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根治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孙燕兵;马一瀛;刘宗泽;徐海杰;张广良

关键词:前列腺癌, 开放性手术, 腹腔镜下根治术,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46例作为 LRP 组,开放性手术治疗14例作为ORP 组,观察2组输血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尿漏发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随访比较术后尿失禁和膀胱颈狭窄的发生率及3个月后血清 PSA 值。结果LRP 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 ORP 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 OR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输血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尿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尿失禁和膀胱颈狭窄的发生率及3个月后血清 PSA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是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拔管快和疼痛小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牙膏水漱口液在上消化道出血禁食水患者中的应用

    禁食水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治疗需要、手术需要和特殊检查的需要,尤其是我科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早期禁食水是必须的。由于患者出血早期身体虚弱,不能完全自理。刷牙这件平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也很难完成。长期大剂量应用抗菌素及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患者,常可并发口腔溃疡。我科自制牙膏水漱口液配合药物治疗,经5年205例临床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茹;孙涛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和复常时间,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 ALT、AST 和 TBIL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 ALT 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LT、AST、TBIL 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 AST、TBIL 复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ALT、AST 和 TBI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2、3、4周 ALT、AST 和TBIL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第2周 ALT 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鲍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8.2%,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尿激酶静脉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住院时间较长,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作者:曲晓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动态评估防跌倒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跌倒是患者突然或非故意的停顿、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患者在医院内跌倒,跌倒后常致伤、致残,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负担,且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直接影响医院的护理质量。笔者探讨了对肝硬化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防跌倒的动态评估,并采取有效防跌倒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静彩;周俊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施行过程中的要点。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相同的各项护理,此外,观察组在出院后继续施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经过1个月随访后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做出评价。结果观察组30例均好转出院,出院率为100%;对照组中有5例因为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护理无效而死亡,其余25例均好转出院,出院率为8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1个月随访后观察组患者对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更新,护理措施也随着进步,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提出和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医患关系有着特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会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护理管理的应用

    目的:优化护理模式,深化整体护理,落实护理职责,提高管理效率。方法实行责任包干、量化绩效,落实整体护理。结果实行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后,转变了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营造了科室的服务氛围,重视了基础护理,安全管理,细化了服务工作流程;提高了护患沟通技巧,更注重细节管理、环节质量。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密切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红田;徐义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腔镜根治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60例,其中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46例作为 LRP 组,开放性手术治疗14例作为ORP 组,观察2组输血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尿漏发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随访比较术后尿失禁和膀胱颈狭窄的发生率及3个月后血清 PSA 值。结果LRP 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 ORP 组,住院天数显著短于 ORP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输血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尿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尿失禁和膀胱颈狭窄的发生率及3个月后血清 PSA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是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拔管快和疼痛小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孙燕兵;马一瀛;刘宗泽;徐海杰;张广良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孕妇临产前后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孕妇临产前后实施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临产前后均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顺产分娩率。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前2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2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实施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妇的顺产分娩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孕妇临产前后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顺利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

    在医疗活动中,心血管内科病情极为复杂多变,其护理存在着严重的风险,许多护理问题易引起医患纠纷。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是关键,本文详细分析了护理质量管理的各方面要求和用药的各方面安全,以预防和降低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李晓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行血糖控制,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总有效率、血糖及血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7%低于对照组的90.0%(P <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及血脂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较重,且患者治疗效果差,而积极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则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方式。

    作者:杨兵兵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咪达唑仑麻醉,比较2组记录2组麻醉后30、60、90min 改良警觉/镇静观察法(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麻醉30、60min 时观察组患者 OA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90min 时 OA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前 MAP、HR 和 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30min、60min MAP、HR 及 sPO2相较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腰硬膜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较好,术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薛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安溴索联合头孢替唑治疗急性支气管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安溴索联合头孢替唑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安溴索联合头孢替唑治疗,对照组单用头孢替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溴索联合头孢替唑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文韬;贾娜;吕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 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行机械通气的成年 ICU 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面,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优势。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建议机械通气10d 后再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常伟伟;刘天瑜;刘彩云;王健;王晓晖;刘宇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肝素封管时针头少量刺入肝素帽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1],封管是该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环节,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反之则可由于管道回血引起血栓形成而造成堵管,使留置时间缩短,增加患者痛苦和静脉用药治疗的成本[2]。临床多数以肝素正压封管,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制液3ml,关闭输液器开关,取掉注射器针头,接输液器针头,缓慢推注,推注封管液剩0.5~1.0ml 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关闭留置针小调节夹,完成封管[3]。但边推边退针操作比较繁琐,我科采用自创的肝素封管时注射器少量刺入肝素帽代替边推边退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清 CRP、NT-proBNP、CTNI 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及评定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清 C 反应蛋白(CRP)、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 I(CTNI)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及评定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心力衰竭患者82例为试验组,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将试验组患者按照心功能进行分级(NYHA 分级),按照左心的射血分数(LVEF)分为 LVEF >40%组43例和 LVEF≤40%组39例。对 CRP、CTNI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法进行检测,对于 NT-proBNP 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基于统计原理进行各组间差异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 CRP、CTNI、NT-proBNPN 水平均与 NYHA 分级呈正相关(P <0.05);血清 CTNI、NT-proBNPN 水平均与 LVEF 大小呈正相关(P <0.05),而 CRP 与之无明显关系(P >0.05)。结论血清 CRP、NT-proBNP、CTNI 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将血清 CRP、NT-proB-NP、CTNI 水平联合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预后评定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桂敏;魏爱方;刘桂芳;王淑君;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47例先兆早产患者在应用硫酸镁治疗期间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延长孕期(9.5±0.8)d,有早产不可避免4例,平均婴儿出生体质量(2400±150)g,转儿科治疗,无新生儿死亡。患者用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例(6.4%),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硫酸镁治疗先兆早产是保胎常规药物,但需积极加强临床观察、心理护理、用药观察及不良反应观察,以此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平安。

    作者:李家琴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手术治疗时的麻醉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3例,均利用舒芬太尼行静吸全麻处理,对各时段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改变情况、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儿停药后清醒时间(2.7±0.2)h,拔管时间(3.6±0.7)h,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患儿各时段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未发生明显改变,只在锯胸骨时患儿心率明显下降,但仍为正常。结论在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行手术治疗时,利用舒芬太尼行全麻处理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毛仁德;闫梅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脱位矫正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23~368(154.3±25.7)min;术中出血量155~608(316.4±51.5)ml;术中和术后未见并发症病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完全恢复颈椎椎体高度,Cobb 角由8°~11°降至2°~3°;脊髓神经功能 Frankel 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术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3.5±0.6)个月。结论前路手术可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患者,从而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在排除骨折块压迫或椎间盘损伤前提下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而前后联合入路可同时处理故障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创伤较大,技术难度较高,临床需根据病情需要科学选择入路方式。

    作者:许长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69例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手术方式可归纳为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经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目前,常用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方法包括腹腔内置网腹股沟疝修补术、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由于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不进入腹腔,具有腹腔干扰少、手术费用低的优点,逐渐成为腹腔镜疝修补术的首选术式[2,3]。本文总结我院施行69例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成功经验,旨在探讨 TEP 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为该手术的进步推广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88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6%高于对照组的91.7%,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明显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颖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