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护理管理的应用

陈红田;徐义香

关键词:责任制, 整体护理,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优化护理模式,深化整体护理,落实护理职责,提高管理效率。方法实行责任包干、量化绩效,落实整体护理。结果实行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后,转变了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营造了科室的服务氛围,重视了基础护理,安全管理,细化了服务工作流程;提高了护患沟通技巧,更注重细节管理、环节质量。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鲍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清 CRP、NT-proBNP、CTNI 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及评定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 C 反应蛋白(CRP)、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 I(CTNI)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及评定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心力衰竭患者82例为试验组,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将试验组患者按照心功能进行分级(NYHA 分级),按照左心的射血分数(LVEF)分为 LVEF >40%组43例和 LVEF≤40%组39例。对 CRP、CTNI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法进行检测,对于 NT-proBNP 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基于统计原理进行各组间差异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 CRP、CTNI、NT-proBNPN 水平均与 NYHA 分级呈正相关(P <0.05);血清 CTNI、NT-proBNPN 水平均与 LVEF 大小呈正相关(P <0.05),而 CRP 与之无明显关系(P >0.05)。结论血清 CRP、NT-proBNP、CTNI 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将血清 CRP、NT-proB-NP、CTNI 水平联合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预后评定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桂敏;魏爱方;刘桂芳;王淑君;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患者,对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并进行锻炼指导、饮食调理等护理。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显效69例(57.5%),有效47例(39.2%),无效4例(3.3%),总有效率为96.7%。治疗后患者的骨密度和 BLAP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RACP5b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对患者接受治疗后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81例(67.5%),比较满意36例(30.0%),不满意3例(25%),护理满意度高达97.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降钙素配合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减轻患者疼痛,缓解临床体征,护理满意度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历宝国;齐秀杰;闫立娜;王友凤;张艳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脐周皮下注射致不良反应1例

    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干扰素)是一个具有多项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有免疫调节、抗病毒、抗增生、抗纤维化、抗淋巴细胞的增生作用,还能增强 NK 细胞的功能。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既可减少病毒复制,也可帮助机体持久的免疫,控制病毒感染,另外干扰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直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其疗程长,不良反应多。

    作者:李华;张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60例,采用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1±0.9)h。治愈45例(75.0%),死亡6例(10.0%)。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案,把握好佳手术时机,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刘跃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服药时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关系

    目的:了解服药时间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依据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波动规律调整服药时间,对照组采用传统服药时间。观察2组血压控制情况、再入院率及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试验组降压率、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积极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节律及药物分布时间规律,确保患者的平稳降压,提高其降压效果,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

    作者:朱冬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0.56%,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付雅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伴骨破坏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肾性贫血1例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片段(也称 M 蛋白),并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的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因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中易被漏诊误诊,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更易被漏诊误诊。

    作者:秦宇;于红玖;杨明辉;吕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38例作为抑郁组,另选同期收治的正常孕妇35例作为正常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问答,探讨分析其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应对。结果抑郁组文化程度、性格、夫妻关系和经济收入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临床上要尽量避免使产妇出现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及时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预防及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几率。

    作者:贾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几种药性、功能、主治近似的同科药材介绍

    在同科药材中,有些品种的药性、功能、主治均很近似,但又有区别。为方便记忆、准确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归纳整理了4个科27个品种药材的异同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志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清 IFN-γ、CD14水平与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 IFN-γ,CD14水平与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B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就诊的BA 患者2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同龄小儿7例为对照组。应用 ELISA 试剂盒法检测2组血清中 IFN-γ,CD14水平,分析 IFN-γ、CD14与 BA 患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 IFN-γ、CD1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 IFN-γ、CD14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中 IFN-γ, CD14水平与小儿先天性 BA 具明显相关,对临床用于 BA 发病的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甄莉景;赵立芝;金轶;靳建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使用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使用现状,探讨其应用进展。方法采集2011年5月-2013年5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1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缓释、控释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28例患者中应用缓释、控释药物33例(25.8%),未应用缓释、控释药物95例(74.2%)。33例患者中,应用缓控释药物治疗的疾病类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6例,糖尿病12例,心血管疾病15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缓控释药物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其在部分迁延性、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燕萍;黄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治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治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包括分娩方式、产妇并发症(子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结局(Apgar 评分、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及低体质量儿)。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子痫、妊高征心脏病、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Apgar 评分低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应建立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董喜英;王春霞;李录花;蒋文化;李辉;马志明;高丽梅;李瑾花;方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中药辨证分型联合西医治疗尿毒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口服、灌肠、针灸等方法联合西医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分型口服、灌肠、针灸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平均尿素氮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平均尿素氮浓度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辨证分型口服、灌肠、针灸联合西医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光义;马仁光;康薇;田伟伟;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5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年龄小于对照组,静息状态发病率、无痛型心肌梗死比例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较早发病时间,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发病时常是无痛型,症状呈现多样化。

    作者:张小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从脾胃论中风的病机及诊治效果观察

    目的:从脾胃健康角度探讨中风病病机与诊治方法。方法将8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综合性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中药治疗,对照组采取现代神经药物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从脾胃论角度对中风患者展开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有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孕妇临产前后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孕妇临产前后实施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临产前后均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顺产分娩率。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前2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2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实施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妇的顺产分娩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孕妇临产前后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顺利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分析

    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一种应激反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约有55.1%~77.6%出现高血糖,颅脑损伤后患者血糖即刻升高,24h 达到高峰。伤后早期出现高血糖者病情和预后均较差,且伤情越重,血糖升高越明显[1]。颅脑外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并发血糖增高症状,其血糖增高程度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基本相一致,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加重程度、生命体征变化也相吻合,与恶化患者的预后亦相一致[2]。我院对2010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出现血糖升高的31例患者给予了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解痉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药物性能更稳定,临床疗效可靠且较安全,可成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腹泻的首选药物。

    作者:余晓琼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体表淋巴漏的护理体会

    淋巴漏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难以预计,规范的外科操作并不能绝对避免术后发生淋巴漏。淋巴漏可导致创面迁延不愈,造成大量体液外渗,并继发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创面感染等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经济负担加重,罹患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极大增加。畅通引流及局部加压是治疗淋巴漏的传统手段,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治疗方法不统一、效果不确定的问题。近年来,负压封闭吸引(VAC)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作用已逐渐得到认可[1]。随着 VAC 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多项研究证实负压封闭系统对创面组织具有正压作用。受此启发,我们利用 VAC 的负压引流及局部正压作用,将自制简易 VAC 装置用于治疗慢性淋巴漏,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淋巴漏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难以预计,规范的外科操作并不能绝对避免术后发生淋巴漏。淋巴漏可导致创面迁延不愈,造成大量体液外渗,并继发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创面感染等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经济负担加重,罹患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极大增加。畅通引流及局部加压是治疗淋巴漏的传统手段,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治疗方法不统一、效果不确定的问题。近年来,负压封闭吸引(VAC)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作用已逐渐得到认可[1]。随着 VAC 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多项研究证实负压封闭系统对创面组织具有正压作用。受此启发,我们利用 VAC 的负压引流及局部正压作用,将自制简易 VAC 装置用于治疗慢性淋巴漏,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萍;钟雪英;周洁松;杨玉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