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李琳娜;汤伟芬

关键词:急诊护理, 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66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及依从性,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咪达唑仑麻醉,比较2组记录2组麻醉后30、60、90min 改良警觉/镇静观察法(AA/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麻醉30、60min 时观察组患者 OA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90min 时 OA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麻醉前 MAP、HR 和 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术中30min、60min MAP、HR 及 sPO2相较对照组更加稳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联合用于腰硬膜联合麻醉镇静效果显著,术后患者康复情况较好,术中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薛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血清白三烯 B4、MMP-9和免疫因子水平联合检测在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血清白三烯 B4(LTB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因子水平与小儿过敏性紫癜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过敏性紫癜患儿4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ELISA)测定2组小儿血清中血清 LTB4、MMP-9、IL-2、IL-4、IL-17因子水平,基于 SPSS 19.0统计学方法进行水平差异比较,分析五个指标对过敏性紫癜评定性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 LTB4、MMP-9、IL-4、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LTB4、IL-2、MMP-9、IL-4、IL-17联合检测 HSP 的准确度为88.5%,灵敏性为90.6%,特异性为89.6%,分别高于各自单独测量的指标诊断性能(P <0.05)。结论血清 LTB4、MMP-9、IL-2、IL-4、IL-17因子水平与小儿过敏性紫癜均具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 LTB4、MMP-9、IL-2、IL-4、IL-17因子水平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高,准确度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月辉;李艳廷;田燕;张灵新;冯妥;谢彩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和比索洛尔组各100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偶测血压和24h 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 SBP、DB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SBP、DB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比索洛尔组降低幅度大于美托洛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比索洛尔对24h 血压的控制优于美托洛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先芬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早期识别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产科进行分娩的134例发生头位难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头位难产的关键因素是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宫缩乏力,产道异常,严重胎头位置异常等因素。134例头位难产产妇中选择剖宫产97例(72.39%),选择阴道分娩37例(27.61%);由于胎头位置的异常造成难产100例,其中选择剖宫产76例(76.00%),选择阴道分娩24例(24.00%)。结论头位难产的病例比较多,头位难产的原因也较复杂,进行识别有一定的困难,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对母儿造成伤害。

    作者:王桂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进行消毒的器械和物品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进行消毒的器械和物品设为观察组,对比观察2组消毒物品的消毒质量、风险发生率以及临床科室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毒质量、护理风险发生率、临床科室人员对消毒物品供应及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可有效提高消毒质量以及科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可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龙文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排多层螺旋 CT 扫描的胸骨骨折患者34例、肋骨肋软骨骨折157例、肩胛骨骨折79例、胸椎骨折68例,分别对比常规轴位 CT 和后处理 MPR 图像结果。结果后处理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对于横行胸骨骨折及未移位胸骨骨折、无明显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胸椎中柱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轴位 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6排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对胸部骨骼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于秀艳;张军;齐力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肝素封管时针头少量刺入肝素帽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1],封管是该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环节,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反之则可由于管道回血引起血栓形成而造成堵管,使留置时间缩短,增加患者痛苦和静脉用药治疗的成本[2]。临床多数以肝素正压封管,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制液3ml,关闭输液器开关,取掉注射器针头,接输液器针头,缓慢推注,推注封管液剩0.5~1.0ml 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关闭留置针小调节夹,完成封管[3]。但边推边退针操作比较繁琐,我科采用自创的肝素封管时注射器少量刺入肝素帽代替边推边退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几种药性、功能、主治近似的同科药材介绍

    在同科药材中,有些品种的药性、功能、主治均很近似,但又有区别。为方便记忆、准确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归纳整理了4个科27个品种药材的异同点,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志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快速康复方案在肛肠外科围术期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肛肠外科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方案的效果。方法将164例行肛肠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方案。观察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停止静脉给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肛肠外科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方案,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现立;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痔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8月-2013年11月在该院接受 PPH 治疗的第三度、第四度痔疮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100例痔病患者 PPH 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13例出现轻重不一的出血症状,经止血处理后均获得成功,平均住院时间为(3.2±0.8)d;100例中,绝对回缩99例,回缩率为99%。结论对痔疮患者采取 PPH 手术进行治疗,疗效好,治疗安全性高,有助于缩短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毅强;雷庆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急性细菌性痢疾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解痉等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药物性能更稳定,临床疗效可靠且较安全,可成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腹泻的首选药物。

    作者:余晓琼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脐周皮下注射致不良反应1例

    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干扰素)是一个具有多项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有免疫调节、抗病毒、抗增生、抗纤维化、抗淋巴细胞的增生作用,还能增强 NK 细胞的功能。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既可减少病毒复制,也可帮助机体持久的免疫,控制病毒感染,另外干扰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直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其疗程长,不良反应多。

    作者:李华;张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黄花乌头种质资源与规范化栽培分析

    我国的黄花乌头主要生产区为长白山脉的丘陵区,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且日照时间长的海拔200~900m 的山坡、沟旁灌丛以及草地上,是一种喜温暖和湿润气候的植物,刚出生的幼苗不能受到强光的照射,比较耐严寒,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宜在疏松、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土层厚的沙壤土中生长。其主要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块根繁殖2种,大面积种植时主要采取种子繁殖的方式。本文就黄花乌头种质资源与规范化栽培进行探讨分析,为种植户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为制药企业以及药物市场提供较为优质的原料。

    作者:王文晓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将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9例,甲组给予常规护理,乙组在甲组基础上进行锻炼和缩唇法锻炼,比较2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给予2组患者护理后,乙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必要的呼吸训练,可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早期恢复,疗效较好。

    作者:于玲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行心脏介入治疗的不同年龄段心脏病患者80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对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心脏介入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手术前(P <0.05),且年龄越大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越低。结论心脏介入术治疗会对心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影响,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DR 与 CT 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 DR 与 CT 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术前均行 DR检查及 CT 检查的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116例,将2种检查结果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比较2种诊断方法结果。结果DR的肺撕裂伤及肺挫伤检出率明显大于 CT 检查(P <0.05);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方面,DR 和 CT 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R 及 CT 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均具有较大价值,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可联合使用2种检查方式。

    作者:张利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呼吸道九联检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对该院2109例住院、门诊呼吸道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呼吸道九联检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可同时检测9种病原体即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素(IFA)、乙型流感病素(IFB)、副流感病毒(PIVs)的IgM。结果非典型病原体的感染患者有808例(38.31%);其中以MP为多见,有632例(29.97%),其次为 RSV,IFB 位居第三;混合感染有339例(16.07%);感染者以儿童为主,有1898例(90.00%)。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准确性高,特异性好,检测项目多,易于早期发现病原体且价格不高,宜于在各医院实验室推广使用。

    作者:赵鹤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孕妇临产前后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孕妇临产前后实施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临产前后均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顺产分娩率。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前2组 SAS、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2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实施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妇的顺产分娩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孕妇临产前后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顺利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菌种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的菌种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56例(15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脓液,分析其药物敏感性。结果156耳中出现致病菌生长者140耳,检出率89.7%(140/156),细菌148株(87.1%),真菌22株(12.9%),金黄色葡萄球菌16.5%(28/170)、表皮葡萄球菌16.5%(28/170)、铜绿假单胞菌16.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美罗培南敏感性83.3%,表皮葡萄球菌100%、铜绿假单胞菌100%。结论导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生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如何合理应用药物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伟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影响。方法将10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2组症状自评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2组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肿瘤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预后的良好恢复。

    作者:刘艳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