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内放疗并γ-刀治疗颅内囊实性转移瘤的效果

赵明媚;宁铁英;刘伯晨

关键词:放射外科手术, γ线刀, 磷放射性核素, 脑肿瘤
摘要:目的 介绍立体定向内放疗联合γ-刀治疗颅内囊实性转移瘤的手术流程并评价疗效.方法 对15例颅内囊实性转移瘤病人行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后抽吸囊内液,注入32P内放疗联合对肿瘤实体部分行γ-刀治疗.结果 本组15例病人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第6个月时影像学复查,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恶化1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内放疗联合γ-刀治疗脑内囊实性肿瘤,有良好的疗效,并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微创的优点.
齐鲁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痴呆病人配偶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 了解老年痴呆病人配偶的生活质量,以期对老年病人配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治疗,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60名老年痴呆病人配偶及60名已婚正常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痴呆病人配偶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34~5.49,P<0.05),其中男性配偶生活质量降低得更为明显.结论 老年痴呆病人配偶的生活质量在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均远低于正常老年人.

    作者:宋文;滕文慧;徐琦;范乐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后牙咬合对数与咀嚼效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测量牙列缺损病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后的咀嚼效率,探讨后牙咬合对数(POPs)与咀嚼效率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牙齿数目和POPs将54例牙列缺损病人分为A、B、C、D共4组.A组:22例全牙列者,平均8.50个POPs;B组:10例单颌至少10颗牙者,平均6.80个POPs;C组:7例单颌至少10颗牙齿者,平均3.57个POPs;D组:15例单颌少于10颗牙齿者,平均1.73个POPs.通过咀嚼人工食物,以称质量法测量病人修复治疗前后的咀嚼效率.结果 修复治疗前后相比较,A组病人的咀嚼效率均高于B、C、D组(F=31.389、15.574,q =-8.971~ 3.192,P<0.05),B组高于D组(q=-2.314、-2.331,P<0.05).B、C、D组修复治疗后X50均值低于治疗前(t =-5.310~-3.189,P<0.05).结论 牙列中POPs越多,咀嚼效率越高;可摘局部义齿可提高牙列缺损病人的咀嚼效率.

    作者:李健宁;张倩;邵明超;李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骨折效果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系统(LISS或LCP)治疗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类为B1型骨折),分为髓内钉全部取出或保留髓内钉主钉两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7例病人骨折均顺利愈合,并恢复行走功能.结论 使用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骨折,尤其对于原有粗隆间骨折未完全愈合的病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术中应保留原有的短重建髓内钉主钉,髓内钉侧骨折可以用单层和(或)双层皮质的锁定螺钉固定,必要时可辅助钛缆加强固定的稳定性,治疗结果是满意的.

    作者:王强;刘利民;沈惠良;胡怀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1例误诊分析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HNE)是消化系统的急腹症,起病急,多呈爆发性发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可在数日至数周内死亡.由于受该病临床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及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对该病容易出现误诊.我科近期误诊1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病人.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更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增殖及BMP-2分泌影响

    目的 研究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其分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随机分为基底膜蛋白多糖抑制剂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低氧状态下基底膜蛋白多糖抑制剂组(C组)、低氧状态下对照组(D组).各组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培养24、48、72、96 h.采用细胞增殖检测方法(CCK-8法)和ELISA法,检测并比较各组成骨细胞增殖和分泌BMP-2的变化.结果 培养24、48 h,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4.51~18.04,P<0.05);培养72 h,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96 h内,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成骨细胞分泌BMP-2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 =6.61~30.50,P<0.05).结论 在成骨细胞增殖早期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有显著影响,并对成骨细胞分泌BMP-2有促进作用.

    作者:马金龙;褚言琛;张成栋;邹云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病人肠道黏膜菌群结构的变化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CRC)病人肠道黏膜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取50例CRC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以454焦磷酸测序方法检测16S rRNA基因V3-V5区,研究CRC病人肿瘤组织的菌群结构并与癌旁正常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CRC病人癌组织中的梭杆菌属、弯曲菌属丰度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明显降低,Faecalibacterium、罗氏菌属丰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Z=1.84~3.63,P<0.05).结论 CRC病人癌组织菌群较周围正常组织发生了明显改变,出现了有害的条件致病菌增加、有益的细菌减少的结构失调现象.肠道黏膜菌群结构鉴定可能成为诊断CRC高风险人群的重要途径,干预和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CRC的新方法.

    作者:李毅;王骥平;李宇;曹守根;姚增武;周岩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授权赋能方式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授权赋能方式在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实施授权赋能方式管理,包括提高病区护士长管理素质、提高病区护士的综合素质、病区财务管理的授权赋能、病区环境管理的授权赋能、病区质控管理的授权赋能、病区护理组长的授权赋能、病区教学管理的授权赋能、监督激励机制等.结果 护士工作满意度由76.5%上升至96.5%,临床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4.5%上升至98.5%,病人满意度由94.5%上升至99.0%.结论 授权赋能方式在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管理中应用,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激情,提升护士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基层护理队伍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葛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列腺组织Galanin及GalR2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Galanin及Galanin 2型受体(GalR2)在前列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0例前列腺增生(BPH)、50例未转移前列腺癌(PCa)及30例发生骨转移前列腺癌(BM)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lanin及GalR2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结果 BPH组、PCa组和BM组Galanin阳性表达分别为9、34、25例;GalR2阳性表达分别为40、7、2例.PCa组及BM组Galan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BPH组(x2 =25.50、32.75,P<0.01),而PCa组与B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组GalR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Ca组及BM组(x2=43.72、40.43,P<0.01),而PCa组与B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Ca组及BM组内,Galanin与GalR2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rs=-0.55、-0.77,P<0.01).结论 Galanin在前列腺癌组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GalR2在BPH组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而在恶性肿瘤组织中低表达.Galanin在前列腺癌组织可能通过与GalR2之外的两种受体相结合从而发挥生物学作用;Galanin与GalR2蛋白的联合检测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振宇;高健刚;姜波;侯四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并发逼尿肌乏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效果

    目的 了解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逼尿肌乏力的临床效果.方法 并发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急性尿潴留的BPH病人46例,根据术前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分为A组(Pdet 1.1~4.0 kPa,31例)和B组(Pdet 0~1.0 kPa,15例),两组均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膀胱造瘘术,术后3个月随访病人的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 A组26例术后拔除造瘘管排尿良好,5例终生保留造瘘管,总有效率为83.9%;B组7例术后拔除造瘘管排尿良好,8例终生保留造瘘管,总有效率为4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901,P<0.05).两组平均大尿流率较术前升高,平均残余尿量、IPSS和QOL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7.14~29.17,P<0.01).结论 逼尿肌轻度受损的BPH病人行TURP加膀胱造瘘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邓军;张钢;周荣祥;綦海燕;张宗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草酸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药物防治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用药对草酸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134例应用草酸铂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55例)和空白组(38例).观察组从化疗开始每日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20 mg静脉滴注,共14 d;对照组化疗同步每日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2.4 g静脉滴注,共14 d;空白组化疗同时不应用任何神经保护药物.4周期化疗后评价3组病人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及分度情况.结果 各组均未发生4度周围神经毒性反应.观察组2、3度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20%和2.44%,较对照组(29.09%和7.27%)和空白组(28.95%和10.53%)明显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7、2.890,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草酸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临床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防治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瞳光;杜利力;于晓丽;孔鲁;韩灵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啶对ICU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效果

    目的 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预计机械通气超过3d病人的临床疗效,探讨右美托咪啶对ICU机械通气病人长时间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选取的4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预计机械通气超过3d的病人随机分到右美托咪啶组(D组,20例)和丙泊酚组(P组,20例).D组病人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 μg/kg,注射时间超过10 min后继以0.2~0.7 μg·kg-1·h-1维持泵入;P组给予丙泊酚负荷剂量1 mg/kg,注射时间超过10 min后继以1.0~3.0 mg· kg-1·h-1维持泵入,直至撤机.观察并记录镇静前及镇静后30 min、1h、3h的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呼吸及血流指标;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驻留时间;记录镇静期间呼吸、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均能达到镇静目标水平SAS评分3~4分,D组和P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较镇静前显著下降(F=5.33~17.06,P<0.05),随输注时间延长呼吸、血流指标有所改善,但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镇静相关不良反应类似(P>0.05).D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驻留时间略短于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右美托咪啶长时间镇静效果与丙泊酚类似,无明显不良反应,为ICU机械通气病人长期镇静治疗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薛超;王志宏;李连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壮筋续骨汤对骨折大鼠血清GH与IGF-1水平和骨折愈合影响

    目的 研究壮筋续骨汤对大鼠股骨骨折后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影响及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在股骨中段切断股骨制备骨折模型,用壮筋续骨汤灌胃治疗.以大体解剖学和病理学方法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H和IGF-1的水平.结果 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骨折伤后7d骨折断端主要为纤维肉芽组织,14d为纤维性骨痂组织,21d为纤维软骨性骨痂组织,28 d治疗组骨痂重塑质量明显优于模型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GH和IGF-1水平在骨折术后7、14、21、28 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13.64、21.42,q=2.15~16.19;P<0.05),而模型组与治疗组在7、14、21d无显著差异,仅在28 d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组(t=6.48、5.49,P<0.05).结论 壮筋续骨汤可能通过降低GH和IGF-1的降解速率、维持较高水平而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张淑玲;周缜;宁驰;祝汉忠;邹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方法 2010年8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儿3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1岁10例,1~7岁26例;潜在性中毒7例,轻度中毒18例,中度中毒11例.临床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立即给予祛除毒物及有效解毒剂治疗,平均住院2~10 d,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多由误服农药或误食被农药污染的食物及接触农药引起,病情转归与接触农药的种类、剂量及就诊时间有很大关系.一旦发现有可疑有机磷农药中毒现象应立即就诊,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PICC导管堵管率的效果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堵管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活动主题进行要因分析,制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PICC导管堵管率由15.15%降低到2.26%(x2 =9.028,P<0.01),病人平均住院费由(4.2±0.5)万元降至(4.0±0.6)万元(t=2.070,P<0.05),平均住院日由(20.0±1.2)d缩短至(18.0±1.0)d(t =2.570,P<0,05),病人满意度由95.78%提高到99.72%(x2=11.040,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降低PICC导管堵管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降低病人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日,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刘波;孙秀杰;张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卵巢上皮癌组织Id1和HtrA1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Id1)和HtrA1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其中化疗敏感、耐药各20例)、1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Id1和HtrA1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结果 Id1和HtrA1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和22.5%,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阳性表达率(均为4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57、4.372,P<0.05);与正常卵巢组织(30.0%和6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8.295、5.357,P<0.05).Id1和HtrA1在卵巢上皮癌耐药组中的阳性率为95.0%和5.0%,与敏感组(60.0%和4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914、14.824,P<0.05).卵巢癌病人术前CA125水平、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与Id1和HtrA1的表达密切相关(x2=4.215~10.753,P<0.05).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d1和HtrA1的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6,P>0.05).结论 Id1和HtrA1与卵巢上皮癌形成可能有关,且Id1高表达和HtrA1低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化疗耐药关系密切.

    作者:王金兰;朱存静;段玉英;田甜;戴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与腹膜通透性对腹透液清蛋白丢失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及腹膜通透性对腹膜透析病人腹透液清蛋白丢失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透析时间达6个月的腹膜透析病人68例,其中糖尿病病人38例,非糖尿病病人30例.根据腹膜平衡实验,将病人分为两组,高转运与高平均转运的病人36例为高通透性组,低转运与低平均转运病人32例为低通透性组.同时检测各组病人24 h腹透液清蛋白及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 高通透性组较低通透性组腹透液清蛋白丢失量明显增多(t=2.118,P<0.05),血浆清蛋白明显下降(t=2.374,P<0.05).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腹透液清蛋白丢失量明显增多(t=2.887,P<0.05),血浆清蛋白明显降低(t=2.278,P<0.05).结论 糖尿病与腹膜高通透性均可造成病人腹透液清蛋白丢失量增加,从而导致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升高.

    作者:万美燕;韩昆;崔永军;邹作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Ikaros6基因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Ikaros6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95例ALL病人进行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再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Ikaros6基因的表达,基因测序确定Ikaros6基因突变的位置及类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初诊及缓解病人Ikaros6 mRNA的表达,并通过临床随访观察不同病人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95例ALL病人中有45例Ph染色体阳性,50例Ph染色体阴性;在Ph染色体阳性和阴性病人中分别有13例和2例表达Ikaros6,差异有显著性(x2=11.03,P<0.05).健康对照组均未检测到Ikaros6基因的表达.表达Ikaros6的病人基因测序均显示IKZF1中外显子4~7的缺失.初诊病人Ikaros6 mRNA平均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病人(t=4.054,P<0.05).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接受络氨酸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有Ikaros6基因表达的病人其缓解率明显低于未表达该基因病人(x 2=6.20,P<0.05);未表达Ikaros6基因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接受TKIs治疗的缓解率明显高于VDCP治疗方案(x 2=5.43,P<0.05).表达Ikaros6的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20个月平均累积复发时间明显短于未表达Ikaros6病人(Wald x 2=13.72,P<0.05).结论 IKZF1外显子4~7缺失导致Ikaros6基因在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中高表达,表达该基因的病人对TKIs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TKIs和VDCP方案对于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复发率高.

    作者:邵长峰;卢伟;杨颉;管洪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信息时代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探讨

    本文介绍了医院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分析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并从经费、人员素质、安全、移动化等方面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作者:董利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内放疗并γ-刀治疗颅内囊实性转移瘤的效果

    目的 介绍立体定向内放疗联合γ-刀治疗颅内囊实性转移瘤的手术流程并评价疗效.方法 对15例颅内囊实性转移瘤病人行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后抽吸囊内液,注入32P内放疗联合对肿瘤实体部分行γ-刀治疗.结果 本组15例病人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第6个月时影像学复查,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恶化1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内放疗联合γ-刀治疗脑内囊实性肿瘤,有良好的疗效,并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微创的优点.

    作者:赵明媚;宁铁英;刘伯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颈椎影像学检查中对寰枢关节的关注日益增多.本文主要综述了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解剖基础、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旨在加深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正确认识,以利于临床选择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红雨;王琦;刘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