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晶荣;史静;肖青;胡晶;彭智;罗秋平;冯文莉
目的:分析中国妇女乳腺X线钼靶摄影普查的成本效益.方法:结合中国妇女的人群年龄结构以及乳腺癌相关数据,利用Markov模型模拟乳腺癌发展过程,结合每一种状态的成本消耗和健康收益,通过10个周期(每个周期为1年)的循环运算,分析乳腺X线钼靶摄影普查的成本效益.结果:35~59岁人群的普查增量成本效益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为216 656.00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Q ALY),普查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14.66%; 35~69岁人群的普查ICER为248727.50元/QALY,普查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14.79%.ICER与乳腺癌发病率、X线钼靶摄影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检查费用等密切相关.结论:中国女性采用乳腺癌普查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约15%.根据当前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普查平均效能(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检查成本,全国乳腺癌普查暂不具成本效益.鉴于普查的成本效益与发病率、普查效能以及普查中的检查价格密切相关,因此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提高、普查中检查价格的降低以及普查敏感度或特异度的提高,中国妇女的乳腺癌普查将具有成本效益甚至极具成本效益.
作者:张峰;罗立民;鲍旭东;陈北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染色体易位在肿瘤中很常见,但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显示,细胞核基因组的组织结构是高度有序的,每条染色体或染色质都有自己的位置和领地,它们相互交错,共同维持着基因转录网.肿瘤细胞染色体易位的非随机性被认为与间期核内染色体或基因的空间位置密切相关.染色体易位通常发生在核内邻近的染色体或空间位置接近的基因.这些发现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杰;洪泽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融合蛋白SH2-DED(SD)对白血病K56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建立K56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重组腺病毒预防和治疗模型.预防模型采用皮下注射经重组腺病毒Ad5F35-SD或Ad5F35-SmD预处理的K562细胞;治疗模型采用皮下注射K562细胞建立皮下移植瘤后,进行Ad5F35-SD或Ad5F35-SmD的瘤体内多点注射.观察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以及移植瘤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TUNEL法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移植瘤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治疗模型组中,Ad5F35-SD处理组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细胞核浓缩,细胞质染色加深.TUNEL法和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提示,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上调.Ad5F35-SD在预防模型组中同样具有抑制移植瘤生长的作用.结论:重组腺病毒Ad5F35-SD能够抑制K562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致瘤能力以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邓晶荣;史静;肖青;胡晶;彭智;罗秋平;冯文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已发现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EML4)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的融合基因.在不吸烟的NSCLC患者中大多可检测出EML4-ALK,其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EML4-ALK在体内外均有致癌性.ALK抑制剂(crizotinib)在EML4-ALK阳性的NSCLC患者中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综述重点阐述NSCLC中EML4-ALK的生物学特性、临床特征和治疗.
作者:杨彦卓;潘乐康;安广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确定全肺切除术后胸部放疗引起放射性肺炎的预测参数,并设立参考阈值.方法:2007年4月-2010年10月前瞻性、连续纳入44例全肺切除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胸部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记录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以及接受5Gy及以上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总肺体积的百分比V5以及V10、V15、V20和V30.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这些参数与放射性肺炎之间的关系,找出预测能力较强的参数并确定安全阈值.结果:所有44例患者中,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有13例(29.5%),其中发生3级的4例,无患者发生4和5级放射性肺炎.所有的放射性肺炎均发生在放疗后9个月内,其中84.6% (11/13)的放射性肺炎发生在放疗后6个月内,中位时间为放疗后2个月.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大的3个参数分别为V5 (0.824)、MLD (0.806)和V10 (0.801),参考阈值分别为21.5%、450 cGy和8.5%.4例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的患者,MLD>800 (804~887) cGy,V5>28% (28%~42%),V10>20% (20%~36%).结论:全肺切除术后行胸部放射治疗是安全而可行的,为避免发生2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建议余肺剂量限定于V5<21.5%(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84.6%),MLD<450 cGy(敏感度为79.6%、特异度为65.4%),V10<8.5%(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61.5%).为避免发生3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建议余肺MLD<800 cGy.
作者:王常禄;傅深;王家明;刘俊;庄志邈;吕长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给药)和替吉奥(TS-1)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月接受住院治疗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紫杉醇(静脉给药)联合顺铂(腹腔给药)和TS-1(口服给药)方案进行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平均随访时间为11.4个月,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5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3例,客观缓解率为56%.中位PFS为6.0个月(95%可信区间:3.4~8.6个月),中位OS为13.0个月(95%可信区间:7.9~18.1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系统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和疲乏,多为Ⅰ~Ⅱ度;有3例患者发生Ⅲ~Ⅳ度不良反应(1例为呕吐,2例为肝功能损害).2例在化疗前存在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接受化疗2个周期后肠梗阻缓解;另1例患者在腹腔化疗后发生化疗相关性肠梗阻.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和TS-1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好,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郭晓冬;韩克起;方盛泉;张学民;潘凯;谢国群;李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基因突变对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19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PTEN表达情况,测序验证PTEN基因是否发生突变,检测该突变对于PTEN下游分子AKT和mTOR通路产生的影响.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方法对19株肺癌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PTEN/PI3K突变的功能分析.结果:19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有5株PTEN蛋白表达缺失,通过测序发现这5株均存在PTEN突变;文献检索另有2株存在PIK3CA突变.PTEN突变后其下游分子AKT和mTOR通路处于持续活化状态.借助GSEA法对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TEN(或PI3K)突变对肺癌细胞的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基因集产生了重要影响.结论:PTEN/PI3K突变对其下游分子AKT和mTOR通路产生明显影响,对肺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粒体-能量代谢方面的基因集.这一发现提示,有必要重视线粒体-能量代谢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晏群;邹明祥;刘文恩;马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原发性骨肿瘤,局部手术后容易复发,复发率为2096~50﹪,瘤段切除复发率为6.3﹪[1].桡骨远端是骨巨细胞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仅次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也是骨巨细胞瘤局部容易复发的部位.
作者:马小军;孙伟;李国东;刘俊健;张帆;昝鹏飞;蔡郑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介导的细胞色素P450 1B1(cytochrome P-4501B1,GYP1B1)基因沉默对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作用下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经EPA和AA处理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干扰CYP1B1的表达,随后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F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效率,以及siRNA干扰后EPA和AA作用下MDA-MB-231细胞中CYP1B1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siRNA干扰后EPA和AA作用下MDA-MB-231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EPA处理组的MDA-MB-231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AA处理组的MDA-MB-231细胞则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转染CYP1B1 siRNA的MDA-MB-231细胞中,CYP1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有所下降,而COM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有所上升.CYP1B1 siRNA转染的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且EPA处理组的MDA-MB-231细胞数明显多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CYP1B1基因沉默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逆转EP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EPA可能通过调节CYP1B1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刘蕾;王斌;糜漫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描述2003-2007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从经审核合格的全国32个肿瘤登记点收集2003-200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相应的人口数据,对数据进行汇总和描述分析.结果:2003-2007年全国32个肿瘤登记点女性乳腺癌合计发病率为41.64/10万,居女性癌症发病的第1位;合计死亡率为9.63/10万,居女性癌症死因的第6位.女性乳腺癌在全国城市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发病率是农村地区的3.04倍,城市地区死亡率是农村地区的1.92倍.肿瘤登记点合计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在GLOBOCAN 2008统计的184个国家中排位第110位,死亡率排位第172位.结论:女性乳腺癌已经成为中国女性常见的癌症之一,中国城市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但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仍处于中低水平.
作者:黄哲宙;陈万青;吴春晓;郑荣寿;陈建国;杨念念;王宁;张思维;郑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RNA干扰沉默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Golgi a-mannosidase Ⅱ,GM Ⅱ)基因表达对人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为沉默GM Ⅱ基因,构建了4个分别针对不同靶位点的短发夹RNA (short hairpin 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同时合成阴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应用LipofectAMINE2000将质粒转染入BGC-823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后GM Ⅱ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选出沉默效果佳的质粒.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损伤实验分别检测GM Ⅱ基因沉默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质粒载体pGPU6/GFP/Nco-1303沉默GM Ⅱ基因的效果好.转染pGPU6/GFP/Neo-1303组穿透小室基质的细胞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阴性对照组(P<0.05).无血清培养液培养24 h后,转染pGPU6/GFP/Neo-1303组细胞的迁移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和转染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RNA干扰技术可沉默人胃癌BGC-823细胞中GMⅡ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BGC-82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GM Ⅱ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之一.
作者:杨雅莹;易永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和IL-6的表达,探讨IL-17和IL-6与CRC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56例CRC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IL-17和IL-6的变化,分析IL-17和IL-6与CRC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56例CRC患者血清IL-17为96.43±21.15 ng/L,IL-6为139.53±27.84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为16.88±5.07 ng/L,IL-6为39.21±7.46 ng/L,P<0.01);IL-17和IL-6水平的上升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远处转移、Dukes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明显相关(P<0.01).结论:CRC患者血清中IL-17和IL-6水平随着肿瘤的进展而明显上升,预示IL-17和IL-6直接或间接参与了CRC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黄伟刚;陈荣策;项嘉亮;张国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中FANCF(Fanconi anemia complementation group 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化疗药物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以了解5-Aza-dC的抗肿瘤效应,寻找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方法:采用5-Aza-dC处理FANCF基因甲基化的卵巢癌细胞OVCAR3和FANCF基因非甲基化的卵巢癌细胞A2780.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PCR,MSP)、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这2种细胞经5-Aza-dC处理前后FANCF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以及FANC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情况.FCM检测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OVCAR3和A2780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5-Aza-dC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FANC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实验显示,5-Aza-dC处理后,OVCAR3细胞中FANCF基因发生去甲基化,FANC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细胞生长缓慢.5-Aza-dC处理组OVCAR3细胞裸鼠移植瘤体积较未处理组明显缩小,质量也明显降低,FANCF蛋白表达增加;而A2780细胞裸鼠移植瘤组中未观察到上述变化.结论: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可能通过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而成为潜在的卵巢癌治疗药物,但同时也会增加紫杉醇的耐药风险.
作者:李敏;曾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也是人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表观遗传学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NA甲基化和微小RNA (microRNA,miRNA)的调控机制属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及miRNA在肝细胞癌的形成中分别或协同发挥着重要作用,mi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短链RNA.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不仅可以调节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而且可以调节miRNA的表达.在肝细胞癌中,一些异常表达的miRNAs(如miR-125b、miR-1-1、miR-124、miR-203和miR-191)是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调控的.另外,在肝细胞癌中还发现了一类miRNAs通过调控表观遗传学通路中关键分子来改变整个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状态.本文就DNA甲基化和miRNA之间复杂的相互调节机制在肝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邱必军;余坚;夏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iR-219-5p对人脑成胶质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的恶性表型——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初步寻找与miR-219-5p发挥抑癌作用有关的靶点基因.方法:在60例GBM组织中分析miR-219-5p表达水平及mRNA表达谱,筛选与miR-219-5p表达量呈负相关的mRNA;选取前50个相关性大的mRNA,用基因功能分析软件DAVID从中筛选出与GBM恶性进展相关的2组mRNA;后用4个在线靶点预测网站从这2组中预测miR-219-5p的潜在靶点.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初步验证miR-219-5p对GBM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结果:60例GBM组织中筛出14个与增殖和凋亡相关的基因和5个与侵袭相关的基因(P<0.001);在这19个候选基因中预测到4个基因(TWIST1、MYO1B、WEE1和SPRED2)是miR-219-5p的潜在靶点.实验初步证明,miR-219-5p能够抑制GBM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以及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MiR-219-5p可能通过作用于多个靶点对GBM的恶性表型起到抑制作用.
作者:刘彦伟;颜伟;王永志;张伟;游赣;唐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手术前后,对比增强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和对比增强超声检查(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在判断肿瘤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9月接受RFA的90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65例,转移性肝癌2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04个肝内肿瘤病灶在B超或CT引导下行RFA.RFA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行CECT和CEUS,评价CECT和CEUS在术前肿瘤病灶检出及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结果:RFA治疗前,CECT共检出93个肝内肿瘤病灶,CEUS共检出96个肝内肿瘤病灶,CECT结合CEUS共检出104个肝内肿瘤病灶.RFA治疗后1个月,CECT显示90个病灶无增强表现,CEUS显示91个病灶无增强表现,CECT结合CEUS显示86个病灶无增强表现:CECT检出5个肝内新发肿瘤病灶,CEUS检出8个肝内新发肿瘤病灶,CECT结合CEUS检出11个肝内新发肿瘤病灶.结论:CECT结合CEUS可提高RFA治疗前肝内肿瘤病灶检出率及RFA治疗后肝内残留肿瘤和新发肿瘤病灶的检出率.
作者: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刘文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