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分析

郭俊超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综合干预,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 HIE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均采用保温、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综合干预,比较2组运动发育情况、预后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12、14个月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脑瘫、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5/40)低于对照组的37.5%(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IE 的早期综合干预对治疗具有明显效果,能够促使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创伤性脾破裂在腹部闭合伤中较为常见,以往临床治疗以全脾切除术为主,术后患者易发生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凶险性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由于脾脏内部脾动脉呈节段性分布,且接收周围韧带血供,这就为脾部分切除术创造了解剖基础[2]。笔者于2011年8月-2013年5月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65例实施手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拥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信必可都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孟鲁斯特钠口服,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信必可都保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丙卡特罗治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PAQLQ 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治疗后的 PAQLQ 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信必可都保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以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均明显优于丙卡特罗,更值得临床适当的广泛应用。

    作者:赵敬霞;张丽玲;吕永川;罗晓雷;谢彩霞;胡民;赵丽娜;冯景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脱位矫正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23~368(154.3±25.7)min;术中出血量155~608(316.4±51.5)ml;术中和术后未见并发症病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完全恢复颈椎椎体高度,Cobb 角由8°~11°降至2°~3°;脊髓神经功能 Frankel 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术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3.5±0.6)个月。结论前路手术可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患者,从而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在排除骨折块压迫或椎间盘损伤前提下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而前后联合入路可同时处理故障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创伤较大,技术难度较高,临床需根据病情需要科学选择入路方式。

    作者:许长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组45例和川芎嗪组46例。川芎嗪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栓通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7d 末综合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血栓通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血栓通组低于川芎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梗死区域的能量代谢障碍和血液循环障碍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在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闫卫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药辨证分型联合西医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口服、灌肠、针灸等方法联合西医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分型口服、灌肠、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平均尿素氮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平均尿素氮浓度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辨证分型口服、灌肠、针灸联合西医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光义;马仁光;康薇;田伟伟;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碘普罗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碘普罗胺注射液是一种非离子型低渗性造影剂。可降低因高渗透压引起的不良反应;溶液呈中性,不会影响带电荷的蛋白质和细胞膜结构,也不干扰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对红细胞、内皮细胞及体液影响小。适用于血管造影、脑和腹部 CT 扫描及尿道造影,因其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不良反应小于离子型碘造影剂,因而被广泛用于心血管造影。随着使用频率和使用量的增加,碘普罗胺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也逐年增加。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共收到怀疑药品为碘普罗胺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709例,其中严重报告157例(22.14%)。其严重报告病例中严重过敏反应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水肿、过敏样反应和呼吸困难等[1]。现将碘普罗胺注射液近年引起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陈柳珠;李观婷;谭毓治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脐周皮下注射致不良反应1例

    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干扰素)是一个具有多项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有免疫调节、抗病毒、抗增生、抗纤维化、抗淋巴细胞的增生作用,还能增强 NK 细胞的功能。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既可减少病毒复制,也可帮助机体持久的免疫,控制病毒感染,另外干扰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直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其疗程长,不良反应多。

    作者:李华;张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应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6例和对照组72例。研究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结果研究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0.83%、93.75%均高于对照组的37.50%、76.39%(P <0.05);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CRP 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氯吡格雷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敏;刘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生理变化性质及部位与脑卒中并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脑生理变化的性质及部位与脑卒中并发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 MMADD 量表评定,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并发抑郁将其分为抑郁组124例和非抑郁76例。经头部 CT 或MRI 分析脑生理变化的性质及不同部位,观察项目包括卒中发生的侧性(左、右、双),卒中性质(梗死、出血、多梗),病灶层次(皮层下、皮层)及病灶的前后,对观察项目予以记录。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病灶前后有显著差异(P <0.05),卒中侧性、卒中性质及病灶层次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的发生与病灶前后有相关性,而与卒中侧性、卒中性质,病灶层次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头部 CT 或 MRI 分析脑生理变化的部位进而指导临床上脑卒中并发抑郁疾病的预防。

    作者:李娜;梁彦芳;高俊芳;申静敏;毛俊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金免疫层析试验在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在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 ELISA 与 GICA 检测方法对6250例门诊标本及术前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作为“金标准”,比较 ELISA 与 GICA 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GICA 法对一期梅毒、三期梅毒、不明期梅毒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低于 ELISA 法和 TPPA 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 ELISA 法与 TPPA 法各时期 TP 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 GICA 法相比, ELISA 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检出率更高,漏检率更低,可用于临床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之中。

    作者:秦凤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排多层螺旋 CT 扫描的胸骨骨折患者34例、肋骨肋软骨骨折157例、肩胛骨骨折79例、胸椎骨折68例,分别对比常规轴位 CT 和后处理 MPR 图像结果。结果后处理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对于横行胸骨骨折及未移位胸骨骨折、无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胸椎中柱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轴位 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对胸部骨骼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于秀艳;张军;齐力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4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122例。 B 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A 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收缩压、脉压及舒张压水平。结果A 组总有效率为99.2%高于 B 组的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收缩压、脉压和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脉压和舒张压均优于治疗前,且 A 组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取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进行治疗,能对患者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脉压差,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谷同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5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年龄小于对照组,静息状态发病率、无痛型心肌梗死比例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较早发病时间,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发病时常是无痛型,症状呈现多样化。

    作者:张小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模式的具体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血透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及家人的关爱,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和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鲍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47例先兆早产患者在应用硫酸镁治疗期间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延长孕期(9.5±0.8)d,有早产不可避免4例,平均婴儿出生体质量(2400±150)g,转儿科治疗,无新生儿死亡。患者用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例(6.4%),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是保胎常规药物,但需积极加强临床观察、心理护理、用药观察及不良反应观察,以此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平安。

    作者:李家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透析患者骨折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HD)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可延续患者的生命,但透析患者几乎均并发肾性骨病(ROD),易导致骨折。国外研究也发现,HD 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4倍,其中股骨骨折患者在1年内死亡的风险会提高2倍,相比普通透析患者而言,老年透析患者更易发生骨折[1],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易造成多种并多症,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30例60岁以上进行 HD 治疗且合并骨折的老年患者,着重分析其骨折原因,予以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小宝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芪参益气滴丸促血管新生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测定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该药促进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组:生理盐水组、空白血清组、bFGF 组、芪参益气滴丸组;建立鸡胚尿囊膜(CAM)模型,计数各组 CAM 上血管数;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实验(MTT)法测定各组 A 值。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组具有明显的促 CAM 血管生成作用(P <0.05),并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P <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钟志英;谭维羚;唐昱;陈图刚;马战清;孙国锋;杨玉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咪达唑仑麻醉,比较2组记录2组麻醉后30、60、90min 改良警觉/镇静观察法(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麻醉30、60min 时观察组患者 OA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90min 时 OA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前 MAP、HR 和 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30min、60min MAP、HR 及 sPO2相较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腰硬膜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较好,术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薛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与血糖指标水平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与血糖指标水平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该院收治的 AD 患者30例和 VD 患者30例分别作为 AD 组和 VD 组,另选取20例无痴呆类疾病的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测量3组人员的血糖指标水平,并统计分析患得 AD 和 VD 相关的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结果VD 组、AD 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胰岛素降解酶(ID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但 VD 组与 AD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VD 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3种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 AD 组和对照组(P <0.05),而 AD 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VD、AD 组高血脂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AD 和 VD 均与血糖指标FPG、IDE 具紧密关联,且高血脂与 AD 和 VD 发病明显相关,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 VD 发病具明显相关。

    作者:王志娟;肖丽丽;刘士梅;宋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