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赵琳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围术期, 护理
摘要:胫骨干骨折是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7%,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1].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所以,骨折多为开放性,易感染.胫骨下1/3血运差,易发生骨折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围术期的优质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院骨科对此实施了一套护理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型糖尿病合并妊振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并观察2组产妇情况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体质量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低血糖及羊水过多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合并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起强化降糖作用,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是治疗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分析

    近年来由于药物品种发展迅速,许多药物如心血管药、抗生素、激素、各种中药及中西药组方制剂等,因治疗与抢救工作需要,联合用药机会越来越多,其目的为达到治标又治本,取长补短,增强疗效,提高临床治愈率等.但对不同的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在体内的变化,临床上必须慎重考虑.各种药物均有其各自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配伍得当可达预期目的,若配伍不当不仅在体外可能产生变化,如沉淀、结块、变色等,而且在体内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甚至失效或产生毒性等[1],现将中西药联合应用易出现的相互作用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党晓英;柴图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103例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分为自发性SAH和创伤性SAH,自发性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SAH起病急骤,突发的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其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针对SAH的病因及诱因,采取科学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SAH再出血的发生率,对预后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均非常重要[2].我院对收治的103例SAH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霞;高丽梅;李瑾花;李录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Bartter综合征1例

    Bartter综合征是1962年由Bartter首先报道[1],临床极为罕见,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约为1.2/105.目前认为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发病者多为儿童,成人可因基因突变而后天获得.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由于肾小管髓袢升段Na+-2Cl--K+协同转运蛋白或与此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导致近端肾小管离子转运障碍性疾病[2].我院收治Bartter综合征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尿液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确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DM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作为DN组,以及30例体检确认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同时试验室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P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H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S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G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统计年龄、性别、病史、体质量及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随着糖尿病肾损伤程度的加重,尿液中L-FABP、mALB、α1-MG、β2-MG,24hpro,血液中THC、LDL-C、FBG水平逐渐增高.DN组中尿L-FABP敏感性高于SUA,尿mALB、α1-MG、β2-MG,24hpro.尿L-FABP与尿液中mALB、α1-MG、β2-MG、24hpro,HbA1c,THC、TG、LDL-C、SUA、ALT、FPG、SBP、病史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尿L-FABP与BUN、SCr、BMI、DBP、HGB、年龄、性别无相关关系(P>0.05).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显示α1-MG、HbA1c、TG、病史是L-FAB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尿L-FABP水平能准确反映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标志物.

    作者:赵瑛;张惠莉;高继东;张瑞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磺脲类降糖药致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护理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是指血浆葡萄糖浓度< 3.9mmol/L.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具有确切降糖效果,且价格低廉,深受患者及基层医师的欢迎[1].但如不掌握药物的特性,使用不当,极易造成医源性低血糖,带来不良后果.2008年6月-2012年3月我科对磺脲类降糖药致严重低血糖患者42例,实施了院前急救与护理,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磺脲类降糖药致严重低血糖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48 ~76岁,中位年龄60.8岁;入院时患者均出现大汗、意识障碍、昏睡昏迷;发作时血糖0.5~3.8mmol/L.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中服糖后2h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2].所有患者分型均属于2型糖尿病,发病前均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其中服用格列苯脲24例,服用格列齐特15例,服用格列吡嗪3例;合并使用二甲双胍10例,阿卡波糖8例;慢性肾衰竭9例,感染6例,使用磺胺类抗炎药5例,饮酒5例,未按时进餐4例.

    作者:胡小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偏头痛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与健康教育在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208例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2组均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进行CBT,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联合阿米替林能明显改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有效降低头痛发作的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广;赵英召;张娜;谢彩霞;赵烁;魏辉;付领然;穆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股骨颈骨折卧床患者的压疮防治综合护理体会

    压疮,俗称褥疮,是因长期保持同一体位,致躯干四肢骨骼突起部位由浅渐深的皮肤软组织溃疡.长期平卧位者好发于骶尾部、足跟、甚至肘部、尺骨茎突;侧卧位者好发于大粗隆、内外踝;坐位者常见于坐骨结节部位.压疮的发生是由于长时间的压迫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营养不良,进而组织溃疡形成.常见于长期卧床者,年老体弱、截瘫、糖尿病患者发生率更高[1].压疮的防治不当,常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增加护理工作难度,甚至可继发感染、骨外露、败血症而危及生命.骨科创伤中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高,而其高发人群即为老年人,合并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糖尿病者居多,术前、术后均需卧床休养,因此压疮发生的几率很高.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已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护理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我科通过采用综合措施,股骨颈骨折卧床患者压疮预防及治疗工作取得较为满意结果,现总结经验及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牛晓慧;肖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生长抑素在消化道术后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消化道术后应用生长抑素对消化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消化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术后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未用生长抑素治疗,其他处理方式相同,观察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道手术后生长抑素的使用具有安全性、可行性,生长抑素能促进消化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黄作勤;陈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外敷组和传统组各60例,其中传统组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并常规换药,而外敷组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胰岛素外敷,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疮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 2组疮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敷组疮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疮面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酪酸梭菌组和胃蛋白酶组各65例,胃蛋白酶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酪酸梭菌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酪酸梭菌组的总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胃蛋白酶组的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蒙脱石散能清除肠道内过多水分和黏液,酪酸梭菌活菌散修复肠道黏膜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两药协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作者:王新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分离出的352株肠球菌,应用常规方法或Vitek系统进行鉴定,琼脂扩散法(k-b法)予以药敏试验.结果 肠球菌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血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痰液.其中粪肠球菌216株(61.4%),屎肠球菌132株(37.5%),母鸡肠球菌与铅黄肠球菌各2株,共4株(1.1%).结论 肠球菌在血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液中具有较高分离率,与目前侵入性治疗方法增加,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重症患者免疫力下降具有一定相关性;肠球菌对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具有较高敏感性,对其他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其合理性.

    作者:郎少磊;常婧;安淑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复杂眼外伤患者45例(45眼),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患者均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基础上行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患者均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术中患者血压均较平稳,且心率稳定,术后45例患者的视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且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在给予复杂眼外伤患者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闫瑞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岗前医德医风教育对护理人员的心理调节作用分析

    岗前教育是医院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帮助新员工了解医院的发展历史,融入医院的文化理念,熟知医院规章制度,包括医疗核心制度等,以提升新员工的道德情操、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增强青年医务人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医院的向心力、凝聚力.医德医风教育是岗前教育的重要一课.针对新护士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心理疏导渗透入医德医风教育中,不仅增强新护士的医德修养,而且能帮助新护士以佳的心理状态走上工作岗位.

    作者:陆海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分别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分别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54%;治疗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郁;王金龙;赵伟;刘勇;宋金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口服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分型论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中药口服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分型论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剂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口服联合灌肠辨证分型治疗,记录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口服联合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分型论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较高的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边毅;边颖;周宏伟;任静茹;谢鹏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细菌性阴道炎的研究新进展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年龄多在15 ~44岁,是由多种致病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无明显黏膜炎性反应疾病,感染率在15%~30%,占外阴、阴道感染的40%~50%,在阴道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远高于阴道滴虫和霉菌感染,且易复发[1].BV与盆腔炎、输卵管炎、泌尿系感染、术后感染、异位妊娠、不孕症及妇科肿瘤等有关.如不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感染或带菌者,病原体因外来或生理因素影响可再次复活而侵袭传播,使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BV可通过性传播,是由加德纳杆菌和某些厌氧菌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临床上由于应用大量抗生素,使加德纳杆菌的感染率不断升高,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BV对患者影响较大,增大BV孕妇胎膜感染,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早产及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发生率,BV还可引起组织性绒毛膜炎、羊水感染等妊娠并发症[2].

    作者:付金红;董英;李素清;李淑媛;周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常规小剂量化疗对口腔癌临床治疗效果影响

    目的 探究小剂量化疗在口腔癌治疗中的短期疗效和长期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在该院进行口腔癌治疗的患者514例进行随访.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化疗的效果,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单纯手术与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的术后缓解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等.结果 完成诱导或单纯化疗患者187例,短期总有效率为67.9%(127/187).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的患者与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三年生存率及五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时期五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加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三年复发率及五年复发率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癌小剂量化疗近期疗效较好,但诱导化疗不能提高总生存率.

    作者:张志纺;张桂华;李农;王玉娟;赵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I-FABP、D-LAC水平测定用于缺血性肠炎诊断的价值观察

    目的 观察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D-LAC)水平测定用于缺血性肠炎(ICBD)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ICBD患者43例为ICBD组,非缺血性肠炎患者41例为NICBD组,体检正常者20例为健康组.采用ELISA试剂盒法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I-FABP、D-LAC水平.结果 ICBD组血清的I-FABP和D-LAC水平明显高于NICBD组和健康组,NICBD组血清的I-FAB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BD组血清D-LAC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ABP的判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低于D-LAC.结论 I-FABP、D-LAC水平与ICBD的相关性显著,对于诊断ICBD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康志龙;王海强;习伟然;赵小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胫骨干骨折是指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7%,以青壮年和儿童居多[1].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所以,骨折多为开放性,易感染.胫骨下1/3血运差,易发生骨折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围术期的优质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院骨科对此实施了一套护理措施,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