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生标准化患者在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张少英;张立红;孟庆斌;甄海鹰

关键词:学生标准化患者, 护理, 教学实践, 应用
摘要:建立客观、有效和可靠的护理技能培训与评估体系,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在护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无大量实际病例配合教学的问题,即使教学医院有合适的患者愿意配合,也存在病情的季节性、一过性和不可重复性等许多不可克服的困难,满足不了护理教学的需要。因此,为加强护理教学实践效果,在院校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学生标准化患者(SSP),已成为护理教学实践中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每年有520万人死于医疗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其中400万人是儿童,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2003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使得各医疗单位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文对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置不当的常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作者:郭莹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基于当前免疫缺陷者感染特征的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正常情况下,人们都具有化学和物理屏障、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这些免疫功能或者屏障充分发挥着抵御细菌及病原菌的作用,防止各种病原微生物入侵而引发疾病。而由于肿瘤、创伤、脾切除、肿瘤等原因使这些免疫功能或者屏障受到损伤或影响的时候,机体往往无法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而出现感染。同时,因为感染免疫缺陷患者的大多数病原菌都属于机体的正常菌群,因此对这部分的病原菌的诊断也非常困难,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多种原发病影响,使得治疗难度也大大增高。鉴于此,笔者就当前免疫缺陷者感染特征的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作者:余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内镜治疗黏膜下隆起性病变25例

    我院采用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技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25例,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9年8月-2013年10月我院内镜检查病人中共发现消化道黏膜下肿物25例,所有手术患者均无内镜治疗禁忌证,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试验、心电图等检查。年龄25~70岁,中位年龄47.5岁,其中食道13例,胃10例,直肠2例。

    作者:吕鸣;范红莉;周观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优势

    我院于2011年1月正式实施手术器械供应室集中管理,通过近3年的运作,深感手术器械供应室集中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清洗和包装方面的优势突显而出。

    作者:傅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研究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与影响。方法将社区1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压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介入健康教育及相关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和自我管理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戒烟戒酒、遵嘱服药以及坚持运动人数均显著多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城镇社区中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使其采取一定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遵医嘱服药、进行日常锻炼的自觉性,有利于疾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周志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远程缺血预适应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观察远程缺血预适应(IPC)治疗仪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采用远程 IPC 治疗仪,同时按照2011年美国脑卒中和 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对照组单纯按照2011年美国脑卒中和 TIA 二级预防指南用药。观察治疗前后脑卒中发病率。结果治疗组 TIA 再发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治疗组脑卒中发病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远程 IPC 治疗仪对 TIA 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杨永刚;钱玉中;赵会颖;张建平;李贵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临床药学》课程教学初探

    临床药学作为近几十年来中国现代医院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以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的一门学科[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药学教育观念的转变,高等临床药学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临床药学和临床医学二者紧密结合,互相影响,是医院治病救人,保证医院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为患者解除病痛,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两大关键因素。重视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对于临床合理、安全、有效使用药物,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避免药源性疾病和事故,保证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保健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药物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新的医院药学发展形势要求药学专业培养医药复合型人才[3]。本文从建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合理选用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临床实践、改革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探索了该课程的相关教学改革。

    作者:陆红;韩亚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 CA153、TSGF 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癌相关糖蛋白抗原(CA153)、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在乳腺癌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患者静脉血标本,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 TSGF,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CA153含量。结果乳腺癌组2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CA153和TSGF 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作者:常文娟;权永志;戴肖力;赵军山;张月梅;闫立伟;徐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35例临床分析

    脑膜瘤是中枢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矢状窦旁又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脑膜瘤的17%~20%[1]。矢状窦旁脑膜瘤供血丰富,由颈内、颈外动脉双重供血,与矢状窦、大脑皮层静脉和大脑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手术全切难度大,复发率较高[2]。自2007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大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防治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防治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入诊的80例孕妇进行研究,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取综合性干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分娩方法、产妇满意率、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的抑郁症发生率仅为5.0%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产妇的满意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有明显防治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进食调节及吞咽功能训练等指导。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及疗效判定。结果干预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60.3%、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岚;李巧薇;林新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同时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和实际负担。

    作者:蔡静;刘琴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用自我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2012年12月份回收的处理器械578件设为观察组,2011年12月份回收的处理器械582件设为对照组,比较医院在消毒供应室实施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前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士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实施护理人员自我防护,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国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穴位注射氟哌啶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氟哌啶在预防和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时引起恶心呕吐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肿瘤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疗效观察。21例患者首次化疗疗程采用传统静脉注射方法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第2次化疗疗程则另加用穴位注射来预防和治疗,观察患者在化疗期间有无恶心呕吐等主观感受。结果穴位注射总有效率达85.7%明显高于传统静脉注射方法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注射防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导致恶心呕吐疗效明显。

    作者:黄晓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D-二聚体检测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D-二聚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前景,并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D-二聚体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莫超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藻酸盐联合泡沫敷料用于腹部术后脂肪液化伤口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藻酸盐联合泡沫敷料用于腹部术后脂肪液化伤口的效果。方法对腹部术后发生脂肪液化伤口的150例随机纳入新型敷料组(藻酸盐联合泡沫敷料)和传统敷料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在减轻创面疼痛、平均愈合时间、换药间隔时间及患者舒适情况。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新型敷料组81例,传统敷料组69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型敷料组创面疼痛程度较传统敷料组明显减轻(P ﹤0.05),新型敷料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敷料组( P ﹤0.05);新型敷料组平均换药时间较传统敷料组长( P ﹤0.05);新型敷料组患者不适例数少于传统敷料组(P ﹤0.05)。结论新型敷料组能有效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了换药次数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新型敷料用于腹部术后脂肪液化伤口的换药方法优于传统的换药方法。

    作者:刘丽亚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胃重复癌1例

    患者,男,52岁,主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呈阵发性,疼痛不剧烈,无进食哽噎感,偶有反酸。于当地行口服“奥美拉唑”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行胃镜检查示:胃腔内见大量宿食,无法观察;胃窦蠕动消失,黏膜弥漫性充血糜烂,于大弯侧可见一2cm ×1.5cm 的表浅溃疡,表面覆白苔,于溃疡边缘处取活检4块,质硬易出血;幽门重度变形,内镜不能通过,并可见鲜血流出;十二指肠未进入。病理诊断:胃窦腺癌(部分为黏液腺癌)。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腹部 CT 示:胃窦癌。查无明确手术禁忌证,于2013年3月25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部可见一2cm ×2cm 的溃疡型肿物,质硬、侵及浆膜,胃体小弯侧局灶性增厚,取病理示:腺癌,考虑多发胃癌,遂行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D2、食管空肠 Roux-Y 吻合术)。术后抗感染、静脉营养等药物治疗,恢复良好,进食后无不适。术后病理示:胃体为低分化溃疡型腺癌,胃窦为黏液性溃疡型腺癌,上、下残端未见癌侵犯,大网膜未见癌转移,胃大弯侧淋巴结可见癌转移(3/14),胃小弯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6),幽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第二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第八组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

    作者:李金水;王东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石楠叶和枇杷叶比较鉴别的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石楠叶和枇杷叶比较鉴别的方法,为今后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所选取的药材石楠叶和枇杷叶经中医药专家鉴定均为正品,对2种药材分别给予药材性状比较鉴别、显微比较鉴别、理化比较鉴别,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石楠叶和枇杷叶在药材性状、横切面显微、粉末显微、理化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性。结论石楠叶和枇杷叶功效迥异,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务必要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对两者进行比较鉴别,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混淆使用的现象。

    作者:江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及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观察组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复发率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心肌梗死,能够取得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且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梁彦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对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索药学服务对推动特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门诊收治的500例患者建立档案,开展药学服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师亲自了解患者的特点,与医师共同制定合理化给药。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可以全面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改善医疗质量。

    作者:袁湘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