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阙艳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 头孢呋辛, 支气管肺炎, 小儿, 联合用药
摘要: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仅予头孢呋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退热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诊疗脱位乳前牙复位184颗疗效观察

    幼儿牙齿脱位时因年龄小,其检查和治疗受到限制[1].2007-2012年,我院采用手法复位脱位乳前牙,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乳前牙脱位患儿120例,均为门诊患儿.

    作者:赵庆华;张玉芹;韩占龙;丁志甲;武文杰;赵田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科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临床科室教学负担也越来越重.同时随着医学服务模式转变,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儿科医师,为避免医疗纠纷,一味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作者:王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普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方法 将7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普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观察组TC和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治疗6个月、1年较治疗前明显升高,LDL-C治疗1年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L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其余指标不同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C和LDL-C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6个月和1年后,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伐他汀在安全降低血脂水平的同时,对颈动脉斑块的逆转作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三酸分散片的研制及质量评价

    真菌性皮肤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足癣(俗称脚气)患病率有时可达50%~70%,在某些特殊环境时发病率更高,而由此引起的严重继发感染,常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目前抗真菌治疗药物中,多以软膏和擦剂为主,常需每天多次使用,患者难以坚持正规使用,以致疗效不佳,病情迁延.

    作者:张涛;冯小剑;沈龙;万里;张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术,常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中.PICC不仅可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程的顺利进行.笔者探讨其应用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间苯三酚辅治妊娠期肾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辅治妊娠期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妊娠期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间苯三酚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低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辅治妊娠期肾绞痛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海梅;郭志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将40例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干预.观察2组伤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2组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压疮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观察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静茹;史国玉;杜亚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60例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诱导麻醉,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术前2h于阴道后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手术及麻醉方法同对照组.观察2组镇痛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麻醉诱导量.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腺用于人工流产术可减轻受术者的痛苦并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奥美拉唑辅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辅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脱水、降颅内压、抗感染、稳定血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予雷尼替丁1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治疗3d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美拉唑辅治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并发疗效显著,且作用优于雷尼替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小华;陈梅芳;谢志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不同扩宫方法联合氧化亚氮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扩宫方法联合氧化亚氮吸入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要求行人工流产的健康育龄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术前5min放置一次性扩宫棒;对照组于术前30~60min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2组术中均吸入氧化亚氮镇痛,常规吸宫.观察2组患者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程度、宫颈扩张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宫颈扩张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5min放置一次性扩宫棒联合氧化亚氮吸入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此种方法值得在基层计划生育门诊手术室推广应用.

    作者:陈莉;韩春艳;吴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辨证施护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临床表现为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徐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对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对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测价值.方法 选取肝硬化代偿期患者69例作为甲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9例作为乙组,另选取健康人群1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技术检测3组不同病程时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3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和阻力指数.结果 甲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和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收缩期峰值流速慢于对照组,舒张末期流速快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硬化患者肝肾综合征期,超声显示肾血流量明显减少,皮质血流接近消失,叶间动脉变细,边缘可呈片状缺失,阻力指数显著升高.结论 超声技术能较客观准确地根据肾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和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进巧;张彦玲;赵勇军;焦荣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另予小剂量尿激酶3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加快创面愈合,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霍光旭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配合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玻璃体出血或外伤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混浊及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玻璃体切割技术的发展,使很多眼底病患者受益,同时也有很多术后患者的晶体逐渐混浊,使白内障成为玻璃体切除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而晶状体超声乳化可顺利地在玻璃体切割术中进行,以治疗白内障,两者联合可使手术一次完成,减少对眼组织的损伤,同期植入人工晶体可使患者在短期内恢复较好的视力,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配合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2012年4-6月我院对56例患者实施了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成彦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外伤性脾切除术的护理

    脾脏血运丰富,质地较脆,创伤后易出血.脾损伤的发生率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首位.脾破裂在临床上主要的危险是腹腔内大出血,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十分重要[1].我院近年对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时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 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81例和开颅组45例.微创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开颅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术后血肿清除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微创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住院费用少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较开颅血肿清除术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减少了住院费用及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陶云川;邓光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手法复位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7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3、5天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Romberg征阴性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利多卡因治疗BPPV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青;纪海霞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科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儿科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48例儿科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各24例.2组均予相同的常规治疗,红霉素组予红霉素10mg·kg-1·d-1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组予阿奇霉素20~40mg·kg-1·d-1 静脉滴注.结果 红霉素组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阿奇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组无病情反复者,而阿奇霉素组出现病情反复者8例(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儿科支原体感染,及早诊断并采用红霉素实施相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希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老年期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期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 MG患者336例,其中老年组(>60岁)67例,青壮年组(18~59岁)269例.对比分析老年MG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老年期MG男性多见,眼外肌症状首发多见,分型以Ⅰ型和Ⅱa型多见,合并胸腺瘤多而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者少,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多见,危象发病率较低.结论 老年期MG与青壮年期相比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及时掌握其特点有助于临床诊疗.

    作者:繆礁丹;高励;沈富伟;肖兵;周弋人;唐卉;辜蕊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弱视的治疗体会

    弱视患者眼部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有器质性病变及屈光异常但其视力下降情况与其病变程度不相适应且矫正视力<0.9.弱视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单调、重复的过程,由于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家长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加之许多患儿不愿治疗或放弃治疗,以致错过了佳治疗时机,导致终生视力低常及立体视觉形成障碍等.

    作者:邱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