据其药理学和生化特性不同,可以分为D1样受体和D2样受体两大类,其中前者包括D1和D5受体2种亚型,后者受体包括D2、D3和D43种亚型。近几年研究发现DAR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AD)关系密切,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AD的重要靶点,然而,DAR的各个亚型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文就DAR各个亚型的分布、信号传导及其与 AD 的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孙宝娟;何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近日,罗氏公司开发的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新药Ocrelizumab圆满完成了两项临床三期研究,公司信心满满希望借此挑战多发性硬化症市场“霸权”。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呼吸机辅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60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化痰、持续低流量吸氧、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和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0、2、24和72h的动脉血气分析( SaO2、pH、PaO2、PaCO2)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日指标。结果治疗组30例创通气治疗后pH值上升,SaO2及PaO2上升,PaCO2下降,患者住院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辅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气,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欧秋霞;朱涛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自制水合氯醛栓剂与常规水合氯醛溶液保留灌肠镇静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200例婴幼儿需行特殊检查镇静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比较2组患儿的镇静效果。结果2组患儿在镇静有效率、起效及维持时间、药液外溢及重复给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自制栓剂是一种刺激性小、使用方便、经济、患儿及家属乐于接受的改进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刘忠雁;刘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6月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予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5.71%);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11.4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具有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用药量小、疗程短、临床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芝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授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ixazomib( Takeda)优先评审。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是由肾上腺皮质中层束状带合成和分泌的甾体类化合物[1],具有调节糖、蛋白质、脂肪的生物合成和代谢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重要物质之一;同时还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和抑制免疫应答作用,常被运用于治疗各类应激反应、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状态。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或不规范使用可导致多种甚至严重的不良反应,进而危及人体生命。因此,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提高药物疗效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郭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医院治疗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阿加曲班、丹红注射液治疗,同时予以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基于常规治疗,加用阿加曲班、丹红注射液,同时施予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可获得显著且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应用于临床并进行推广。
作者:朱永栋;李伟;李茂龙;高利涛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比较雷尼替丁、泮托拉唑分别与抗生素联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雷尼替丁联合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采取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观察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溃疡采取泮托拉唑与抗生素治疗,安全性高,可快速缓解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金振亮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叶酸片对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同型半胱氨酸并存在尿微量蛋白升高的高血压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叶酸片5mg/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尿微量蛋白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尿微量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的尿微量蛋白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叶酸片辅治对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作者:陈刚 刊期: 2015年第29期
胃肠间质瘤[1]( 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瘤细胞按形态分为3大类:上皮样细胞型(20%)、梭形细胞型(70%)和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混合型(10%)。免疫组化检测发现 CD117阳性率约占94%~98%,DOG1阳性率约占94%~96%,CD117与DOG1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多数梭形细胞GIST(特别是胃GIST)表达CD34,但在上皮样GIST中的表达不一致,在小肠GIST CD34可为阴性。GIST约占消化道肿瘤的1%~3%,中位发病年龄40~60岁,胃为好发部位,约占60%~70%;其次小肠约占20%~30%,结直肠约占5%,食管<5%。早期GIST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小(<2cm),且生长缓慢,患者多无特殊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较困难;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逐步增大,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胀、梗阻、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当肿瘤生长至黏膜糜烂、出血、溃疡时就会出现贫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甚至呕血、便血等临床表现;当肿瘤破溃时可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少数外生性GIST可发生扭转从而出现外科急腹症,有器官转移者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临床表现。多数GIST患者在就医时都有明显临床症状,经检查后发现肿瘤,终再根据术后的病理结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诊。GIS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胃肠道其他肿瘤等疾病[2]。现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中的GIST误诊患者126例分析如下。
作者:段绍毅;段于峰;金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表阿霉素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表阿霉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西他赛,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73%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和多西他赛联合使用较单独服用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患者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兆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泼尼松治疗风湿性多肌痛( PM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医院PMR病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PMR-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PMR-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泼尼松治疗PMR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晓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而对无创呼吸机的辅助疗效给予评价。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的通气量;试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呼吸衰竭状况。结果治疗后较之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PaO2值上升幅度明显;PaCO2值也明显降低,且试验组的pH值比对照组稳定( 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蔡元培 刊期: 2015年第29期
日本药企大冢( Otsuka)近日在美国监管方面收获喜讯,FDA提前3个月批准抗癌复方新药Lonsurf( FTD/TPI,开发代码TAS-102),用于对其他疗法(化疗及生物疗法)不再响应的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患者的治疗。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老年康复科中包括: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等内容,它能诊治老年人的各种常见病,特别擅长老年性多脏器病变的康复,针对老年人开展多种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问题、认知功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用药安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雪娟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生脉散辨证加减佐治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西药组与中西药联合组各30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药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西药组( P<0.05)。中西药联合组治疗后肌酸激酶( CK)、CK-MB及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与常规西药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消化道症状及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结论生脉散辨证加减佐治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武伟;张玮玮 刊期: 2015年第29期
目的:观察5%咪喹莫特软膏治疗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10月门诊确诊的传染性软疣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5%咪喹莫特软膏治疗,对照组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治疗并加用他扎罗汀凝胶。2组治疗期间均每周复诊1次,连续观察4周,疗程结束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第1、2、3、4周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传染性软疣,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俊娥 刊期: 2015年第29期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性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后水及唾液也难以咽下。食管狭窄或梗阻是食管癌的常见并发症,根据疾病的性质分为良性和恶性狭窄或梗阻两类。晚期食管癌易引发穿孔,食管穿孔后果严重,临床多为姑息性支持疗法,1991年Song等[1、2]首次报道食管支架的应用以来,食管支架置入成为成功解除晚期食管癌梗阻的有效方法[3~5]。我科对3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并通过围术期的观察与精心护理,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伟伟;潘晓琳;朱伟;刘雪梅;陈丽艳 刊期: 201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