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王英海;解春丽;张爱华;冷雪;田志秀

关键词:脑梗死,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5%高于对照组的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TC、LDLC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 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进行消毒的器械和物品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进行消毒的器械和物品设为观察组,对比观察2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风险发生率以及临床科室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毒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科室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有效提高消毒质量以及科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龙文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治中重度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120例疗效观察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产生的泛酸、反食、烧心等为主要症状而内镜检查却无食道黏膜破损的一类疾病。有报道采用促上胃肠动力药及抑酸等治疗 NERD 有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效果欠佳[1]。笔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辅治中重度 NERD 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郑光波;高向红;赵可检;王胜;徐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护理管理的应用

    目的:优化护理模式,深化整体护理,落实护理职责,提高管理效率。方法实行责任包干、量化绩效,落实整体护理。结果实行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后,转变了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营造了科室的服务氛围,重视了基础护理,安全管理,细化了服务工作流程;提高了护患沟通技巧,更注重细节管理、环节质量。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红田;徐义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清 IFN-γ、CD14水平与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 IFN-γ,CD14水平与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B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就诊的BA 患者2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同龄小儿7例为对照组。应用 ELISA 试剂盒法检测2组血清中 IFN-γ,CD14水平,分析 IFN-γ、CD14与 BA 患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 IFN-γ、CD1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 IFN-γ、CD14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中 IFN-γ, CD14水平与小儿先天性 BA 具明显相关,对临床用于 BA 发病的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甄莉景;赵立芝;金轶;靳建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脱位矫正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23~368(154.3±25.7)min;术中出血量155~608(316.4±51.5)ml;术中和术后未见并发症病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完全恢复颈椎椎体高度,Cobb 角由8°~11°降至2°~3°;脊髓神经功能 Frankel 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术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3.5±0.6)个月。结论前路手术可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患者,从而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在排除骨折块压迫或椎间盘损伤前提下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而前后联合入路可同时处理故障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创伤较大,技术难度较高,临床需根据病情需要科学选择入路方式。

    作者:许长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60例,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1±0.9)h。治愈45例(75.0%),死亡6例(10.0%)。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案,把握好佳手术时机,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刘跃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8月-2013年11月在该院接受 PPH 治疗的第三度、第四度痔疮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100例痔病患者 PPH 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13例出现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经止血处理后均获得成功,平均住院时间为(3.2±0.8)d;100例中,绝对回缩99例,回缩率为99%。结论对痔疮患者采取 PPH 手术进行治疗,疗效好,治疗安全性高,有助于缩短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毅强;雷庆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两厂家辛伐他汀片的溶出度比较

    目的:比较两厂家辛伐他汀片剂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Hypersil C18(4.6mm ×250mm,5μm)色谱柱,以0.025mol/L 磷酸二氢钠溶液(pH4.5)-乙腈(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测定两厂家辛伐他汀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A 厂家辛伐他汀片的实时溶出曲线显示其片间差异小,B 厂家产品间实时溶出度差异较大,反映出产品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较差。结论两厂家辛伐他汀制剂溶出度符合要求,但实时溶出曲线有差异,建议临床选用时加以注意。

    作者:盛泳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手术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88例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临床资料,总结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手术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体会。结果8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68例(77.3%),恢复正常生活49例(55.7%),死亡13例(14.8%)。结论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成功救助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惠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行心脏介入治疗的不同年龄段心脏病患者80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对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心脏介入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手术前(P <0.05),且年龄越大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越低。结论心脏介入术治疗会对心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8.2%,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尿激酶静脉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住院时间较长,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作者:曲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酒石酸美托洛尔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63例和口服组62例。静脉组给予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滴注及口服治疗,口服组给予洒石酸美托洛尔口服治疗。采用心脏超声仪记录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药物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组治疗后 LVDD 低于治疗前及口服组治疗后,LVEF 高于治疗前及口服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口服组治疗后 LVEF 高于治疗前(P <0.05), LVDD 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内,静脉组心律失常发生率11.11%、MACE 发生率7.94%分别低于口服组25.81%、2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3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滴注联合口服可有效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和 MACE 发生率,且不影响远期疗效和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作者:丁达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与甲泼尼龙治疗支气管哮喘,均具有显著疗效。阿奇霉素和甲泼尼龙均可起到有效的抗炎作用,对气道重塑起到抑制作用,并抵抗肺纤维化,两者临床疗效相似。

    作者:徐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 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行机械通气的成年 ICU 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面,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优势。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建议机械通气10d 后再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常伟伟;刘天瑜;刘彩云;王健;王晓晖;刘宇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脑生理变化性质及部位与脑卒中并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脑生理变化的性质及部位与脑卒中并发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 MMADD 量表评定,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并发抑郁将其分为抑郁组124例和非抑郁76例。经头部 CT 或MRI 分析脑生理变化的性质及不同部位,观察项目包括卒中发生的侧性(左、右、双),卒中性质(梗死、出血、多梗),病灶层次(皮层下、皮层)及病灶的前后,对观察项目予以记录。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的病灶前后有显著差异(P <0.05),卒中侧性、卒中性质及病灶层次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脑卒中并发抑郁的发生与病灶前后有相关性,而与卒中侧性、卒中性质,病灶层次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头部 CT 或 MRI 分析脑生理变化的部位进而指导临床上脑卒中并发抑郁疾病的预防。

    作者:李娜;梁彦芳;高俊芳;申静敏;毛俊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5%高于对照组的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TC、LDLC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 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英海;解春丽;张爱华;冷雪;田志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体表淋巴漏的护理体会

    淋巴漏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难以预计,规范的外科操作并不能绝对避免术后发生淋巴漏。淋巴漏可导致创面迁延不愈,造成大量体液外渗,并继发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创面感染等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经济负担加重,罹患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极大增加。畅通引流及局部加压是治疗淋巴漏的传统手段,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治疗方法不统一、效果不确定的问题。近年来,负压封闭吸引(VAC)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作用已逐渐得到认可[1]。随着 VAC 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多项研究证实负压封闭系统对创面组织具有正压作用。受此启发,我们利用 VAC 的负压引流及局部正压作用,将自制简易 VAC 装置用于治疗慢性淋巴漏,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淋巴漏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难以预计,规范的外科操作并不能绝对避免术后发生淋巴漏。淋巴漏可导致创面迁延不愈,造成大量体液外渗,并继发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创面感染等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经济负担加重,罹患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极大增加。畅通引流及局部加压是治疗淋巴漏的传统手段,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治疗方法不统一、效果不确定的问题。近年来,负压封闭吸引(VAC)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作用已逐渐得到认可[1]。随着 VAC 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多项研究证实负压封闭系统对创面组织具有正压作用。受此启发,我们利用 VAC 的负压引流及局部正压作用,将自制简易 VAC 装置用于治疗慢性淋巴漏,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萍;钟雪英;周洁松;杨玉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49例(53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9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49例(53耳)和血栓通组48例(52耳),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血栓通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葛根素组治疗后患眼总有效率88.68%明显高于血栓通组73.08%(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确切,能够通过改善内耳毛细胞功能、内耳血液循环、衰减或消除耳蜗及前庭病理性刺激等机制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作者:李冰慧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甲亢危象28例的临床救治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危象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甲亢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总结其主要救治措施。结果25例(89.29%)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处理后,于12~52h 症状缓解,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下降,病情逐渐稳定,于7~14d 完全恢复;死亡3例(10.71%),其中2例因合并脑出血、脑水肿、急性左心力衰竭而死亡,1例因合并呼吸肌麻痹而死亡。结论早期、积极的综合抢救措施可有效减少甲亢危象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肖利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低钾血症误诊引发戒烟综合征1例

    低钾血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且表现各异,常在早期易被忽视,当症状加重寻找病因才引起足够重视。随着现代人的健康意识的增强,戒烟的人群也日益壮大,由于个体差异和烟龄的不同所表现出的戒烟综合征也各有不同。2种病症同时出现时有很多相似之处,常易造成混淆,延误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我院收治了1例低钾血症误诊引发戒烟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洁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