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伴骨破坏的老年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肾性贫血1例

秦宇;于红玖;杨明辉;吕田

关键词:骨髓瘤, 多发性, 贫血, 骨破坏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片段(也称 M 蛋白),并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的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因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中易被漏诊误诊,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更易被漏诊误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中药方汤剂洗胃加灌肠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溴鼠灵中毒1例

    溴鼠灵为第二代抗凝血杀鼠药,其中毒机制是干扰肝脏利用维生素 K1的作用,抑制凝血因子及影响凝血酶原合成,导致凝血时间延长的同时,其分解产物严重破坏毛细血管内皮作用。我科应用中药汤剂洗胃加灌肠配合血液灌流治疗溴鼠灵中毒患者1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彩云;刘祥伟;苗木;刘迪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老年住院患者180例,对所有患者有无院内感染进行观察,回顾性分析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32例(17.78%);经分析,侵袭性操作、抗生素应用种类≥2种、抗生素应用时间≥7d、有糖皮质激素应用均为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结论在为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展开治疗与护理时,尽可能减少医源性高危因素是对院内感染加以预防的关键。

    作者:葛永敏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和无张力修补术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药物镇痛例数、VAS 评分、并发症情况及随访8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药物镇痛比例低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牵拉痛、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

    作者:郭德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69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手术方式可归纳为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目前,常用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方法包括腹腔内置网腹股沟疝修补术、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由于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进入腹腔,具有腹腔干扰少、手术费用低的优点,逐渐成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首选术式[2,3]。本文总结我院施行69例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成功经验,旨在探讨 TEP 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为该手术的进步推广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孕妇保健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保健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健康体检的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体检和孕产期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孕妇保健操,对比2组分娩情况和产程用时。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1%,且产程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孕产妇开展孕妇保健操,可增强孕产妇的体质,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王官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基于脾胃病“治中焦如衡”法则下“对药”的应用

    “对药”又称“药对”、“姊妹药”,配伍应用在方剂中具有契合病机、功专力宏的特点,是历代医家积累临证用药经验的升华,也是中医用药遣方的特色之一。吴鞠通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是辨治内伤脾胃病的重要法则,中医古籍中有许多以“衡”为主治疗脾胃病的著名方剂,如半夏泻心汤、左金丸、枳术丸等。其中就蕴含了一些对药的灵活配伍。基于此,笔者将从中总结出的一些药对,结合“对药”的配伍规律及“治中焦如衡”的指导思想,在辨证基础上合理应用到脾胃病治疗中,总结如下。

    作者:齐建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动态评估防跌倒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患者在医院内跌倒,跌倒后常致伤、致残,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且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笔者探讨了对肝硬化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防跌倒的动态评估,并采取有效防跌倒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静彩;周俊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护理管理的应用

    目的:优化护理模式,深化整体护理,落实护理职责,提高管理效率。方法实行责任包干、量化绩效,落实整体护理。结果实行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后,转变了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营造了科室的服务氛围,重视了基础护理,安全管理,细化了服务工作流程;提高了护患沟通技巧,更注重细节管理、环节质量。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红田;徐义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腔镜根治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46例作为 LRP 组,开放性手术治疗14例作为ORP 组,观察2组输血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尿漏发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随访比较术后尿失禁和膀胱颈狭窄的发生率及3个月后血清 PSA 值。结果LRP 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 ORP 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 OR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输血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尿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尿失禁和膀胱颈狭窄的发生率及3个月后血清 PSA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是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拔管快和疼痛小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孙燕兵;马一瀛;刘宗泽;徐海杰;张广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75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0.27%,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单磷酸阿糖腺苷对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作者:吴晓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两厂家辛伐他汀片的溶出度比较

    目的:比较两厂家辛伐他汀片剂的体外溶出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Hypersil C18(4.6mm ×250mm,5μm)色谱柱,以0.025mol/L 磷酸二氢钠溶液(pH4.5)-乙腈(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测定两厂家辛伐他汀片的体外溶出度。结果A 厂家辛伐他汀片的实时溶出曲线显示其片间差异小,B 厂家产品间实时溶出度差异较大,反映出产品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较差。结论两厂家辛伐他汀制剂溶出度符合要求,但实时溶出曲线有差异,建议临床选用时加以注意。

    作者:盛泳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清 NSE、 NT-proBNP 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钠肽前体 N-末端肽(NT-proBNP)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本院体检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基于全自动电化学免疫法测定血清 NT-proBNP 水平、免疫竞争放射法测定血清 NSE 水平,并将二者与脑梗死面积,有无意识障碍,有无高血压及病情好转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 NSE、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脑梗死面积,意识障碍,高血压,病情好转作为自变量,分别对血清 NSE水平和血清 NT-proBNP 水平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证明4个因子与血清 NSE、NT-proBNP 水平紧密关联。结论血清 NSE、 NT-proBNP 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明显,二者用于临床脑梗死及病情发展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平华;曹明芳;李会英;张建荣;李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治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治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健康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包括分娩方式、产妇并发症(子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结局(Apgar 评分、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及低体质量儿)。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子痫、妊高征心脏病、胎盘早剥、早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Apgar 评分低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围生儿死亡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应建立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董喜英;王春霞;李录花;蒋文化;李辉;马志明;高丽梅;李瑾花;方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使用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缓释、控释药物制剂的使用现状,探讨其应用进展。方法采集2011年5月-2013年5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1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缓释、控释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28例患者中应用缓释、控释药物33例(25.8%),未应用缓释、控释药物95例(74.2%)。33例患者中,应用缓控释药物治疗的疾病类型包括:呼吸系统疾病6例,糖尿病12例,心血管疾病15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中,缓控释药物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其在部分迁延性、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燕萍;黄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5%高于对照组的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TC、LDLC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 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神经功能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英海;解春丽;张爱华;冷雪;田志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正确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该院收治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36例,分析其发病原因、具体临床表现、给予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抢救结果。结果急性阻塞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所致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发病率高,36例患儿经对症临床急救后,抢救成功率为91.67%,失败率仅为8.33%,抢救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结合其病史及临床各项检查结果,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判断,确定致病原因,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可显著提高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临床抢救成功率,保障患儿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5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年龄小于对照组,静息状态发病率、无痛型心肌梗死比例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较早发病时间,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发病时常是无痛型,症状呈现多样化。

    作者:张小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黄花乌头种质资源与规范化栽培分析

    我国的黄花乌头主要生产区为长白山脉的丘陵区,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且日照时间长的海拔200~900m 的山坡、沟旁灌丛以及草地上,是一种喜温暖和湿润气候的植物,刚出生的幼苗不能受到强光的照射,比较耐严寒,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宜在疏松、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土层厚的沙壤土中生长。其主要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块根繁殖2种,大面积种植时主要采取种子繁殖的方式。本文就黄花乌头种质资源与规范化栽培进行探讨分析,为种植户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为制药企业以及药物市场提供较为优质的原料。

    作者:王文晓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5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口服抗生素、降糖等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胰岛素外敷治疗联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溃疡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高艳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围绝经期妇女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和雌二醇水平变化测定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雌二醇(E2)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水平变化以及相关性。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9例健康围绝经期妇女,其中绝经前组63例与绝经后组46例。另选同期月经正常女性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每位妇女血清中雌二醇( E2)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的含量并进行两者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绝经前组 E2与 DHEAS 血清含量无明显变化,绝经后组 E2与 DHEAS 血清含量为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2与 DHEAS 呈正相关(P <0.01)。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血清 E2水平下降,可能与 DHEAS 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李红;张瑶;雷灵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