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透析患者骨折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何小宝

关键词: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摘要: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可延续患者的生命,但透析患者几乎均并发肾性骨病(ROD),易导致骨折。国外研究也发现,HD 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4倍,其中股骨骨折患者在1年内死亡的风险会提高2倍,相比普通透析患者而言,老年透析患者更易发生骨折[1],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易造成多种并多症,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30例60岁以上进行 HD 治疗且合并骨折的老年患者,着重分析其骨折原因,予以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两厂家辛伐他汀片的溶出度比较

    目的:比较两厂家辛伐他汀片剂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Hypersil C18(4.6mm ×250mm,5μm)色谱柱,以0.025mol/L 磷酸二氢钠溶液(pH4.5)-乙腈(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测定两厂家辛伐他汀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A 厂家辛伐他汀片的实时溶出曲线显示其片间差异小,B 厂家产品间实时溶出度差异较大,反映出产品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较差。结论两厂家辛伐他汀制剂溶出度符合要求,但实时溶出曲线有差异,建议临床选用时加以注意。

    作者:盛泳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急诊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66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依从性,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琳娜;汤伟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

    在医疗活动中,心血管内科病情极为复杂多变,其护理存在着严重的风险,许多护理问题易引起医患纠纷。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是关键,本文详细分析了护理质量管理的各方面要求和用药的各方面安全,以预防和降低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李晓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体表淋巴漏的护理体会

    淋巴漏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难以预计,规范的外科操作并不能绝对避免术后发生淋巴漏。淋巴漏可导致创面迁延不愈,造成大量体液外渗,并继发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创面感染等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经济负担加重,罹患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极大增加。畅通引流及局部加压是治疗淋巴漏的传统手段,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治疗方法不统一、效果不确定的问题。近年来,负压封闭吸引(VAC)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作用已逐渐得到认可[1]。随着 VAC 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多项研究证实负压封闭系统对创面组织具有正压作用。受此启发,我们利用 VAC 的负压引流及局部正压作用,将自制简易 VAC 装置用于治疗慢性淋巴漏,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淋巴漏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难以预计,规范的外科操作并不能绝对避免术后发生淋巴漏。淋巴漏可导致创面迁延不愈,造成大量体液外渗,并继发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创面感染等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经济负担加重,罹患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极大增加。畅通引流及局部加压是治疗淋巴漏的传统手段,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治疗方法不统一、效果不确定的问题。近年来,负压封闭吸引(VAC)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作用已逐渐得到认可[1]。随着 VAC 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多项研究证实负压封闭系统对创面组织具有正压作用。受此启发,我们利用 VAC 的负压引流及局部正压作用,将自制简易 VAC 装置用于治疗慢性淋巴漏,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萍;钟雪英;周洁松;杨玉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影响。方法将10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2组症状自评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2组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肿瘤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预后的良好恢复。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脱位矫正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23~368(154.3±25.7)min;术中出血量155~608(316.4±51.5)ml;术中和术后未见并发症病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完全恢复颈椎椎体高度,Cobb 角由8°~11°降至2°~3°;脊髓神经功能 Frankel 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术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3.5±0.6)个月。结论前路手术可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患者,从而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在排除骨折块压迫或椎间盘损伤前提下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而前后联合入路可同时处理故障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创伤较大,技术难度较高,临床需根据病情需要科学选择入路方式。

    作者:许长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输血前A2/A2B亚型和RH弱D血型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输血前开展 A2/A2B 亚型和 RH 弱 D 血型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献血者26938人次,A 型输血者5603人次、AB 型输血患者2210人次;2012年 A 型输血者6704人次、AB 型输血者2582人次。分析 A2/A2B 亚型与 Rh 弱 D 血型检出率,分析两年间 A 型与 AB 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无效输血情况。结果2012年 A 型、AB 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血前对A2/A2B亚型检测,更准确判定患者血型,并合理输血,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率,避免无效输血,提高输血安全性,Rh 弱D 血型检测能对稀有血型输血患者提高安全性,节约血液资源。

    作者:赵春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儿童肱骨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肱骨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 Campblle′s 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Campblle′s 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骨髁上骨折,手术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翔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鲍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进行消毒的器械和物品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进行消毒的器械和物品设为观察组,对比观察2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风险发生率以及临床科室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毒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科室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有效提高消毒质量以及科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龙文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信必可都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孟鲁斯特钠口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信必可都保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丙卡特罗治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PAQLQ 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治疗后的 PAQLQ 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信必可都保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以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均明显优于丙卡特罗,更值得临床适当的广泛应用。

    作者:赵敬霞;张丽玲;吕永川;罗晓雷;谢彩霞;胡民;赵丽娜;冯景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分析

    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一种应激反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约有55.1%~77.6%出现高血糖,颅脑损伤后患者血糖即刻升高,24h 达到高峰。伤后早期出现高血糖者病情和预后均较差,且伤情越重,血糖升高越明显[1]。颅脑外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并发血糖增高症状,其血糖增高程度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基本相一致,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加重程度、生命体征变化也相吻合,与恶化患者的预后亦相一致[2]。我院对2010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出现血糖升高的31例患者给予了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多西环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环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奇霉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衡琳;林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碘普罗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碘普罗胺注射液是一种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可降低因高渗透压引起的不良反应;溶液呈中性,不会影响带电荷的蛋白质和细胞膜结构,也不干扰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对红细胞、内皮细胞及体液影响小。适用于血管造影、脑和腹部 CT 扫描及尿道造影,因其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不良反应小于离子型碘造影剂,因而被广泛用于心血管造影。随着使用频率和使用量的增加,碘普罗胺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也逐年增加。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怀疑药品为碘普罗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709例,其中严重报告157例(22.14%)。其严重报告病例中严重过敏反应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水肿、过敏样反应和呼吸困难等[1]。现将碘普罗胺注射液近年引起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陈柳珠;李观婷;谭毓治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使用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使用现状,探讨其应用进展。方法采集2011年5月-2013年5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1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缓释、控释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28例患者中应用缓释、控释药物33例(25.8%),未应用缓释、控释药物95例(74.2%)。33例患者中,应用缓控释药物治疗的疾病类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6例,糖尿病12例,心血管疾病15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缓控释药物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其在部分迁延性、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燕萍;黄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5%高于对照组的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TC、LDLC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 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英海;解春丽;张爱华;冷雪;田志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生存质量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后,生存质量被重点运用在对特定肿瘤与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结局的测评,并出现了大量疾病专业化相关测定量表[1]。生活质量量表为现代医学,尤其是急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对生存质量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使得生存质量量表更好地运用到出院患者生存质量的评定当中,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土芬;李业伟;陈凯琪;蒙云;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观察并记录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3.9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9%低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显著疗效及较高安全性,但由于该药价格昂贵,因此,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若药物治疗无效应及时改用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保障疗效及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王继成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 HIE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均采用保温、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综合干预,比较2组运动发育情况、预后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12、14个月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脑瘫、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5/40)低于对照组的37.5%(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IE 的早期综合干预对治疗具有明显效果,能够促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俊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手术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88例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手术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体会。结果8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68例(77.3%),恢复正常生活49例(55.7%),死亡13例(14.8%)。结论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成功救助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惠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