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于秀艳;张军;齐力英

关键词:螺旋 CT, 三维重建, 胸骨骨折, 肋骨骨折, 肋软骨骨折, 肩胛骨骨折, 胸椎骨折
摘要:目的:分析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排多层螺旋 CT 扫描的胸骨骨折患者34例、肋骨肋软骨骨折157例、肩胛骨骨折79例、胸椎骨折68例,分别对比常规轴位 CT 和后处理 MPR 图像结果。结果后处理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对于横行胸骨骨折及未移位胸骨骨折、无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胸椎中柱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轴位 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对胸部骨骼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含阿魏酸药物制剂含量分析及质量表征分析

    阿魏酸是桂皮酸的一种衍生物,其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释放5-羟色胺,同时还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血栓素 A2(TXA2)生成,其存在形式多为脂类物质。此外,在白细胞减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中,阿魏酸也是一种基本原料,其具有良好的护肤、健美作用[1]。有文献报道[2],在多种中成药制剂中,均含有阿魏酸,阿魏酸也是用于测定部分中成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探讨含阿魏酸药物制剂含量分析及质量表征研究进展,笔者在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阿魏酸含量的相关因素、阿魏酸质量表征检测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秀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曲美他嗪与麝香保心丸联合应用)与对照1组(单用麝香保心丸)、对照2组(单用曲美他嗪),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日耗量、心电图变化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3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研究组比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硝酸甘油耗量、24h 心肌缺血总时间、S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硝酸甘油耗量、24h 心肌缺血总时间和 ST 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师晓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透析患者骨折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可延续患者的生命,但透析患者几乎均并发肾性骨病(ROD),易导致骨折。国外研究也发现,HD 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4倍,其中股骨骨折患者在1年内死亡的风险会提高2倍,相比普通透析患者而言,老年透析患者更易发生骨折[1],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易造成多种并多症,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30例60岁以上进行 HD 治疗且合并骨折的老年患者,着重分析其骨折原因,予以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小宝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和雌二醇水平变化测定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雌二醇(E2)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水平变化以及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9例健康围绝经期妇女,其中绝经前组63例与绝经后组46例。另选同期月经正常女性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每位妇女血清中雌二醇( E2)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含量并进行两者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绝经前组 E2与 DHEAS 血清含量无明显变化,绝经后组 E2与 DHEAS 血清含量为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2与 DHEAS 呈正相关(P <0.01)。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血清 E2水平下降,可能与 DHEAS 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李红;张瑶;雷灵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超声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在治疗急性咽喉炎、肺炎、慢性阻塞性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整理回顾该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的患者病历182份,分析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结果182例患者中,151例(82.97%)经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3~5d 后达到祛痰、平喘、消炎的功效,无不良反应发生。出现胸闷气促加重31例(17.03%),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29例继续治疗,完成疗程,效果好,2例仍不能耐受而停止治疗。结论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因其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掌握好应用的注意事项能达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温艳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解痉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药物性能更稳定,临床疗效可靠且较安全,可成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腹泻的首选药物。

    作者:余晓琼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含量的反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μm,250×4.6mm);流动相:0.05mol /L 磷酸二氢钠溶液(含0.0025mol/l 的庚烷磺酸钠,溶液用氢氧化钠调 pH 值至5.0)-乙腈(82∶18),流速:1ml /min,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进样体积:20μl。结果在2.5~200μg/ml 的范围内,硫酸阿托品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9),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9.42%、99.46%和99.79%,RSD 值分别为0.42%、0.63%和0.2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含量的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李启彬;李树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肠溶片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钠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该院门诊就诊的90例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 A 组和 B 组各45例。2组均给予阿莫西林治疗1周,克拉霉素治疗1周。在此基础上 A 组再给予雷贝拉唑治疗4周。 B 组再给予奥美拉唑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Hp 根除率和 pH >3起效时间。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 B 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 Hp 根除率大于 B 组、pH >3起效时间短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义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应用胃-空肠管输液泵,进行持续24h 输入经加热稀释的瑞素营养液,对照组采用深静脉输注肠外营养液。2组患者摄入的营养液的热量一致,观察比较2组病程以及腹胀、肺不张、瘘口吻合、胃瘫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术后第1、7天体质量、淋巴细胞和前白蛋白变化。结果研究组病程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天,且研究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得到锻炼和恢复,能使食管癌术后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得以早日康复。

    作者:张宇峰;刘秀宝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安溴索联合头孢替唑治疗急性支气管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安溴索联合头孢替唑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安溴索联合头孢替唑治疗,对照组单用头孢替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溴索联合头孢替唑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文韬;贾娜;吕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环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奇霉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衡琳;林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原因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的诊断延迟的原因,及诊断延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该院收治的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66例,根据确诊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30例和延迟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临床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治愈率为83.3%高于延迟组的7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延迟组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及早地诊断和治疗能明显提高腹部钝性外伤继发肠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舒新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鲍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芪参益气滴丸促血管新生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测定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该药促进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组:生理盐水组、空白血清组、bFGF 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建立鸡胚尿囊膜(CAM)模型,计数各组 CAM 上血管数;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实验(MTT)法测定各组 A 值。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组具有明显的促 CAM 血管生成作用(P <0.05),并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P <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钟志英;谭维羚;唐昱;陈图刚;马战清;孙国锋;杨玉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 HIE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均采用保温、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综合干预,比较2组运动发育情况、预后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12、14个月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脑瘫、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5/40)低于对照组的37.5%(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IE 的早期综合干预对治疗具有明显效果,能够促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俊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耳后皮下蒂岛状推进皮瓣修复耳廓病理缺损并瘢痕干预治疗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耳后皮下蒂岛状推进皮瓣修复耳廓病理缺损的方法并采用微创无痕缝合技术结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在耳后沟与发际缘区域设计皮下带蒂皮瓣,向前推进转移,耳廓软骨造孔成隧,修复耳廓前方病理缺损,术中应用微创无痕缝合技术,真皮下减张,围瘢痕期进行干预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皮瓣皆成活,颜色接近,术后外形患者满意,术后耳后张力取皮瓣口经抗瘢痕干预治疗,未见明显瘢痕生成。结论应用耳后皮下蒂岛状推进皮瓣修复耳廓病理缺损,随意取材,设计方便,效果良好,方法简单;经围瘢痕期干预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孙雪峰;张卫东;陈宝霞;王佳旭;王会宾;李晓丽;高小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盐酸特比萘芬片致全身乏力、肌肉强直1例

    患者,男,30岁。因左手拇指指甲变形、增厚、缺损近半年就诊。近半年来患者指甲先是变为灰黄色,后逐渐变形、增厚、变脆,甲缘粗糙、有残损如虫咬状。专科情况:左手拇指指甲变形、增厚、变脆、部分指甲缺损,中间伴有细小碎屑堆积。真菌直接镜检:镜下可见到分隔明显的菌丝。临床诊断:甲癣。治疗: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每次250mg,每天一次。患者第1次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后出现味觉丧失,第2次服药后出现全身乏力、出汗、躯干及四肢部位发抖,伴全身肌肉强直及双眼疼痛,不能长时间视物,立即停药并注意观察。停药后四肢部位发抖,伴全身肌肉强直及双眼疼痛逐渐得到缓解,3d 后味觉恢复,其他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在服用此药期间未服其他任何药品。

    作者:杨颜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菌种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菌种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56例(15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脓液,分析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56耳中出现致病菌生长者140耳,检出率89.7%(140/156),细菌148株(87.1%),真菌22株(12.9%),金黄色葡萄球菌16.5%(28/170)、表皮葡萄球菌16.5%(28/170)、铜绿假单胞菌16.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美罗培南敏感性83.3%,表皮葡萄球菌100%、铜绿假单胞菌100%。结论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生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如何合理应用药物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伟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88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6%高于对照组的91.7%,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甲亢危象28例的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危象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甲亢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总结其主要救治措施。结果25例(89.29%)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处理后,于12~52h 症状缓解,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下降,病情逐渐稳定,于7~14d 完全恢复;死亡3例(10.71%),其中2例因合并脑出血、脑水肿、急性左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因合并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结论早期、积极的综合抢救措施可有效减少甲亢危象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肖利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