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红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片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制备阿奇霉素片颗粒,通过正交实验考察搅拌速度、切碎速度、pvp 浓度、搅拌时间四因素对阿奇霉素片颗粒成品率、水分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工艺为搅拌速度80r/ min,切碎速度400r/ min,pvp 浓度5%,搅拌时间13s。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在大生产中推广。
作者:孙哲;郭金芝;黄占周;苏聪娟;高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产后出血的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顺产和剖宫产产妇2种不同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原因一致,首位原因均为宫缩乏力,其次原因是胎盘因素,且宫缩乏力与胎盘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后出血有多种因素、多原因所致,掌握剖宫产时机,加强孕期管理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病死率。
作者:黄倍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碘甘油治疗,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牙周袋内放置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效果显著,降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复发率,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适合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史毓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比较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切除子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子宫切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69.36±45.27)ml 少于对照组的(241.66±43.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适应证更加广泛,因此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王淑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微量盐酸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腰-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于住院的产妇150例,其中同意麻醉镇痛分娩的80例作为观察组,不做任何镇痛处理的7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组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1、5min Apgar 评分和新生儿出生后1、3、5d 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2组胎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1min 和5min Apgar 评分、NBN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2组新生儿的 NBNA 评分均﹥35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采用微量盐酸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腰-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新生儿预后无不良影响,安全可靠。
作者:成林树;袁蕾;高素英;赵志英;赵月芝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5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52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生命指征均表现正常,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可有效治疗患者门静脉高血压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跃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富马酸铁颗粒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贫血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铁颗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刮痧疗法。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1.97%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刮痧联合富马酸铁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疗效好,使用安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姜元芳;高海妮;张淳珂 刊期: 2014年第25期
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成药被引入临床治疗当中,痰热清是其中之一。痰热清主要由山羊角、黄芩、熊胆粉、金银花以及连翘五味中药经提取而成,具有清热、消炎、解毒、化痰之功效,多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病毒性感染[1]。近年来痰热清引起的不良反应逐渐引起了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出现痰热清不良反应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花世云;陈水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与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血管介入组32例和药物治疗组28例。随访1年,观察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血管介入组的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2组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具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术后1年内的病死率及脑卒中发生率与药物治疗相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菁;齐燕;刘云娥;朱倩;赵震双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究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2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结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继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调查该院2013年1-6月一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1-6月一类切口病例1224例,对其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69%,无指征预防用药率为0.69%,品种选择合理率为94.48%,术前给药合理率为100%,用药疗程合理率为84.83%。结论该院的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已达卫生部的规定(﹤30%),但仍有品种选择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的情况。
作者:池明建;张养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尿酸与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例,根据其入院时(起病﹤24h)检测的血尿酸水平。以男性血尿酸﹥420μmol/ L,女性血尿酸﹥360μmol/ L 为尿酸增高的标准,将高尿酸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尿酸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尿酸水平,并根据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的血尿酸水平为(452.6±16.1)μmol/ L 高于对照组的(312.7±19.5)μmol/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未治愈及死亡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的血尿酸水平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之一,早期血尿酸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李军涛;霍会永;阚敏宸;曹凌;于进洪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银花泌炎灵片辅治老年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头孢克肟片治疗,治疗组另给予银花泌炎灵片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度恶心2例,未经处理停药后自行缓解。停用药物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3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银花泌炎灵片辅治老年尿路感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言;吕文韬;贾娜;张珑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医院内感染绿脓杆菌型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特点,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08例,培养患者的痰液,分离绿脓杆菌358株,358株绿脓杆菌进行抗生素耐药实验。结果在1208例样本2387株病原菌中,分离出绿脓杆菌358株,总分离率为15.00%。头孢曲松对绿脓杆菌的耐药率高(91.34%),阿米卡星对绿脓杆菌的耐药率低(4.19%)。结论该院院内感染绿脓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耐药形势依旧很严峻,临床医师应慎重选择使用抗生素,院内感染科需切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消毒力度,保证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刘晓荣;翟俊伟;张晓群;王素玲;李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入院2周后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组118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102例。采用 ELISA 法测定2组血清 IGF-1、Aβ1-42的浓度。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性别、吸烟、饮酒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血清 IGF-1、Aβ1-42浓度均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血清IGF-1、Aβ1-42低浓度均是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卢海丽;宋巧;胡彦廷;杨香敏;杨爱丛;陈娜;史万英;安悦秋;李靖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药物麻醉的药学监护意义,为临床手术麻醉提供更好的疗效促进方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需在麻醉调节下行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经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配合专业临床药师进行麻醉用药监护,比较2组中局麻患者疼痛差异,以及全麻患者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和切题回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药物麻醉中配合药学监护的临床价值较高,可较好地控制患者术中疼痛及昏迷时间,且明显降低了麻醉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魏雪;王丁;薛秀峰;赵运法;李志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药物控制血糖的同时,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单独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血肌酐( Scr)、尿素氮(BUN)、平均血压(MAP)、24h 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并对降低尿蛋白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志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外敷治疗手足火器伤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手足火器伤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外敷患处。比较2组术前症状控制情况、急性期症状消退时间、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待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前症状控制及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外敷治疗手足火器伤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爱军;丁海生;周志玲;袁进国;丁英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血清 s100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评定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于本院体检一切生化指标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人员血清中 s100蛋白和 D-二聚体水平,分析组间差异以及 s100蛋白、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 s100蛋白及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死好转、并发高血压、并发意识障碍、脑梗死面积大小均与血清 s100蛋白水平和血清 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血清 s100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及其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定标准。
作者:王平华;曹明芳;李会英;张建荣;李栋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在耳鼻喉科领域中仅次于鼻咽癌和鼻腔、鼻窦癌,居第三位。好发年龄为50~70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1]。目前,以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化疗是治疗喉癌的首选方法。患者在住院期间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尽早康复有着重要意义。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对50例喉癌住院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杨清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