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海;解春丽;张爱华;冷雪;田志秀
孕妇,27岁,孕2产1。孕38周来我院检查,超声显示:单胎,活胎,双顶径:94mm,股骨长68mm,胎儿胎盘胎儿面上缘可见混合性回声肿块,大小约:146mm ×110mm,呈圆形,边界清,内部以实性偏强回声为主,可见散在的点状的液性暗区,表面有包膜回声,向羊膜腔内凸入,胎盘后方无异常液性暗区及稍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其内有一动脉频谱,RI:0.50,胎盘前壁Ⅱ级,羊水深度约45mm,超声提示:胎儿胎盘混合性回声肿块(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可能)。1周后产妇出现产兆,羊水破裂,为防止巨大的血管瘤对胎儿及脐带造成压迫,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遂进行剖腹产手术。术中可见胎盘下少量渗血,胎盘呈微紫色,胎盘上缘可见一巨大的瘤体样实物,与胎盘大小相似,约180mm ×150mm,色泽微紫色,包膜完整,剖开内可见血管样回声。术后娩出一女婴,婴儿状况良好,胎盘肿物送病理科检验。病理结果提示:血管瘤。
作者:刘亚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38例作为抑郁组,另选同期收治的正常孕妇35例作为正常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问答,探讨分析其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应对。结果抑郁组文化程度、性格、夫妻关系和经济收入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上要尽量避免使产妇出现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及时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预防及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几率。
作者:贾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溴鼠灵为第二代抗凝血杀鼠药,其中毒机制是干扰肝脏利用维生素 K1的作用,抑制凝血因子及影响凝血酶原合成,导致凝血时间延长的同时,其分解产物严重破坏毛细血管内皮作用。我科应用中药汤剂洗胃加灌肠配合血液灌流治疗溴鼠灵中毒患者1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云;刘祥伟;苗木;刘迪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71例抗甲亢药物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服用抗甲亢药物2周后出现肝功能损害,12例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其中10例患者康复,2例由于进行性肝功能衰竭死亡;59例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均得到治愈。结论探讨抗甲抗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对选取正确的临床治疗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患者在服用抗甲抗药物时,要对肝功能进行反复检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肝功能,以及时有效发现和治疗肝功能损害。
作者:段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在机械通气后所发生的肺部感染,为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十分常见和重要的类型,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和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近年来随着病原菌的变迁和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对VAP 抗生素治疗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45例 VAP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 VAP抗生素治疗策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剑英;陈兰英;刘赛;李建民;王春艳;刘志高;曹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就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癓瘕”、“石瘕”、“肠覃”等范畴,其发病是由六淫侵袭、七情内伤、脏腑不和以致气机阻滞,瘀血内停,郁久化热生毒,痰湿瘀毒互结而致[1]。《灵枢?水胀》曰:“寒气客于肠外,与胃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瘀血留之作瘕,推妇人有之其证……总由血动乏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成瘕矣。”在病因上强调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在病机上认为“瘀血内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在治疗上,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攻邪不忘扶正。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在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肌瘤方面均有确切疗效[2]。中医治疗要掌握好适应证,原则上肌瘤过大,有明显压迫症状,伴有肌瘤坏死、贫血,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内科疾病时,都不建议中药治疗,如肌瘤较小无症状,可不必治疗,注意复查即可,其余可行中医治疗。
作者:苏爱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在同科药材中,有些品种的药性、功能、主治均很近似,但又有区别。为方便记忆、准确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归纳整理了4个科27个品种药材的异同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志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63例和口服组62例。静脉组给予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滴注及口服治疗,口服组给予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治疗。采用心脏超声仪记录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药物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组治疗后 LVDD 低于治疗前及口服组治疗后,LVEF 高于治疗前及口服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口服组治疗后 LVEF 高于治疗前(P <0.05), LVDD 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内,静脉组心律失常发生率11.11%、MACE 发生率7.94%分别低于口服组25.81%、2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3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滴注联合口服可有效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和 MACE 发生率,且不影响远期疗效和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作者:丁达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常规组5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补液和口服蒙脱石散剂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止泻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4%高于常规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止泻时间为(2.06±0.99) d 短于常规组的(3.11±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可使患儿日平均腹泻次数明显减少,使患儿的止泻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张延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在医疗活动中,心血管内科病情极为复杂多变,其护理存在着严重的风险,许多护理问题易引起医患纠纷。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是关键,本文详细分析了护理质量管理的各方面要求和用药的各方面安全,以预防和降低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李晓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干扰素)是一个具有多项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有免疫调节、抗病毒、抗增生、抗纤维化、抗淋巴细胞的增生作用,还能增强 NK 细胞的功能。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既可减少病毒复制,也可帮助机体持久的免疫,控制病毒感染,另外干扰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直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其疗程长,不良反应多。
作者:李华;张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1],封管是该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环节,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反之则可由于管道回血引起血栓形成而造成堵管,使留置时间缩短,增加患者痛苦和静脉用药治疗的成本[2]。临床多数以肝素正压封管,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制液3ml,关闭输液器开关,取掉注射器针头,接输液器针头,缓慢推注,推注封管液剩0.5~1.0ml 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关闭留置针小调节夹,完成封管[3]。但边推边退针操作比较繁琐,我科采用自创的肝素封管时注射器少量刺入肝素帽代替边推边退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8.2%,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尿激酶静脉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住院时间较长,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作者:曲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60例,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1±0.9)h。治愈45例(75.0%),死亡6例(10.0%)。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案,把握好佳手术时机,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刘跃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血透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护士及家人的关爱,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和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药加工炮制与临床疗效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该院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先分析中药加工炮制与临床疗效关系后再采取措施治疗,对照组直接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要求临床药师应该能够充分掌握二者之间具有的关系,不断对炮制工艺进行完善,终有效提高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效果表现。
作者:彭永翔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及胆胰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呕血、黑便,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引起头晕、脉搏和血压下降,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是指胃肠黏膜层的局部损坏,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约50%的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消化性溃疡引起的,消化性溃疡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1]。本文对于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大剂量泮托拉唑辅助治疗,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哲;周宝民;王大勇;高荣华;赵德坤;刘桂芳;付景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妇产科近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胰岛素组64例和二甲双胍58例,比较2组患者分娩方式、并发症及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2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甲双胍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及血糖异常率明显低于胰岛素组(P <0.05)。新生儿状况上,二甲双胍组巨大儿、低血糖、黄疸症发生率均低于胰岛素组(P <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 GDM 能有效调节患者血糖,保证围分娩期母婴健康,但其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范二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一种应激反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约有55.1%~77.6%出现高血糖,颅脑损伤后患者血糖即刻升高,24h 达到高峰。伤后早期出现高血糖者病情和预后均较差,且伤情越重,血糖升高越明显[1]。颅脑外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并发血糖增高症状,其血糖增高程度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基本相一致,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加重程度、生命体征变化也相吻合,与恶化患者的预后亦相一致[2]。我院对2010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出现血糖升高的31例患者给予了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 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行机械通气的成年 ICU 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面,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优势。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建议机械通气10d 后再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常伟伟;刘天瑜;刘彩云;王健;王晓晖;刘宇坦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