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华
新生儿窒息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和气体交换障碍,是由于缺氧引起呼吸衰竭的表现[1].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原因有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脐带脱垂、产程延长和应用麻醉、镇痛催产药物不当、胎粪羊水吸入肺内、颅内出血、出生后的低体质量儿、肺发育不成熟、心血管畸形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
作者:田玉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在我国,有许多尿毒症患者,其生活质量都很低.患者本身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均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尿毒症临床表现繁多,一些严重的肾脏病变,终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而大多数患者终均需进行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者,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是治疗与护理的非常重要的环节.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营养知识匮乏,认为患尿毒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不能食盐、蛋、奶、鱼、肉和水果,常因饮食控制不合理导致营养不良、水钠潴留、高血钾、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并发症.
作者:曹俊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惊厥是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1].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的常见形式,也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尤以0.5~3岁多见,当体温骤升至38~40℃或更高时,突然发生惊厥.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反复发作可致脑组织缺氧性损伤,个别患儿可发展为癫痫,且惊厥发生时多伴有意识丧失,有时可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做好小儿高热的急救与预防非常重要.我院收治高热惊厥患儿58例,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丽敏;王伟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的原因并探讨处理对策.方法 对行胃癌根治术的8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与胃癌分期及手术方式的关系,并总结处理对策.结果 进展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为第二站淋巴清扫(D2)+第三站淋巴清扫(D3)和D3患者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率高于实施第一站淋巴清扫(D1)、D2手术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腹腔淋巴漏的患者经禁食、肠内营养、抗感染、血浆白蛋白支持治疗及奥曲肽皮下注射等非手术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进展期胃癌及实施D2+D3、D3手术方式是发生腹腔淋巴漏的因素之一,对早期胃癌,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患者淋巴清扫应以D2为主,以降低淋巴漏的发生率.
作者:段立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广大民众越发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医院药房既往仅发挥处方调剂工作的传统单一供应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也不能满足公众的要求[1].药师在做好处方调剂工作的同时,应充分发挥门诊药房直接面对患者的职能特点开展药学服务.我院门诊药房在促进合理用药及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药学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作者:宋丹妮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围术期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据术前2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情况,分析患者的失眠原因,分别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用PSQI评价乳腺癌术前2d、手术当天、术后第1、3、7天、术后2周时、出院前1d的睡眠质量.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前2d、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3、7天及术后2周时、出院前1d的睡眠情况均较护理干预前取得明显改善,且随时间的累积,患者的睡眠质量逐步改善.结论 通过对乳腺癌围术期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玲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门诊护士压力来源,分析其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门诊46名护士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压力的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护士均表示有工作压力,其中轻度压力5名、中度以上压力41名.压力主要来自于患者、家庭及工作环境.结论 对门诊工作的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护士压力,以提高门诊护士的工作质量.
作者:张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该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统计2009-2011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以用药频度(DDDs)为指标,分析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结果 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多的为吗啡缓释片,年均增长率高的为舒芬太尼.DDDs高的为芬太尼注射液,其次为吗啡缓释片.结论 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癌痛治疗过程中吗啡注射液的有创镇痛及哌替啶注射液的不合理应用,临床医师应不断提高用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林霏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方法 将7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普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观察组TC和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治疗6个月、1年较治疗前明显升高,LDL-C治疗1年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3、6个月L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其余指标不同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C和LDL-C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6个月和1年后,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伐他汀在安全降低血脂水平的同时,对颈动脉斑块的逆转作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垂体生长激素瘤是生长激素(GH)过量分泌的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低,病情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虽有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特殊外貌,但不易被患者及家属察觉,临床医师也易忽略此病,从而造成长期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增加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我院垂体生长激素瘤误诊42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吴海霞;王美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3种方法检测痰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方法 50份拟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用涂片抗酸染色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分析3种方法的检出率及检测时间.结果 3种方法中,RT-PCR检出率高,染色法检出率低;染色法检出时间短,菌培养法检出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方法对痰液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效果存在差异,应据临床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发挥不同检测手段的优势.
作者:王慧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辅治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对照组加用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辅治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婉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的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1].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较常见的并发症.当出血量>1000ml或为循环血容量的20%时,临床上会表现出呕血、黑便.急性出血病死率平均为32%,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诱发肝昏迷和腹水,甚至危及生命[2].
作者:陈志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辅治妊娠期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妊娠期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间苯三酚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低于对照组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辅治妊娠期肾绞痛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海梅;郭志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单纯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与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要求终止妊娠的孕中期妇女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羊膜腔穿刺注射依沙吖啶治疗,观察组采用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引产效果、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用药至分娩时间、产程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产程、用药至分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用于中孕引产,可明显提高孕中期完全流产率,同时缩短引产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加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预测0.02%呋喃西林溶液的贮存期.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于波长376nm处测定0.02%呋喃西林溶液的含量,采用经典恒温实验法预测其在25℃时的贮存期.结果 测得0.02%呋喃西林溶液25℃预测贮存期为130d,与留样观察结果相符.结论 0.02%呋喃西林溶液的贮存期可定为4个月,以10~25℃、避光条件下贮存为宜.
作者:戴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氧疗、抗炎、平喘、解痉、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辅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月娟;李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2004-2011年,我院应用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36例,均获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18~56岁,中位年龄3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跌伤30例.
作者:刘国红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护理工作者工作时也存在危险,这种危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1].尤其是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接触更多的是呼吸道病原菌,使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较易被感染,同时各种消毒液体和器具的使用也是危害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2].
作者:胡原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玻璃体出血或外伤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混浊及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玻璃体切割技术的发展,使很多眼底病患者受益,同时也有很多术后患者的晶体逐渐混浊,使白内障成为玻璃体切除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而晶状体超声乳化可顺利地在玻璃体切割术中进行,以治疗白内障,两者联合可使手术一次完成,减少对眼组织的损伤,同期植入人工晶体可使患者在短期内恢复较好的视力,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手术配合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2012年4-6月我院对56例患者实施了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成彦珍 刊期: 2013年第07期