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鲍琢

关键词:乙型肝炎, 慢性, 异甘草酸镁, 复方甘草酸
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患者,对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并进行锻炼指导、饮食调理等护理。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显效69例(57.5%),有效47例(39.2%),无效4例(3.3%),总有效率为96.7%。治疗后患者的骨密度和 BLAP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RACP5b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患者接受治疗后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81例(67.5%),比较满意36例(30.0%),不满意3例(25%),护理满意度高达97.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减轻患者疼痛,缓解临床体征,护理满意度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历宝国;齐秀杰;闫立娜;王友凤;张艳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常规组5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补液和口服蒙脱石散剂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止泻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常规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止泻时间为(2.06±0.99) d 短于常规组的(3.11±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使患儿日平均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使患儿的止泻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张延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观察比较2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减轻作用明显,且能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治疗价值,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梁桂杰;高伟;庞国香;孙爱东;代建新;刘万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88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6%高于对照组的91.7%,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甲亢危象28例的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危象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甲亢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总结其主要救治措施。结果25例(89.29%)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处理后,于12~52h 症状缓解,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下降,病情逐渐稳定,于7~14d 完全恢复;死亡3例(10.71%),其中2例因合并脑出血、脑水肿、急性左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因合并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结论早期、积极的综合抢救措施可有效减少甲亢危象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肖利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的原因,及诊断延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该院收治的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66例,根据确诊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30例和延迟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临床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治愈率为83.3%高于延迟组的7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延迟组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及早地诊断和治疗能明显提高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舒新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膝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和对软骨的影响

    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其关节疼痛的疾病。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抗无菌性炎性反应的作用,所以患者在早期关节炎治疗时,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药物,该方法在缓解疼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避免了长期大剂量使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然而随着应用的增多,医务工作者发现多次注射后患者的关节疼痛虽有改善,但软骨出现破坏加重的现象,然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皮质激素可损伤关节软骨[1],这也引起了学者们对其损伤的深入探讨。笔者就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相关的研究做一概述。

    作者:董爱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黄花乌头种质资源与规范化栽培分析

    我国的黄花乌头主要生产区为长白山脉的丘陵区,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且日照时间长的海拔200~900m 的山坡、沟旁灌丛以及草地上,是一种喜温暖和湿润气候的植物,刚出生的幼苗不能受到强光的照射,比较耐严寒,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宜在疏松、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土层厚的沙壤土中生长。其主要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块根繁殖2种,大面积种植时主要采取种子繁殖的方式。本文就黄花乌头种质资源与规范化栽培进行探讨分析,为种植户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为制药企业以及药物市场提供较为优质的原料。

    作者:王文晓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49例(53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9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49例(53耳)和血栓通组48例(52耳),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血栓通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葛根素组治疗后患眼总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血栓通组73.08%(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改善内耳毛细胞功能、内耳血液循环、衰减或消除耳蜗及前庭病理性刺激等机制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作者:李冰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芪参益气滴丸促血管新生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测定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该药促进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组:生理盐水组、空白血清组、bFGF 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建立鸡胚尿囊膜(CAM)模型,计数各组 CAM 上血管数;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实验(MTT)法测定各组 A 值。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组具有明显的促 CAM 血管生成作用(P <0.05),并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P <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钟志英;谭维羚;唐昱;陈图刚;马战清;孙国锋;杨玉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 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行机械通气的成年 ICU 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面,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优势。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建议机械通气10d 后再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常伟伟;刘天瑜;刘彩云;王健;王晓晖;刘宇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使用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使用现状,探讨其应用进展。方法采集2011年5月-2013年5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1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缓释、控释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28例患者中应用缓释、控释药物33例(25.8%),未应用缓释、控释药物95例(74.2%)。33例患者中,应用缓控释药物治疗的疾病类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6例,糖尿病12例,心血管疾病15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缓控释药物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其在部分迁延性、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燕萍;黄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

    在医疗活动中,心血管内科病情极为复杂多变,其护理存在着严重的风险,许多护理问题易引起医患纠纷。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是关键,本文详细分析了护理质量管理的各方面要求和用药的各方面安全,以预防和降低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李晓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解痉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药物性能更稳定,临床疗效可靠且较安全,可成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腹泻的首选药物。

    作者:余晓琼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应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6例和对照组72例。研究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结果研究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0.83%、93.75%均高于对照组的37.50%、76.39%(P <0.05);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CRP 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敏;刘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将5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血防治方法,观察组全面控制的出血防治方法,对比2组出血量和出血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现规范用药,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监控,对其给予心理辅导,有利于控制产妇阴道分娩的出血量,使治疗效果得到加强。

    作者:蔡喜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两厂家辛伐他汀片的溶出度比较

    目的:比较两厂家辛伐他汀片剂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Hypersil C18(4.6mm ×250mm,5μm)色谱柱,以0.025mol/L 磷酸二氢钠溶液(pH4.5)-乙腈(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测定两厂家辛伐他汀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A 厂家辛伐他汀片的实时溶出曲线显示其片间差异小,B 厂家产品间实时溶出度差异较大,反映出产品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较差。结论两厂家辛伐他汀制剂溶出度符合要求,但实时溶出曲线有差异,建议临床选用时加以注意。

    作者:盛泳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正确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该院收治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36例,分析其发病原因、具体临床表现、给予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抢救结果。结果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所致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发病率高,36例患儿经对症临床急救后,抢救成功率为91.67%,失败率仅为8.33%,抢救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结合其病史及临床各项检查结果,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判断,确定致病原因,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可显著提高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抢救成功率,保障患儿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胎盘巨大绒毛膜血管瘤1例

    孕妇,27岁,孕2产1。孕38周来我院检查,超声显示:单胎,活胎,双顶径:94mm,股骨长68mm,胎儿胎盘胎儿面上缘可见混合性回声肿块,大小约:146mm ×110mm,呈圆形,边界清,内部以实性偏强回声为主,可见散在的点状的液性暗区,表面有包膜回声,向羊膜腔内凸入,胎盘后方无异常液性暗区及稍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其内有一动脉频谱,RI:0.50,胎盘前壁Ⅱ级,羊水深度约45mm,超声提示:胎儿胎盘混合性回声肿块(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可能)。1周后产妇出现产兆,羊水破裂,为防止巨大的血管瘤对胎儿及脐带造成压迫,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遂进行剖腹产手术。术中可见胎盘下少量渗血,胎盘呈微紫色,胎盘上缘可见一巨大的瘤体样实物,与胎盘大小相似,约180mm ×150mm,色泽微紫色,包膜完整,剖开内可见血管样回声。术后娩出一女婴,婴儿状况良好,胎盘肿物送病理科检验。病理结果提示:血管瘤。

    作者:刘亚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产科进行分娩的134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头位难产的关键因素是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等因素。134例头位难产产妇中选择剖宫产97例(72.39%),选择阴道分娩37例(27.61%);由于胎头位置的异常造成难产100例,其中选择剖宫产76例(76.00%),选择阴道分娩24例(24.00%)。结论头位难产的病例比较多,头位难产的原因也较复杂,进行识别有一定的困难,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对母儿造成伤害。

    作者:王桂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