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文;张雪孪;赵伟;刘勇;宋金平
目的 探讨联合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ITP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0例.A组给予地塞米松+泼尼松治疗,B组给予大剂量IVIG治疗,C组给予亚标准剂量IVIG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控制、血小板开始上升及血小板恢复时间.结果 B组、C组总有效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标准剂量IVIG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ITP能快速控制出血状况,促进血小板水平的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更加具有经济性,值得重视.
作者:王海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卡培他宾和多西他赛(XT)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接受XT方案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87例,主要观察终点为临床缓解率,疗效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或稳定(SD)则继续进行治疗,直至病情出现进展(PD)或主动提出终止治疗.结果 87例患者中CR 1例(1.15%),PR34例(39.08%),SD 38例(43.68%),PD 14例(16.09%),总缓解率(CR +PR)为40.23%;不同受体阳性患者中,以ER、PR双阳性疗效好.结论 XT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为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朝晖;贾海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轻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经保肝药物治疗后改善,余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aCO2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aO2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具有标本兼治、疗效持久等优点,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瑞忠;肖丽丽;许书萍;刘爽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替勃龙(利维爱)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86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3例,A组单纯给予甲硝唑治疗,B组给予利维爱联合甲硝唑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高于A组的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失眠1例,5d后症状消失;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维爱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血小板,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CRP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纪信寿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尿液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确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DM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作为DN组,以及30例体检确认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同时试验室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P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H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S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G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统计年龄、性别、病史、体质量及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随着糖尿病肾损伤程度的加重,尿液中L-FABP、mALB、α1-MG、β2-MG,24hpro,血液中THC、LDL-C、FBG水平逐渐增高.DN组中尿L-FABP敏感性高于SUA,尿mALB、α1-MG、β2-MG,24hpro.尿L-FABP与尿液中mALB、α1-MG、β2-MG、24hpro,HbA1c,THC、TG、LDL-C、SUA、ALT、FPG、SBP、病史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尿L-FABP与BUN、SCr、BMI、DBP、HGB、年龄、性别无相关关系(P>0.05).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显示α1-MG、HbA1c、TG、病史是L-FAB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尿L-FABP水平能准确反映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标志物.
作者:赵瑛;张惠莉;高继东;张瑞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行内镜下介入治疗,同时辅助中药联合放疗,对照组行单纯放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群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预防宫缩乏力性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宫缩乏力性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欣母沛250μg于宫体注射;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分娩胎儿时,给予缩宫素20U于宫体注射,同时给予缩宫素20U于静脉滴注的液体中,手术结束后给予米索前列醇进行直肠给药.观察比较2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h总的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术产后2h内及术后24h总的出血量高于试验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欣母沛能有效预防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大出血的危险,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姜燕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 将62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观察组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即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建伟;夏小丽;王昌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22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志全;杨新国;李学良;田欣;肖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对比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与健康教育在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208例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2组均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进行CBT,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联合阿米替林能明显改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有效降低头痛发作的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广;赵英召;张娜;谢彩霞;赵烁;魏辉;付领然;穆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俊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开展药学服务的宗旨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药学服务的关键是合理用药,通过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可促进药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易佑奎;王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采用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显效73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3%.100例患者中出现恶心2例,腹胀2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涛;张进;苏宝印;孙会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半边天.护理工作看似简单,服药、打针、换床单.但如何做好护理工作,特别是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却是一个高深的命题.随着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再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1].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地及时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业务技能等服务病患的综合能力.护理工作是集知识、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门学科的综合表现.做好护理工作,就是护理人员将自身的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病患发挥睿智护理的作用,结合从事护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优秀护士应具备“六个能力”.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酪酸梭菌组和胃蛋白酶组各65例,胃蛋白酶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酪酸梭菌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酪酸梭菌组的总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胃蛋白酶组的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蒙脱石散能清除肠道内过多水分和黏液,酪酸梭菌活菌散修复肠道黏膜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两药协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作者:王新芬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部分重症患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呕吐物窒息或严重外伤致死[1].我院急诊科2012年1-12月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57例,在使用纳洛酮救治的同时,给予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57例,男135例,女22例;年龄16 ~69岁,中位年龄32.4岁;饮白酒82例,啤酒23例,红酒14例,数酒混合38例,其中饮白酒量200~1050ml;饮酒到就诊时间0.5~10h,平均1.35h;轻度中毒43例,中度中毒93例,重度中毒21例;自杀性饮酒12例,合并外伤24例.
作者:黄青松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应用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优于红霉素,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梅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患者常因颅内出血及脑神经损伤而导致昏迷,伴有吞咽、咳嗽反射减弱等.其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共收治各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5例,笔者分析其并发肺部感染病因,探讨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0 ~73岁;损伤类型:颅内血肿20例,脑挫裂伤14例,复合伤1例;气管切开6例.1.2诊断标准以《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为依据,X线胸片显示阳性指征,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确诊:(1)发热;(2)白细胞数增高;(3)脓性支气管分泌物;(4)肺部啰音;(5)痰液培养连续2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35例患者均符合医院内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5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和统计.
作者:李彦州;刘宝敏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