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长虹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IPC)治疗仪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采用远程 IPC 治疗仪,同时按照2011年美国脑卒中和 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对照组单纯按照2011年美国脑卒中和 TIA 二级预防指南用药。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发病率。结果治疗组 TIA 再发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治疗组脑卒中发病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远程 IPC 治疗仪对 TIA 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杨永刚;钱玉中;赵会颖;张建平;李贵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同时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实际负担。
作者:蔡静;刘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由子囊真菌侵染引起的稻曲病是一种新兴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害威胁到世界主要水稻栽培区的生产,在中国严重年份的发病面积达到水稻栽培面积的1/3。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的孙文献教授与彭友良教授通过课题组合作,联合多家国内外研究机构,找到了一些可能影响这种真菌致病力的基因,并提出了关于该真菌侵染机制的见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脑膜瘤是中枢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矢状窦旁又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脑膜瘤的17%~20%[1]。矢状窦旁脑膜瘤供血丰富,由颈内、颈外动脉双重供血,与矢状窦、大脑皮层静脉和大脑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手术全切难度大,复发率较高[2]。自2007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大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药学作为近几十年来中国现代医院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以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的一门学科[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药学教育观念的转变,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临床药学和临床医学二者紧密结合,互相影响,是医院治病救人,保证医院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为患者解除病痛,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两大关键因素。重视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对于临床合理、安全、有效使用药物,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避免药源性疾病和事故,保证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保健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药物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新的医院药学发展形势要求药学专业培养医药复合型人才[3]。本文从建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合理选用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临床实践、改革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探索了该课程的相关教学改革。
作者:陆红;韩亚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比较口服150mg 米非司酮后,600μg 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与口服给药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将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服药,观察组将米索前列醇的给药方式改为阴道给药。观察2组流产效果、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流产失败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与对照组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阴道给药的流产效果优于口服给药方式,阴道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口服给药。
作者:崔海平;聂俊芝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对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1-2012年医院对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前后20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技巧的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实施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后,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技巧掌握的合格率、满意度分别为95.0%、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83.0%;培训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5.0%,较培训前的26.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患沟通技巧可以显著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增进护患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卢廷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近几年药房药品调配的差错分析,降低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控制临床用药风险。方法对医院住院药房2010年6月-2013年6月3年差错登记本记载的药品调配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药师如何在药品调配过程预防或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药师调剂质量和药学服务水平。结果3年内共发生调配差错108例,差错未造成患者伤害;出门差错与药房内部差错比例为1:4,其中药物数量差错30例,药物品种差错20例,药物剂量与剂型差错13例,包装相似差错12例,生产厂家差错12例,划价差错7例,退药差错5例,医师处方差错4例,发错科室3例,位置相近取错药2例。分析表明:药师自身问题是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逐步规范了药房药师调配工作各个环节操作过程,并对药师进行定期业务培训。交流经验,增强调配药品中的风险意识与防范措施,并在实践中总结实际有效的控制措施,争取大化减少因药品调配错误所造成的损失与用药安全隐患。
作者:王佳;侯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辅助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129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1例(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和试验组7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硫酸镁辅助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彩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PDCA 循环理论管理法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PICC 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后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等中心静脉的方法[1],因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血栓性静脉炎是 PICC 置管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除了给患者造成上臂肿胀、疼痛等痛苦外,还有并发肺静脉栓塞的风险。我科将 PDCA 循环理论运用到 PICC 置管预防血栓性静脉炎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继华;闫绍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的方法诊断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50例疑似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患者均采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此方法在病灶发现率、病灶内部回声分辨率及病灶全貌探查等方面的优劣。结果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诊断,诊断宫外孕46例,手术确诊宫外孕42例,确诊准确率为91.3%。结论临床中采用经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结合的方法诊断宫外孕,有效快速,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建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麝香保心丸是由麝香、苏合香、蟾酥、牛黄、冰片和人参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芳香开窍、宽胸理气及温通的功效[1]。笔者临床应用近30年,实践证明:麝香保心丸作为心血管内科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缺血区的血流灌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石吉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40例,A 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B 组实施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 B 组 MAP 下降较为平稳,而 A 组于气腹后 MAP 上升明显;2组于麻醉气管插管中呼吸加快,A 组较 B 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早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应激反应小,且疼痛程度轻,术后恢复快。
作者:程富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药学监护(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PC 是一种过程,它包括了3种功能:(1)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2)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3)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的发生。药学监护是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直接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大中城市三级以上医院药学监护工作开展得很好,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进展缓慢[1]。凭借多年基层医院工作经验,结合基层不合理用药现状,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作者:黎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用自我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份回收的处理器械578件设为观察组,2011年12月份回收的处理器械582件设为对照组,比较医院在消毒供应室实施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前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士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实施护理人员自我防护,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国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患儿,男,日龄42d。因出生后即出现哭闹时嘴唇发绀入我院。患儿出生后即出现哭闹时嘴唇发绀,听诊示心尖区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示:胎儿左心房扩大,室间隔增厚达1.1cm,左心室后壁厚0.4cm,心内结构未见连续中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心室流出道收缩期可见五彩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示:患儿平静时左心室流出道收缩期血流峰速为3.9cm/ s,压差为60mm Hg(见图1);哭闹时左心室流出道收缩期血流峰速为5.0cm/ s,压差为126mm Hg。M 型超声检查示:二尖瓣前叶舒张期触及室间隔,收缩期 CD 段前向运动( SAM 征)。超声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追问家族史,其父在体检时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未进一步检查。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其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增厚达2.8cm(见图2)。对患儿家族进行普查,其祖父也患有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其他家庭成员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结合家族史终诊断为家族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作者:赵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采用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治疗,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仅1例轻微咳嗽,对照组口干、恶心、呕吐4例,均对症处理消失,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具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智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低位直肠癌患者尤为多见,Miles 术(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仍是目前公认为治疗方法,每年将近10余万患者进行了此类手术[1]。永久性结肠造瘘是其中的一部分,术后大便经腹部造瘘口排出,给患者的带来极大的不便,使其躯体、心理等承受巨大的压力[2],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导致部分患者发生抑郁情绪,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变得必要,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行直肠癌 Miles 术的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霞;权永志;赵军山;高翠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讨论研究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与影响。方法将社区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健康教育及相关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自我管理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以及坚持运动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城镇社区中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使其采取一定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服药、进行日常锻炼的自觉性,有利于疾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周志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中动静脉穿刺针的固定方法,提高透析护士对动静脉穿刺针的固定技术,减少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意外渗血事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 A、B、C 组各40例,在血液透析时分别运用 A、B、C 3种方案的固定方法对动静脉穿刺针进行固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 C 组透析时发生“滑针”率和拔针过程中发生“滑针”率为0,与 A 组、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 方案即“Ω”固定胶布法既能预防穿刺针脱出致意外失血的事情发生,又能方便护士的操作。
作者:韩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