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脉散辨证加减佐治小儿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武伟;张玮玮

关键词:生脉散辨证加减, 小儿心肌炎, 疗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生脉散辨证加减佐治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西药组与中西药联合组各30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药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西药组( P<0.05)。中西药联合组治疗后肌酸激酶( CK)、CK-MB及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与常规西药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消化道症状及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结论生脉散辨证加减佐治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20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口切口瘢痕妊娠是剖宫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是一种在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的部位出现的异常妊娠,临床较少见,常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子宫破裂和大出血等,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常不得不切除子宫。研究表明,在早期发现和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减少切除子宫的概率。笔者对我院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就该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上该症的应对处理提供参考。

    作者:颜桂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中医辨证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医院自2013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手术、西药等)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卵巢囊肿,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卵巢囊肿,具有无创伤,不影响患者生育,且取材方便、简单,价格低廉,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在无硬性手术指证时,可以优先考虑中医治疗。

    作者:王曙成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X线钼靶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乳腺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具有乳腺肿块、乳腺胀痛、乳头溢液、“酒窝征”等临床表现,但部分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需借助乳腺超声、X线钼靶摄影、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1]。笔者针对已选定的50例经手术探查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均予以高频钼靶常规乳腺摄影,对其X线显示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友红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对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对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而对无创呼吸机的辅助疗效给予评价。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药物进行治疗,并使其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的通气量;试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呼吸衰竭状况。结果治疗后较之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PaO2值上升幅度明显;PaCO2值也明显降低,且试验组的pH值比对照组稳定( 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常规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蔡元培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FDA授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ixazomib优先评审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授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ixazomib( Takeda)优先评审。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药物Roflumilast对常见的儿童脑部肿瘤具有治疗作用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Matthew P. Scott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elife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小鼠模型检测了一种叫做Roflumilast的药物对一种常见的儿童脑部肿瘤--成神经管细胞瘤的治疗作用,Roflumilast目前主要用于炎症性肺部疾病的治疗。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我国胃肠间质瘤误诊126例分析

    胃肠间质瘤[1]( 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瘤细胞按形态分为3大类:上皮样细胞型(20%)、梭形细胞型(70%)和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混合型(10%)。免疫组化检测发现 CD117阳性率约占94%~98%,DOG1阳性率约占94%~96%,CD117与DOG1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多数梭形细胞GIST(特别是胃GIST)表达CD34,但在上皮样GIST中的表达不一致,在小肠GIST CD34可为阴性。GIST约占消化道肿瘤的1%~3%,中位发病年龄40~60岁,胃为好发部位,约占60%~70%;其次小肠约占20%~30%,结直肠约占5%,食管<5%。早期GIST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小(<2cm),且生长缓慢,患者多无特殊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较困难;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逐步增大,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胀、梗阻、腹部包块等临床表现;当肿瘤生长至黏膜糜烂、出血、溃疡时就会出现贫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甚至呕血、便血等临床表现;当肿瘤破溃时可表现为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少数外生性GIST可发生扭转从而出现外科急腹症,有器官转移者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临床表现。多数GIST患者在就医时都有明显临床症状,经检查后发现肿瘤,终再根据术后的病理结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诊。GIS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胃肠道其他肿瘤等疾病[2]。现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中的GIST误诊患者126例分析如下。

    作者:段绍毅;段于峰;金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络病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神经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可达50%~90%,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多发性神经病,患肢皮肤感觉减退或对称性疼痛、麻木,发凉或烧灼感,以夜间为重,有的表现为顽固性的疼痛,使患者痛苦不安,后期出现肌肉无力和萎缩。检查时发现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或丧失,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易出现烫伤或机械性损伤等无痛性损伤,致使感染、坏疽或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此病起病缓慢,隐匿性强,症状逐渐加重,不易逆转,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西医治疗原则:严格控制代谢紊乱、抗氧化应激、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单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满意。在临床中应用络病理论治疗DPN取得良好的效果,笔者就络病理论探讨其病因病机,并对其治疗进行论述。

    作者:武淑梅;刘兰英;刘金辉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9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韩爱清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辅治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儿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注射液,观察组另予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12%,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住院天数亦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蓉;孙姜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头孢地嗪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患儿,男,5岁,汉族,出生地为湖北黄陂,2014年5月25日晚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速来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门诊儿科就诊,收入我院儿二科,既往史:无特殊病史,出生时情况:足月产,无窒息。生长发展史:正常,入院时血常规检查:WBC 13.9×109/L,RBC 4.08×1012/L,HUb 113g/L,L 17%,N 69.3%。查体:T 37.7℃,P 106次/min,Bp 100/60mm Hg,R 32次/min,体质量22kg。肝肾功能及各项指标均在参考值范围内。诊疗过程:2014年5月25日晚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不祥,无寒战及抽搐,无咳嗽及喘息,无呕吐及腹泻,急性病面容,神志清楚,发育良好,表情自然,双侧扁桃体有肿大,有咽喉充血。5月26日收入儿二科住院,入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于08:00进行注射用头孢地嗪钠注射液用药起止时间:2014年5月29日上午9:00-2014年5月29日上午9:15;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613。皮肤试验,结果阴性。予以美洛西林注射液1.6g+0.9%氯化钠注射液(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7C12033006)150ml,1次/d抗感染治疗,静脉滴注,1次/d,滴速30滴/min,无不良反应,患者仍持续发热,高达到39.2℃,抗菌效果不明显,临床医生考虑细菌覆盖不全,更大范围覆盖病原菌,及时控制患儿病情。经验性给予头孢地嗪注射液(生产厂家:丽珠制药厂,批号:1211121)1.6g+0.9%氯化钠注射液(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7C12033006)150ml,2次/d,20滴/min静脉滴注,输液约10min时,患儿恶心、呕吐,全身出现皮疹,尤以面部密集绿豆大小丘疹,高出皮面,伴全身瘙痒,双眼睑水肿,全身出虚汗,烦躁后嗜睡,考虑药物过敏,立即停止输液并行对症支持治疗,予以换用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C14033003)250ml 静脉滴注,40滴/min,并以地塞米松2mg静脉推注,盐酸异丙嗪肌内注射抗过敏治疗,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患儿约5min后诉症状基本缓解,呼吸顺畅,体检:无发热 T 36.5℃,R 34次/min,P 106次/min,Bp 100/60 mm Hg,5月26日晨患儿体温降至36.2℃,逐渐恢复正常,给予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注射液0.3g(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4030133)静脉输液滴注,1次/d,滴速30滴/min,治疗3d后患儿呼吸顺畅,体检:无发热T 36.2℃,R32次/min,BP 118/68mm Hg、HR 115次/min,逐渐恢复正常,治愈要求出院。

    作者:胡三红;易爱玲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藻酸双酯钠过量致偏瘫1例

    患者,男,39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无力3h入院。患者缘于3h前以血脂高静脉滴注藻酸双酯钠注射液4.0g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以20~30滴/min滴速静脉滴注。患者输液毕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角右偏,流涎,无饮水呛咳,无恶心呕吐。查:T 36.5℃,R 26次/min,P 76 ;次/min,BP 130/80 mmHg。神清,语利,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黄染、蜘蛛痣。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6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扣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无增强及亢进。神经系统查体:双瞳孔正大等圆,眼球无斜视,双侧额纹对称,口角向右偏斜,伸舌居中,肩部对称。双侧肢体痛温觉正常。指鼻试验(-),指指试验(-),Babinskis征(-),颈软, Kenig′s征(-),Brudzinski征(-),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史,亦未接触过传染患者,未到过牧区及疫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8.6×109/L,RBC 4.10×1012/L,HB 136g/L,PLT 156×109/L。尿、便常规均未见异常。电解质四项:钾3.9mmol/L,钠138mmol/L,氯110mmol/L,钙1.80mmol/L。头颅CT:颅脑CT平扫未见异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藻酸双酯钠每天大用量≤150mg考虑藻酸双酯钠过量。急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600m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氟美松注射液5mg静脉注射。约30min后病情逐渐缓解,2h后恢复正常。

    作者:田春凤;苏白玉;仝宇红;李瑜娟;赵旭红;梁建英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968例,分析患者临床用药情况,对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总结。结果968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92例,占所有消化内科患者的9.50%。2013年不合理用药63例(68.5%);2014年不合理用药29例(31.5%)。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例情况有4种类型,主要为药物使用量大、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药物联用不良反应增强。其中药物使用量大37例(40.2%);重复用药23例(25.0%);联合用药不合理20例(21.7%);药物联用不良反应增强12例(13.0%)。结论消化内科是医院各科室中较大的科室之一,合理使用药物能够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医师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室用药的药理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吴雪荣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穴位注射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院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H1抗组胺药左西替利嗪+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喷雾剂喷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在1个月的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8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9%(P<0.05);停止治疗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煎服+穴位注射治疗的疗法,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过敏体质,降低对变应原的反应性,有效控制变态反应的发生,具有抗过敏作用,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结合西药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作者:倪建锋;颜厚新;罗德军;刘超婷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菌种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菌种构成和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对分离到的354株念珠菌用DL-96FUNGUS真菌鉴定板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9种念珠菌354株,其中白色念珠菌279株,占78.8%,光滑念珠菌32株,占9.0%,热带念珠菌18株,占5.1%,近平念珠菌10株,占2.8%,其他念珠菌15株,占4.2%。在5种抗真菌药物中,念珠菌对两性霉素 B 和5-氟胞嘧啶的平均耐药率低,分别为2.2%和7.9%。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平均耐药率均在21.7%以上。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占优势,但是对其他菌种的存在和增加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要定期对本地菌种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规范地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沈颖;高少虎;梁春花;温中信;王为金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经右腋下直小切口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

    近20年来,微创已成为心脏外科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小儿体质量小、胸腔狭小、股动静脉细小等特点,限制了经外周血管建立体外循环、胸腔镜、机器人系统等技术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经右腋下直小切口入路,建立体外循环,在小儿微创心脏手术中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因为术野小,显露不佳,如果医师及护士术中配合不到位,会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2010年3月以来,笔者就如何改进、加强医师与手术护士的配合,使得手术得以顺利完成作总结归纳,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群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益气养阴方辅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辅治早期糖尿病肾病( D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予以西医规范指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方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2%(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辅助治疗早期DN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靳建忠;陈国杰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多种西药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观察分析

    医院临床在治疗患者时通常会联合应用多种西药,以此来实现理想的治疗目标。联合使用多种西药一定程度上虽能提高临床疗效,但是若药物搭配不适,对各药物的作用和理化性质缺乏专业了解,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使得患者病情越发严重,甚至还会出现死亡[1]。因此医院临床医师必须合理依据患者病情对药物予以专业搭配,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方法[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和分析多种西药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春涯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社区卫生院就诊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查,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76例患者中睡眠质量较差者30例(39.5%)。社区糖尿病患者PSQI总分以及催眠药物得分、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心血管疾病、BMI指数、家庭年人均收入是影响社区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的主要因素;离退休人员、家庭年人均收入和患者的睡眠质量存在很大相关性。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普遍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主要是和在职、家庭收入较低、存在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作者:姚家明 刊期: 2015年第29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辅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30例和恩替卡韦组30例;2组均常规护肝治疗。干扰素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恩替卡韦组另予恩替卡韦,观察治疗30周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与治疗前比较,肝功能均有所改善(P<0.05);恩替卡韦组的ALT复常率(53.3%)、TBIL 复常率(33.3%)和 HBV-DNA 转阴率(36.7%)明显高于干扰素组的 ALT 复常率(46.7%)、TBIL复常率(30.0%)和HBV-DNA转阴率(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扰素组(43.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恩替卡韦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恩替卡韦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明显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

    作者:朱小荣;于锋;王坚 刊期: 2015年第2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