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厂家辛伐他汀片的溶出度比较

盛泳佳

关键词:辛伐他汀片, 溶出度, 溶出介质
摘要:目的:比较两厂家辛伐他汀片剂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Hypersil C18(4.6mm ×250mm,5μm)色谱柱,以0.025mol/L 磷酸二氢钠溶液(pH4.5)-乙腈(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测定两厂家辛伐他汀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A 厂家辛伐他汀片的实时溶出曲线显示其片间差异小,B 厂家产品间实时溶出度差异较大,反映出产品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较差。结论两厂家辛伐他汀制剂溶出度符合要求,但实时溶出曲线有差异,建议临床选用时加以注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8.2%,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尿激酶静脉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住院时间较长,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作者:曲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和雌二醇水平变化测定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雌二醇(E2)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水平变化以及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9例健康围绝经期妇女,其中绝经前组63例与绝经后组46例。另选同期月经正常女性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每位妇女血清中雌二醇( E2)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含量并进行两者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绝经前组 E2与 DHEAS 血清含量无明显变化,绝经后组 E2与 DHEAS 血清含量为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2与 DHEAS 呈正相关(P <0.01)。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血清 E2水平下降,可能与 DHEAS 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李红;张瑶;雷灵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排多层螺旋 CT 扫描的胸骨骨折患者34例、肋骨肋软骨骨折157例、肩胛骨骨折79例、胸椎骨折68例,分别对比常规轴位 CT 和后处理 MPR 图像结果。结果后处理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对于横行胸骨骨折及未移位胸骨骨折、无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胸椎中柱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轴位 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对胸部骨骼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于秀艳;张军;齐力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5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年龄小于对照组,静息状态发病率、无痛型心肌梗死比例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较早发病时间,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发病时常是无痛型,症状呈现多样化。

    作者:张小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环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奇霉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衡琳;林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对照组应用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观察比较2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减轻作用明显,且能改善心功能,具有较高治疗价值,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梁桂杰;高伟;庞国香;孙爱东;代建新;刘万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鲍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卡培他滨与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将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效果、毒性反应及患者3年生存情况。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毒性反应发生率及第1、2、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均有显著疗效,毒性反应患者可耐受,均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时间。

    作者:刘一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咪达唑仑麻醉,比较2组记录2组麻醉后30、60、90min 改良警觉/镇静观察法(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麻醉30、60min 时观察组患者 OA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90min 时 OA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前 MAP、HR 和 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30min、60min MAP、HR 及 sPO2相较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腰硬膜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较好,术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薛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服药时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关系

    目的:了解服药时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依据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波动规律调整服药时间,对照组采用传统服药时间。观察2组血压控制情况、再入院率及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试验组降压率、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积极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节律及药物分布时间规律,确保患者的平稳降压,提高其降压效果,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

    作者:朱冬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正确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该院收治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36例,分析其发病原因、具体临床表现、给予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抢救结果。结果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所致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发病率高,36例患儿经对症临床急救后,抢救成功率为91.67%,失败率仅为8.33%,抢救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结合其病史及临床各项检查结果,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判断,确定致病原因,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可显著提高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抢救成功率,保障患儿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组45例和川芎嗪组46例。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栓通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7d 末综合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血栓通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血栓通组低于川芎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梗死区域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血液循环障碍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闫卫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49例(53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9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49例(53耳)和血栓通组48例(52耳),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血栓通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葛根素组治疗后患眼总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血栓通组73.08%(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改善内耳毛细胞功能、内耳血液循环、衰减或消除耳蜗及前庭病理性刺激等机制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作者:李冰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在此基础之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2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护理之后,PaCO2和 PaO2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科学合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早期药物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肺功能恢复,科学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清 NSE、 NT-proBNP 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钠肽前体 N-末端肽(NT-proBNP)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本院体检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基于全自动电化学免疫法测定血清 NT-proBNP 水平、免疫竞争放射法测定血清 NSE 水平,并将二者与脑梗死面积,有无意识障碍,有无高血压及病情好转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 NSE、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脑梗死面积,意识障碍,高血压,病情好转作为自变量,分别对血清 NSE水平和血清 NT-proBNP 水平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证明4个因子与血清 NSE、NT-proBNP 水平紧密关联。结论血清 NSE、 NT-proBNP 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明显,二者用于临床脑梗死及病情发展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平华;曹明芳;李会英;张建荣;李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38例作为抑郁组,另选同期收治的正常孕妇35例作为正常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问答,探讨分析其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应对。结果抑郁组文化程度、性格、夫妻关系和经济收入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上要尽量避免使产妇出现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及时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预防及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几率。

    作者:贾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孕妇保健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保健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健康体检的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体检和孕产期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孕妇保健操,对比2组分娩情况和产程用时。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1%,且产程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孕产妇开展孕妇保健操,可增强孕产妇的体质,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王官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产科进行分娩的134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头位难产的关键因素是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等因素。134例头位难产产妇中选择剖宫产97例(72.39%),选择阴道分娩37例(27.61%);由于胎头位置的异常造成难产100例,其中选择剖宫产76例(76.00%),选择阴道分娩24例(24.00%)。结论头位难产的病例比较多,头位难产的原因也较复杂,进行识别有一定的困难,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对母儿造成伤害。

    作者:王桂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口服抗生素、降糖等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胰岛素外敷治疗联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溃疡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药加工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中药加工炮制与临床疗效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该院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先分析中药加工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后再采取措施治疗,对照组直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要求临床药师应该能够充分掌握二者之间具有的关系,不断对炮制工艺进行完善,终有效提高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效果表现。

    作者:彭永翔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