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玲;杨国新;王平华;郄丽霞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的佳剂量。方法将2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及氯吡格雷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2组给药均每天1次睡前服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素(BNP)、人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脂联素(AP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hs-CRP、BNP、CD40L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和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APN水平均有所上升,试验组下降或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心肌梗死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AMI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荷英;赵建波;孙少华;贾炜;朱金环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腰椎牵引加定点旋转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36例。 A组给予腰椎牵引治疗,B组给予腰椎牵引加定点旋转复位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A组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椎牵引加定点旋转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志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B型超声用于诊断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孕妇2286例共计2308名胎儿,对所有孕妇行常规B型超声检查,统计B 超检查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并与实际结果相对比。结果126例畸形胎儿中B型超声检出121例,产后证实漏检5例,漏检率为3.97%。126例畸形儿中,孕20~27周时检出率高,达42.97%(52/121)。孕28~36周及12~19周检出率分别为29.75%(36/121)和19.83%(24/121),孕37~40周胎儿畸形检出率为7.44%(9/121)。 B型超声检出胎儿畸形的数量与实际胎儿畸形数量相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26例畸形胎儿里有唇裂59例,占所有先天畸形的46.83%,其中B型超声检出57例,漏检2例;先心病16例,占所有先天畸形的12.70%,其中B型超声检出15例,漏检1例;指(趾)畸形7例,B型超声检出5例,漏检2例;其余B型超声检出畸形胎儿与实际结果相一致。结论 B型超声检查可较准确的进行胎儿先天畸形的筛查,降低畸形胎儿的出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时彦丽;张夕彦;刘凤秀;洛丽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带状疱疹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体检结果正常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和CD4+/CD8+)的数量。结果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CD3+T、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的降低,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下降,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测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尤其是早期对于T淋巴细胞的检测,对带状疱疹患者病情发展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苏瑞;牛莉娅;毛俊涛;徐丽梅;郭玉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玻璃酸钠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玻璃酸钠治疗,比较2组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出现注射局部皮肤稍红肿伴轻微疼痛者3例(5.66%),出现患处关节明显疼痛伴活动受限者1例(1.89%),观察组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雁军;柴利军;杜林海;苗湿平;段卫生;索超;赵玉晨;赵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 B组进行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标准治疗,A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合理配以普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使用他汀类药的A组相比常规治疗的B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不断探索观察他汀类药物对患者的临床效果,注意用药剂量,以提高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卢秋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甲氧氯普胺又名胃复安、灭吐灵,是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并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部胀满、嗳气等消化功能障碍[1]。其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常被误诊[2]。临床上该药正逐渐被新型止吐药所取代,但由于其价格低廉,部分基层医疗单位仍在使用[3]。为此,笔者对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安全应用甲氧氯普胺和准确诊断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因病情危重,需卧床治疗,是骶尾部压疮的高发人群[1]。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若发生压疮,治疗困难,特别是Ⅳ期压疮治疗更加棘手,常需要手术皮瓣转移修复。我院对收治的7例颅脑损伤合并IV期骶尾部压疮患者,采用带蒂皮瓣转移,结合术前指导,术后皮瓣血运观察及血管危象处理,患者出院宣教等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娄旭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究经皮肾镜下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4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采用经皮肾镜下碎石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排清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石排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28/1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21%(2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下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与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作者:郑红丽;南新丰;路连海;刘建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前,整体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和临床实践在我国大力推广。整体护理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之一,它主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理上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皮、肉、筋、骨、五官、九窍共同完成人体的机能活动[1]。护理患者时要注意护理对象的整体性,考虑环境、气候、季节、人际关系对患者的影响,整体护理至70年代发展为一种特定的护理工作制度。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引入责任制整体护理,它作为一种护理工作制度和组织形式,实行由一位责任护士对患者全面连续性护理,使患者得到个体化的整体护理,其中就贯彻了整体地观察、治疗和护理患者的整体护理思想[2]。而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们夯实基础护理,这对我科临床护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科2013年1月-6月对所有住院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入院确诊为胰腺囊性肿瘤患者36例。结果不同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类型好发部位及主要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具体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患者年龄等综合考虑,以使患者大获益。
作者:曹永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高龄复杂病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围术期处理及麻醉手术的安全措施。方法收集13例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上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合并症处理方案对术后愈合的影响;评价气管插管全麻术对术后恢复的影响;评估术前、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压积( HCT)、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和血糖改变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前患者普遍存在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以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合并症和糖尿病,积极处理贫血、低蛋白血症,控制血压、维持窦性心律、维持血糖平稳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控制肺部炎症。麻醉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情,术后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多,术前Ⅱ型呼吸衰竭可能预示不良后果。结论高龄患者术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术中加强监测和管理,维持循环平稳,术后防止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尽早咳嗽咯痰,尽早加强营养支持,是减少手术危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费建平;晋维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小儿高热惊厥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急危重儿科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生不同程度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症状,且存在双侧眼球上翻、斜视或神志不清等现象,如患者发生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未予以及时救治,常会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对患者智力发育和生命健康造成极为不利影响,因此合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选取52例高热惊厥患儿,经合理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53、CA199及CEA在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21例作为恶性肿瘤组,呼吸系统良性病变患者225例为良性病变组,健康体检者20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CA125、CA153、CA199及CEA阳性例数及表达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CA153、CA199及CEA阳性的比例及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及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25、CA153、CA199及CEA能够提高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作者:董庆梅;范素霞;陈永新;刘桂林;李文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斑秃俗称“鬼剃头”,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多指短时间内,头发不明原因的大量脱落,形成边界整齐大小不等的脱发斑。患者经常不自知,在理发时或被别人发现。近年来因为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大而导致的情绪波动不稳,发病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我院采用中药逍遥散加减辨证治疗肝气瘀滞型斑秃75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建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内灸式激光针灸治疗行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200例行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激光针灸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针治疗,采用随意运动主动法和被动法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灸式激光针灸治疗行痹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针。
作者:董刚;田丽芹;朱书芳;何爱敏;徐贵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埋伏阻生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将埋伏阻生牙拔除,但会对邻牙产生影响,且影响口腔美观和整体功能。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在埋伏阻生牙的治疗中逐渐引入了矫正治疗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上述弊端[1]。由于其阻生情况各异,治疗过程中易产生并发症,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2]。为了进一步分析矫正治疗埋伏阻生牙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措施,本文收集我院诊治的埋伏阻生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丽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配偶焦虑郁抑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有焦虑郁抑的配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前及化疗6周期结束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量表评定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配偶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配偶焦虑郁抑,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碘油造影与输卵管超声造影两种不同造影方法在输卵管性不孕中诊断的优势。方法将60例不孕的患者选后进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和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显示,至少一侧造影剂显影不理想或者出现阻塞的现象有56例,检出率为93.33%;而采用输卵管超声造影显示,由于输卵管阻塞而导致的不孕有49例,检出率为81.67%。2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应用导丝及时疏通,使输卵管尽量保持通畅,患者总的再通率为90.47%。结论输卵管碘油造影与输卵管超声造影诊断输卵管性不孕时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在检测由于输卵管而导致的不孕中,输卵管碘油造影对患者的检出率更高。
作者:时会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参考文献不仅增加论文的学术性,而且表明论文的科学依据,也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的尊重。另外,凡无参考文献的文章,国家进行论文统计时不予统计。因此,希望作者在写论文时,凡在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使用参考文献。并希望作者使用参考文献时参照我刊稿约,按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书写完整,且依论文中引用出现的先后进行参考文献排序和在论文中作相应标注。参考文献宜选用新近2~3年内的权威性国内外学术期刊,目前网上非文献数据库资料不宜引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